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戰力:幾乎消滅紅軍全部西路軍的「馬家軍」 | 陽光歷史

 

A-A+

驚人戰力:幾乎消滅紅軍全部西路軍的「馬家軍」

2018年05月22日 歷史紀事 暫無評論 閱讀 258 次

  1. 從馬家軍的戰鬥力談起

  一般印象中,馬家軍有一層很神秘的宗教色彩,更由於凶悍、殘暴,戰鬥力很強,歷史上共軍吃過他們很大的虧。其實,馬家軍分寧馬(寧夏馬鴻奎、馬鴻賓)和青馬(青海馬步芳),兩者戰鬥力大不一樣。

  先簡單談一下寧馬的戰鬥力

  寧馬的戰鬥力明顯弱於青馬,在同共軍的交戰史上沒什麼像樣的勝仗。大家應記得,中央紅軍長征進入陝北根據地前的最後一仗就是打馬家騎兵,結果紅軍大獲全勝。這打的就是寧馬馬鴻賓部。此前馬鴻賓部與先期長征到西北的紅25軍兩度交手也是敗績,在以後紅軍西征和解放戰爭中,寧馬與共軍交仗依舊敗績連連,唯一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彭德懷二打榆林、馬鴻奎部增援一役,雙方在袁大灘打了一仗。

  此役馬鴻奎部因怕共軍"打援",傾巢出動(30000人),西野兵少,不能兩面作戰,便從榆林撤圍了,馬部達到戰役目的,但具體戰鬥很不像樣。開始因馬部重兵抱成一團,彭的打援部隊啃不動,而馬部也不敢進擊解放軍,為了盡快到達榆林,於是集團向後滾進運動,想繞開解放軍迂迴榆林,運動中解放軍尚未動作,寧馬自己先演出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差一點形成潰逃的鬧劇,隨後被不多的解放軍連打帶唬,糊里糊塗損失了三千人(兩千人被俘)。

  到西北大進軍時,寧馬(馬鴻奎部)更是自隴東和陝西鱗遊地區一路潰敗到寧夏老家,中途也曾想擋住解放軍,但在能憑險據守的地方其主力一般也頂不住解放軍幾個衝鋒(除了在羅家山解放軍打得費勁些),最後在寧夏或潰散,或被殲,或"起義"了事,故共軍一向對寧馬評價不高。

  如果說在反共戰爭的"股市"上,寧馬只是一隻業績不良的"ST股"的話,青馬則是一隻"績優股"。與同寧馬作戰大不一樣,共軍在同青馬的交戰歷史中,很長時間處於下風,直至1949年解放戰爭快結束時才有了根本改觀。因此大家一定對青馬更感興趣,本文就重點談青馬。

  2. 青馬軍隊作風

  馬家軍都是封建家族世襲統制的軍隊。青馬部隊士兵主要來自甘青兩省交界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撒拉族、東鄉族,在上層統治階級利用宗教觀念蒙蔽驅使下,也由於歷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閡與仇殺,青馬士兵在對外族和外族軍隊的征戰中表現了很強的內聚力和奮勇精神以及殘暴行為。

  青馬士兵凶悍頑強。青馬武器比較差,因此士兵在戰鬥中敢於近戰格鬥,若對方火力弱,工事不堅是很難對付青馬的。紅西路軍吃虧就是這樣,紅軍火力弱,難以阻擋青馬的死命衝鋒(而且往往是行動迅速的騎兵),最後在白刃格鬥中被優勢敵人消耗。咸陽戰鬥,解放軍集中了優勢炮火始擊退青馬,蘭州戰役時,解放軍各軍都將自動火器集中於一線才起了作用。

  共軍一向認為,青馬除了武器裝備差以外,戰鬥力同於日軍。

  在對藏軍或藏民部落土兵作戰時,由於青馬的武器也有了優勢,青馬士兵表現更為出色,曾有青馬一個營(300人)擊退數千藏軍和部落土兵的圍攻並使之棄屍數百的戰例。在青馬與藏民的爭鬥中,藏民處於絕對劣勢,其火器、戰術、社會組織的落後根本無法與青馬抗衡。

  到西北大進軍時,寧馬(馬鴻奎部)更是自隴東和陝西鱗遊地區一路潰敗到寧夏老家,中途也曾想擋住解放軍,但在能憑險據守的地方其主力一般也頂不住解放軍幾個衝鋒(除了在羅家山解放軍打得費勁些),最後在寧夏或潰散,或被殲,或"起義"了事,故共軍一向對寧馬評價不高。

  如果說在反共戰爭的"股市"上,寧馬只是一隻業績不良的"ST股"的話,青馬則是一隻"績優股"。與同寧馬作戰大不一樣,共軍在同青馬的交戰歷史中,很長時間處於下風,直至1949年解放戰爭快結束時才有了根本改觀。因此大家一定對青馬更感興趣,本文就重點談青馬。

  2. 青馬軍隊作風

  馬家軍都是封建家族世襲統制的軍隊。青馬部隊士兵主要來自甘青兩省交界地區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撒拉族、東鄉族,在上層統治階級利用宗教觀念蒙蔽驅使下,也由於歷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閡與仇殺,青馬士兵在對外族和外族軍隊的征戰中表現了很強的內聚力和奮勇精神以及殘暴行為。

  青馬士兵凶悍頑強。青馬武器比較差,因此士兵在戰鬥中敢於近戰格鬥,若對方火力弱,工事不堅是很難對付青馬的。紅西路軍吃虧就是這樣,紅軍火力弱,難以阻擋青馬的死命衝鋒(而且往往是行動迅速的騎兵),最後在白刃格鬥中被優勢敵人消耗。咸陽戰鬥,解放軍集中了優勢炮火始擊退青馬,蘭州戰役時,解放軍各軍都將自動火器集中於一線才起了作用。

  共軍一向認為,青馬除了武器裝備差以外,戰鬥力同於日軍。

  在對藏軍或藏民部落土兵作戰時,由於青馬的武器也有了優勢,青馬士兵表現更為出色,曾有青馬一個營(300人)擊退數千藏軍和部落土兵的圍攻並使之棄屍數百的戰例。在青馬與藏民的爭鬥中,藏民處於絕對劣勢,其火器、戰術、社會組織的落後根本無法與青馬抗衡。

  3. 青馬的殘暴

  青馬被"譽"為殘暴,同其歷來殘忍屠殺征伐對像和俘虜的記錄有關。

  在三四十年代,青馬幾次對(青)海南藏族同胞的殺戮可以說是令人髮指。屠殺時除了面貌有姿色或較端正的婦女留下供其蹂躪外,不分老弱婦孺一律砍殺,連嬰幼兒也不放過。直殺的海南藏民談"馬"色變。其中尤以果洛部落受害最甚,那裡的藏民解放許多年後談起"馬家"仍然咬牙切齒。

  在青馬三十年代取得青海和甘青部分地區統治權力後,在甘青兩省回漢地區,由於青馬為統治者,回漢雙方都很謹慎,沒有民族仇殺的事情發生。青馬軍隊後期不但士兵有相當部分是漢民,許多高級職務也由漢人擔任,如82軍副軍長趙遂,但這些漢民大都隨著信了伊斯蘭教。

  對俘虜,20年代,青馬曾在甘肅將雷中天部的200多名軍官騙到一個院落全部砍死。1935年四方面軍的偏師曾深入過青海,上千名傷病員和俘虜被青馬活活砍死。西路軍俘虜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僅活埋的就有3000人。俘獲後當即砍殺的無從統計,我估計現在西路軍陣亡的數字中相當部分屬於這種情況。不過西路軍時有這麼個事,紅軍剛過黃河後,曾一度擊敗青馬馬祿部,俘獲了大概二三百人,紅軍不打不罵不辱,如數釋放,因而馬祿部在以後作戰中抓獲紅軍俘虜後,基本上沒有殺害的事情發生。

  隨著時代的進步,特別是在馬繼援掌軍後,青馬高層觀念有所進步,不再隨意屠殺俘虜,但在1948年西府戰役時,大概是在寧縣,還是屠殺了400名解放軍俘虜。不過事出有因,當時解放軍在外面攻城,城內俘虜舉行和諧,於是發生了此事。當然,鎮壓俘虜和諧是否需要殺400人?這再次顯示了青馬的殘暴本性。事後馬繼援斥責了當事的軍官,但因和諧在先,並未深究。當時城內另一處拘押的300名俘虜未被屠殺。

  正是由於看到青馬反共的堅決和殘忍,歷史上又屢次作戰吃虧,共產黨高層對青馬深惡痛絕,在全國即將解放時,毛澤東對青馬制定的解決方針是,堅決殲滅,只接受其無條件投降,而決不容許其來什麼"起義"或"改編"。這同對待寧馬的態度是有差別的。事實證明這是對的,因為其多數中高級軍官即使在投降後仍不老實,繼續反共。

  除了在戰場上嗜殺成性外,一般情況下青馬軍隊的紀律不能說很壞。到了晚期馬繼援掌軍時,甚至可以說其主力部隊紀律相當好。很少擾民(在其統治區域內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壓搾是另外一回事)。在甘肅一帶似乎沒有聽說當年青馬軍隊擾民的事情。

  對俘虜,20年代,青馬曾在甘肅將雷中天部的200多名軍官騙到一個院落全部砍死。1935年四方面軍的偏師曾深入過青海,上千名傷病員和俘虜被青馬活活砍死。西路軍俘虜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僅活埋的就有3000人。俘獲後當即砍殺的無從統計,我估計現在西路軍陣亡的數字中相當部分屬於這種情況。不過西路軍時有這麼個事,紅軍剛過黃河後,曾一度擊敗青馬馬祿部,俘獲了大概二三百人,紅軍不打不罵不辱,如數釋放,因而馬祿部在以後作戰中抓獲紅軍俘虜後,基本上沒有殺害的事情發生。

  隨著時代的進步,特別是在馬繼援掌軍後,青馬高層觀念有所進步,不再隨意屠殺俘虜,但在1948年西府戰役時,大概是在寧縣,還是屠殺了400名解放軍俘虜。不過事出有因,當時解放軍在外面攻城,城內俘虜舉行和諧,於是發生了此事。當然,鎮壓俘虜和諧是否需要殺400人?這再次顯示了青馬的殘暴本性。事後馬繼援斥責了當事的軍官,但因和諧在先,並未深究。當時城內另一處拘押的300名俘虜未被屠殺。

  正是由於看到青馬反共的堅決和殘忍,歷史上又屢次作戰吃虧,共產黨高層對青馬深惡痛絕,在全國即將解放時,毛澤東對青馬制定的解決方針是,堅決殲滅,只接受其無條件投降,而決不容許其來什麼"起義"或"改編"。這同對待寧馬的態度是有差別的。事實證明這是對的,因為其多數中高級軍官即使在投降後仍不老實,繼續反共。

  除了在戰場上嗜殺成性外,一般情況下青馬軍隊的紀律不能說很壞。到了晚期馬繼援掌軍時,甚至可以說其主力部隊紀律相當好。很少擾民(在其統治區域內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壓搾是另外一回事)。在甘肅一帶似乎沒有聽說當年青馬軍隊擾民的事情。

  4. 青馬寧馬作風戰鬥力差別的原因

  可能大家要問,同是回族為主的封建世襲統制的寧馬軍隊為何作風戰鬥力不同於青馬,顯得"溫柔"些,特別是青馬馬步芳和寧馬馬鴻奎、馬鴻賓都是甘肅臨夏人,為什麼他們領導的軍隊有很大的區別?這是一個很長的話題。

