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平定僕固懷恩叛亂:又一次挽救虛弱的唐朝
唐代宗詔令改本年為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唐廷論功行賞,冊封曾出兵幫助攻下洛陽的回紇可汗為英義建功毗伽可汗,唐室群臣如正副元帥及各道節度使,也都相應升了官階。僕固懷恩因為功勳卓著,升任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坐鎮朔方。但這個僕固懷恩,總認為自己功大遭嫉,一度向代宗上書,憤世嫉俗而又憂心忡忡。代宗專門派出同平章事裴遵慶前往汾州,對他進行安慰,並勸他一塊入朝。而懷恩以怕死為名,竟然不肯入京。裴遵慶回來報告代宗以後,代宗也得過且過,不以為意。
九月間,突然由邠州傳來警報,說是吐蕃帶著吐谷渾、黨項、氐族等二十萬大軍入寇,代宗大驚,這才想起四月間郭子儀曾提醒他說吐蕃竟然羈押唐使,不可不防,但並未引起代宗的重視。入秋後,吐蕃曾侵入大震關,好幾個州都相繼失陷,河西隴右地區幾乎都被佔領。邊城陸續告急,但都被程元振壓下了,沒讓代宗知道。現在敵軍長驅直入,涇州刺史高暉開門迎降,所以敵軍直抵邠州城下,代宗才得到消息。
代宗急忙召集群臣商議,都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十月間,代宗只好又請出郭子儀,令他作了副元帥,鎮守咸陽。正元帥就是雍王適。但雍王適地位雖然尊貴,卻是無權無勇。而郭子儀因閒廢已久,所有部下都已離散,倉促之中只招募到二十人,便立即起程。到了咸陽以後,吐蕃兵已越過奉天和武功地界,渡過渭河,洶洶而來。郭子儀急忙派了判官王延昌入朝報告,請求迅速增派援軍,結果又被程元振阻撓,未見到皇上。多虧渭北行營兵馬使呂月將帶領手下兩千精兵勇敢出擊,打敗吐蕃前鋒,不過終因寡不敵眾,戰敗被擒。吐蕃兵於是得以度過便橋,進攻京城長安。代宗驚慌失措,帶領幾位妃嬪和雍王適離開長安,向陝州逃去。
郭子儀聽說京城告急,急忙從咸陽趕回,進到京城後,既看不到皇上,也不見兵馬,人氣荒蕪,不堪入目。郭子儀便帶著三十騎兵仍然趕回咸陽。晚上在半路上歇腳時,郭子儀對王延昌說:「六軍從京城逃散之後,多在商州一帶,你趕快前去招撫。然後我們再從武關發兵,進攻藍田,吐蕃就必然逃回去了。」
王延昌奉命到商州後,一經傳達子儀的命令,便得到熱烈響應。因為各軍一向佩服子儀,都願意拱手聽命,並且馬上跟隨王延昌一起趕到咸陽。鳳翔節度使高昇及元帥都虞候臧希讓等,也各率了幾百騎兵到來,武關的守軍也增加到了一千名,統共約有了四千人的隊伍,軍備力量至此稍微有所好轉。子儀迅速將此情況向陝州行宮的代宗作了匯報。代宗因為擔心吐蕃攻破潼關,便叫子儀到陝州附近駐紮,子儀又派人給代宗送去書信,請他不要擔心。
這時,渭北、鄜坊節度使白孝德在判官殷秀實的勸說下,大舉出兵,與蒲州、陝州、商州、華州的兵力會合,一起進擊吐蕃兵。郭子儀也派出左羽林大將軍孫全緒,率二百騎兵向藍田出發,對其面授機宜之後,又命令第五琦代理京兆尹,與孫全緒同行;然後調寶應軍使張知節,率兵千人作為後應。孫全緒到了韓公堆以後,白天擊鼓,晚上則燃起熊熊篝火,以迷惑敵寇。光祿卿殷仲卿又招募兵士千人來保衛藍田,並與孫全緒取得了聯絡,然後選出精銳騎兵兩百人渡過滻水,往長安去了。
