盤點中國歷史上的8大武狀元 最年輕的年僅9歲! | 陽光歷史

 

A-A+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8大武狀元 最年輕的年僅9歲!

2017年08月07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366 次

  科舉制選狀元肇始於隋,確立於唐,完備於宋。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可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

  眾所周知,武狀元是中國古代武科舉中的佼佼者。在我國古代,稱考取武進士為「跳龍門」。李白曾說過:「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而通過殿試作為全國第一的武狀元則被世人叫作「獨佔鰲頭」。中國武狀元有歷史記載的共293人。具體分佈為:唐41人 宋74人 金1人 明57人 大西(張獻忠政權)1人 清109人 太平天國2人。這裡列出8位最為有特點的8位:

  01、郭子儀

  歷代狀元中,唯一由武狀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開元初年武舉高等(狀元) 郭子儀.他一生歷仕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曾兩度擔任宰相.同時,他也是歷代武狀元中軍功最為顯著者。

  歷代武狀元知名度較高的則甚少,具有廣泛知名度的只有一位,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因其橫空出世而得以延續,得以苟延殘喘。這位英雄如天空中的一輪明月,照亮了亂世的渾濁和污穢。他以絕世才華、滿腹韜略扭轉乾坤。他就是被唐德宗尊稱為「尚父」的郭子儀。

  郭子儀,華州(今陝西華縣)人。他智勇雙全,文韜武略,治軍寬嚴得當,深得部下敬服。以身許國,臨危不懼,身經百戰,功勳卓著。歷事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勤於職守,一身繫國家安危20餘年,對鞏固唐王朝居功至偉。

  02、馬全。

  歷代武狀元中,唯一參加過兩科考試,先中探花後又考中狀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狀元馬全.馬全初名為馬王泉,於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參加一次武科進士考試,並在殿試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後因在任職期間與同僚發生矛盾, 被削奪官職.為洗刷恥辱,他更名為全,決意再次奪取功名,終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進士殿試中得中狀元。

  02、馬全。

  歷代武狀元中,唯一參加過兩科考試,先中探花後又考中狀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庚辰武科狀元馬全.馬全初名為馬王泉,於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參加一次武科進士考試,並在殿試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後因在任職期間與同僚發生矛盾, 被削奪官職.為洗刷恥辱,他更名為全,決意再次奪取功名,終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在武科進士殿試中得中狀元。

  03、許泰

  明朝江都人,許寧之子,襲職羽林前衛指揮使。弘治十七年(1504年)武狀元,以副總兵協守宣府,封為安邊伯。帝封義子,賜國姓(朱)。曾參與平定劉六劉七起義。王守仁平定辰豪之亂時,許泰為奪功勞,在南昌大肆濫捕、誣陷、刑虐士民為寧王逆黨,禍害更甚於辰豪之亂。又因為嫉妒王守仁對其萬般排擠,並逮捉窘辱伍文定。明世宗即位後,朝廷大臣對許泰交相彈核,伍文定亦上奏世宗許泰嫉妒王守仁功勞,及在南昌誣陷刑虐士民的罪狀,世宗遂將許泰下獄,論死,後減罪改判流放充軍戍邊,死於戍所。

  04、員半千

  半千父早亡,由伯父撫養,自幼熟通經史,客居晉州(今山西臨汾)時,被舉為童子。唐鹹亨年間(670~674年)初,連中八科制舉,授武陟縣尉。逢連年旱災,他建議縣令賑濟饑民,不從。後趁縣令外出之機,開倉放糧,百姓得以稍免饑餒。但此事卻惹怒了懷州刺史郭齊宗,將其下獄。後河北道存撫使薛元超巡察至此,被無罪釋放。不久,應岳牧科制舉,在武成殿應對兵書天陣、地陣、人陣之說,博得高宗李治讚賞,對策擢為上策。後歷任華原、武功縣尉。垂拱年間(685~688年),任左衛胄曹參軍,充宣慰吐蕃使。辭行時,武後(則天)慕其才學,留他在朝中,以備顧問,旋即入?供奉。證聖元年(695年),為左衛長史、弘文館直學士,與著作佐郎路敬淳分日待制顯福門下。撰《明堂新禮》3卷,則天封禪中岳(嵩山)時,又撰《封禪四壇碑》12首,皆獻於則天,前後受賜絹帛千餘匹。長安年間(701~704年),累遷正諫大夫,兼右控鶴內供奉。因古無控鶴之職,當時任此職者又皆輕薄少年,半千不屑與之為伍,遂上疏請罷此職,因此違則天旨意,左遷水部郎中,預修《三教珠英》。不久為棣州刺史,復入朝為弘文館學士。又受寵臣武三思(則天侄)等嫉忌,出為濠、蘄二州刺史。在州不專任胥吏,注重教化。睿宗即位(710年)後,征拜太子右諭德,兼崇文館學士,加銀青光祿大夫,累封平原郡公。晚年自請辭官,定居於堯山、沮水間(在今陝西省),放情山水,仍勵清白之節。開元二年(714年)卒,享年94歲。死後吏民哭於野。其詩文多散失,《全唐詩》僅存其詩三首。員半千為武舉第一人,我國第一位武狀元。

