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溥偉生平簡介及怎麼死的? | 陽光歷史

 

A-A+

愛新覺羅·溥偉生平簡介及怎麼死的?

2018年04月02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152 次

  愛新覺羅·溥偉(1880年12月30日—1936年10月10日),清末政治人物,道光帝旻寧曾孫,恭親王奕訢之孫,宣統帝溥儀的堂兄弟。滿族愛新覺羅氏。號錫晉齋主。光緒六年12月13日出生於北京,系老恭王奕訢嫡孫。1898(即光緒24年)年承襲王爵。歷任官房大臣、正紅旗滿洲都統、禁煙事務大臣等要職。在辛亥革命時期,與肅親王善耆等人組織「宗社黨」,妄圖復辟清室,拒絕在清帝「退位詔書」上簽字,主張整兵一戰,是清皇族中的復辟派。

  愛新覺羅·溥偉生平簡介

  溥偉於1880年(光緒六年)12月13日出生於北京,系第一代恭親王奕訢的嫡孫。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承襲王爵。歷任官房大臣、正紅旗滿洲都統、禁煙事務大臣等要職。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曾被列為光緒皇帝繼嗣人選。慈禧太后死後,與攝政王載灃策劃誅殺袁世凱未遂。1911年(宣統三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溥偉和良弼反對起用袁世凱。

  1912年1月12日,良弼與溥偉、鐵良等組織「君主立憲維持會」(俗稱「宗社黨」),反對南北議和與清帝遜位;1月19日,宗社黨發佈宣言,主張罷黜袁世凱,組建「戰時皇族內閣」,由鐵良任總司令,組織忠於清室的軍隊與革命軍決戰。1月17日,清廷召開御前會議,討論溥儀退位事。溥偉竭力反對。

  1月26日,良弼被革命黨人彭家珍炸傷,兩日後死亡,宗社黨膽落,王公親貴紛紛逃匿。2月,宣統讓國之後,溥偉大怒,叫嚷道:「有我溥偉在,大清就不會亡!」之後,溥偉先避居京郊戒台寺,後轉移到德國佔領的青島。溥偉在青島時,經常到三江會館與清朝遺臣們會面,溥偉派宗社黨骨幹升允去勾結日本人,聯繫蒙古貴族進行武裝叛亂;並派自稱是曾國藩的孫子曾明本,去大連善耆處,擔任由日本人協助組建的復辟武裝參謀長。

  1913年春,聯絡了在青島和外地的清朝遺宦有:劉廷琛、胡嗣瑗、於式枚、陳詒重、胡思敬、勞乃宣、王寶田、溫肅等為復辟而奔走的人,確定在爭取北洋軍閥主要對象是馮國璋和辮帥張勳。企圖拉攏馮、張合二而一的兵力來實現復辟,一舉恢復清室。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乘機從德國手中將青島奪去。在日德交戰時,青島的遺老,大都離開青島,到外地避亂。

  在日本的支持下,溥偉和善耆搞起「滿蒙獨立運動」,重建已被解散的宗社黨,還在遼東一帶召納土匪,秘密組織「勤王軍」,為復辟清室費盡心機。1916年2月,溥偉在青島期間收到升允自東京送來的密函,信中敘述升允在日本聯絡上層力量支持復辟活動。見此信,溥偉遂和善耆加快了復辟步伐,並預謀6月中旬在遼南一帶舉事。不料6月6日袁世凱突然病死後,日本政府隨之改變了對華政策,將宗社黨軍隊和蒙古騎兵解散,遼南舉事落空。

  1917年張勳復辟,溥偉一旁觀望,沒有參加。1921年6月,溥偉偕同10餘人,由青島乘小火輪至嶗山太清宮,遊覽了許多景點,並到宮內各殿禮拜,題太清宮三官殿匾額:「博施濟眾」。曾留有《登嶗山賦》,又作《嶗山歌》。1922年2月善耆死亡,溥偉復辟清室的希望成空。同年秋天,在中國收回青島之前,溥偉從青島移居大連,在黑石礁築室「星浦山莊」(今為大連星海賓館),閒居中廣交大連文人,賦詩作畫,以打發其惆悵無聊的日子。他的《春日》詩最能表達復辟無望的心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為誘迫溥儀早到東北籌建滿洲國傀儡政權,將溥偉從大連接到瀋陽,讓其當「四民維持會」會長,揚言要以溥偉為首建立「明光帝國」。日軍還讓溥偉穿上「王服」,在日偽警憲的簇擁下祭陵。溥儀得知這一消息,急忙來到旅順,順從地當了日本的傀儡。從此,溥儀對溥偉心存戒慮,總是放心不下,生怕溥偉奪去帝位,始終沒有給溥偉一個職位,就連日常的零花錢也不肯給。

  愛新覺羅·溥偉是怎麼死的

  1934年1月溥儀要做偽滿皇帝之前,曾派溥偉到京津一帶,運動清朝遺老貴胄前往長春上本朝賀。溥偉到京津將其列名奏賀之本章收齊,並帶去故宮太監二十四名,預備三月一日,溥儀舉行登極大典時侍奉之用。溥儀當了偽滿皇帝,由溥偉的兒子毓嶦成為貼身侍衛。1936年初,溥偉安排妻室攜子女及私房細軟分別回原籍。溥偉死後側室周佳氏出於生計又攜一雙子女改嫁滿洲章姓正藍旗,並隱居長白山山區。溥偉猝死新華旅社裡,死因不明,終年五十六歲。死後,時任滿洲國的皇帝溥儀受清皇室眾親貴諫勸,追諡溥偉為恭賢親王,由其子承爵。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