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官員服飾介紹 秦漢時期官員等級及服裝特色 | 陽光歷史

 

A-A+

秦漢官員服飾介紹 秦漢時期官員等級及服裝特色

2016年06月24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97 次

  朝臣職官品第的區別主要在冠式,除旒冕、長冠(即劉氏冠)、委貌冠、皮弁冠為祭服冠外,其餘均為常用朝服,惟長冠為諸王國謁者常用的朝服。通天冠原指的是楚莊王通梁祖纓,秦時采楚冠之制,為乘輿所服,漢代百官於月正朝賀時戴,天子也戴此冠,其制:高九寸,正豎頂少邪,直下為鐵券,梁前有山,展筒為述。委貌冠與古皮弁制同,長七寸,高四寸,上小下大形如覆杯,用皂色繒絹為之,戴此冠時,則服玄端素裳。行大射禮於辟雍,公卿諸侯、大夫行禮者服之。皮弁與委貌冠制同,以鹿皮為之。戴此弁時,上著緇衣,皂領袖,下著素裳,此為行大射禮於辟雍時,其執事者所服。遠遊冠制如通天冠,有展筒橫之於前,無山述,為親王日常所戴。進賢冠為儒生文官所戴,其制:前高七寸,後高三寸、長八寸,公侯三梁,中二千石至博士兩梁,博士以下的吏員和儒生們皆一梁。高山冠形制如通天冠,但頂不邪卻,高九寸,無山及展筒,原為齊王之冠,秦滅齊,將此冠賜近臣,漢沿襲之,為官吏和近侍所戴。執法者戴法冠。武冠又名趙惠文冠,秦滅趙,即以武冠賜近臣,漢亦用之,曰武弁,一名大冠,諸武官戴之,其制為橫向長方形,兩端有下垂的護耳,耳下有纓,繫於頜下,前額突出,另包巾幘,漢代宮廷侍衛武官還在武冠上加黃金璫、玉蟬等裝飾,還戴一條貂尾作裝飾品。廷尉、大司馬將軍戴鶡冠,其制:在武館左右加插雙鶡尾。方山冠,漢制似進賢冠,又如高山冠,用五彩縠為之,不常服,惟郊天時從人及鹵簿中用之。宮殿門吏、僕射戴卻非冠,其制如長冠。司馬殿門衛士戴樊噲冠,其制:廣九寸,高七寸,前後各出四寸。術士冠,漢制前圓,吳制,差池四重。衛士戴卻敵冠,其制:前高四寸,通長四寸,後高三寸,形制如進賢冠。建華冠、爵弁為祠天地五郊、明堂雲翹樂舞人所戴。建華冠以鐵為柱券,貫大銅珠九枚,形似縷鹿,下輪大,上輪小。爵弁,形如冕,廣八寸,長一尺六寸,前小後大,上用爵頭色之繒為之。

  據記載,秦漢以前,庶民或卑賤執事者束巾而不戴冠。至漢代,王莽因頭凸才裹巾,巾於是被上層士大夫家居所用,後逐漸普遍,漢末文人與武士則以戴巾為雅尚。幘類似於巾,是套在冠下覆髻的巾,起初戴幘皆需覆冠,後才單獨戴幘,秦漢武將喜戴紅幘,文官穿便服常戴幘,它更為居士老叟所好用。幅巾主要用絲綢或葛布製作,「頭戴綸巾,手揮羽扇」是當時文士的普遍裝束,上層人士的頭巾為黑。漢代,白色頭巾為官員免職後或平民的標誌,官府中的小吏和僕役們也戴白頭巾。幘至漢代被改進成帽子,為頭頂上方可蓋住髮髻的高頂,四周的圍沿整齊,頗似近代的無簷帽,有長、短耳之分,幘上加髮冠,也有將頭巾和幘合戴,因此出現了平巾幘、介幘、平頂幘、冠幘等。

  鞋襪

  鞋襪的式樣至秦漢已非常豐富,有皮靴、皮鞋、木鞋、草鞋、麻鞋、絲履等多種。北方少數民族穿的高統皮靴,當時叫「絡鞮」,除胡人外,漢人士兵及北方人也穿用。

  西漢初年提倡節儉的漢文帝穿革履,富人在皮鞋上包綢緞的鞋面,在鞋口沿上絲帶,製成極為美觀精緻的革履。

  下部分為東漢時期刺繡襪帶。長22.2cm。寬8cm。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1959年新疆民豐北大沙漠精絕遺址1號墓出土。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