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大的「顧命大臣」團隊:清朝顧命八大臣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咸豐召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咸豐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又諭:「皇長子載淳現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以上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顧命八大臣」或「贊襄政務八大臣」。咸豐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十七日清晨,咸豐帝病逝。
咸豐帝為什麼要使用這樣龐大的輔政團隊呢?這與當時清廷的三股政治勢力有關。
第一:朝臣勢力。集中代表是顧命「贊襄政務」八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
第二:帝胤勢力。道光九個兒子中健在的有敦親王奕誴、恭親王奕訢、醇郡王奕譞、鍾郡王奕詥、孚郡王奕譓等。
第三:帝后勢力。6歲的同治皇帝和兩宮太后。他們既是孤兒寡母又是皇權的核心。咸豐在臨終之前,特製「御賞」、「同道堂」兩顆印章,作為日後頒布詔諭的符信,奏折「經八大臣擬旨繕進,皇太后、皇上閱後,上用『御賞』下用『同道堂』二印,以為憑信」。
咸豐帝最不想第二種勢力掌控朝政,因此希望用「顧命八大臣」和帝后勢力來牽制。同時帝后勢力也能被「顧命八大臣」限制。但他沒想到的是第二和第三卻結成了聯盟來對抗「顧命八大臣」。咸豐帝卻犯下了三個嚴重錯誤:
第一:「顧命八大臣」有名無實。咸豐特製「御賞」、「同道堂」兩顆印章,作為日後頒布詔諭的符信。奏折「經八大臣擬旨繕進,皇太后、皇上閱後,上用『御賞』下用『同道堂』二印,以為憑信」。這兩顆印章,「御賞」之章,為印起;「同道堂」之章,為印訖。將「御賞」章,交皇后鈕祜祿氏收掌;而將「同道堂」章交皇太子載淳收掌,因載淳年幼,「同道堂」章實際上是由其生母懿貴妃掌管。
第二:帝胤勢力的不滿。道光有9個兒子健在。大敵當前,咸豐和軍機大臣、御前大臣、內務府大臣等,多逃到避暑山莊,幾乎沒有一個人身臨前線。恭親王奕訢、醇郡王奕譞都是空有爵位的閒散親王、郡王,既不是大學士,也不是軍機大臣,更不是御前大臣,卻要挺身在第一線,處理亂攤子。諸兄弟本就對咸豐登上皇位不滿,且被免掉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等職,要往承德奔喪又遭到拒絕,也沒被咸豐列入「御賞」、「同道堂」章顧命大臣,因此更加的懷恨在心。
第三:女人掌權。小皇帝和印信都掌握在兩宮太后手中。這樣的安排直接導致了「顧命八大臣」有名無實。
三個嚴重錯誤導致了帝胤和帝后勢力結盟,這樣一來看似平衡的權利實則倒向了帝胤和帝后勢力。隨之而來的便是宮廷政變。1861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等人於發動了「辛酉政變」(又稱祺祥政變或北京政變),打倒「顧命八大臣」。從此,慈禧太后掌握了大清命脈,大清也再次上演了叔嫂之間的結盟。「顧命八大臣」是歷史上最龐大的輔政團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顧命大臣」團隊。可惜這樣強大的團隊卻被輕而易舉的打倒。咸豐帝遇見了事情的開端,卻沒能預見事情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