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重重的「壬寅宮變」之謎:宮女有可能被指使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十月的一天夜裡,紫禁城內發生了一起驚天大案:嘉靖皇帝當晚夜宿在寵愛的妃子端妃曹氏的宮中,宮女楊金英等人乘著皇帝熟睡之時,用繩子勒住他的脖子,想把他勒死,可是匆忙中,宮女們將繩子結成了死扣,沒辦法勒緊,只是把嘉靖皇帝給弄昏迷過去。這時,有一個宮女認為不能勒死皇帝是因為有神靈的佑護,害怕之中,就偷偷跑出去告訴了方皇后,結果嘉靖皇帝被救下。這一年是農曆壬寅年,所以這起兇案又稱為「壬寅宮變」。由於涉及皇宮內的隱私,所以明朝統治階層極力掩蓋此事,史書中很少有詳細的記載,而在民間則議論紛紛,說法很多,成為明史中又一疑案。
「壬寅宮變」震驚了皇宮上下,人們實在難以想像宮女竟然有如此膽量謀殺皇帝,於是追尋作案動機、擒拿幕後黑手便成為案發後的首要任務。事發之後,楊金英等十六名當晚值班的宮女全部被抓起來,並受到嚴刑拷打,很快就供出了試圖弒君的主謀元兇,宮女們一致指認是寧殯王氏所策劃。一個妃子之所以會做出如此大案,說到底,根源仍在嘉靖皇帝本人身上。說到這裡,就必須簡單介紹一下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名朱厚熜(音zong),是武宗朱厚照弟弟興獻王的長子。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朱厚照因為長期的荒淫無度而死,死時僅三十歲,沒有留下兒子,於是就在皇太后和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的商議下,立朱厚熜為帝,以明年為嘉靖元年,史稱明世宗。 嘉靖皇帝登極初始也頗有作為,他革除了很多正德年間的弊政,並誅殺了朝中的奸臣錢寧、江彬等,當時朝廷上下都認為碰到了少有的聖君,可以大有一番作為。但是好景不長,很快嘉靖皇帝和大臣們之間就產生了嚴重的矛盾,這就是有名的「大禮議」之爭。原來,嘉靖皇帝是以明武宗嗣子的身份當上皇帝的,因此他繼承的是武宗的江山和血脈,這是中國封建正統倫理所十分講究的名分問題。可是,嘉靖皇帝在即位六天之後就變了卦,發下詔旨讓大臣們討論如何才能給自己已故的親生父親興獻王封上皇帝的尊號。對於這件事,朝中大臣認為是關係天下的根本問題,所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百官都極力反對,並出現了六十多位大臣聯名抗議的事情,對此皇帝一概殘酷對待。事情僵持得不可開交,最後大臣們雖然對抗不過皇帝,但也因此導致君臣之間的不和,此事一直鬧騰了二十多年才消停。
經過此事,嘉靖皇帝開始荒於朝政而沉迷於荒淫之事,縱情於女色之中。特別是他繼位近十年後,仍沒有生下兒子,讓他很著急。恰巧在這個時候,有個大學士叫張孚敬說什麼古時候的天子在立皇后的同時,還要建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這樣才會有很多的後代,他向嘉靖皇帝建議說,皇上年富力強,更應該廣求淑女,為將來有更多的後代打算。這正對了嘉靖的心意,既可以滿足他的色慾,同時嬪妃多了,生兒子的幾率也提高了。所以他就下旨廣選天下的淑女,使得後宮佳麗越來越多。只是紅顏易老,隨著皇帝的喜新厭舊,後宮妃子之間就不斷發生各種各樣的衝突,這當中,就涉及到了「壬寅宮變」中的幾個女人。其中一個是方皇后。嘉靖皇帝前後共有過三位皇后,第一位皇后陳氏在嘉靖帝還沒有即位時就是王妃,只是由於為人性情冷僻、不苟言笑,受到了冷落。有一天陳氏與嘉靖坐在一起,此時陳氏已經懷孕多日,正在閒聊時,有張氏、方氏兩個妃子進來,嘉靖對其中的張妃十分喜愛,惹得陳皇后吃醋了,就將杯子投到地上,結果觸怒了皇帝,被大加呵斥,一驚之下,陳氏流了產,大病一場死去了。第二位皇后就是那位張氏,陳皇后死後,張氏被立為皇后。後來張氏紅顏漸老,皇帝不喜歡了,嘉靖十三年 (153年),明世宗找了個借口廢掉了張氏。