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傳》中晁蓋和宋江誰更懂得臨陣打仗 | 陽光歷史

 

A-A+

在《水滸傳》中晁蓋和宋江誰更懂得臨陣打仗

2017年12月17日 解密水滸傳 暫無評論 閱讀 76 次

  在《水滸傳》中晁蓋和宋江誰更懂得臨陣打仗?實情果真是這樣嗎?自宋江上山後,帶兵出征打仗的總是“二哥”宋江,作為大哥的晁蓋,每一次都是在家裡守攤攤。而晁蓋自從宋江上山後,幾乎是沒有仗可打。而曾頭市一戰,就是晁蓋的終結點。梁山上真正能夠帶兵打仗的人是誰呢?

  晁蓋武藝高強,打仗勇敢,懂得仗該怎樣打:晁蓋打劫生辰綱事發,雖然有宋江給他報信,但由於要帶著家中財物,打發不願意跟隨外逃的莊客,還是被朱仝、雷橫堵在了莊園裡。雖然說,朱仝在有意放晁蓋走,但晁蓋還是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武藝膽識。朱仝說“我須知晁蓋好生了得;……倘或一齊殺出來,又有莊客協助,如何抵敵他?”。當朱仝、雷橫把莊園包圍以後,晁蓋殺了出來,晁蓋挺著朴刀,大聲喊道:“當吾者死!避吾者生!”朱仝看到晁蓋,說:“保正休走!朱仝在這兒等你多時。”晁蓋根本不管這些,和公孫勝一起,仍然“捨命只顧殺出來”。從朱仝來說,既然叫的是保正,當然有意讓晁蓋明白這是在放他走,但晁蓋惶急之中根本沒有理會這些,仍然是奮勇向前,殺開一條血路。應該說,朱仝也是武藝高強之人,但晁蓋根本就沒有考慮這些,一心只想殺開一條血路走向梁山。這等英勇,不是宋江可以相比。

  晁蓋來到石碣村三阮家裡,正在商議著投奔梁山泊,何濤帶著官軍也來到了石碣村。面對這種形勢,晁蓋絲毫沒有驚慌,也沒有選擇快走,而是起身喊道:“這廝們趕來,我等休走!”他的選擇是迎敵。即便是這種小陣仗,晁蓋也有些合理的部署。他兩次把吳用這個臨陣功夫稍差一些的人安排先走,安排功夫不錯的劉唐保護老小和財產,他自己帶人斷後。應該說,這種安排非常得當,既表現了晁蓋的仗義豪情,也說明了仗就應該這樣打。

  宋江落難江州,晁蓋帶人到江州劫法場,得手後,一眾人來到白龍廟。這時候,有人前來報告,江州軍馬已經“遮天蔽日”的趕了出來。要知道,這江州可是有著“五七千人馬”!面對如此眾寡懸殊的局面,晁蓋大喊一聲:“一不做,二不休,眾好漢相助著晁某,直殺盡江州軍馬,方才回梁山泊去。”而晁蓋能夠調動的人馬只有一百四五十人。這是真正的以命相搏,完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也反映了晁蓋臨陣功夫一流,不枉托塔天王之名。殺退了官軍,宋江又提出來攻打無為軍,晁蓋說:“我們眾人偷營劫寨,只可使一遍,如何再行的?”這句話表達了兩個信息,一是劫法場這種事情是偷襲行為,二是偷襲只能在對方意想不到的條件下進行。這說明,晁蓋不僅會打仗,還懂得基本軍事理論。

在《水滸傳》中晁蓋和宋江誰更懂得臨陣打仗

  宋江是鄆城縣裡的押司,主項是“刀筆精通,吏道純熟”,兼項是“愛惜槍棒”,“學得武藝多般”。實際上,宋江學使槍棒,只不過是為了結交天下好漢,其他並沒有多少展現。雖說是給孔家兄弟當過幾天師傅,可是孔家兄弟那武藝實在不敢恭維,也無法衡量出宋江的本事。宋江在上梁山之前有過兩次打仗經歷,一次是打清風寨,另一次是打無為軍。打清風寨,是花榮定計和秦明交戰,宋江只是說:“好計!正是如此行。”也不過是幫助下決心而已。攻打無為軍卻有點兒蠻幹,儘管取得了勝利,總感覺有點了冒險,取勝也屬僥倖。正式展現宋江的才能是攻打祝家莊。宋江攻打祝家莊,一個遠近有名的梁山,帶領著那麼多的人馬,宋江攻打了三次才打得下來,說明那時候的宋江還有點兒“毛嫩”。不說別的,就看看開始有那麼多的將領被俘,死傷了那麼多的兵士,這代價實在有點兒太大。不過宋江仍然取得了祝家莊戰役的勝利,每一次攻打失利,宋江都在總結失利的原因,最後一次雖然是在吳用的計謀之下,也使宋江懂得了仗該怎樣打。在以後的戰爭當中,宋江表現的不再那麼急躁,好像上來就要把人一口吞了似的。