  分析原因可能為,寧夏地區在清末白彥虎出走中亞後,朝廷安撫得當,回漢之間矛盾相對和緩,民性平和,寧馬家族先人歷來都"靠攏政府",既所謂"良回"(馬鴻奎並不諱言此)。寧馬軍事活動與外部勢力之爭,與一般軍閥爭鬥性質一樣,沒涉及什麼民族矛盾,故寧馬的地方民族意識比較弱。知道嗎,"回民是回教,不是回族"就是馬鴻奎的名言。說過去國民黨政府不承認回民是回族,我想,民族問題哪一朝都是讓中央政府頭疼的事,回民是不是回族,如果沒有馬鴻奎、白崇喜這些回族上層人物表態,國民黨政府能自找麻煩嗎。

  再談青馬。與寧夏地區不同,甘青兩省清末和民國初期,長期存在民族仇殺,回漢、回藏關係都狠緊張,故民風剽悍。青馬前、中期軍事活動除一般軍閥爭鬥特徵外還直接參與民族仇殺(如對青海藏族的征伐和青馬家族的馬仲英二十年代同漢族的仇殺),所以青馬軍隊從上到下有很強的地方民族意識,而此種意識在上層利用宗教觀念蒙蔽驅使下,在對外族和外族軍隊的征戰中往往形成很強的戰鬥力。

  另外,在嗜殺這一點上,不排除個人性格的作用,如馬步芳為人陰狠毒辣,而馬鴻奎就顯得厚道些。馬鴻奎說:"我對共產黨下不了手",就是指馬步芳可以大殺紅軍俘虜,而他則釋放了當年三邊的紅軍戰俘和在國民黨清黨時,把早年的青年共產黨員劉志丹禮送出境(當時劉在其手下任職)。的確,解放戰爭中,共產黨是作過爭取馬鴻奎的努力的。

  5. 青馬軍隊編制組成

  青馬起家軍隊是100師和騎5師(後來的騎5軍、整騎1師),82軍成立時只含100師和騎8旅。後來青馬大肆擴軍,到西府戰役後,不但82軍增加了兩個步兵師190師、248師,而且還另成立了一個129軍,轄181師(青馬內部稱新編1師)、357師和騎8旅(82軍另有騎14旅)。由於青馬注意調配骨幹部隊和指揮人員,故82軍後來成立的190師、248師、129軍357師和騎14旅戰鬥力均不弱。

  騎5軍原來是馬步芳之兄馬步青的軍隊,後馬步芳利用手腕攫為己有。打西路軍時,該軍也是主力(當時叫騎5師)。國民黨政府鎮壓新疆三區革命時,讓馬步芳派兵,後者樂得擴張自己的勢力,命該軍去了新疆,後改為整騎一師。1949年,該師隨陶恃岳起義。該師一個連曾在著名的"北塔山"事件中給蒙古軍隊以重創。

  青馬步兵師每師有兩個步兵團(隴東作戰初期,100師有三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這頗有些當今一個師三個步兵團中一個是摩托化的味道。當然,騎兵團較步兵團人數要少些。一個騎兵團大約2000多人,步兵團3000多人。

  另外,在嗜殺這一點上,不排除個人性格的作用,如馬步芳為人陰狠毒辣,而馬鴻奎就顯得厚道些。馬鴻奎說:"我對共產黨下不了手",就是指馬步芳可以大殺紅軍俘虜,而他則釋放了當年三邊的紅軍戰俘和在國民黨清黨時,把早年的青年共產黨員劉志丹禮送出境(當時劉在其手下任職)。的確,解放戰爭中,共產黨是作過爭取馬鴻奎的努力的。

  5. 青馬軍隊編制組成

  青馬起家軍隊是100師和騎5師(後來的騎5軍、整騎1師),82軍成立時只含100師和騎8旅。後來青馬大肆擴軍,到西府戰役後,不但82軍增加了兩個步兵師190師、248師,而且還另成立了一個129軍,轄181師(青馬內部稱新編1師)、357師和騎8旅(82軍另有騎14旅)。由於青馬注意調配骨幹部隊和指揮人員,故82軍後來成立的190師、248師、129軍357師和騎14旅戰鬥力均不弱。

  騎5軍原來是馬步芳之兄馬步青的軍隊,後馬步芳利用手腕攫為己有。打西路軍時,該軍也是主力(當時叫騎5師)。國民黨政府鎮壓新疆三區革命時,讓馬步芳派兵,後者樂得擴張自己的勢力,命該軍去了新疆,後改為整騎一師。1949年,該師隨陶恃岳起義。該師一個連曾在著名的"北塔山"事件中給蒙古軍隊以重創。

  青馬步兵師每師有兩個步兵團(隴東作戰初期,100師有三個步兵團),一個騎兵團,這頗有些當今一個師三個步兵團中一個是摩托化的味道。當然,騎兵團較步兵團人數要少些。一個騎兵團大約2000多人,步兵團3000多人。

  青馬步兵(至少82軍如此)的每個步兵班都有一匹騾馬馱一個斑的輜重和重武器,連營團更不用說了,因此青馬行軍速度很快,奔襲能力強。六十年代林彪曾要搞騾馬化,我想,當年青馬82軍應該說是騾馬化了。

  青馬還有許多保安部隊,人們一般印象,國軍的保安團都是不堪一擊的,而青馬的保安團卻大不一樣。青馬的保安團有訓練士兵、補充主力部隊、配合主力作戰的任務。青馬士兵恃勇好殺的作戰意志和作風在保安團就已經養成了。如在蘭州戰役時,竇家山主陣地就是由青海保安一團防守的,解放軍首次進攻時曾遭到重創。同樣稱號的甘肅保安團則只能安排在蘭州誠裡待著。解放軍的回憶稱青海保安一團為"青馬的精銳部隊"。據說青海保安一團是青馬頭目的警衛團,如果是真的,那麼戰鬥力應當是很強的。但這種部隊拿到第一線拼消耗?

  關於青馬的民團。早期青馬作戰時大量使用民團,如打西路軍時。每個民團是臨戰時由一個行政區域內(一般為縣)抓來的壯丁組成的,配上職業軍官,訓練一下,打頭陣或參與激烈戰鬥。民團悲慘的是,每臨戰陣,都讓青馬首先驅趕到一線與對方拼消耗,同對方消耗拼的差不多了,青馬正規軍才出動給對方猛擊。這樣,損失的是民團,拿戰功的是正規軍。西路軍也曾給青馬造成重大傷亡,但其中大部分是民團。後期青馬馬繼援掌軍後,強調正規化,不再使用民團,代之的是保安團這種青馬的"地方部隊"了,而作戰的主力也是"野戰軍"了。

  6. 青馬戰術和它的騎兵部隊

  青馬作戰一方面靠土兵的頑強奮勇,一方面也有些戰術,其拿手好戲就是偷襲或反襲。戰鬥中往往將對方引到有利地形,利用騎兵快速突擊。西路軍古浪一戰,就是紅九軍出擊過遠,被誘脫離工事,青馬兩翼騎兵快速反襲包抄,紅九軍被圍在曠野上而失利的。蘭州戰役準備階段時,狗娃山敵人下山偷襲,打死打傷不少解放軍,還抓了10多個俘虜,弄的4軍挺沒面子。

  騎兵在青馬軍事力量中佔有重要地位。這固然是甘青兩省出產馬匹,也是因甘青兩省如青海草原和河西走廊適合騎兵作戰。青馬騎兵在征戰藏區和打西路軍作戰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青馬注重發揮騎兵的快速作用,但如果只作為騎兵使用,解放戰爭隴東和陝西鱗遊地區為山區,不適合騎兵作戰,其作用自然有限。而青馬騎兵特點是上馬是騎兵,下馬則為步兵,有時,"騎"僅僅是為了快速調動。固關戰鬥就是青馬騎兵十四旅兩個團的騎兵下馬上山,掘壕據守;蘭州戰役357師騎兵團增援沈家嶺,也是騎兵步戰。有材料提到"青海騎保安一團",如果"青海騎保安一團"和"青海保安一團"是一回事的話,蘭州戰役竇家山主陣地守軍也是騎兵。

  可以計算,在解放戰爭隴東前線,不算保安部隊,青馬兩個騎兵旅5個團,4個步兵師的騎兵團也有4個,加起來共9個騎兵團,而4個步兵師共有8個步兵團,騎兵團數量大於步兵團數量。當然,騎兵團人數要少一些,但騎兵大約也占總兵力40%以上,接近一半。考慮到這些騎兵既可以作為步兵使用,又調動迅速,因此青馬騎兵在當時仿如今天的摩托化部隊一樣,這在當時當然是一隻強大的 "快反"力量。青馬曾有將4個騎兵團將近萬人的集中使用,就是為了快速運動大規模兵力。

  6. 青馬戰術和它的騎兵部隊

  青馬作戰一方面靠土兵的頑強奮勇,一方面也有些戰術,其拿手好戲就是偷襲或反襲。戰鬥中往往將對方引到有利地形,利用騎兵快速突擊。西路軍古浪一戰,就是紅九軍出擊過遠,被誘脫離工事,青馬兩翼騎兵快速反襲包抄,紅九軍被圍在曠野上而失利的。蘭州戰役準備階段時,狗娃山敵人下山偷襲,打死打傷不少解放軍,還抓了10多個俘虜,弄的4軍挺沒面子。

  騎兵在青馬軍事力量中佔有重要地位。這固然是甘青兩省出產馬匹,也是因甘青兩省如青海草原和河西走廊適合騎兵作戰。青馬騎兵在征戰藏區和打西路軍作戰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青馬注重發揮騎兵的快速作用,但如果只作為騎兵使用,解放戰爭隴東和陝西鱗遊地區為山區,不適合騎兵作戰,其作用自然有限。而青馬騎兵特點是上馬是騎兵,下馬則為步兵,有時,"騎"僅僅是為了快速調動。固關戰鬥就是青馬騎兵十四旅兩個團的騎兵下馬上山,掘壕據守;蘭州戰役357師騎兵團增援沈家嶺,也是騎兵步戰。有材料提到"青海騎保安一團",如果"青海騎保安一團"和"青海保安一團"是一回事的話,蘭州戰役竇家山主陣地守軍也是騎兵。

  可以計算,在解放戰爭隴東前線,不算保安部隊,青馬兩個騎兵旅5個團,4個步兵師的騎兵團也有4個,加起來共9個騎兵團,而4個步兵師共有8個步兵團,騎兵團數量大於步兵團數量。當然,騎兵團人數要少一些,但騎兵大約也占總兵力40%以上,接近一半。考慮到這些騎兵既可以作為步兵使用,又調動迅速,因此青馬騎兵在當時仿如今天的摩托化部隊一樣,這在當時當然是一隻強大的 "快反"力量。青馬曾有將4個騎兵團將近萬人的集中使用,就是為了快速運動大規模兵力。

  青馬軍隊的弱點是裝備比較差,火力弱。其82軍裝備最好,但在國軍中大概最多只能算三流的。蔣介石是不肯把好武器交給地方雜牌軍隊的。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82軍拿著18軍的裝備跟共軍干是一種什麼場面。

  此外,青馬指揮官除了搞些偷襲的小把戲外,整體軍事素質比較差,作戰過多依賴士兵的奮勇頑強,既靠蠻勁,雖然往往很管用,但對方火力強大時,這一著就不靈了。徐向前曾說,如果西路軍到新疆裝備了蘇式武器後,從河西走廊打回來是沒問題的。

  7. 馬繼援點滴

  馬繼援是馬步芳獨子,馬步芳後來把前線的指揮大權交給了他,是青馬軍隊後期的掌軍人物,頭銜最多時是"蘭州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垅東兵團司令"、"82軍軍長"。馬繼援的學歷是什麼不記得了,但讀過國民黨陸大將官班,在多為草莽或行伍出身的青馬軍官中算是鳳毛麟角了,好像今天服裝市場的個體戶裡突然來了個在清華讀了MBA的。馬繼援其人物風格似張學良、蔣經國一類的少帥。

