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奸臣和珅會受到乾隆寵幸?竟和皇上同榻而眠
乾隆帝算得上是明君,但令人奇怪的是,他的身邊竟時刻跟隨著一個奸臣,這個奸臣就是和珅。和珅蒙受乾隆皇帝的庇佑,在其執政的幾十年間,積累了巨額的財富。嘉慶帝將其革職查辦之時,查抄沒收了他的全部家產,將近有八億兩白銀的贓款,民間有「和珅扳倒,嘉慶吃飽」一說。然而,為什麼這樣的奸臣會受到乾隆的無比寵幸呢? 並且受寵到竟和皇上同榻而眠呢?
和珅,字致齋,姓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生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和珅的家世雖不顯赫,但也是軍功之家,其五始祖尼牙哈納巴圖魯在清軍入關時因戰功被授予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其父除承襲世職以外,還任過福建副都統。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頗為自負的和珅應鄉試落第。次年,他承襲其父世職三等輕車都尉,併入鑾儀衛,成了皇帝轎前的執事人,此後,他不斷陞遷,曾身兼九個大臣——內務府大臣,御前大臣,議政大臣,鑲藍旗領侍衛內大臣,正白旗領侍衛內大臣,軍機大臣,領班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首輔大學士,每一個都是了不得的大官,權力之大,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儼然是「二皇帝」。
那麼,和珅怎麼會得到乾隆如此地寵愛呢?歷來有多種說法,我們在此逐一分析:
第一,學識淵博。和珅在上學讀書的時候非常用功,被別人發現是一個人才,那是早晚的事。乾隆一生喜愛作詩,和珅對乾隆皇帝所作詩詞的風格,用典、喜用的詞句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和珅為了迎合乾隆皇帝,下功夫學詩、寫詩,並造詣很深。他偶爾會在乾隆面前表現一下自己對詩文的偏愛,甚至閒暇的時候以「騷人」自居。與和珅同時代的錢泳曾評價他的詩說:他的詩偶有佳句,很通詩律。和珅的詩作統統合乎乾隆的審美趣味,乾隆閱後,怎能不喜,很多時候就命和珅即景賦詩,以代替自己親為了。
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有一次乾隆在轎子中邊行進邊背誦《論語》,突然忘了下文,轎旁跟班的和珅脫口而出接上,乾隆由此很喜歡他。又據《歸雲室見聞雜記》記載: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臨幸山東,和珅扈從。乾隆喜歡乘一種騾子駕馭的小車,「行十里,一更換,其快如飛」。有一天,碰巧和珅跟這種小騾車隨侍,於是乾隆、和珅君臣二人,有了下面這段交談:
上問:是何出身?
對曰:文員。
上問:汝下場乎?
對曰:庚寅曾赴舉。
上問:何題?
對曰:孟公綽一節。
上曰:能背汝文乎?
和珅隨行隨背,捷異常。
上曰:汝文亦可中得也。
這次乾隆同和珅的談話,成為和珅政治生涯的轉折點。
第二,相貌堂堂。和珅是當時號稱滿洲第一俊男,長得很酷的。乾隆對身邊近臣的用人標準是:機警敏捷,聰明幹練,相貌俊秀,年輕漂亮。相貌不俊秀的人,很難得到乾隆的重用,比如紀曉嵐,因相貌醜陋,即便他再才華橫溢,也難得到乾隆真正的重視,難以做乾隆的寵臣、重臣,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做乾隆的詞臣。
那麼,和珅怎麼會得到乾隆如此地寵愛呢?歷來有多種說法,我們在此逐一分析:
第一,學識淵博。和珅在上學讀書的時候非常用功,被別人發現是一個人才,那是早晚的事。乾隆一生喜愛作詩,和珅對乾隆皇帝所作詩詞的風格,用典、喜用的詞句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和珅為了迎合乾隆皇帝,下功夫學詩、寫詩,並造詣很深。他偶爾會在乾隆面前表現一下自己對詩文的偏愛,甚至閒暇的時候以「騷人」自居。與和珅同時代的錢泳曾評價他的詩說:他的詩偶有佳句,很通詩律。和珅的詩作統統合乎乾隆的審美趣味,乾隆閱後,怎能不喜,很多時候就命和珅即景賦詩,以代替自己親為了。
據《清朝野史大觀》記載:有一次乾隆在轎子中邊行進邊背誦《論語》,突然忘了下文,轎旁跟班的和珅脫口而出接上,乾隆由此很喜歡他。又據《歸雲室見聞雜記》記載: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臨幸山東,和珅扈從。乾隆喜歡乘一種騾子駕馭的小車,「行十里,一更換,其快如飛」。有一天,碰巧和珅跟這種小騾車隨侍,於是乾隆、和珅君臣二人,有了下面這段交談:
上問:是何出身?
對曰:文員。
上問:汝下場乎?
