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啟殺伯益:夏啟如何從禹手中成功世襲王位的? | 陽光歷史

 

A-A+

夏啟殺伯益:夏啟如何從禹手中成功世襲王位的?

2016年01月16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267 次

  舜晚年的時候,禹完成了治水的大業,於是他讓帶著妻子,到外地出遊去了。他讓禹在他走後接替他的職位。那時有個習慣,老首領讓賢以後,為了讓新首領行使權力,早日樹立威信,使民眾的心逐步轉移到新首領身上,老首領要離開都城,去過普通人的日子。

  帝舜雖然讓位了,但人民因為他的政德,仍然惦念他。在他一百歲的時候,到南方巡遊,突然患病,死在了蒼梧山(今湖南寧遠縣南)噩耗傳來,國中臣民無不悲哀。

  大禹聽到此訊,也是悲痛欲絕,親自率領眾大臣,以隆重的禮儀,為舜建造了陵墓,並在蒼梧山修廟祭祖,這就是至今猶存的零陵和舜廟 (今湖南寧遠縣)。

  大禹擯葬了虞舜,帶娥皇、女英二姐返都。二姐痛不欲生,當船過湘水時,竟雙雙投江而死。人們不忍說她們死了,而說她們變成了湘水神,因此稱作湘姐。

  大禹品德高尚,治水有功,深得萬民的擁護。舜去世後,大禹正式成為部落聯盟的領袖,這就是夏朝的開始。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大禹是夏朝的第一個國君。

  大禹當上夏朝的國君後,沒有忘記肩負的重任,沒有忘記天下的長治久安,雖然身居高位,卻不貪圖享樂。為了治理天下,他還經常外出巡遊,瞭解民情。

  大禹在巡視期間,看到多數部落首領對他畢恭畢敬,可是也有的部落首領並不把他這個領袖放在眼裡。他便下令各部落把所有的銅貢獻出來,用這些銅鑄成了九個大鼎,象徵九州。每個鼎上鑄著各州的地理出產、珍禽異獸,然後將九鼎運至宮中,號稱是鎮國之寶。各部落首領定期向禹王進貢時,都要向九鼎致禮。擁有九鼎的禹王,當然也就成了九州大地的主人。這九個鼎流傳下來也就成了封建國家政權的象徵。同時,鑄鼎的故事告訴我們,禹時手工業和冶煉技術已得到了發展。

  夏禹開始在部落聯盟中擁有無上的權力,九鼎的鑄成,使他有機會把這權力強化和神聖化,使它更加鞏固,以便把各部落統一在一起。

  禹王晚年有一次在茅山(今浙江紹興)召集各部落首領,想借商議大事之名再顯示一下威風,鞏固他對各部落的控制。說來也巧,這次大會剛開始,就給了禹王一個樹立權威的機會。原來是離茅山不遠的地方有一個部落,叫防風氏。這防風氏對禹王的權力並不尊重,因此開會時,故意很晚才來。禹王見此情況大怒,下令處死了防風氏。各部落的首領見禹王是這樣威嚴,個個俯首貼耳,唯禹王之命是從。

  大禹當上夏朝的國君後,沒有忘記肩負的重任,沒有忘記天下的長治久安,雖然身居高位,卻不貪圖享樂。為了治理天下,他還經常外出巡遊,瞭解民情。

  大禹在巡視期間,看到多數部落首領對他畢恭畢敬,可是也有的部落首領並不把他這個領袖放在眼裡。他便下令各部落把所有的銅貢獻出來,用這些銅鑄成了九個大鼎,象徵九州。每個鼎上鑄著各州的地理出產、珍禽異獸,然後將九鼎運至宮中,號稱是鎮國之寶。各部落首領定期向禹王進貢時,都要向九鼎致禮。擁有九鼎的禹王,當然也就成了九州大地的主人。這九個鼎流傳下來也就成了封建國家政權的象徵。同時,鑄鼎的故事告訴我們,禹時手工業和冶煉技術已得到了發展。