第三位就是方皇后,她與前兩位皇后一樣都沒有生育。可以想見,隨著歲月的流逝,嘉靖皇帝很快對方皇后也漸漸厭倦起來,這很自然就會引起方皇后對其他妃子的怨恨。第二個女人則是事變的主謀寧嬪王氏,王氏後來曾為嘉靖帝生了一個兒子,按慣例,她應該由嬪晉為妃,但不知為什麼,沒有受到晉封。因此有人在分析此案的起因時提出,王氏就是由此而心懷不滿,才策劃謀害皇帝的。第三個女人,則是受「壬寅宮變」牽累的端妃曹氏,她長得非常美麗,深受嘉靖皇帝的寵愛。可以說,自從有了端妃,皇帝就連每天的早朝也不上了,整日在後宮與端妃飲酒狎歡。而端妃因受皇帝的獨寵而和王氏產生過衝突,受到了王氏的嫉恨。
所以,當王氏被招供出來之後,出於嫉妒端妃,王氏便將她也拖下水,硬說端妃是此事的同謀。而事件發生後,嘉靖皇帝本人一直處於昏迷之中,宮中的事務都由方皇后處理,於是方皇后就代替皇帝下令,將一貫與自己不和的端妃還有王氏等二十餘人統統處以凌遲。據說在臨刑的時候,端妃曾經大聲呼喊冤枉,罵王氏誣陷自己,而王氏知道自己必死,因此冷冷地說:「當初你在皇帝面前凌辱我,今天你也得到了報應,我總算出了口氣,讓你也不得好死。」
事情過了一個月後,嘉靖皇帝才醒了過來。醒後他第一個要找的人就是端妃,誰知已經被方皇后處死了。起初,人死不能復生,嘉靖皇帝也就沒有多想,以方皇后救駕有功,封其父親為平安伯,並且從此後對方皇后非常敬重。可是,嘉靖皇帝終究念念不忘端妃的好,開始疑心起來,不相信端妃會害自己,因為她是皇帝最寵愛的妃子。一段時日後,嘉靖皇帝向身邊的侍衛詢問端妃受刑的情節,侍衛就把端妃臨死前與王氏的對話說了出來,他才知道原來端妃是冤枉的,就更加懷念端妃,並痛恨方皇后,從此就很少接觸皇后。再後來,皇帝又有了新寵,方皇后的處境就更加不堪了。
「壬寅宮變」五年之後的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的一天,皇后居住的坤寧宮突然失火,嘉靖皇帝眼看著大火越來越猛烈,卻遲遲不命人去救火,並說宮殿燒了可以再重新建起來,結果方皇后被活活燒死。據近代史學家分析,正是嘉靖皇帝讓人放的火,原因自然是要給端妃報仇,但因皇后沒有明顯過失,不能光明正大地廢掉她,就只好出此下策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後世史家們對「壬寅宮變」發生的主要原因,持有不同的意見。
對於王氏主謀加害皇帝的說法,就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王氏沒有理由指使宮女們殺死嘉靖帝,因為作為一個生有皇子的妃嬪,為了爭寵而冒這麼大的風險,是沒有必要的,而十幾位宮女為爭寵而不顧生死謀害皇帝,這種可能性也不大。
於是有人提出,「壬寅宮變」的發生是由於嘉靖帝為煉製長生不老的丹藥,酷虐宮女所致。因為嘉靖皇帝十分嗜好修道,自號「天池釣叟」,每日不是與後宮的美女鬼混,就是與道士混在一起煉丹求仙。當時,南陽有一個方士叫梁高輔,自稱有養生的法術,道士陶仲文將他介紹給了嘉靖皇帝。梁高輔入宮後就教皇帝如何煉製春藥,製作春藥的方法十分殘忍,據說要用七七四十九個童女初潮的經血精心煉製成丸,服後一夜可御十女。嘉靖皇帝大喜,立刻按照道士的話去煉製這種藥丸,為此,曾先後從全國徵選了一千多名八至十四歲的幼女進宮供其煉製春藥。在「壬寅宮變」前的兩年中,宮內煉丹之風達到了極點,為了採得足夠的煉丹原料,皇帝強迫宮女們服食催經下血的藥物,造成失血過多甚至血崩,許多人因此喪命。此外,為了防止洩漏煉藥的秘密,甚至殘忍地將取過血的宮女殺死滅口。所以後來有人推測,楊金英等宮女正是由於親眼目睹宮女們飽經殘害,自知這種災難早晚會降臨到自己頭上,才決定拚死一搏的。還有人則認為此次宮變很有可能是一場政治鬥爭的結果,因為「大禮議」之爭剛剛才以嘉靖帝的勝利宣告結束,就發生了「壬寅宮變」,因此,不排除這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利用妃嬪意圖除掉嘉靖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