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南京疑現「地震雲」專家稱為「濃積雲」 | 陽光歷史

 

A-A+

[圖文]南京疑現「地震雲」專家稱為「濃積雲」

2016年02月21日 神奇地球-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266 次


網友拍攝了一些照片,疑似是「地震雲」。


網友拍攝了一些照片,疑似是「地震雲」。


網友拍攝了一些照片,疑似是「地震雲」。


網友拍攝了一些照片,疑似是「地震雲」。



南京前晚的怪雲是傳說中的「地震雲」嗎?



專家表示



■疑似地震雲其實是雷陣雨前的「濃積雲」



■江蘇千年內不太可能發生破壞性大地震



昨天快報頭版刊登了地震過後南京上空的雲彩出現異常的圖片。與此同時,不少市民也在網路上上傳圖片,稱看見「地震雲」了。市民劉小姐撥打快報熱線96060,通過彩信向記者發了一張疑似「地震雲」的照片,照片上明亮的天空中飄著很大的一朵雲,就像花椰菜一樣,雲朵鑲著白邊,中間呈火紅的顏色;奇怪的是,在這片紅彤彤的雲彩後面,還疊著另外一層雲,呈放射狀,像北極光一樣。


那麼,前天晚上南京上空出現的異常雲彩是不是傳說中的「地震雲」?記者就此問題分別採訪了地震專家和氣象專家。



地震專家:



「地震雲」至今還是謎



昨天上午,南京市地震局副局長徐徐在網上看了幾張網友們拍攝的「疑似地震雲」照片,他告訴記者,照片上的雲彩和他以往看到的「地震雲」都不一樣。資料上的地震雲有「線狀」、「草繩狀」或「宛如長蛇」等等,但是網友們的照片大多都像蘑菇雲一樣,一團一團的。加上這些異常的雲彩都是在地震之後出現的,那麼就不太可能是地震雲。



徐徐告訴記者,地震雲是雲彩的異常。但是雲彩異常覆蓋的範圍很大,它可能覆蓋全國甚至是其他國家,時間和尺度也很大。地震雲對實際作出地震的判斷並沒有太直接的聯繫,對實際的地震短、臨預報意義不大。對於地震雲,目前學術界還沒有統一的說法。對於地震雲的形成原因眾說紛紜,雖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整地解釋地震前出現地震雲的這種現象,所以至今還是個謎。



前晚,句容發生地震之後緊接而來的是一場雷陣雨。那麼,地震和雷陣雨是否有聯繫呢?江蘇省地震局預報研究中心研究員謝華章也告訴記者,地震和雲一個屬於固體圈,一個屬於大氣圈,偶合的可能性很小。汶川大地震之後,之所以能下起暴雨,可能是地殼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和灰塵,形成了下雨的條件。但是前天的地震只有3.6級,不足以影響到地球的大氣圈。所以,前晚的雨與句容地震並沒有必然聯繫。



氣象專家:



怪雲其實是「濃積雲」



前天傍晚6點左右,南京大學大氣系教授余志豪在清涼山公園散步時,發現天空的雲彩已經有些不對勁:一大朵一大朵地堆積在一起。「可能要下雷陣雨了。」余教授心裡想。對於「地震雲」的說法,余教授並不贊同。他解釋說,天空中出現的怪雲其實就是雷陣雨之前的「濃積雲」。



余志豪告訴記者,雷陣雨之前,天空中的一塊雲彩會慢慢回籠,就像白花菜一樣,這時候空氣中的水汽還在不斷往高空沖,雲彩越積越厚,雲頂變得非常光滑,形成一個雲泡,就像花椰菜。由於濃積雲不易透過陽光,所有凹凸的雲表面明顯明一塊暗一塊。隨著水汽不斷積累,濃積雲變成了積雨雲,雲彩漸漸發黑,雲裡還暗藏著閃電——這個時候就意味著雷陣雨要來了。一般來說,整個雷陣雨過程持續時間大概在兩三小時左右。



李四光當年並沒有預測過4個城市將發生地震



「江蘇近期發生大地震」純屬謠傳



5·12汶川大地震之後,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李四光曾經預言中國有4個城市將發生大地震,現在其他3個城市都震了,就剩郯廬地震帶了,而這個地震帶經過江蘇徐州新沂、宿遷、泗洪等城市。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很多市民開始擔心江蘇境內是否會發生大地震。為此,記者特意採訪了江蘇省地震局的專家。專家告訴記者,「江蘇近期將發生大地震」的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純屬謠傳。



李四光沒預測過



「4城市會地震」



江蘇省地震專家告訴記者,其實當年李四光曾對中國幾個大地震帶的地震危險性進行過預測,但並沒有預測過「4個城市將發生大地震」,所以民間流傳的這個說法並不可信。



目前,中國地震帶主要分佈在台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五個區域。其中的郯廬地震帶在我國境內延伸2400多公里,是華北地震區的四大地震帶之一,北起遼寧,南到安徽廬江。這條地震帶貫穿江蘇境內170公里,江蘇徐州新沂、宿遷、泗洪都處於郯廬地震帶上。



