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析希拉蕊問鼎白宮五大劣勢:年齡大最嚴重 | 陽光歷史

 

A-A+

媒體析希拉蕊問鼎白宮五大劣勢:年齡大最嚴重

2018年07月01日 全球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36 次

  劣勢一:67歲年齡成問鼎白宮最大劣勢======

  若希拉蕊擔任總統,將年近70歲

  當前,困擾希拉蕊的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年齡問題,希拉蕊今年67歲,2016年競選時將68歲,擔任總統69歲,年近70歲。在美國年近70歲贏得總統選舉的只有1981年勝選的裡根總統。而且,在前兩年希拉蕊還傳出了健康問題,這都會讓美國人對其領導力保持懷疑。由於年齡原因,選民無疑會擔心她就是當選恐怕也只能幹一屆,這都會影響選民信心。

  相比「柯林頓二世」的希拉蕊,擁有總統父親和總統哥哥的「布希三世」——傑布·布希則更為年輕,剛剛滿62歲的他在2016年是63歲,相比希拉蕊有5歲的優勢。這一年齡優勢和性別優勢傑布·布希很明顯。

  競選團隊打造「更年輕」的希拉蕊

  社科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刁大明說,「希拉蕊和她的團隊都認識到她離普通公眾太遠了,因此要在競選策略上改變這一點」。

  刁大明認為,「希拉蕊67歲,年齡是她很大的劣勢,如果最終贏得黨內初選,那麼共和黨人很有可能會將此次選舉基調定義為是重蹈覆轍還是面向未來。」對此,希拉蕊和團隊先下手為強,在競選視訊中突出普通美國人。希拉蕊競選團隊經理才36歲,為適應年輕選民的訴求,並且主打社交媒體這張牌。 >>點擊詳細

  ======劣勢二:美國人恐難過選女總統心理關======

  儘管近些年出了三個女國務卿,但不代表美國人就願意選一位女總統。相比歐洲,美國人在心理上似乎更難過這一關,哪怕是希拉蕊如此這般,在肌肉猛男的世界裡已非常強勢的女性。美國人的這一心理關,甚至高於由一個黑人擔任總統。

  美國共和黨保守派往往把希拉蕊描述成一個「大逆不道的激進女權主義者」。雖然希拉蕊在女性選民中的威望很高,但民調同樣顯示,男性選民和50歲以上的選民幾乎沒人願意把選票投給她。如何爭取這部分選民的選票,著實考驗希拉蕊的政治智慧。

  劣勢三:民主黨執政七年業績乏善可陳======

  歐巴馬執政的七年,雖然經過連續量化寬鬆政策,暫時止住了美國經濟頹勢,但這些好處並未到中下層手中,美國在過去6年多的時間裡貧富差距是不斷拉大的,普通民眾福利不斷降低,矛盾也不斷激化。同時,兩黨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很多重要的改革方案難以推動,民眾已受夠了國會的分裂、政府的低效。2014年中期選舉民主黨大敗,即是這種民意的反映。

  雖然希拉蕊有意和歐巴馬的政策區別開來,但難免會受到民眾對民主黨負面形象的拖累,畢竟同一政黨連續贏得三次選舉的情況在過去60年間只出現過一次。民眾對她上任是否能夠彌合兩黨分歧,使美國政治回到正軌存有疑慮。

  ======劣勢四:政治貴族身份或成希拉蕊負資產======

  過去20多年裡,從第一夫人、參議員,到國務卿、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做事高調,是一顆政治明星。二度參選,容易引起大眾審美疲勞。同時,豐厚的政治資本,也可能是把雙刃劍,讓她顯得與底層「脫離接觸」。善於撈金的形象,讓她與中下層民眾有些距離,親民優勢並不明顯。柯林頓夫婦被稱為「民主黨第一家庭」,這未必是正資產,更像一種高高在上的標籤。許多選民希望聽到希拉蕊闡述,如何使美國的政治由富豪政治回歸民主政治,希望要一個反對不公平、為中產階級謀利益的候選人。

  同時,也許很多選民也希望,不要讓布希家族和柯林頓家族輪流統治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歷史延續。

  ======劣勢五:希拉蕊的競選策略恐出現偏差======

  傳統上看,美國是一個「紡錘型」的社會結構,中產階級佔據多數。但近些年來,美國貧富分化現象加劇,1%的人壟斷了42%的財富,佔領華爾街運動就是針對這種情況的一種民意反映。美國下層民眾對寡頭資本主義和家族政治日漸反感,擔心美國政治陷入世襲循環。希拉蕊夫婦必須處理好支持他們的利益集團和下層群眾的訴求之間的關係,提出一項令中間派選民滿意的政策。他們需要在選舉中用自己的政策主張明確回答他們究竟是代表誰的利益。