  馬繼援掌軍後,給青馬這只封建軍隊帶來了些新氣象。如他強調正規化,多少改變了些青馬軍隊的嗜殺本性。他不准虐殺逃兵,不准殺害俘虜。他還特別強調軍隊的紀律,不准騷擾老百姓,後期青馬主力部隊對老百姓真可以說是秋毫無犯。甚至在蘭州戰役潰敗後,馬繼援還對被遣散的士兵說,"回家路上不要讓牲口啃老百姓的莊稼" (遣散的士兵有的帶自己的坐騎回家)。世間的事物有時候的確是很複雜的。

  馬繼援的軍事才能實在不敢恭維。首先在戰略上很膚淺,1949年,僅憑青馬一隻有業績的"牛股",就狂妄蔑視共軍,爭作"多頭",全不看"大盤"形勢。進擊咸陽,叫嚷定西決戰就是此種表現。其次,戰場組織能力差,固關、蘭州的慘敗都與他在這方面的低能有關。總之,雖然不能說他是紙上談兵的趙括,但充其量也就是呂布、馬超之輩。

  8. 青馬與共軍作戰簡述

  前面已經說了,共軍在同青馬的交戰歷史中,很長時間處於下風。"股市"上,"青馬股份"一直看漲,是"長牛"。

  1)紅軍時期

  青馬"入市"時並不是打西路軍。此前(1935年),四方面軍的偏師曾深入過青海,雖然一度擊敗過青馬的民團,但有上千名傷病員和俘虜被青馬活活砍死。

  對大家已熟知的西路軍的覆滅不多談了。西路軍的覆滅在PLA軍史上留下了巨大陰影,給許多將帥留下深深的終身痛苦。這裡只講個插曲。80年代,西路軍老戰士政策落實後,民政部門組織了甘青兩省西路軍老戰士赴京參觀。離開北京時,老戰士們提出要見見徐向前李先念,回答是兩位首長問候大家,但不見面了。老戰士們仍然堅持,動情說,只要能見到老首長,一輩子的苦難委屈就不覺得的什麼了。然而最終沒有見上。不管徐李處理此事是否恰當,是否不近人情,但都說明,西路軍慘敗、部下們的悲慘命運給兩人內心留下了巨大的隱痛,他們大概是愧對或是無顏面對自己的部下。還是80年代,藝術家搞了些以西路軍背景的影視作品,人托人托到了李先念那裡,請他提提意見(實際上想借他的名聲)。"不看",回答斬釘截鐵。那些人不甘心,再托,還是"不看",臉色更難看了,只得作罷。

  馬繼援掌軍後,給青馬這只封建軍隊帶來了些新氣象。如他強調正規化,多少改變了些青馬軍隊的嗜殺本性。他不准虐殺逃兵,不准殺害俘虜。他還特別強調軍隊的紀律,不准騷擾老百姓,後期青馬主力部隊對老百姓真可以說是秋毫無犯。甚至在蘭州戰役潰敗後,馬繼援還對被遣散的士兵說,"回家路上不要讓牲口啃老百姓的莊稼" (遣散的士兵有的帶自己的坐騎回家)。世間的事物有時候的確是很複雜的。

  馬繼援的軍事才能實在不敢恭維。首先在戰略上很膚淺,1949年,僅憑青馬一隻有業績的"牛股",就狂妄蔑視共軍,爭作"多頭",全不看"大盤"形勢。進擊咸陽,叫嚷定西決戰就是此種表現。其次,戰場組織能力差,固關、蘭州的慘敗都與他在這方面的低能有關。總之,雖然不能說他是紙上談兵的趙括,但充其量也就是呂布、馬超之輩。

  8. 青馬與共軍作戰簡述

  前面已經說了,共軍在同青馬的交戰歷史中,很長時間處於下風。"股市"上,"青馬股份"一直看漲,是"長牛"。

  1)紅軍時期

  青馬"入市"時並不是打西路軍。此前(1935年),四方面軍的偏師曾深入過青海,雖然一度擊敗過青馬的民團,但有上千名傷病員和俘虜被青馬活活砍死。

  對大家已熟知的西路軍的覆滅不多談了。西路軍的覆滅在PLA軍史上留下了巨大陰影,給許多將帥留下深深的終身痛苦。這裡只講個插曲。80年代,西路軍老戰士政策落實後,民政部門組織了甘青兩省西路軍老戰士赴京參觀。離開北京時,老戰士們提出要見見徐向前李先念,回答是兩位首長問候大家,但不見面了。老戰士們仍然堅持,動情說,只要能見到老首長,一輩子的苦難委屈就不覺得的什麼了。然而最終沒有見上。不管徐李處理此事是否恰當,是否不近人情,但都說明,西路軍慘敗、部下們的悲慘命運給兩人內心留下了巨大的隱痛,他們大概是愧對或是無顏面對自己的部下。還是80年代,藝術家搞了些以西路軍背景的影視作品,人托人托到了李先念那裡,請他提提意見(實際上想借他的名聲)。"不看",回答斬釘截鐵。那些人不甘心,再托,還是"不看",臉色更難看了,只得作罷。

  2)抗戰時期

  可能很多網友認為,紅軍時期以後,青馬與我軍再次交手就到了解放戰爭了,其實不然,抗日戰爭時,青馬與我軍是打過仗的,而且仍然是青馬佔上風。怎麼回事呢?

  抗戰時,邊遠省份的軍閥都曾派出一些部隊奔赴抗日前線,青馬也派出了馬彪的騎兵師。此騎兵師屬於青馬的核心部隊,在征戰青海藏區和打西路軍時戰功赫赫。東征後,馬師被安排在湯恩伯集團內,駐軍豫皖地區。印象中,該師對日作戰表現不錯,有斬獲,至少沒有吃過大虧。這支部隊打新四軍也不含糊。當1941年湯恩伯部與新四軍彭雪楓四師為爭奪豫皖地盤時,該旅充當了急先鋒。

  豫皖地區平原多,有利於騎兵作戰河運動。對四師作戰中,馬師一般先用炮火猛轟,然後騎兵快速突擊,給四師打擊甚大,整個一個四師10旅被打殘了(對手當然不只一個馬師)。在湯恩伯重兵壓迫下,最後四師不得不退出豫皖地區。彭雪楓後來花大力氣組建騎兵團,就是在吃了青馬騎兵的大虧後採取的措施。

  大家如果看新四軍戰史,談到四師在這時期的作戰時,國軍方面會出現一個番號"騎八師",這騎八師就是青馬馬彪師。

  附帶說一句,後來四師退到了蘇北,三師黃克城為了幫助四師恢復戰鬥力,將自己戰力完整的9旅同四師殘破的10旅對調了建制,即9旅歸四師,10旅歸三師。後來這個10旅隨黃克城去了東北,在解放戰爭中歷練成為東野的頭等主力師------2縱5師(今39軍116師),這已經是後話了。對39軍的描述是"自解放戰爭以後,從未打過敗仗"。這是準確的描述,因為其前身部隊在抗戰時確實打過敗仗,而且也算是敗在了青馬手下。

  3)解放戰爭時期

  在解放戰爭中,1947年4月,青馬82軍率領100師和騎8旅(即當年打彭雪楓的騎八師)和一些保安團駐防隴東地區同西野作戰。合水一役由於青馬的頑強,西野未達到圍殲青馬一部的戰役目的。戰鬥中,西野攻城部隊受到青馬守城和增援部隊的內外夾擊,損失很大,青馬佔了不少便宜。不久,西野又與寧馬作戰,結果大獲全勝,與青、寧二馬作戰反差極大。

  1948年4月底,在寶雞、西府戰役中,青馬配合胡宗南軍與西野主力進行了一場大戰。

  寶雞、西府戰役典型的反映了彭德懷的指揮特徵,出敵不意,勇猛,前期戰果豐盛,但粗疏,各種情況考慮不周,往往虎頭蛇尾。我們打開地圖看一下就知道,西野主力自陝中西向插到寶雞,很是冒險,打胡,馬會坐山觀虎鬥實在是一相情願。結果,不但胡軍反應迅速,青馬軍也全軍出動全力壓過來,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打下寶雞後,就算是4縱擋住了胡軍,也擺脫不了戰役的被動局面。只是由於青馬不肯加大"投資",胡馬也不能通力合作,協調不好,彭指揮亦有功底,反應迅速,進退騰挪有章法,才使主力擺脫胡馬夾擊回到陝中。此次戰役西野損失很大,老彭自言是其一生"第三次大的敗仗"。

  大家如果看新四軍戰史,談到四師在這時期的作戰時,國軍方面會出現一個番號"騎八師",這騎八師就是青馬馬彪師。

  附帶說一句,後來四師退到了蘇北,三師黃克城為了幫助四師恢復戰鬥力,將自己戰力完整的9旅同四師殘破的10旅對調了建制,即9旅歸四師,10旅歸三師。後來這個10旅隨黃克城去了東北,在解放戰爭中歷練成為東野的頭等主力師------2縱5師(今39軍116師),這已經是後話了。對39軍的描述是"自解放戰爭以後,從未打過敗仗"。這是準確的描述,因為其前身部隊在抗戰時確實打過敗仗,而且也算是敗在了青馬手下。

  3)解放戰爭時期

  在解放戰爭中,1947年4月,青馬82軍率領100師和騎8旅(即當年打彭雪楓的騎八師)和一些保安團駐防隴東地區同西野作戰。合水一役由於青馬的頑強,西野未達到圍殲青馬一部的戰役目的。戰鬥中,西野攻城部隊受到青馬守城和增援部隊的內外夾擊,損失很大,青馬佔了不少便宜。不久,西野又與寧馬作戰,結果大獲全勝,與青、寧二馬作戰反差極大。

  1948年4月底,在寶雞、西府戰役中,青馬配合胡宗南軍與西野主力進行了一場大戰。

  寶雞、西府戰役典型的反映了彭德懷的指揮特徵,出敵不意,勇猛,前期戰果豐盛,但粗疏,各種情況考慮不周,往往虎頭蛇尾。我們打開地圖看一下就知道,西野主力自陝中西向插到寶雞,很是冒險,打胡,馬會坐山觀虎鬥實在是一相情願。結果,不但胡軍反應迅速,青馬軍也全軍出動全力壓過來,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打下寶雞後,就算是4縱擋住了胡軍,也擺脫不了戰役的被動局面。只是由於青馬不肯加大"投資",胡馬也不能通力合作,協調不好,彭指揮亦有功底,反應迅速,進退騰挪有章法,才使主力擺脫胡馬夾擊回到陝中。此次戰役西野損失很大,老彭自言是其一生"第三次大的敗仗"。

  戰役前期,西野南下,青馬在後面追打,攻勢凌厲,連續突破教導旅的掩護陣地,給4縱後衛部隊打擊很大(教導旅的回憶只談別的部隊對不起他們,絕口不談他們對不起別人)。後期回師北上時,還是這個倒霉的教導旅在屯子鎮差點被青馬吞掉(這倒不能怪教導旅)。

  青馬此次戰役佔了很大便宜,在數次危急關頭也能挺過來,如屯子鎮,青馬一度也很困難。此外,馬繼援的司令部在馬頭坡曾被解放軍居高臨下壓在山谷裡,警衛部隊死傷慘重,馬的坐騎也被打傷。但最後,還是青馬笑了。此次戰役青馬以大約不足1500人傷亡的代價,除了殺傷了更多的解放軍外,還俘獲了兩千人的解放軍士兵,後勤人員及支前民工。這是青馬軍官解放後的回憶,不是當年國軍的"戰報"。馬繼援此役後狂妄的對部下說"留下些(解放軍),別打光了,否則老蔣要調我們到山西打仗"。