此時的吐蕃兵已經將長安城裡的財物掠奪得差不多了,正打算滿載而歸。突然聽說郭子儀率軍來了,吐蕃兵的統帥馬重英不由得驚恐起來。這一夜的朱雀街中,又突然響起一片鼓聲,接著是大眾的喧嘩聲,聲浪模模糊糊,隱隱約約聽來是「郭令公」三個字。高暉嚇得魂飛魄喪,連夜出了京城,向東逃去。馬重英也不敢久留,於次日黎明率領部下往北逃了。
其實,郭子儀此時還在咸陽,並未到京城,是孫全緒派將領王甫潛入城中,悄悄找了好幾百名少年,有意在夜間鼓噪不斷。吐蕃的一二十萬將士,竟被這「郭令公」三字嚇退了。原來,這都是郭子儀授給孫全緒的妙計。
孫全緒與第五琦入京以後,立即派人向郭子儀告捷。郭子儀又向代宗報告,請他回宮。代宗此時正在潼關巡視,從長安逃到這裡的高暉剛剛也被守將李日越捉住,請求皇帝予以正法。郭子儀收復長安的消息傳來,代宗便命他為西京留守,第五琦為京兆尹,元載為元帥府行軍司馬。十二月間,郭子儀帶領百官到滻水迎接代宗歸來。見到郭子儀,代宗感慨道:「我起用先生太遲了,所以才遭到這場劫難。現在我能重歸京城,多虧先生出力啊!」
代宗回宮的第二天,便開始封賞有功之臣,並罷免了苗晉卿、裴遵慶的宰相職務,任用李峴為同平章事,提拔魚朝恩作了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讓他總領禁軍。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正月,詔立雍王適為皇太子。
過了好幾天,宮中又接到河東節度使辛雲京的急報,說是:「僕固懷恩在北方造反,帶兵入寇太原,已被我擊退,現在已往榆次縣去了。請求派兵征討。」代宗即命郭子儀為河東副元帥兼河中節度使。消息傳到榆次,懷恩的部下多為原來郭子儀的部下,聽說郭子儀出守河東,都竊竊私語,說是有何臉面見郭老。僕固懷恩的老母親也說國家待他不薄,他不應反唐,甚至提刀追殺懷恩,聲稱「為國家殺賊」。僕固懷恩看看自己眾叛親離,無法在待下去了,便於二月間帶了三百精兵渡河逃到靈州,不久竟引來回紇和吐蕃,一起入寇。但他引狼入室的計畫很快即被郭子儀及其部下白孝德粉碎,僕固懷恩不得不再次逃往靈州。
僕固懷恩逃走,郭子儀也不窮追。待他入朝匯報戰績,代宗感激不盡,慰勞再三;還於年底加封他為尚書令,此前還曾授他太尉一職,子儀都堅辭不受。
就在僕固懷恩被郭子儀打敗後不久,曾與郭子儀齊名的李光弼病死徐州,時年五十七歲。
廣德三年正月,代宗改本年為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這一年,代宗開始迷信佛教,不但自己信,還讓百官穿上朝服到資聖西明寺,聽人講經說法。原來,魚朝恩、元載、王縉,還有原來的兵部侍郎、新任同平章事杜鴻漸等,都認為佛法無邊,如果虔誠皈依,一定能逢凶化吉,遇難成祥。
九月的一天,代宗與人在資聖西明寺中聽經,正講得熱鬧,忽然奉天、同州等地傳來警報,說是僕固懷恩又引來回紇、吐蕃、吐谷渾、黨項等兵來犯,已經快入境了。這時的代宗已經不像前次那樣匆忙,而是慢騰騰地說:「懷恩應該不至於再度造反,或許是邊境謠傳吧!」
不久,又有郭子儀從河中派遣行軍司馬趙復前來送信,說是:「叛軍鐵騎如飛,約有十萬餘眾,不宜輕視,請求迅速命令鳳翔、滑、濮、邠、寧、鎮西、河南、淮西各節度使,出兵駐守關口要道,以阻截敵人前鋒。」
代宗這才離開寺廟回到朝廷,剛剛佈置完各鎮節度使出兵之事,又接到一大喜報,說是僕固懷恩因中途生病便返回鳴沙,已經暴死。魚朝恩、元載等又一起向代宗表示祝賀,說是佛法有靈,代宗也很欣慰。然而只隔了一兩天,風聲又緊,僕固懷恩的部眾由叛將范志誠帶領進攻涇陽,而吐蕃兵則已逼近奉天。代宗這才不再聽經,派郭子儀到涇陽駐守,接著又部署了其餘各節度使的負責區域,並且親自率領六軍在苑中駐紮,下令親征。
