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湮沒的三國名將-太史慈
被歷史湮沒的三國名將--太史慈
三國裡面有太多的被人神話的人物,導致有一些真正的英雄被時間的洪流所湮沒。
三國裡面的眾多猛將裡面,有武聖的關羽,有勇猛的趙雲,有保主犧牲的典韋,有武功蓋世的呂布,但是有幾個人知道太史慈呢?有幾個人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做過什麼樣的事,這樣的一個英雄就被這些的神話般的人物被蓋住了。我自小就深愛著三國歷史,在看了三國誌之後我發現三國演義裡面的一些虛假的東西,我就開始深究真正的英雄,真正的猛將。我發現了太史慈,一個讓我佩服到五體投地的大英雄。真正的國之大將。
由於我喜歡三國歷史,對三國為題材的遊戲更是情有獨鍾,那麼多的三國遊戲對太史慈的評價不過於一個只有武功,不會帶兵,不會思考的莽夫,對此我表示極大的憤慨,在次,我要說一下真正的太史慈,我心目中的亂世猛將。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人也。少好學,仕郡奏曹吏。(按漢代官制,一郡除太守、郡丞、郡都尉外,下設曹,相當於現今的局,每曹主事稱椽史,即局長,約存椽史職14,太史慈時任奏曹吏,主管奏議,可謂少年得志,此為文職,真可謂文武全才)會郡與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聞者為善。時州章已去,郡守恐後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選行(郡吏甚眾,唯年少太史慈出行,可見其出類拔萃),晨夜取道,到洛陽,詣公車門,見州吏始欲求通。慈問曰:「君欲通章耶?」吏曰:「然。」問:「章安在?」曰:「車上。」慈曰:「章題署得無誤耶?取來視之。」(以計詐之,顯其智也)吏殊不知其東萊人也,因為取章,慈已先懷刀,便截敗之。吏踴躍大呼,言「人壞我章」!慈將至車間,與語曰:「向使君不以章相與,吾亦無因得敗之,是為吉凶禍福等耳,吾不獨受此罪。豈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無事俱就刑辟。」吏言:「君為郡敗吾章,已得如意,欲覆亡為?」慈答曰:「初受郡遣,但來視章通與未耳。吾用意太過,乃相敗章。今還,亦恐以此見譴怒,故俱欲去爾。」吏然慈言,即日俱去。慈既與出城,因遁還通郡章。州家聞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復見理,州受其短。由是知名,而為州家所疾。恐受其禍,乃避之遼東。
北海相孔融,聞而奇之,數遣人訊問其母,並致餉遺。時融以黃巾寇暴,出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慈從遼東還,母謂慈曰:「汝與孔北海未嘗相見,至汝行後,贍恤慇勤,過於故舊,今為賊所圍,汝宜赴之。」慈留三日,單步徑至都昌。(奉母命即徒步至都昌,可敬可歎!)時圍尚未密,夜伺間隙,得入見融,因求兵出斫賊。融不聽,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圍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劉備,城中人無由得出,慈自請求行。(好膽色!)融曰:「今賊圍甚密,眾人皆言不可,卿意雖壯,無乃實難乎?」慈對曰:「昔府君傾意於老母,老母感遇,遣慈赴府君之急,固以慈有可取,而來必有益也。(孝子之言)今眾人言不可,慈亦言不可,豈府君愛顧之義,老母遣慈之意耶?事已急矣,願府君無疑。」(字字在理,融必然之)融乃然之。於是嚴行蓐食,須明,便帶鞬攝弓上馬,將兩騎自隨,各作一的持之,開門直出。外圍下左右人並驚駭,兵馬互出。慈引馬至城下塹內,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畢,逕入門。(使敵鬆懈)明晨復如此,圍下人或起或臥。慈復植的,射之畢,復入門。明晨復出如此,無復起者,於是下鞭馬直突圍中馳去。比賊覺知,慈行已過,又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好箭法,真可謂箭無虛發),故無敢追者。(有勇有謀)遂到平原,說備曰:「慈,東萊之鄙人也,與孔北海親非骨肉,比非鄉黨,特以名志相好,有分災共患之義。今管亥暴亂,北海被圍,孤窮無援,危在旦夕。以君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區區,延頸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圍,從萬死之中自托於君,惟君所以存之。」(有理有節,不卑不亢,曉之以義,動之以情)備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即遣精兵三千人隨慈。賊聞兵至,解圍散走。融既得濟,益奇貴慈,曰:「卿吾之少友也。」事畢,還啟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報孔北海也。」 (以備之禮賢下士,竟未留之,奇哉?若以子龍之遇待之,五虎將中無黃忠矣!)
揚州刺史劉繇與慈同郡,慈自遼東還,未與相見,暫渡江到曲阿見繇,未去,會孫策至。或勸繇可以慈為大將軍,繇曰:「我若用子義,許子將不當笑我邪?」( 繇之鼠目,痛失一大將軍,但不若如此,何來東吳第一大將?)但使慈偵視輕重。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策從騎十三,而慈單人獨騎,此處已勝一招)慈便前鬥,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並各來赴,於是解散。
慈當與繇俱奔豫章,而遁於蕪湖,亡入山中,稱丹楊太守。是時,策已平定宣城以東,惟涇以西六縣未服。慈因進住涇縣,立屯府,大為山越所附。策躬自攻討,遂見囚執。策即解縛,捉其手曰:「寧識神亭時邪?若卿爾時得我雲何?」慈曰:「末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即署門下督,還吳授兵,拜折衝中郎將。(中郎將僅在將軍之下,足見策之重慈)後劉繇亡於豫章,士眾萬餘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撫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還。」策曰:「子義捨我,當復與誰?」餞送昌門,把腕別曰:「何時能還」答曰:「不過六十日。」果如期而反。(果不食言,丈夫也)
劉表從子磐。驍勇,數為寇於艾、西安諸縣。策於是分海昏、建昌左右六縣,以慈為建昌都尉,治海昏,並督諸將拒磐。磐絕跡,不復為寇。(彰顯大將之才)
慈長七尺七寸,美鬚髯(樣貌亦不遜於雲長,子龍),猿臂善射。弦不虛發。賞從策討麻保賊.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其妙如此。曹公聞其名,遣慈書,以篋封之。發省無所道,而但貯當歸。(孟德得慈,何愁江東不平?)孫權統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此重職也)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子享,官至越騎校尉。(惜載!演義記載,太史慈大叫曰:「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子義壯志未酬,臨終發此悲愴之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空懷一身絕技,卻不能盡展其能,子義深憾之,隨淒風而去。幾多悲壯,幾多感慨!)
上面我引用了太史慈傳的一些語段,足以看出他是一個文武雙全,忠孝義皆全的曠世名將,只不過過世太早,不能為東吳稱霸天下。嗚呼子義,惜哉子義,不能實現他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