  青馬 "漲停板",馬繼援以後極其蔑視老彭,加上歷史上青馬對共軍的戰績,使得他在一年後在天時地利人和都大不利的情況下還敢於跟一野硬頂,直至慘敗。

  此役中有一件趣事大剎青馬風景。某日(與馬頭坡馬繼援司令部被打大概是同一天),青馬騎八旅一路進擊,對面碰上了一支部隊,雙方立即開打。來者其實是胡軍李振的整65師。整65師是在胡宗南被彭德?調來救場的。該師是粵系部隊,戰鬥力很強,來西北後被胡視為肱股,給足了好槍好炮,成了美式裝備(胡的嫡系1軍最為精良,但胡總捨不得用1軍衝鋒陷陣)。戰鬥從早上10點打到下午4點,李部動用了重炮猛轟,直到李振看到對方全是騎兵,舉著馬刀不要命衝鋒也不像是共軍做派,才設法抓了幾個俘虜瞭解情況,可青海人哪聽得懂粵語,浪費了不少時間,總算其中一個識字,靠文字才知道鬧了誤會。

  此仗異常激烈,雙方都認為抓住了共軍主力,要求增援,騎八旅兩個副團長都受了重傷。青馬軍官回憶,雙方傷亡不下300人,而騎八旅至少150人以上。李振解放後回憶說整65師死傷幾十人。分析一下,當時馬部進攻,李部防守,李部的裝備和重火力又大大強於馬部,馬部傷亡大於李部是合理的。雙方不但傷亡慘重,還耽誤了一個白天追擊共軍的時間。事後馬繼援氣的大罵騎八旅旅長馬步鸞,並讓他自己向馬步芳匯報,馬步鸞戰戰兢兢的用步話機對馬步芳報告了此事,馬步芳劈頭就問:"是我們傷亡大還是西安尕人(指胡軍)傷亡大?" 馬步鸞十分機靈,忙說:"我們傷亡很小,西安尕人全是美式裝備,可傷亡比我們多幾倍"。馬步芳說:"好,你們打的好,就得讓西安尕人知道我們的厲害。" 馬繼援在一旁哭笑不得。

  西府戰役後,西野一直避免同青馬交戰,倒是青馬耐不住寂寞,1949年3月,一經胡宗南 "邀請",青馬立即出動4個騎兵團近萬名騎兵在248師師長馬得勝帶領下,浩浩蕩蕩殺向解放軍。雙方在陝西耀縣柳林鎮接火。馬得勝上衣一脫,身先士卒帶頭衝鋒。解放軍惹不起躲得起,隨即撤了,臨走眾炮齊轟,結果馬得勝一炮斃命。主帥沒了,青馬立刻蔫了,隨即也撤回隴東駐地。這一次,青馬討了個沒趣。

  1949年6月的咸陽戰鬥是共軍同青馬交戰的轉折點。

  此役中有一件趣事大剎青馬風景。某日(與馬頭坡馬繼援司令部被打大概是同一天),青馬騎八旅一路進擊,對面碰上了一支部隊,雙方立即開打。來者其實是胡軍李振的整65師。整65師是在胡宗南被彭德?調來救場的。該師是粵系部隊,戰鬥力很強,來西北後被胡視為肱股,給足了好槍好炮,成了美式裝備(胡的嫡系1軍最為精良,但胡總捨不得用1軍衝鋒陷陣)。戰鬥從早上10點打到下午4點,李部動用了重炮猛轟,直到李振看到對方全是騎兵,舉著馬刀不要命衝鋒也不像是共軍做派,才設法抓了幾個俘虜瞭解情況,可青海人哪聽得懂粵語,浪費了不少時間,總算其中一個識字,靠文字才知道鬧了誤會。

  此仗異常激烈,雙方都認為抓住了共軍主力,要求增援,騎八旅兩個副團長都受了重傷。青馬軍官回憶,雙方傷亡不下300人,而騎八旅至少150人以上。李振解放後回憶說整65師死傷幾十人。分析一下,當時馬部進攻,李部防守,李部的裝備和重火力又大大強於馬部,馬部傷亡大於李部是合理的。雙方不但傷亡慘重,還耽誤了一個白天追擊共軍的時間。事後馬繼援氣的大罵騎八旅旅長馬步鸞,並讓他自己向馬步芳匯報,馬步鸞戰戰兢兢的用步話機對馬步芳報告了此事,馬步芳劈頭就問:"是我們傷亡大還是西安尕人(指胡軍)傷亡大?" 馬步鸞十分機靈,忙說:"我們傷亡很小,西安尕人全是美式裝備,可傷亡比我們多幾倍"。馬步芳說:"好,你們打的好,就得讓西安尕人知道我們的厲害。" 馬繼援在一旁哭笑不得。

  西府戰役後,西野一直避免同青馬交戰,倒是青馬耐不住寂寞,1949年3月,一經胡宗南 "邀請",青馬立即出動4個騎兵團近萬名騎兵在248師師長馬得勝帶領下,浩浩蕩蕩殺向解放軍。雙方在陝西耀縣柳林鎮接火。馬得勝上衣一脫,身先士卒帶頭衝鋒。解放軍惹不起躲得起,隨即撤了,臨走眾炮齊轟,結果馬得勝一炮斃命。主帥沒了,青馬立刻蔫了,隨即也撤回隴東駐地。這一次,青馬討了個沒趣。

  1949年6月的咸陽戰鬥是共軍同青馬交戰的轉折點。

  此前,胡軍懾於全國戰場形勢和十八、十九兵團奔西北而來,已逃出西安咸陽,離解放軍遠遠的,不知天高地厚的馬家父子在蔣介石委以高官的刺激下(馬步芳接任了西北長官公署長官一職),也不管胡軍和寧馬是否能兌現給予配合的承諾,孤軍進擊咸陽,想奪取西安,82軍出動190師、248師和騎8旅在100師和騎14旅側翼掩護下,從西、北、東三面圍攻咸陽。

  大家注意,這可是在1949年的6月份。什麼概念呢?百萬雄師已經度過長江兩個月了,南邊國軍如秋風落葉正在被掃蕩,而"青馬股份"此時竟然要"逆勢上揚",獨家採取戰略攻勢,堪稱一絕。如果說南邊的桂系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悲劇角色,那麼青馬這時認為大有可為而為之則有丑角的意味了。

  此時一野剛進入西安,尚未部署好,聞迅後,彭急調華北來的181師(皮旅)進佔咸陽構築工事抗擊馬軍,彭給皮旅調集了優勢炮兵,戰鬥中給青馬很大的殺傷,演了一次"炮吃馬",隨後解放軍援兵源源開來,皮旅反擊,青馬敗逃。

  次日,據青馬自己回憶,側翼掩護的騎14旅一個團在淳化遭到解放軍騎兵師(我不清楚當時解放軍有沒有這部隊,解放軍好像也沒有這場戰鬥的記錄)的圍攻。該團在九死一生之際,採用張翼德在當陽橋的招數,製造了塵土飛揚表示援軍來到才嚇跑了解放軍,還說,當時戰場上雙方棄屍就有400具,馬屍300具,還是青馬增援部隊全部掩埋的。若如此,青馬不但智勇雙全,還滿有風度的。

  咸陽戰鬥,青馬"收陰",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虧。事後馬家父子歸咎於胡軍不配合。不久,在扶眉戰役中,青馬不辭而別,一野兜擊部隊經過其防地大破胡軍,算是青馬報復了胡軍。

  青馬後來又要在平涼決戰,終因寧馬和胡軍不配合作罷。

  隨後7月的的固關戰鬥,一野一軍全殲青馬騎兵十四旅,這是共軍首次全殲青馬一個整旅,十多年來總算抱了一次血仇。

  騎兵十四旅是抽調原來82軍三個步兵師所屬的騎兵團的主力編成的,戰鬥力很強。固關慘敗完全是青馬戰略失誤,十四旅旅長馬成賢驕橫所至。馬成賢在戰鬥剛開始就負了重傷,被送回後方,逃脫了被俘命運。即使這樣,十四旅仍然使解放軍付出很大代價。青馬把失敗原因歸罪於騎八旅旅長馬英不及時增援(兩個旅長有矛盾)。其實,老彭對青馬絕不敢怠慢,彭精心籌劃此役。佈置7軍一部抄了騎十四旅後路。即便騎八旅增援,也會被7軍擋住,說不定戰果更大。

  "青馬股份" "跌停",青馬全軍震動,從心理上受到沉重打擊,從此士氣日漸低落,如同今日一個學生成績每每100分,咋一來個不及格,精神上承受不了。

  之後,馬步芳命令向蘭州撤退,馬繼援仍不服輸,要在定西同一野決戰,並聲言要和共軍打"運動戰",西北長官公署副參謀長彭銘鼎說,你能運動的過共軍嗎?在馬步芳嚴令和彭銘鼎說服下,馬繼援才帶著82軍129軍撤到蘭州。

  次日,據青馬自己回憶,側翼掩護的騎14旅一個團在淳化遭到解放軍騎兵師(我不清楚當時解放軍有沒有這部隊,解放軍好像也沒有這場戰鬥的記錄)的圍攻。該團在九死一生之際,採用張翼德在當陽橋的招數,製造了塵土飛揚表示援軍來到才嚇跑了解放軍,還說,當時戰場上雙方棄屍就有400具,馬屍300具,還是青馬增援部隊全部掩埋的。若如此,青馬不但智勇雙全,還滿有風度的。

  咸陽戰鬥,青馬"收陰",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虧。事後馬家父子歸咎於胡軍不配合。不久,在扶眉戰役中,青馬不辭而別,一野兜擊部隊經過其防地大破胡軍,算是青馬報復了胡軍。

  青馬後來又要在平涼決戰,終因寧馬和胡軍不配合作罷。

  隨後7月的的固關戰鬥,一野一軍全殲青馬騎兵十四旅,這是共軍首次全殲青馬一個整旅,十多年來總算抱了一次血仇。

  騎兵十四旅是抽調原來82軍三個步兵師所屬的騎兵團的主力編成的,戰鬥力很強。固關慘敗完全是青馬戰略失誤,十四旅旅長馬成賢驕橫所至。馬成賢在戰鬥剛開始就負了重傷,被送回後方,逃脫了被俘命運。即使這樣,十四旅仍然使解放軍付出很大代價。青馬把失敗原因歸罪於騎八旅旅長馬英不及時增援(兩個旅長有矛盾)。其實,老彭對青馬絕不敢怠慢,彭精心籌劃此役。佈置7軍一部抄了騎十四旅後路。即便騎八旅增援,也會被7軍擋住,說不定戰果更大。

  "青馬股份" "跌停",青馬全軍震動,從心理上受到沉重打擊,從此士氣日漸低落,如同今日一個學生成績每每100分,咋一來個不及格,精神上承受不了。

  之後,馬步芳命令向蘭州撤退,馬繼援仍不服輸,要在定西同一野決戰,並聲言要和共軍打"運動戰",西北長官公署副參謀長彭銘鼎說,你能運動的過共軍嗎?在馬步芳嚴令和彭銘鼎說服下,馬繼援才帶著82軍129軍撤到蘭州。

  9. 醞釀蘭州決戰

  在定西,西北長官公署召集會議(此時馬步芳已經為西北長官),討論方略,胡軍有代表出席,最後決定按照馬步芳的意見實行蘭州決戰方案。其實,無論在平涼還是在定西決戰,都是毛澤東彭得懷求之不得的,這樣戰線短,供應充分,青馬無堅可守,而在蘭州決戰,雖不如平涼定西,但只要青馬敢決戰就行,最讓毛澤東彭得懷擔心的是青馬撤到黃河西岸北岸,特別是若退到青海草原上同解放軍打遊擊周旋,雖然最終也能解決青馬,但勢必拖延甘青兩省解放時日,且要大費周折。

  青馬若經過河西走廊退往新疆,也是讓人頭疼的事。屆時,青馬與新疆的主戰派78軍和原青馬的騎5軍結合起來,解決問題肯定不比當年左宗棠收復新疆容易多少。不過,青馬自己還幻想著在決戰中擊敗共軍,禦敵於"境外",同時也視退往新疆為畏途,根本沒想過這麼幹,只連連催促陶恃岳放騎5軍回甘青。