當時由於連日大雨,敵寇幾乎寸步難行,吐蕃將領尚結悉贊摩、馬重英等在入境地區大肆燒殺掠奪之後,退兵而去。代宗聽說吐蕃又退了兵,更加相信佛光普照,又叫寺廟開始講經。誰知吐蕃兵退到邠州,與回紇兵相遇,又一起聯軍進攻涇陽。郭子儀在涇陽城命令諸位將領嚴密把守,但相持不戰。敵寇見守衛很嚴,一度退到北原,迅即又進到城下。
郭子儀派牙將李光瓚到回紇兵的營地,責備其背棄前約,不講信用,並說:「現在僕固懷恩已經遭到天罰,郭公現在已經在此駐軍,如果要和,就請攻打吐蕃;如果要戰,就預約交戰時間。」
回紇都督藥葛羅驚問李光瓚:「如果郭公真的在此,能夠見見麼?恐怕是你騙我吧?」
李光瓚說:「就是郭公派我來的,怎麼說不在?」
藥葛羅說:「如果郭公真在這裡,請他來面議。」
李光瓚回來報告郭子儀後,子儀說:「敵眾我寡,難以力勝,唐室待回紇不薄,不如挺身前去,免得大動干戈。」
說完就要走。手下各位將領都請求他選五百騎兵隨行,子儀說:「五百騎兵怎麼抵擋得住十萬人?一起去不但於事無補,大概反而有害呢!」然後一躍上馬,揚鞭出營。
郭子儀的第三個兒子也隨父在軍,急忙攔住父親說道:「您是國家元帥,怎能以身誘敵?」
子儀說:「現在如果與敵交戰,你我父子兩個都得戰死,國家也必然面臨存亡危機。如果親自前往以示誠懇,說不定還能重修舊好,不但利國而且利家。即使對方的情況不是我們所料想的,我為國殉難,也問心無愧了。」
說到這裡,子儀揚鞭示意:「去!」然後開門奔出,背後只跟著幾位騎兵。快到回紇駐地,讓隨行騎兵先行幾步傳呼道:「郭令公來了。」回紇兵聽到之後都很吃驚,他們沒想到郭子儀真的來了。
見面的時候,藥葛羅手握弓箭,立馬營前。郭子儀看在眼裡,卻不慌不忙地脫掉盔甲,丟開武器,一人上前。藥葛羅回頭對部下說:「果然是郭令公。」說著也翻身下馬,扔去弓箭,拱手下拜。回紇將士也紛紛下馬,向郭子儀行禮。子儀也下馬答禮,且拉著藥葛羅的手,厲聲責備道:「回紇曾經多次為唐立功,唐朝對你們的回報,也不算薄。為何要違背以前的約定,幫助一個小小的叛臣呢?況且僕固懷恩叛君棄母,已經不得好死。我因此特來勸勉,聽從我的建議,你就退兵;不聽,我隨你處置。不過如果我被你殺,我的部下也必然同你拚命,你也未必能夠活著回去呢!」
藥葛羅答道:「僕固懷恩說唐天子剛死,您也被朝廷廢棄不用了,現在是中原無主,我才來的。現在既然見到了令公,我知道懷恩是欺騙我。懷恩已被天誅,我們難道還願意與令公交戰麼?」
子儀又進一步說道:「吐蕃不通情理,置從前與唐結下的甥舅情誼而不顧,乘我國有亂入境搶劫,所掠財帛不計其數,牛馬等家畜幾乎綿延百里,這都是上天賜予你們的啊!現在你們與我和解,兵力也得以保全,正好以之破敵致富,從您國利益的角度來看,再沒有比這更划算的事了。」
藥葛羅高興地說:「我因被僕固懷恩誤導而有負於您,現在請求為您擊退吐蕃,以此謝罪。只是僕固懷恩的兒子是我妻子的兄弟,請求您把他抓住後能夠寬恕他,不要把他殺了。」郭子儀同意了。
然後,兩人取酒盟誓,彼此不負不棄,子儀才從容作別,率軍回城。接下來,藥葛羅一面派遣部將石野那等人到長安拜見代宗,一面與唐的奉天守將白元光一起合擊吐蕃。吐蕃兵早就想趕緊回去,哪裡還有什麼鬥志?一時躲避不及,白白死了很多士兵,丟失了很多輜重。白元光將奪回的財帛全都給了回紇,藥葛羅便收兵回國。吐谷渾、黨項等也隨即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