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廣州坊間重現軍刀傳可能為孫中山所持之物
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大元帥府拍下的照片至今在各大刊物中廣為流傳。照片中的孫中山一身戎裝,神采煥發。但鮮為人知的是,他手上所握的軍刀是辛亥革命時期的高級將領刀,當年這批數量極少的軍刀流落到海外,消失無蹤。
最近,坊間重現這種制式的軍刀,據說有可能是當年孫中山所持之物。近日,記者走訪廣東省收藏家協會軍品專業委員會陳建平主任的收藏室,親眼驗證這把軍刀,並與他分享關於軍刀的秘聞。
軍刀實物:與照片非常接近
現場所展示的這把軍刀佩戴著顯眼的銀絲鎦金金屬吊球,與照片上的吊球十分相似。
陳建平介紹,這把軍刀是辛亥革命時期各式軍刀的代表作品,整刀樣式參考了20世紀初日本禮刀和西洋刀劍的設計風格,用當時製作難度很高的琺琅裝飾而成。由於工藝繁複而軍政府資金有限,因此,這種軍刀數量極少,只有孫中山、黃興等高級將領才有資格佩戴。
這把軍刀的身世仍是個謎。陳建平經過考證,無論是樣式、花紋還是配件,確實是與孫中山照片上所佩軍刀一模一樣,因而很有可能就是照片上的原物。
軍刀的故事:孫中山拒絕袁世凱所授「九獅勳刀」
如果說在冷兵器時代軍刀是最主要的殺敵武器之一,那麼到了上世紀早期,軍刀更像是權力的象徵。辛亥革命時期革命軍、北洋時期各派勢力不少都有自己定制的軍刀以象徵其所屬組織的權力和精神意志。北伐戰爭以後,長軍刀多被短刀、中正劍等替代,漸漸退出戰場,其作為禮儀指揮的功能更突出。
關於軍刀的典故,最有名的莫過於發生孫中山與袁世凱之間的「九獅刀」事件。當時,孫中山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袁世凱對有功之人進行「嘉獎」,他假惺惺地特意授予孫中山一把「九獅勳刀」,該刀系以雕刻不同獅子的只數來象徵權力的大小,而袁世凱授予孫中山的是代表最高勳位的「九獅刀」,孫中山看透袁世凱的惺惺作態,和黃興等明確表示拒絕。
袁世凱所持軍刀:刀把刻「五爪金龍」
陳建平至今收藏了70多把軍刀,囊括清末到抗戰各個時期。如何判斷它屬於哪個時期?「每個時期軍刀具有不同特徵,竅門在於觀察刀把的紋飾。」陳建平說。
他從一個盒中取出一把造型精細的軍刀,最顯眼的是上面那條五爪金龍。「這把是清末新軍向日本定做的軍刀,五爪金龍是最高級別將領的軍刀才能使用的紋飾,由於袁世凱是北洋新軍之父,因此可以判斷他當時用的就是這種制式的軍刀。」陳建平說。
而刀把上的旗幟是判斷軍刀歷史時期的另一個重要信息。陳建平向記者展示一把蔡鍔所領導的護國軍的軍刀,這種軍刀帶有獨特的地方標誌,採用了雲貴地區獨有的高浮雕花式,刀把頂端的兩面旗幟都是代表南方十八省的十八星旗。
判斷軍刀級別:看材料和紋飾
首先可以看材料和紋飾。辛亥革命時期低級軍官以鋼做刀把,比較沉重,刀把紋理採用兩條線繩。中級軍官用玳瑁裝飾刀把,其紋理是三條纏繩。而高級軍官所佩的刀,則多用犀牛角、象牙等名貴材料做成,用鯊魚皮包裹,設計上採用高浮雕,有的甚至採用琺琅彩裝飾,非常精緻。
清末時期的軍刀以龍身、龍爪來標誌地位的高低。低級軍刀龍頭身沒有任何鑲邊、爪牙等工藝,中間鑲的圓點沒有龍爪。中級軍官刀把採用鯊魚皮包裹,中間鑲的圓點有三隻龍爪。而高級軍官則是五隻銳利龍爪。
其次可以看刀鞘上的吊鉤。辛亥革命時期兩個吊鉤的多為禮儀刀,級別較高,一個吊鉤是指揮用刀,級別相對較低。但清末新軍軍刀剛好與之相反,一個吊鉤的為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