  關於青馬決戰蘭州決定的形成,按後來彭銘鼎說法十分複雜。其中交錯著各種矛盾(這裡省了)。彭銘鼎說是他引誘青馬決定決戰蘭州的。而我看,問題很簡單,那就是,青馬有沒有決心放棄決戰?按青馬當時的心氣,不可能。退一步說,青馬放棄決戰,有沒有決心放棄正規戰?更不可能。放棄決戰而不放棄正規戰,最終還是要決戰。退到青海、河西、新疆?那些地方決戰比在蘭州決戰有利?至少馬繼援很難這麼想。毛澤東彭得懷害怕青馬退到青海主要是害怕拖延時間,並不擔心最終解決問題。青馬卻要考慮最終的根本出路。退到青海、河西、新疆,無論打正規戰打遊擊戰,青馬比毛澤東彭得懷還覺得前途可怕。說來說去,在蘭州決戰是一個行之必然的事情。

  其實,在定西會議上,82軍參謀長馬文鼎提出了不要在蘭州與解放軍決戰的意見,他認為,堅守蘭州,勝,限於蘭州地形,反擊無戰果,敗,背水只有一座蘭州黃河鐵橋作退路,弄不好有滅頂之災,他提出,應將主力撤到黃河北岸,南岸蘭州只做一下牽制消耗性的抵抗便放棄,主力在黃河北岸沿河機動,解放軍在哪裡渡河,就在哪裡"半渡擊"。應當說,馬文鼎的方案最接近毛澤東彭得懷所擔心的情形,或最容易向毛澤東彭得懷所擔心的情形發展,雖然在漫長的黃河沿岸阻止優勢兵力的解放軍渡河不大可能,但青馬可攻可守可退,與解放軍周旋方式的選擇空間相當大。

  仍舊是馬氏父子的狂妄,否定了這個最能延長青馬壽命的方案,而"敗無退路"也就被這位馬參謀長言中了。

  10. 蘭州南山陣地和兩軍佈陣

  蘭州位於四周環山的狹長的盆地上,黃河自西向東貫穿,蘭州地處南岸,城西有一座上一世紀造的鐵橋聯繫北岸,此橋是當時數千離黃河唯一的橋樑,故軍事價值很大。若控制蘭州,蘭州的南山是必守的陣地。南山自東向西依次為十里山,古城嶺,竇家山,馬架山,營盤嶺(皋蘭山南梁),沈家嶺,狗娃山。其中沈家嶺離鐵橋最近,又與狗娃山一起扼守著兩條南去的公路,被認為是"蘭州鎖鑰"。十里山,古城嶺、馬架山,營盤嶺還有抗戰時期修的永久性工事。

  雖然青馬軍官自己也認為蘭州因為山勢陡峭而易守難攻,但事情不那麼簡單。從宏觀上講,南山諸山從東到西是一字排開,但除了東部的十里山是對外呈橫"一"字外,其餘上面提到的諸山都是南北長、東西短的橢圓形山梁,而守住這些山梁,必須在上面構築橢圓的環形陣地,不但戰線數倍放大,而且一開打,前、左、右都可受到攻擊。客觀的說,蘭州既不好攻,也不好守。

  其實,在定西會議上,82軍參謀長馬文鼎提出了不要在蘭州與解放軍決戰的意見,他認為,堅守蘭州,勝,限於蘭州地形,反擊無戰果,敗,背水只有一座蘭州黃河鐵橋作退路,弄不好有滅頂之災,他提出,應將主力撤到黃河北岸,南岸蘭州只做一下牽制消耗性的抵抗便放棄,主力在黃河北岸沿河機動,解放軍在哪裡渡河,就在哪裡"半渡擊"。應當說,馬文鼎的方案最接近毛澤東彭得懷所擔心的情形,或最容易向毛澤東彭得懷所擔心的情形發展,雖然在漫長的黃河沿岸阻止優勢兵力的解放軍渡河不大可能,但青馬可攻可守可退,與解放軍周旋方式的選擇空間相當大。

  仍舊是馬氏父子的狂妄,否定了這個最能延長青馬壽命的方案,而"敗無退路"也就被這位馬參謀長言中了。

  10. 蘭州南山陣地和兩軍佈陣

  蘭州位於四周環山的狹長的盆地上,黃河自西向東貫穿,蘭州地處南岸,城西有一座上一世紀造的鐵橋聯繫北岸,此橋是當時數千離黃河唯一的橋樑,故軍事價值很大。若控制蘭州,蘭州的南山是必守的陣地。南山自東向西依次為十里山,古城嶺,竇家山,馬架山,營盤嶺(皋蘭山南梁),沈家嶺,狗娃山。其中沈家嶺離鐵橋最近,又與狗娃山一起扼守著兩條南去的公路,被認為是"蘭州鎖鑰"。十里山,古城嶺、馬架山,營盤嶺還有抗戰時期修的永久性工事。

  雖然青馬軍官自己也認為蘭州因為山勢陡峭而易守難攻,但事情不那麼簡單。從宏觀上講,南山諸山從東到西是一字排開,但除了東部的十里山是對外呈橫"一"字外,其餘上面提到的諸山都是南北長、東西短的橢圓形山梁,而守住這些山梁,必須在上面構築橢圓的環形陣地,不但戰線數倍放大,而且一開打,前、左、右都可受到攻擊。客觀的說,蘭州既不好攻,也不好守。

  雙方的佈陣是,青馬方面: 82軍100師加青海保安一團守東岡十里山,古城嶺,竇家山,馬架山,其中青海保安一團守竇家山。82軍248師守營盤嶺(皋蘭山南梁)。82軍190師守沈家嶺,狗娃山,其中569團加568團一個營守沈家嶺,568團二個營守狗娃山。129軍357師(受190師指揮)守小西胡。小西胡在狗娃山西側後,只起掩護作用。

  雙方後來的資料對東部100師防守面的敘述不一致,解放軍方面的佈陣圖標記著129軍181師(新編1師)守東岡十里山,但青馬軍官後來回顧,181師一個團開戰前調離了蘭州,另一個團佈置在城區,而且181師士兵缺乏訓練,戰鬥力弱,因此估計不會讓其守東岡十里山這樣重要的陣地,故採信青馬說法。但青馬回顧資料未談及青海保安一團,此點採信解放軍方面說法。

  解放軍方面:19兵團63軍攻竇家山、十里山、65軍攻古城嶺,馬架山,2兵團6軍攻營盤嶺,4軍攻沈家嶺,狗娃山。3軍牽制小西胡敵人並做總預備隊。基本上,解放軍是以一個軍攻青馬一個師。

  63軍軍長鄭維山是僅有的有著西路軍慘痛經歷而又可以領著千軍萬馬回來向青馬復仇的軍長。師級主官有沒有我就不知道了。鄭當年是紅30軍88師副師長。我很喜歡鄭維山,覺得他關鍵時候能頂事,有韓先楚的風範,兩人連外形都像,瘦小瘦小的。但公平的說,鄭的63軍在蘭州戰役中的表現實在不怎麼樣。

  11. "試攻"

  青馬82軍8月中旬初就趕回了蘭州,抓緊構築完善工事,解放軍8月18日接鍾而至(與青馬後衛129軍保持兩天路程),只準備了一天就開始攻擊。8月20日雙方開打。

  事後,解放軍說20、21日的攻擊是"試攻"。其實如果攻下了,也就不說"試攻"了。我想"試攻"大概是進攻失敗後的托詞。

  4軍、6軍只攻了一天就叫停了,19兵團首次與青馬接仗,頭天攻不動,不服氣,第二天接著來,還是攻不動,於是楊得志哀歎:我們華北部隊歷史上從來沒有攻兩天一個陣地也拿不下來的時候。扶眉戰役前,老彭安排遠道而來的19兵團先不參戰,只警戒和牽制馬家軍,報到北京,急得毛澤東連連發電,讓彭把青馬作戰特點"嚴格告之楊等,他們對打馬是沒經驗的"。從楊兵團"試攻"兩天的戰績看,毛多來幾封電報真是不冤枉他。

  "試攻"階段,解放軍全線傷亡2500人,沒拿下一個青馬陣地。

  63軍軍長鄭維山是僅有的有著西路軍慘痛經歷而又可以領著千軍萬馬回來向青馬復仇的軍長。師級主官有沒有我就不知道了。鄭當年是紅30軍88師副師長。我很喜歡鄭維山,覺得他關鍵時候能頂事,有韓先楚的風範,兩人連外形都像,瘦小瘦小的。但公平的說,鄭的63軍在蘭州戰役中的表現實在不怎麼樣。

  11. "試攻"

  青馬82軍8月中旬初就趕回了蘭州,抓緊構築完善工事,解放軍8月18日接鍾而至(與青馬後衛129軍保持兩天路程),只準備了一天就開始攻擊。8月20日雙方開打。

  事後,解放軍說20、21日的攻擊是"試攻"。其實如果攻下了,也就不說"試攻"了。我想"試攻"大概是進攻失敗後的托詞。

  4軍、6軍只攻了一天就叫停了,19兵團首次與青馬接仗,頭天攻不動,不服氣,第二天接著來,還是攻不動,於是楊得志哀歎:我們華北部隊歷史上從來沒有攻兩天一個陣地也拿不下來的時候。扶眉戰役前,老彭安排遠道而來的19兵團先不參戰,只警戒和牽制馬家軍,報到北京,急得毛澤東連連發電,讓彭把青馬作戰特點"嚴格告之楊等,他們對打馬是沒經驗的"。從楊兵團"試攻"兩天的戰績看,毛多來幾封電報真是不冤枉他。

  "試攻"階段,解放軍全線傷亡2500人,沒拿下一個青馬陣地。

  小時,我曾碰到一個幹部,就是當年在華北部隊參加打蘭州的,記得他說:白刃戰,解放軍的刺刀拼不過青馬的馬刀,還說,青馬反擊時,眼看衝下來,炮兵急忙開炮,傷了不少自己人。不過,說到後來,語氣也挺輕鬆,"再攻攻下了,攻了一天就攻下了"。問他"試攻"為何沒攻下,他說是輕敵。

  不管是輕敵,還是準備不充分,或者兩者乾脆就是一回事,反正估計彭德懷當時肯定頭皮發緊,首攻攻不動,二次攻就一定能攻下來嗎?從彭給毛髮的電報看,彭是作好了再攻失利準備的。

  "試攻"階段,青馬再次擊敗共軍,士氣大振。"青馬股份"在咸陽、固關 "暴跌"後"反彈"。其傷亡雖然根本不是馬繼援所說的"百數十人",但估計比解放軍少得多,可能全線不會超過800人。但馬家父子在欣喜之後,於蘭州攻堅戰決戰打響前逐漸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首先,青馬堅守蘭州的戰法,工事火力基本爆露,陣地不讓對方攻入,傷亡固然小,但一旦攻入再奪回來,青馬也要付出相當的傷亡,這已被證明。在解放軍優勢兵力火力面前,青馬能否陪得住?其次,馬步芳實行蘭州決戰的條件是蘭州左翼的寧馬部隊,漢中的胡軍要作有力配合:寧馬一路直接攻擊蘭州外圍的解放軍,一路攻擊定西,切斷解放軍供應線。胡軍要進攻寶雞。蘭州右翼的安全也要有保證。而現實是,寧馬千呼萬喚不出窩(出窩估計也沒用,64軍等著呢)。胡軍在蔣介石的嚴令下,倒是進攻了寶雞,但立即遭到痛擊,大敗而歸。而一野一兵團王震部已經直插臨夏,所謂保證右翼安全的新編騎兵軍在解放軍沒到時就已經潰散,眼看王震部過了黃河就能兜擊青馬西寧老巢。