    晁蓋和宋江直接的對比在呼延灼攻打梁山泊那會兒。自從打了祝家莊,晁蓋已經沒有多少話語權,梁山上的軍事問題已經是由宋江來處理。呼延灼連環甲馬打敗了宋江,宋江已經是“眉頭不展,面帶憂容”,可是呼延灼偏偏又請來了一個“轟天雷”凌振!宋江已經“無計可施”,這時候更是“心中展轉憂悶”。可是晁蓋卻不是這樣的表現。吳用說:“若得一人,誘引凌振到水邊,先捉了此人,方可商議破敵之法。”晁蓋馬上就說:“可著李俊、張橫、張順、三阮,六人棹船如此行事,岸上朱仝、雷橫如此接應。”一出手就把凌振捉拿而來。這反映了晁蓋心理素質要比宋江過硬,也說明這時候的晁蓋在指揮打仗方面要勝於宋江。 

  晁蓋長於拚殺,這一點根本不是宋江可比。但這個人短於計謀,好像打仗就是對陣廝殺一種辦法。晁蓋戰略保守,除了救宋江去了一趟江州,幾乎就沒有走出梁山泊。像逃亡上梁山,捉黃安、擒凌振這種陣仗,都屬於防守型的戰鬥,多數時候看的都是廝殺功夫,只要對方不用計,拼的就是刀槍功夫。晁蓋功夫過硬,也使他過於相信拚殺能力,因而始終把自己當做一員武將,總是處於衝鋒陷陣的位置。晁蓋為什麼中箭身亡?從對方來說,事先讓他中計;從己方來說,他所處的位置不對。隨著梁山不斷地發展,梁山在外界的形象地位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祝家莊、曾頭市這種容易被“山頭”搶掠的村寨必然要和他們為敵,芒碭山等山頭也面臨著兼併和被吞併的選擇。晁蓋不知道已經變化了的情況,還是和以前一樣看待問題,這樣說出來的話很難讓兄弟們“心服”,這也讓宋江有機會能夠代替他出征,從而逐步架空代替他。比如在攻打祝家莊的問題上,晁蓋說的是殺了楊雄,然後點起大軍下山掃平祝家莊,只為了保住梁山名聲。而宋江說了四條理由,除了肯定晁蓋的不折銳氣不受辱,還強調了獲取糧食、招人入伙,所以,這樣的話更能被弟兄們所接受。

  宋江攻打祝家莊和晁蓋攻打曾頭市有相似之處,都是主將親自投入戰鬥,都是情況不甚明瞭,都是初戰不利。不同的是宋江處在中軍主將位置,前後左右的軍隊對他形成了一道屏障,而晁蓋充當了先鋒角色,直接成了敵方箭簇的靶子。所以宋江雖敗卻傷不及身,晁蓋一敗則中箭喪命。晁蓋的軍事才能,開始要比宋江高出很多,但他始終沒有什麼長進,還是初上梁山時那點兒本事。比如說調兵遣將,曾頭市要比祝家莊還要勢力,前面已經有宋江的現成事例,他為什麼不帶著吳用前去?反觀宋江,他在戰爭中學習戰爭,軍事才能提高很快。如攻打祝家莊,宋江打了三次,每次都是一個進步,最後一次吳用來了,說出來一個計策,宋江馬上採用,這就是用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晁蓋不知道自己的短板,更沒有想方設法去補齊這個短板。

  看晁蓋和宋江兩人,多少有點兒像項羽和劉邦。項羽能打硬仗,面對秦朝強敵,他那種破釜沉舟的英雄氣概無人能比。可是當面對諸侯紛爭的錯綜複雜局面,他那種拚殺功夫雖然仍表現的力能拔山,卻總顯得有點兒單一。即便是他仍然是逢戰必勝,其軍事才能卻沒有見多大的長進。劉邦則不然,開始並不會打仗,攻打一個已經準備背叛朝廷的沛縣都那麼費勁。即便這樣,這個沛縣也是劉邦看著人家打下來的。可是到了楚漢相爭的時候,情況卻完全不同了,劉邦面對項羽雖然在具體陣仗上還是屢戰屢敗,但天下大局卻是由劉邦掌控。如此看來,初創時期的梁山不需要王倫,卻需要會打仗的晁蓋。等到梁山泊規模擴大了以後,像宋江這樣長於指揮的首領,就更有了他的用武之地。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