  從希拉蕊宣佈參選的宣傳片上可以看出,其中的元素主要是:女性、中產及普通家庭的生活、親民形象等,所體現的主題思想是「追求幸福生活」。如果單看這一宣傳片是沒有問題的,但這與美國當前貧富差距拉大,中下層民眾生活水平降低的現實是有反差的。而這個反差,恰恰是在民主黨執政時期出現的。這樣的選舉策略恐怕是不太對頭的。

  對現在美國來說,他們現階段恐怕並不是需要一個多麼體現親民化的總統,而是一個真正的領導者。這個領導者需要的是一種強大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需要能帶領美國再次走向繁榮的人,這應該才是選民所期望的。這一點,在希拉蕊的競選中看不到影子。

  相比希拉蕊,相對低調、務實,在8年州長任上政績不錯的傑布·布希宣佈參選後,恐怕思路會比希拉蕊更加對美國人胃口。

  ======希拉蕊逃不過的幾道坎======

  班加西事件鑄敗筆

  2012年9月,美國駐利比亞東部城市班加西的領事館遭襲,包括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在內的4名美國人喪生。

  美國政府對襲擊性質定性失准,先說偶發,後說預謀,落下把柄。作為外交系統的掌門人,希拉蕊自然成為共和黨議員的攻擊目標,國務院也因未能向領館提供足夠安保備受批評。

  班加西事件對希拉蕊的影響並沒有因她結束國務卿任期而結束。今年3月初,希拉蕊被曝在擔任國務卿期間使用私人電子郵件與國務院員工談論包括班加西領館遇襲事件在內的公務,被共和黨一方指責為有洩露美國外交情報之嫌。

  萊溫斯基「陰魂不散」

  柯林頓於1998年1月否認與萊溫斯基發生性關係,但半年後不得不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承認與萊溫斯基有不正當關係。同年底,國會眾議院彈劾柯林頓,彈劾議案遭參院否決,柯林頓才躲過一劫。

  去年,當希拉蕊高調出席各公共活動、為參選「試水」的同時,有關她的一些負面新聞再次回到公眾視線中,包括萊溫斯基醜聞。不知是否有意,萊溫斯基也在去年高調「復出」,先是在《名利場》雜誌發表文章,又在費城一場論壇上發表演講。

  「白水事件」政治醜聞

  「白水事件」是美國著名政治醜聞,牽涉柯林頓夫婦。

  上世紀70年代末期,均為律師的柯林頓夫婦與麥迪遜儲貸擔保所老闆合夥在阿肯色州創辦了「白水開發公司」。白水公司1991年9月申請破產,而麥迪遜儲貸擔保所早在1989年就已倒閉。這使為該所存款作擔保的聯邦銀行因此損失了數千萬美元。柯林頓被控妨礙司法和作偽證等罪名,但這些罪名未獲認定。

  哭窮言論引來罵聲

  美國2008年總統競選期間,希拉蕊在吸引草根選民方面顯然不及歐巴馬,最終在黨內初選中敗北。

  抑或試圖拉近與民眾距離,希拉蕊去年6月在接受採訪時稱,為支付柯林頓性醜聞的法律訴訟費,她和丈夫2001年離開白宮時欠債約1200萬美元,因此「對普通老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誰料,「哭窮」言論引來罵聲一片。有媒體指出,從離開白宮至2013年希拉蕊卸任國務卿,柯林頓的演講收入就超1億美元。

  法新社分析,不管怎樣,共和黨應該會繼續拿希拉蕊「不接地氣」做文章。

  基金會收受外國捐款

  美國媒體報道,希拉蕊擔任國務卿期間,柯林頓基金會從多家外國政府獲取過資金援助。不少人質疑,這當中是否牽涉政治勾結以及暗箱操作。

  這家基金會近期承認,2010年海地地震後曾收取來自阿爾及利亞的50萬美元捐款,但未按規定向美國國務院通報。這一情況隨即給共和黨落下口實。共和黨2016年總統選舉競選人、肯塔基州聯邦參議員蘭德·保羅,上月還要求柯林頓基金會歸還沙特政府的捐款,理由是美方不認可海地的人權狀況。(人民網)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