  8月22日,馬步芳在解放軍"試攻"中獲勝後離開了蘭州竄回西寧。從各個方面情況看,馬氏父子至少在解放軍總攻蘭州的前一天就已經意識到青馬末日到了。馬步芳臨行前告之馬繼援,若無援軍,撤回青海。

  12. 總攻----雙方如是說

  "試攻" 後過了三天(實際上,19兵團個別地段雙方始終有接觸),8月25日,總攻蘭州打響。

  戰後,雙方在戰線東段(65軍攻的古城嶺,63軍攻的竇家山)和中段(6軍攻的營盤嶺)的戰況描述是不一致的。解放軍方面的記述是,攻克了陣地,青馬無力反擊,最後潰敗。青馬的描述是,戰況雖然激烈,但遠沒有到支撐不下去的地步,青馬是按照計畫建制完整的主動撤離陣地的。

  綜合分析各種資料,可以得出結論,古城嶺、竇家山是在下午4點鐘左右攻克的,當時青馬前線指揮官都知道了要放棄蘭州,這裡的青馬100師按計畫就要開始撤離了,當然不會再爭奪這兩個陣地。古城嶺、竇家山即使被對方佔領,只要十里山、馬架山不佔領,解放軍仍然不敢從撕裂的口子插入蘭州。而當日解放軍似乎也只滿足攻克古城嶺、竇家山,沒有進逼對手。防守竇家山的損耗主要是青海保安一團,青馬100師只賠上一個營(解放軍說法),加上古城嶺的損失,100師陣地上估計損失不會超過2500人,因此100師建制較完整的撤離陣地是可信的。

  首先,青馬堅守蘭州的戰法,工事火力基本爆露,陣地不讓對方攻入,傷亡固然小,但一旦攻入再奪回來,青馬也要付出相當的傷亡,這已被證明。在解放軍優勢兵力火力面前,青馬能否陪得住?其次,馬步芳實行蘭州決戰的條件是蘭州左翼的寧馬部隊,漢中的胡軍要作有力配合:寧馬一路直接攻擊蘭州外圍的解放軍,一路攻擊定西,切斷解放軍供應線。胡軍要進攻寶雞。蘭州右翼的安全也要有保證。而現實是,寧馬千呼萬喚不出窩(出窩估計也沒用,64軍等著呢)。胡軍在蔣介石的嚴令下,倒是進攻了寶雞,但立即遭到痛擊,大敗而歸。而一野一兵團王震部已經直插臨夏,所謂保證右翼安全的新編騎兵軍在解放軍沒到時就已經潰散,眼看王震部過了黃河就能兜擊青馬西寧老巢。

  8月22日,馬步芳在解放軍"試攻"中獲勝後離開了蘭州竄回西寧。從各個方面情況看,馬氏父子至少在解放軍總攻蘭州的前一天就已經意識到青馬末日到了。馬步芳臨行前告之馬繼援,若無援軍,撤回青海。

  12. 總攻----雙方如是說

  "試攻" 後過了三天(實際上,19兵團個別地段雙方始終有接觸),8月25日,總攻蘭州打響。

  戰後,雙方在戰線東段(65軍攻的古城嶺,63軍攻的竇家山)和中段(6軍攻的營盤嶺)的戰況描述是不一致的。解放軍方面的記述是,攻克了陣地,青馬無力反擊,最後潰敗。青馬的描述是,戰況雖然激烈,但遠沒有到支撐不下去的地步,青馬是按照計畫建制完整的主動撤離陣地的。

  綜合分析各種資料,可以得出結論,古城嶺、竇家山是在下午4點鐘左右攻克的,當時青馬前線指揮官都知道了要放棄蘭州,這裡的青馬100師按計畫就要開始撤離了,當然不會再爭奪這兩個陣地。古城嶺、竇家山即使被對方佔領,只要十里山、馬架山不佔領,解放軍仍然不敢從撕裂的口子插入蘭州。而當日解放軍似乎也只滿足攻克古城嶺、竇家山,沒有進逼對手。防守竇家山的損耗主要是青海保安一團,青馬100師只賠上一個營(解放軍說法),加上古城嶺的損失,100師陣地上估計損失不會超過2500人,因此100師建制較完整的撤離陣地是可信的。

  同樣,6軍攻的營盤嶺也是這種情況,6軍攻了一個白天,也只在下午5點佔領了三營子陣地,前面還有二營子、頭營和皋蘭山主峰陣地,離把248師趕下皋蘭山還早呢。而這時248師也在準備撤離,不會反擊了。248師師長後來自己說其部隊陣地上損失不大,但從戰況看,損失應該大於100師(100師有青保一團墊背)。248師也應當說建制較完整的撤離陣地的。同樣,6軍佔領了三營子陣地後沒有進逼敵人,到第二天早上才"紅旗插上皋蘭山主峰"。

  只有西段沈家嶺,狗娃山,雙方的戰況描述基本一致。青馬方面的回顧者是當時的190師的參謀長,他一個白天直至下午6點多鐘青馬被4軍趕下沈家?攻克的,而從最後時刻青馬357師師長和190師參謀長仍在沈家嶺最後一道防線督戰的情況看,青馬負責防守和增援的部隊也拼到了實在無力再打下去的地步了。按規定,190師應在晚9點才能撤離沈家嶺,狗娃山,並要掩護全軍撤退。所以,事後青馬把蘭州慘敗的責任歸咎於190師師長馬振武。

  13. 沈家嶺

  沈家嶺戰鬥,解放軍說凌晨6點打響,青馬說凌晨2點打響。儘管青馬已準確預測了解放軍進攻日子並有了準備,但解放軍還是一舉突破第一道防線。雖然青馬遏止了解放軍的連續進攻,但爭奪主要在第二道防線,解放軍已經沈家嶺上站穩了腳。

  4軍11師主攻,31團正面主攻,32團從左翼助攻。戰後解放軍的回憶有講31團的,有講32團的,都只順帶提了一下33團,或說在右翼,或說在正面,但沒有專門講33團的,以致於33團的作用戰績至今不知道。我推想可能33團只上了一個營,而且歸31團指揮。

  從31團打到中午12點就只剩了一二百人、青馬4個營的加強團在上午就撤下去休整的情況看,戰鬥異常殘酷。青馬下一撥來的是357師騎兵團,82軍工兵營等部隊。青馬士兵光著膀子,提著槍、舉著亮閃閃的馬刀、高喊著"天門開了"、冒著解放軍猛烈炮火漫山遍野的衝過來,那場景想來也很恐怖。解放軍除了較優勢的炮火和自動火器外,也就是血肉之驅了。當1點鐘10師30團增援上來牢牢控制了第二道防線後,天平開始傾斜。下午3.4點種,在打退了青馬最後一次大規模衝鋒後,解放軍已佔領了沈家嶺南半部,這裡比北半部地勢高,處於有利態勢,青馬已呈敗相。下午5點多種,解放軍步步進逼,把青馬打到了沈家嶺北部最後一道防線,青馬再也沒派來支援部隊。6點多種,解放軍發起全線衝鋒,青馬官兵精神崩潰了,不再理會督戰的357師師長和190師參謀長,潰敗下去了。4軍佔領沈家嶺。

  14. 青馬決定撤退

  天亮後,馬繼援陸續收到各個陣地接連被對方攻破的消息,而寧馬不出窩,蘭州右翼臨夏已崩潰。馬繼援想來已經盤算怎樣退出蘭州了。中午一點鐘,他同沈家嶺569團通話,190師參謀長告訴他,白天尚可支撐,晚上就不行了。190師參謀長回憶,馬繼援當時說了句"知道了",從語氣上就能聽出他已經蔫了。

  4軍11師主攻,31團正面主攻,32團從左翼助攻。戰後解放軍的回憶有講31團的,有講32團的,都只順帶提了一下33團,或說在右翼,或說在正面,但沒有專門講33團的,以致於33團的作用戰績至今不知道。我推想可能33團只上了一個營,而且歸31團指揮。

  從31團打到中午12點就只剩了一二百人、青馬4個營的加強團在上午就撤下去休整的情況看,戰鬥異常殘酷。青馬下一撥來的是357師騎兵團,82軍工兵營等部隊。青馬士兵光著膀子,提著槍、舉著亮閃閃的馬刀、高喊著"天門開了"、冒著解放軍猛烈炮火漫山遍野的衝過來,那場景想來也很恐怖。解放軍除了較優勢的炮火和自動火器外,也就是血肉之驅了。當1點鐘10師30團增援上來牢牢控制了第二道防線後,天平開始傾斜。下午3.4點種,在打退了青馬最後一次大規模衝鋒後,解放軍已佔領了沈家嶺南半部,這裡比北半部地勢高,處於有利態勢,青馬已呈敗相。下午5點多種,解放軍步步進逼,把青馬打到了沈家嶺北部最後一道防線,青馬再也沒派來支援部隊。6點多種,解放軍發起全線衝鋒,青馬官兵精神崩潰了,不再理會督戰的357師師長和190師參謀長,潰敗下去了。4軍佔領沈家嶺。

  14. 青馬決定撤退

  天亮後,馬繼援陸續收到各個陣地接連被對方攻破的消息,而寧馬不出窩,蘭州右翼臨夏已崩潰。馬繼援想來已經盤算怎樣退出蘭州了。中午一點鐘,他同沈家嶺569團通話,190師參謀長告訴他,白天尚可支撐,晚上就不行了。190師參謀長回憶,馬繼援當時說了句"知道了",從語氣上就能聽出他已經蔫了。

  早年蘭州流傳著一說法:本來雙方都已經到了打不下去的時候了,但都還硬撐著。下午馬繼援來到南山最高的皋蘭山主峰,那裡望去,西邊的沈家嶺"一片火海"(這可是青馬248師師長的描述)。馬繼援用望遠鏡看著沈家嶺,說了一句"娃們,不行了"。 馬氏父子對其部下統稱"娃們"。此語一出,"娃們"頓時軍心大亂,再也沒有心思打了,爭相逃命,一片混亂,所以才一敗塗地。這種說法未得到青馬軍官的證實。事實是,只在"試攻"挫敗解放軍後的22日,馬繼援驅車來到皋蘭山主峰主持戰鬥現場會,那時當然不會說"娃們,不行了"。

  下午兩點鐘,馬繼援在82軍軍部(黃河北岸廟灘子)召集各師長開會,下達了撤退命令。下午4點開始撤退,後勤先行,100師5點開始撤退,248師7點開始撤退,190師9點開始撤退。會後,馬繼援率領82軍軍部離開了蘭州,奔向永登。

  15. 你出錯,我也出錯

  經過一個白天慘烈的激戰後,解放軍主攻的青馬一線陣地全被攻破,青馬決定撤退,解放軍已經穩操勝券。接下來發生的是,雙方都犯了重大錯誤。對青馬來說,錯誤是致命的,導致了全面潰敗。對解放軍來說,錯誤是遺憾的,失去了全殲完勝青馬主力的機會。

  青馬的錯誤是,撤退開始不久就陷入了混亂,原來制定的撤退計畫根本沒行得通。撤退中的失誤是沒有規定輕裝簡從,一糧一彈都要帶走,後勤部門如此,士兵個人也如此。於是,各種車輛、大包小件、牲口傷員一齊湧向黃河鐵橋,在狹窄的鐵橋上立即造成擁堵(鐵橋路面僅能勉強允許兩輛舊式汽車交會,現在也是這樣)。