江蘇千年內不會有超級強震



專家告訴記者,早在1668年7月28日,郯城發生8.5級大地震,釋放的能量要比汶川地震高出6倍以上,波及大半個中國,是我國東部千年罕遇的一次特大地震事件。但同時就因為這條地震帶在300多年前發生過如此大的地震,現在的郯廬地震帶反而是安全的。



專家告訴記者,一般來說,破壞性地震其原地復發週期在3000餘年左右。因為在1668年到現在的短短的300多年時間內,地殼不可能再次集聚這麼大能量。所以說,在千年內江蘇再次發生這麼大的破壞性地震,其概率是非常小的。



專家表示,處於地震帶,說明這個地方是地震多發地,但並不能說明這個地方近期一定會發生破壞性地震,市民沒有必要恐慌。

溧陽1979年震過 如今很安全



江蘇境內主要的斷裂帶有多少條呢?它們最近的地殼活動又如何呢?



江蘇省地震局預報中心研究員謝華章告訴記者,貫穿江蘇「主幹道」的斷裂帶一共有20多條。包括長江下遊的黃海斷裂帶(蘇中、蘇南地區)、焦山——幕府山斷裂帶(鎮江、南京地區)茅山斷裂帶(鎮江以南至溧陽一帶、濱海斷裂帶(沿海地區),還有就是著名的郯廬斷裂帶。



從目前來看,濱海斷裂帶地殼的小活動比較頻繁。今年從5月13日起,鹽城濱海、大豐、射陽已經發生了7次3級以下小地震;而在著名的茅山斷裂帶上,溧陽曾經在1979年發生過6級地震。同樣的,因為地殼聚積能量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在未來很多年內,茅山斷裂帶也不會發生大規模破壞性地震。



那麼,剛剛發生的句容3.6級地震究竟是哪個斷裂帶造成的呢?謝華章向記者表示,有可能是茅山和焦山——幕府山斷裂帶作用的結果。



■相關新聞



黑龍江省龍江縣



昨發生4.6級地震



昨天14時32分,黑龍江省龍江縣發生4.6級地震——近一個月來,各地不同規模的地震不斷:7月5日,福建廈門市、龍海縣交界地區發生4.4級地震;同一天,在俄羅斯境內的鄂霍次克海發生7.6級地震;7月6日傍晚,句容發生3.6級地震……地震如此頻繁發生,到底意味著什麼?



江蘇省地震專家告訴記者,這些跡象都表明,環太平洋地震帶全部動起來了,而且非常活躍。這個地震帶應該是世界上地震專家密切關注的。



專家告訴記者,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帶。它像一個巨大的環,圍繞著太平洋分佈,把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紐西蘭、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我國台灣省、琉球群島、日本列島都納入其中,環繞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陸和海洋分隔開來,地球上約有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裡。



另外,專家還告訴記者,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使失去冰蓋的大陸地殼均衡上升,增高海面的海洋地殼均衡下降,也是形成新一輪地殼均衡運動的原因之一。



地震台受干擾 被迫搬遷高淳



隨著城市的迅速發展,坐落在中山陵水榭的南京基準地震台(國家級)地電和地磁的監測受到了外界各種因素的干擾,有時候甚至還會出現預報假異常的現象。



記者瞭解到,目前南京基準地震台的部分監測設備只能從市區被迫搬遷到高淳小遊山,預計今年下半年將全面投入使用。



捷運開通影響觀測



江蘇省地震局的專家告訴記者,「南京基準地震台位於中山陵水榭南面,已有60多年歷史。目前擁有測震、地磁、地電、地應力和地形變等多種現代監測手段。主要任務是速報國內外地震參數、參加國際地震資料交換、對各種地震前兆變化進行監測和分析,然後通過數據傳輸給中國地震局台網中心。」



「捷運的建設,使地下的磁場發生變化,嚴重干擾南京基準地震台的地磁和地電監測。」江蘇省地震局的專家告訴記者。據瞭解,捷運1號線距南京地磁台不足10公里;而捷運二號線距南京地磁台直線距離不到兩公里。按照國際通行要求和《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的規定,地磁台應該避開捷運35公里。因此,江蘇省地震局決定,南京基準地震台的地電、地磁和大地電場3個觀測項目搬遷至高淳小遊山。



高淳新家「一舉兩得」



地震專家告訴記者,高淳遠離捷運,小遊山又是高淳的旅遊景點,不受工業污染,有利於監測項目的觀測;另外,高淳本就有一個地震台,利於地震觀測工作的發展。



除此以外,專家們還考慮到地質因素。比如說,越接近地震斷裂帶越好,而且地下還不能有鐵礦。而高淳縣小遊山地處茅山斷裂帶,接近溧陽地震帶,能幫助地震台快速監測到地震「三要素」,然後迅速將數據傳輸到省地震局台網中心。因此,高淳是一個重要的監測地。



南京基準地震台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地電觀測和大地電場已經開始使用,地磁觀測將在今年下半年啟用。這3大觀測項目啟用後,組成一個強大的地震監測系統,成為地震觀測綜合基地。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