  夏禹開始在部落聯盟中擁有無上的權力,九鼎的鑄成,使他有機會把這權力強化和神聖化,使它更加鞏固,以便把各部落統一在一起。

  禹王晚年有一次在茅山(今浙江紹興)召集各部落首領,想借商議大事之名再顯示一下威風,鞏固他對各部落的控制。說來也巧,這次大會剛開始,就給了禹王一個樹立權威的機會。原來是離茅山不遠的地方有一個部落,叫防風氏。這防風氏對禹王的權力並不尊重,因此開會時,故意很晚才來。禹王見此情況大怒,下令處死了防風氏。各部落的首領見禹王是這樣威嚴,個個俯首貼耳,唯禹王之命是從。

  禹王去世前幾年,想效仿堯舜,找一個賢能的人來接替自己。最初,人們推舉在帝舜時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但是沒等接任,皋陶就病死了。後來經過商議,又一致推舉伯益做他的繼承人。

  伯益曾經是大禹治水的一名主要助手,發明過一種鑿井的新方法。他擅長畜牧和獰獵,曾教會人們用火燒的辦法來驅趕林中的野獸。所以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伯益是僅次於大禹的一位英雄。

  隨著王位的鞏固,夏禹越來越覺得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王權應該由,自己的兒子來接管,而不能讓別的什麼人來繼承。可是伯益功勞卓著,威望極高,首領會議上推舉他做自己的繼承人。禹王感到眾怒難犯,只好順水推舟,答應下來。為了這件事,禹王越發煩燥,寢食難安。後來他想到:「自己所以能順利的繼承舜位,一是當年治水有功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和愛戴,二是舜選定自己做繼承人之後,就讓自己行使治理天下的大權。如果我也傚法當年舜的做法,把治理天下的大權讓兒子去執行,而只給伯益一個繼承人的名義呢?"於是禹王讓啟參與治理國事。過了幾年,他的兒子啟由於把國事處理得很好,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高了起來,而伯益做為繼承人,卻沒有新的政績,他過去辦的好事,人們也漸漸淡忘了。禹王死後,他的兒子夏啟就真地行使起王權來了。而多數部族的首領,也都表示效忠於啟,他們說:"啟是禹的兒子,我們願意效忠於他。"

  伯益看到事情成了這個樣子,大怒。他本是東夷人,他召集東夷部族率軍向啟殺來。而啟早有防備,經過一場大戰,打敗了伯益的軍隊。夏啟為了慶祝勝利,在鈞台(今河南禹縣)舉行了大規模宴會,公開宣佈自己是夏朝第二代國君。從此,父亡子繼的家天下制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賢的公天天下制度。

  儘管啟打敗了伯益,但許多部族對他改變禪讓傳統的做法表示強烈的反對。有一個部族首領叫做有眉氏,站出來反對夏啟的做法,要求他按照部落會議的決定,還位於伯益。於是,夏啟就和有眉氏在甘澤地方 (今陝西戶縣一帶)發生了戰鬥。兩軍對壘,大戰開始前,夏啟激勵將士們說:"我要告訴大家,這個有眉氏對天帝不敬,王命不遵,是上天借我的手來消滅他!因此你們要服從我的命令,奮力出擊,不可懈怠!"夏啟訓話完畢,六軍兵士就揮舞刀槍,吶喊著衝向有肩氏的隊伍。經過一場激烈的斯殺,有眉氏被打敗了,有眉部落的成員被罰做奴隸。從此,夏啟的王位終於坐穩了,父死子繼的家天下制度正式開始了。

  夏啟實行王位世襲的故事,說明那時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制度己經徹底瓦解,氏族部落會議制度己經轉化,開始出現了國家的雛形,奴隸社會到來了。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劃時代的進步。因為在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使人們的生活極其艱苦。到了奴隸社會,農業和手工業有了分工,社會生產力得到很大提高,生產得到很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為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條件,所以說這是歷史的向前發展。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