  本來,按後來的事實看,解放軍先頭部隊在26日0點才到達鐵橋,青馬有8個鐘頭組織撤退,若在華林坪等處佈置好阻擊,還能爭取至少兩個鐘頭,組織的好,除了傷亡在陣地上的萬餘人外,其餘部隊是可以都出來的。而荒唐的是,沈家嶺失守後,190師守狗娃山的568團(狗娃山不是解放軍主攻目標,戰損不大)和357師竟然先搶著過了河(按規定,190師應在晚9點才能撤離沈家嶺,狗娃山),連掩護部隊都沒佈置,這樣一下子變成了各部隊各自逃命的局面。皋蘭山下來的248師還近一點,東邊的100師在20多里地外,雖說理論上幾個小時內也能到達,但事實不那麼簡單。指揮機關後勤部門固然可以按規定時間撤出,但前線的部隊只能在天黑後才能撤出。8月的蘭州要在7點時才能黑下來。248師一部分和100師大部分沒能在0點前趕到鐵橋。最先撤退的100師指揮機關在晚8點以後才到達鐵橋。

  解放軍的重大錯誤是在攻克沈家嶺後對青馬的可能動向沒有準確的預測,沒有進行連續的攻擊。事實是,天黑以後,狗娃山山上山下的敵人就已經放棄陣地逃命了,也就是說,如果能及時發現敵人動向,各軍迅猛攻擊,特別是從沈家嶺東側的公路和雷壇河直接攻入西關鐵橋,戰果將大的多,可基本全殲敵人。當時敵人軍心已亂,士氣全無,一下子打垮完全可能。當我們瞭解到解放軍各軍都保留著強大的預備隊而最終基本上沒派上用場時,就更感到遺憾了。

  青馬的錯誤是,撤退開始不久就陷入了混亂,原來制定的撤退計畫根本沒行得通。撤退中的失誤是沒有規定輕裝簡從,一糧一彈都要帶走,後勤部門如此,士兵個人也如此。於是,各種車輛、大包小件、牲口傷員一齊湧向黃河鐵橋,在狹窄的鐵橋上立即造成擁堵(鐵橋路面僅能勉強允許兩輛舊式汽車交會,現在也是這樣)。

  本來,按後來的事實看,解放軍先頭部隊在26日0點才到達鐵橋,青馬有8個鐘頭組織撤退,若在華林坪等處佈置好阻擊,還能爭取至少兩個鐘頭,組織的好,除了傷亡在陣地上的萬餘人外,其餘部隊是可以都出來的。而荒唐的是,沈家嶺失守後,190師守狗娃山的568團(狗娃山不是解放軍主攻目標,戰損不大)和357師竟然先搶著過了河(按規定,190師應在晚9點才能撤離沈家嶺,狗娃山),連掩護部隊都沒佈置,這樣一下子變成了各部隊各自逃命的局面。皋蘭山下來的248師還近一點,東邊的100師在20多里地外,雖說理論上幾個小時內也能到達,但事實不那麼簡單。指揮機關後勤部門固然可以按規定時間撤出,但前線的部隊只能在天黑後才能撤出。8月的蘭州要在7點時才能黑下來。248師一部分和100師大部分沒能在0點前趕到鐵橋。最先撤退的100師指揮機關在晚8點以後才到達鐵橋。

  解放軍的重大錯誤是在攻克沈家嶺後對青馬的可能動向沒有準確的預測,沒有進行連續的攻擊。事實是,天黑以後,狗娃山山上山下的敵人就已經放棄陣地逃命了,也就是說,如果能及時發現敵人動向,各軍迅猛攻擊,特別是從沈家嶺東側的公路和雷壇河直接攻入西關鐵橋,戰果將大的多,可基本全殲敵人。當時敵人軍心已亂,士氣全無,一下子打垮完全可能。當我們瞭解到解放軍各軍都保留著強大的預備隊而最終基本上沒派上用場時,就更感到遺憾了。

  事實是,經過一個白天的血戰,解放軍各軍(除了3軍)都在整頓,準備第二天繼續攻堅血戰,或構築工事防備青馬反襲。也難怪,此時的解放軍從高層到基層都領教了馬的頑強凶悍,行動的指導思想是謹慎,充分準備,穩紮穩打。如果說,這是可以理解的,再下來就不好理解了。

  3軍是在晚上就得知青馬敗逃的,而且派部隊打進去了,那麼3軍上報野司了沒有?野司(老彭)知道後怎麼想的?通報各軍沒有?安排各軍立即攻擊沒有?要知道僅讓3軍部隊沿黃河從西面插入是很危險的。衡寶戰役時,135師孤軍深入,林總發現後立即揮師全軍壓上,不然怎麼得了。如果青馬撤退有序,設置掩護陣地,3軍部隊即使不被包餃子,獨自從一個方向向鐵橋推進也不會起什麼作用。

  於是乎,第二天早上,19兵團才"攻"上十里山馬架山全部陣地,從東面進入蘭州, 6軍才"紅旗插上皋蘭山主峰",從南面進入蘭州。其實,這些陣地哪裡還有青馬的影子。4軍12師也這時才從華林坪壓下,投入了配合3軍從城西向城東攻擊的戰鬥。總之,得知青馬敗逃後,除了3軍,解放軍遲鈍的可以。

  解放軍的戰史總結承認了這一點,"對敵撤逃估計不足,致使敵主力一部逃脫"。高層還認為,以後青海叛亂嚴重,原因之一就是蘭州戰役青馬主力一部逃脫,特別是青馬團以上軍官幾乎全部漏網。

  16. 晚場明星登台

  天祐解放軍,晚上,3軍作為明星登場了。3軍原來做為總預備隊的,在4軍佔領沈家嶺後,準備26日攻狗娃山(25日4軍對狗娃山有牽制性進攻)。25日晚10點,3軍前線部隊的幾個偵察員摸上狗娃山偵察,此時狗娃山陣地已空無一人,繼續深入,抓了一個敵軍逃兵,一審,知道了敵人的動向,回來上報,團長當即派出一個營直插鐵橋。從先頭連的敘述看,該連大約11點出發,一路上漆黑一片,沒見什麼敵人(357師早跑了),在這個重要方向上青馬連警戒掩護都沒有,可見青馬的確是氣數已盡。直到鐵橋時,才見車水馬龍人員擁擠的敵人搶著過橋。該連立即開火,從而切斷了敵人的退路。此時為26日0點。

  本來,最初如果青馬能組織起有序的反擊,是能把橋頭奪回的,關鍵是,此時的青馬全亂了套,雖然也有一些青馬官兵反攻想奪回橋頭,但既無序,也無效。官兵在黑暗鍾誰也找部找誰,誰也不會捨命攻擊解放軍,為他人做嫁衣裳,於是最後藏的藏,跑的跑。隨著解放軍援兵不斷開來,滯留南岸的青馬失去了最後的逃跑機會。

  3軍控制鐵橋後,開始向西關攻擊,26日早上,在今天繁華的張掖路上展開了激烈巷戰。隨著早上解放軍各軍從四面八方壓下,被堵在南岸的青馬或死或降,許多人跑到黃河邊上想泅水過河,黃河蘭州段水不深,但夏季水流端急,多泥沙漩渦,一般水性好的也不敢下去遊水。青馬官兵沒法子,有的找快木版,有的靠馬匹冒險涉水,靠馬匹的有一部分度過去了,相當多的則被黃河捲走了。100師的一個團長(有的說兩個團長都是)就是這麼逃掉的。更多的則不甘在水中喪命,在河灘上繳械投降。26日中午,槍聲停止,蘭州戰役結束。青馬再次"跌停板"。

  解放軍的戰史總結承認了這一點,"對敵撤逃估計不足,致使敵主力一部逃脫"。高層還認為,以後青海叛亂嚴重,原因之一就是蘭州戰役青馬主力一部逃脫,特別是青馬團以上軍官幾乎全部漏網。

  16. 晚場明星登台

  天祐解放軍,晚上,3軍作為明星登場了。3軍原來做為總預備隊的,在4軍佔領沈家嶺後,準備26日攻狗娃山(25日4軍對狗娃山有牽制性進攻)。25日晚10點,3軍前線部隊的幾個偵察員摸上狗娃山偵察,此時狗娃山陣地已空無一人,繼續深入,抓了一個敵軍逃兵,一審,知道了敵人的動向,回來上報,團長當即派出一個營直插鐵橋。從先頭連的敘述看,該連大約11點出發,一路上漆黑一片,沒見什麼敵人(357師早跑了),在這個重要方向上青馬連警戒掩護都沒有,可見青馬的確是氣數已盡。直到鐵橋時,才見車水馬龍人員擁擠的敵人搶著過橋。該連立即開火,從而切斷了敵人的退路。此時為26日0點。

  本來,最初如果青馬能組織起有序的反擊,是能把橋頭奪回的,關鍵是,此時的青馬全亂了套,雖然也有一些青馬官兵反攻想奪回橋頭,但既無序,也無效。官兵在黑暗鍾誰也找部找誰,誰也不會捨命攻擊解放軍,為他人做嫁衣裳,於是最後藏的藏,跑的跑。隨著解放軍援兵不斷開來,滯留南岸的青馬失去了最後的逃跑機會。

  3軍控制鐵橋後,開始向西關攻擊,26日早上,在今天繁華的張掖路上展開了激烈巷戰。隨著早上解放軍各軍從四面八方壓下,被堵在南岸的青馬或死或降,許多人跑到黃河邊上想泅水過河,黃河蘭州段水不深,但夏季水流端急,多泥沙漩渦,一般水性好的也不敢下去遊水。青馬官兵沒法子,有的找快木版,有的靠馬匹冒險涉水,靠馬匹的有一部分度過去了,相當多的則被黃河捲走了。100師的一個團長(有的說兩個團長都是)就是這麼逃掉的。更多的則不甘在水中喪命,在河灘上繳械投降。26日中午,槍聲停止,蘭州戰役結束。青馬再次"跌停板"。

  3軍的敏捷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解放軍高層的遲鈍,使蘭州戰役殲敵人數驟增至27000人,其中青馬能戰之兵至少20000人,特別是在陣地上損失不大的100師的戰鬥兵員因此而基本損失了。如果沒有3軍最後的動作,敵人全部逃脫(能逃的),不但蘭州戰役的戰果也就是陣地上消滅的10000人,而且以後的青馬仍然有抵抗能力,後患無窮。3軍功不可沒。

  17. 戰場統計

  解放軍戰場報告是,蘭州戰役殲滅82軍100師全部,248師、190師大部,129軍一部,斃、傷、1.3萬人,俘敵1.4萬人,共殲敵27000人。

  我很佩服解放軍的戰場統計,特別是對殲敵人數的統計。勝如孟娘固,如果各部隊對殲敵數字誇大一些,粟裕就不會發現74師隱藏在山谷裡的7000人,敗如登步島,我軍當時的殲敵統計和後來國軍將領多年後的回憶幾乎紋絲不差。對蘭州戰役的殲敵數字27000人無從評價,但沈家嶺殲敵數字挺有意思,因為有對方自己的數字比較。

  4軍對沈家嶺殲敵人數的統計是,斃、傷敵3800人,而190師的參謀長說569團上陣的4個營3400人下來清點只剩800人,569團建制的三個營長都斃命了。第二撥357師騎兵團,82軍工兵營、190師直屬部隊3100人,下來清點只剩1000人,其餘都應是傷亡了。那麼,兩撥加在一起傷亡達4700人,比解放軍統計的高出一截子。

  解放軍自己的傷亡數字呢?在沈家嶺北坡的蘭州華林山烈士陵園,我看到一個可以過目不忘的數字,蘭州戰役解放軍陣亡2997人(應包括"試攻"),差3個3000。而傷者數字8千多9千多還是上萬了我記不得了,但以陣亡數字推算,解放軍傷亡總數應在12000人以上。此戰解放軍傷亡了20多個團級幹部,陣亡的3個全在沈家嶺。

  仍以沈家嶺局部戰鬥來說,解放軍將領回憶錄說4軍傷亡3千多人。但3千多多少?多1百還是多9百?由於過去解放軍將領回憶錄這類書有正面宣傳教育的任務,所以往往對自己的傷亡數字有隱藏,特別是己方傷亡大於敵人的時候,如副統帥打四平解放軍傷亡數字至今是個謎。