  

  05、張三甲

  光緒丁酉年(公元1897年),三甲赴大名府參加鄉試得中武舉,全家及武友為之慶賀。參加會試者多為豪門子弟,他們衣著華麗,多以重金賄賂考官拜師於朝廷大臣。唯三甲布衣打扮又無資進禮,很叫那些同考舉子小看,視他為"窮猴"。會試前,恭親王奕忻便服到校場看諸子演練,見三甲虎背熊腰,又套路精熟,知非庸才,便主動收在門下,於是,三甲沒費分文有了名望之師。會試時,三甲弓、刀、石樣樣精熟,技壓群雄,名列榜首,恭親王奕忻被同僚稱之謂"慧眼識才"。一時三甲這位"窮猴"身價大增,同考諸子競相稱兄道弟。殿試時,三甲舞動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翻飛於考場上,刀舞風生,寒光奪目,一會兒蛟龍潛水,人刀伏地,如驚濤滾動;一會兒鯤鵬展翅,凌空於半空,似有直上雲霄之勢。光緒帝龍顏大悅,監考官喜出望外,於是三甲一舉奪魁,欽點狀元及第。這是開州有史以來第一名,也是封建社會科舉制度下最後一名武狀元。

  

  06、朱虎臣

  朱虎臣(1124- ),號武伯,江西浮梁人。《宋詩紀事》記載:紹興三年四月(1133),朱虎臣年僅九歲,參加了朝廷舉行的武殿試,他射出十支箭,其中有九支射中目標;朝堂之上他面對群臣,從容鎮定,滔滔不絕地講評《孫子兵法》,推演《諸葛八陣圖》。他被朝中大臣讚譽為神童,皇帝特賜予他武狀元,官封承信郎。

  

  06、朱虎臣

  朱虎臣(1124- ),號武伯,江西浮梁人。《宋詩紀事》記載:紹興三年四月(1133),朱虎臣年僅九歲,參加了朝廷舉行的武殿試,他射出十支箭,其中有九支射中目標;朝堂之上他面對群臣,從容鎮定,滔滔不絕地講評《孫子兵法》,推演《諸葛八陣圖》。他被朝中大臣讚譽為神童,皇帝特賜予他武狀元,官封承信郎。

  

  07、李遵頊

  天慶十年(1203年),參加西夏癸亥科科舉考試,被點為狀元。皇建二年(1211年),發動宮廷政變,廢黜襄宗李安全,自立為帝,改元光定。李遵頊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狀元皇帝。李遵頊在位時期,與蒙古、南宋戰爭屢敗,1223年退位,傳位於其子李德旺,成為西夏唯一的太上皇。乾定四年(1226年),李遵頊病逝,謚號英文皇帝,廟號神宗。

  08、鄭冠

  唐穆宗長慶三年(823)癸卯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二十八人。考官:禮部侍郎王起。試題為《麗龜賦》等。同科有袁不約、李敬方等。取狀元後入仕,大和二年(828)登軍謀弘遠、堪任將帥科(唐代考試科目之一),同科有李式。後曾官戶部郎中,不知所終。823年,鄭冠高中文科狀元,828年,鄭冠又中武舉狀元。他因此成為中國歷史唯一一位文武雙科狀元。他長於書法,據元和九年(814年)李蟠述,裴潾正書。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