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四大美女之貂蟬人生結局的七個版本 | 陽光歷史

 

A-A+

探秘:四大美女之貂蟬人生結局的七個版本

2015年02月24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266 次

  貂蟬,姓任,小字紅昌,15歲被選入宮中,掌管朝臣戴的貂蟬冠,從此更名為貂蟬。漢末宮廷風雲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不久董卓專權。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使貂蟬施「連環計」,終於促使呂布殺了董卓,立下功勳。事後,貂蟬為呂布之妾。白門樓呂布殞命,貂蟬化清風而去,不知所終。

  貂蟬的出色表演,使王允的計畫實施得天衣無縫,順利地剷除了朝中一大禍害,圓滿地實現了一個至今依然被津津樂道的歷史傳奇。

  但關於她的最終歸宿,曾經耗費大量筆墨渲染貂蟬義舉的羅貫中,對貂蟬「長安兵變」後的下落,始終保持沉默。在歷史價值被搾乾之後,她遭到了主流文人的拋棄。但仍有一些作者在孜孜不倦地追問她的下落,繼而任意虛構故事,以致其結局形成了「慘死」和「善終」兩大系列。

  「慘死系列」至少包含了四種不同的版本。昆劇《斬貂》細述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斬首,其妻貂蟬被張飛轉送給了關羽,但關羽拒絕受納這位污點美女,怕其水性楊花,朝三暮四,難免為他人所玷污,只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節,於是乘夜傳喚貂蟬入帳,拔劍痛斬美人於燈下。

  另一出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是說曹操欲以美色迷惑關羽,使其為自己效力,遣貂蟬前去引誘。貂蟬使出渾身解數,上下挑逗,關羽心如磐石,斷然剷除了這個情色後患。

  基於儒家文人的悉心改造,明代以來,貂蟬和關羽的形象,日益貼近士紳階層的倫理標準。第三種版本出自明劇《關公與貂蟬》,劇中的貂蟬向關羽痛說內心冤屈,詳述其施展美人計為漢室除害的經歷,贏得關羽的愛慕,但關羽決計為復興漢室獻身,貂蟬只好懷著滿腔柔情自刎,以死來驗證自身的政治貞操。


  第四種版本陳述貂蟬在憐香惜玉的關羽庇護下逃走,削髮為尼,曹操派人追捕,為使桃園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殘殺的覆轍,貂蟬毅然觸劍身亡,一縷幽怨的香魂,追隨國家大義而去。

  「善終系列」則有三個核心版本,一是貂蟬出家為尼,以佚名方式寫下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向世人言明自己的政治貢獻,最後在尼姑庵裡壽終正寢。

  第二種版本則宣稱關羽不戀女色,護送貂蟬回到其故鄉木耳村,而貂蟬則一直守節未嫁,終於熬成了一個貞烈老嫗,被鄉人建廟祭奠。為謀生和豐富群眾文藝生活起見,貂蟬還組織戲班演出,她所搭建的戲台,曾是該村的一個誘人景點。

  第三種版本稱貂蟬被關羽納為小妾,並送往成都定居,本想在功成名就後慢慢享用,不料自己兵敗身死,可憐的貂蟬從此流落蜀中,成了寂寞無主的村婦。

  還有新聞稱,某老人曾於成都北郊拾得一塊古碑(1971年),其銘文約略為:貂蟬,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為國捐軀……隨炎帝入蜀,葬於華陽縣外北上澗橫村黃土坡……這是有關貂蟬下落的最新證據,卻無力證明任何東西。這裡的「炎帝」,疑為「關帝」的訛記,公元1652年,清順治帝加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此後民間才會出現「關帝」的簡稱。成都發現的墓碑,最多只是清代好事者的偽作。貂蟬的下落,依舊是個不可索解的懸謎。

  對於這樣一個介於歷史和文學之間的人物,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哪些是文人的渲染和演繹,又有哪些是歷史的細節和真實,都難以說清。如今,關於貂蟬的故事,依然鮮活在人們的文化記憶中。她已經幻化成一個歷史背影,一個美麗的符號,成為我們傳統文化裡不可複製也是獨一無二的人文風景。這樣的美人,也將超越歷史,永存我們的記憶之中。

  四大美女中,除卻楊貴妃,其他三位都張揚著一種「以身救國」的悲情基調。但貂蟬最是與眾不同。一是她的主動請纓,二是她完成任務的複雜程度和艱巨難度。她的身上,閃耀著智慧的靈光,充滿了巾幗的豪情。然而,女性以性為交易,以扼殺情感為代價,換來的政治成果再偉大,我們也不該引以自豪。千百年來,再漂亮的容顏,再神聖的使命,她們最終扮演的角色,也只是政治博弈的利器和籌碼。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