  當時一野老部隊的團不大,一個團大概也就是1700人左右,戰時能上陣的也就是1千4百人,沈家嶺4軍前後投入3個半團(?),大概有4500人,將青馬趕下山時,至少應剩下6、7百人,再少,就應調新的部隊支援了,以防青馬大規模反擊。如此說來,我估計解放軍傷亡不會超過4000人,那麼解放軍將領回憶還算是真實的。

  4軍對沈家嶺殲敵人數的統計是,斃、傷敵3800人,而190師的參謀長說569團上陣的4個營3400人下來清點只剩800人,569團建制的三個營長都斃命了。第二撥357師騎兵團,82軍工兵營、190師直屬部隊3100人,下來清點只剩1000人,其餘都應是傷亡了。那麼,兩撥加在一起傷亡達4700人,比解放軍統計的高出一截子。

  解放軍自己的傷亡數字呢?在沈家嶺北坡的蘭州華林山烈士陵園,我看到一個可以過目不忘的數字,蘭州戰役解放軍陣亡2997人(應包括"試攻"),差3個3000。而傷者數字8千多9千多還是上萬了我記不得了,但以陣亡數字推算,解放軍傷亡總數應在12000人以上。此戰解放軍傷亡了20多個團級幹部,陣亡的3個全在沈家嶺。

  仍以沈家嶺局部戰鬥來說,解放軍將領回憶錄說4軍傷亡3千多人。但3千多多少?多1百還是多9百?由於過去解放軍將領回憶錄這類書有正面宣傳教育的任務,所以往往對自己的傷亡數字有隱藏,特別是己方傷亡大於敵人的時候,如副統帥打四平解放軍傷亡數字至今是個謎。

  當時一野老部隊的團不大,一個團大概也就是1700人左右,戰時能上陣的也就是1千4百人,沈家嶺4軍前後投入3個半團(?),大概有4500人,將青馬趕下山時,至少應剩下6、7百人,再少,就應調新的部隊支援了,以防青馬大規模反擊。如此說來,我估計解放軍傷亡不會超過4000人,那麼解放軍將領回憶還算是真實的。

  沈家嶺解放軍作為攻方,傷亡等於或小於青馬,我想原因可能:一是沈家嶺沒有永久性工事,是臨戰搶修的土木結構工事,二是解放軍炮火和自動火器佔優勢(一野後期,特別是扶眉戰役中胡軍65軍、38軍等骨幹部隊大半被殲,繳獲甚多,裝備應當不會太差),三是青馬的作戰方式是在督戰隊威逼下不顧一切的往上衝,當對方火力強大時,傷亡當然大。

  回過頭來,看看殲滅的青馬27000人是什麼樣的部隊,其中甘肅青海兩省的保安團大約有6、7千人,由於129軍撤退的早,大部分逃跑了,所以剩下的20000人中,主力82軍佔有絕大部分,其中減去357師騎兵團增援沈家嶺傷亡的一千多人,再減去可能有的雜七雜八單位的人數,82軍損失至少應在16000人以上。而青馬撤退時,當然頭頭腦腦,機關後勤先跑,被堵在南岸的應當基本上是戰鬥部隊。82軍如果損失16000人戰鬥兵員,的確就喪失戰鬥力了,特別是,雙方大致都認為82軍骨幹部隊100師較另兩個師損失大,至少也應當是6000人吧,那麼血債纍纍的100師(打西路軍的主力)的戰鬥兵員基本被殲滅還是大快人心的。從100師的至少一個團長是泅水過河的情況看,100師大部分兵員是被堵在南岸的。

  蘭州戰役漏網的青馬部隊是些什麼呢?首先,一般所說的青馬5萬人守蘭州是泛泛而論,其實在南岸的沒這麼多。青馬佈陣時,大部分騎兵,即騎8旅、騎14旅(固關戰鬥後重新組建,可能是由190師、248師騎兵團組成)佈置在北岸,新編1師的一個團雖然在南岸,但在戰前調離了蘭州戰役的戰術區域。這些加起來就應該有1萬人了,所以蘭州南岸的青馬是4萬人(但甘肅保安部隊還有大約4000人,故總共約44000人)。除了以上提到的部隊漏殲外,經鐵橋逃脫的青馬部隊應當有,190師守狗娃山的568團二個營基本完好,357師的兩個團沒有經歷戰鬥應當完好,新編1師一個團沒有經歷戰鬥應當完好。這些單位加起來應當有8千人了。248師,100師都有哪些建制單位逃脫恐怕現在誰也說不清楚了。如果騎14旅是190師、248師騎兵團組成的話,則兩個師的騎兵漏網。

  應當說,蘭州戰役青馬的騎兵基本漏網,而步兵基本損失了。血債纍纍的騎8旅未遭痛殲,最後潰散和繳械,對解放軍來說是個永久的遺憾。

  18. 殘馬結局

  25日下午,馬繼援離開蘭州,奔向永登。按他的想法,主力撤出蘭州後奔向河西,在那裡會合新疆來的騎5軍,繼續和共軍干。次日,敗報傳來,特別是青馬看家部隊100師也基本損失,馬繼援痛心疾首,哭泣說:"我以為100師還完整,沒想到也全部損失了"。他知道沒法打下去了,與幾個頭目商量後,決定遣散部眾,自己開溜。28日,留下一封給眾部下的信(當時多數部下頭目不在跟前)後,馬繼援直接從小路直插青海西寧飛走了。馬步芳已先期飛了重慶。

  蘭州戰役漏網的青馬部隊是些什麼呢?首先,一般所說的青馬5萬人守蘭州是泛泛而論,其實在南岸的沒這麼多。青馬佈陣時,大部分騎兵,即騎8旅、騎14旅(固關戰鬥後重新組建,可能是由190師、248師騎兵團組成)佈置在北岸,新編1師的一個團雖然在南岸,但在戰前調離了蘭州戰役的戰術區域。這些加起來就應該有1萬人了,所以蘭州南岸的青馬是4萬人(但甘肅保安部隊還有大約4000人,故總共約44000人)。除了以上提到的部隊漏殲外,經鐵橋逃脫的青馬部隊應當有,190師守狗娃山的568團二個營基本完好,357師的兩個團沒有經歷戰鬥應當完好,新編1師一個團沒有經歷戰鬥應當完好。這些單位加起來應當有8千人了。248師,100師都有哪些建制單位逃脫恐怕現在誰也說不清楚了。如果騎14旅是190師、248師騎兵團組成的話,則兩個師的騎兵漏網。

  應當說,蘭州戰役青馬的騎兵基本漏網,而步兵基本損失了。血債纍纍的騎8旅未遭痛殲,最後潰散和繳械,對解放軍來說是個永久的遺憾。

  18. 殘馬結局

  25日下午,馬繼援離開蘭州,奔向永登。按他的想法,主力撤出蘭州後奔向河西,在那裡會合新疆來的騎5軍,繼續和共軍干。次日,敗報傳來,特別是青馬看家部隊100師也基本損失,馬繼援痛心疾首,哭泣說:"我以為100師還完整,沒想到也全部損失了"。他知道沒法打下去了,與幾個頭目商量後,決定遣散部眾,自己開溜。28日,留下一封給眾部下的信(當時多數部下頭目不在跟前)後,馬繼援直接從小路直插青海西寧飛走了。馬步芳已先期飛了重慶。

  青馬原來已部署在北岸的騎兵部隊直接奔了青海,逃出蘭州的部隊先已經潰散了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到了甘肅永登,據說聚攏起來的人員有5、6千人。按照馬繼援的意圖,甘肅籍的士兵均遣散了,青海籍的士兵則先整隊回青海,但結果路上也大都潰散了。蘭州戰役,青馬團長以上的頭目幾乎都溜了出來,最後大概是在30日,大小頭目們都集中到了青海甘肅交界的享堂,隨後又帶著已為數不多的士兵逃到了西寧西面的三角城和南面的上五莊。

  9月4日,王震兵團一軍到達西寧城外,第一件事情是構築工事,害怕青馬反襲。實際上,當時西寧城沒有一個青馬士兵。9月5日,一軍入城,西寧解放。

  部隊光了,主子飛了,以封建統制為特徵的青馬軍隊的頭頭腦腦,在精神意志徹底崩潰後,此刻表現的非常民主,在82軍副軍長趙遂、190師師長馬振武主持下,大家開會暢所欲言,討論怎麼辦。馬振武說,能飛的都飛了,我們對他們父子也沒有效不完的忠。馬繼援留下的信是要"娃們"卸甲歸田,槍埋起來,等待時機繼續反共。如果真能這樣倒也簡單,大家散伙各自回家就行了,但這些大"娃們"現實的問題是先要看共產黨怎麼處理他們。討論來討論去,看來是,無論怎麼害怕共產黨算歷史舊賬(大"娃們"其中不少有西路軍血債),都只有投降一條路。隨著臨夏回族上層人士組織的勸降團的到來,這些無首的群龍或者說是塌了窩的猢猻開始與解放軍接洽投降事宜。9月8日,殘餘的青馬官兵2800人(含騎8旅)在三角城和上五莊,騎14旅殘部在門源向解放軍交械投降。青馬軍事集團自此終結。"青馬股份""退市"。

  青馬梟雄馬步芳、馬繼援、及重要頭目129軍軍長馬步鸞、181師師長馬章飛逃海外,新疆騎5軍軍長馬呈祥陸逃海外。留下來的重要頭目多數沒有好下場,這倒不是共產黨不講信用(投降時,共產黨承諾既往不咎),搞秋後算賬。恰恰相反,共產黨礙於民族政策對這些人相當寬大,開始沒有一個關押,只為這些人辦了幾個月的學習班,期間行動相當自由。問題是這些人骨子裡反共,在度過了軍事崩潰帶來的的精神崩潰期後,這些人開始蠢蠢欲動,或明或暗的策動叛亂。叛亂一度竟成燎原之勢。一軍平叛戰鬥傷亡1200多人,其中陣亡達580人,從陣亡 / 傷亡比例就可見程度之烈。

  既然給臉不要臉,那麼新賬老賬一起算。搞明的,騎八旅旅長馬英,82軍190師師長馬振武,原騎十四旅旅長馬成賢被擊斃,青馬老將馬元海(打西路軍時青馬前線總指揮)被俘後鎮壓。搞暗的,82軍副軍長趙遂、100師師長譚呈祥、129軍357師師長楊修戎、新編騎兵軍軍長韓起功(打西路軍干將)被鎮壓。

  解放後善終的青馬重要頭目只有那位預言蘭州決戰"敗無退路"的82軍參謀長馬文鼎和248師師長韓有祿,兩人完成了給《文史資料》投稿的"歷史任務"。韓有祿是撒拉族。青馬中回族和撒拉族的關係仿如大清朝滿族和蒙族的關係。撒拉族人更強悍耿直。當然,新疆整騎1師(騎5軍)的師旅長也應作為起義將領對待(沒聽說他們搞叛亂)。他們在馬呈祥出走時,"選"了一個旅長任師長帶領參加起義,此人叫韓有文,也是撒拉族,有回憶文章發表。

  82軍190師的"歷史任務"只能由那個直到下午6點多鐘還在沈家嶺督戰對抗解放軍的師參謀長完成了,100師的"歷史任務"則是由一個搞政工的副師長捉刀的。

  綜觀青馬,以其士兵的剽悍奮勇,在幾十年征戰中勝多敗少,最終不能抗拒歷史潮流,為強大的解放軍所掃蕩。

  寫此文,手頭資料不多,多半是多年來積累在腦子裡的,所以敘述的事件史實可能有不少錯誤,歡迎大家指正。對一些個人的分析觀點也歡迎大家批評。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