對曰:庚寅曾赴舉。
上問:何題?
對曰:孟公綽一節。
上曰:能背汝文乎?
和珅隨行隨背,捷異常。
上曰:汝文亦可中得也。
這次乾隆同和珅的談話,成為和珅政治生涯的轉折點。
第二,相貌堂堂。和珅是當時號稱滿洲第一俊男,長得很酷的。乾隆對身邊近臣的用人標準是:機警敏捷,聰明幹練,相貌俊秀,年輕漂亮。相貌不俊秀的人,很難得到乾隆的重用,比如紀曉嵐,因相貌醜陋,即便他再才華橫溢,也難得到乾隆真正的重視,難以做乾隆的寵臣、重臣,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做乾隆的詞臣。
第三,出身滿洲,又聰明機敏。不管怎麼說,和珅畢竟出身於滿洲正紅旗。這是他受寵發跡的最基本的條件。在學問同等的條件下,皇上當然喜歡滿洲人而不是漢人啦。而且,和珅聰明機敏。薛福成《庸庵筆記》記載:有一次乾隆出巡,儀仗用的黃的傘蓋臨時找不到,乾隆又著急又生氣,手下這些人嚇得不得了,因為這有殺頭之罪。誰也不敢回答,正在這個時候,和珅說:「管此事者負此責任」。乾隆一看這個小青年回答問題很明快,就注意上了他。
第四,最會理財。例如,在和珅任內務府總管之前,這個主管皇家事務的機構經常入不敷出,常常虧空,和紳做了總管之後,內務府不僅不虧空,而且還略有贏餘,「歲為盈積,充外府之用」;他不僅善於從各省封疆大吏、鹽政織造、及富商大賈那裡聚斂錢財獻給皇上,而且還首倡在朝廷施行「議罪銀」,各省官員交納的議罪銀越來越多,構成一筆巨大的財源,流入皇帝的金庫——內務府廣儲司,以滿足乾隆驕奢淫逸和好事鋪張的生活需要,這點深得乾隆皇帝嘉許。
第五,具有較豐富的外交經驗。和珅曾多次負責接待朝鮮,英國,安南等國的使臣。《清代名人傳略》就記載著乾隆五十七年(1792),和珅妥善接待了英使馬戛爾尼一行。過後英國特使評論和珅說,和珅在談判中「保持了他尊嚴的身份」,「態度和藹可親,對問題的認識尖銳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和珅還對「清緬關係」、「清與安南的貿易」的改善都提出了看法,「多稱上意,並允行」。
第六,乾隆帝與和珅可能有斷袖之歡。清代官場上有好「男風」陋習,乾隆帝可能也受時風所襲。這在文獻中亦可找到蛛絲馬跡,御史錢灃就曾指責和珅辦公地點「切近禁寢」,「不應於未辨色之先,一大臣入止,而隨從軍機司員亦更入更出。」 所以這種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據記載,在乾隆帝還是寶親王的時候,曾鍾情於馬佳氏,而這馬佳氏正是雍正皇帝寵愛的妃子。寶親王常在沒人的時候和馬佳氏調笑。一天,馬佳氏誤撞到寶親王的眉際,被皇后鈕祜祿氏看見,以馬佳氏調戲皇子為名,下令將馬佳氏牽到月華門勒死。寶親王聽後,流著淚到月華門前,此時的馬佳氏已奄奄一息,寶親王便放聲哭道:「我害了你。」便咬破自己的指頭,滴一點血在妃子的頸上,說:「我今生無力救你,來生以紅痣相認。」馬佳氏便淌了兩行眼淚魂歸西天。
第五,具有較豐富的外交經驗。和珅曾多次負責接待朝鮮,英國,安南等國的使臣。《清代名人傳略》就記載著乾隆五十七年(1792),和珅妥善接待了英使馬戛爾尼一行。過後英國特使評論和珅說,和珅在談判中「保持了他尊嚴的身份」,「態度和藹可親,對問題的認識尖銳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和珅還對「清緬關係」、「清與安南的貿易」的改善都提出了看法,「多稱上意,並允行」。
第六,乾隆帝與和珅可能有斷袖之歡。清代官場上有好「男風」陋習,乾隆帝可能也受時風所襲。這在文獻中亦可找到蛛絲馬跡,御史錢灃就曾指責和珅辦公地點「切近禁寢」,「不應於未辨色之先,一大臣入止,而隨從軍機司員亦更入更出。」 所以這種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而且,還有一個原因。據記載,在乾隆帝還是寶親王的時候,曾鍾情於馬佳氏,而這馬佳氏正是雍正皇帝寵愛的妃子。寶親王常在沒人的時候和馬佳氏調笑。一天,馬佳氏誤撞到寶親王的眉際,被皇后鈕祜祿氏看見,以馬佳氏調戲皇子為名,下令將馬佳氏牽到月華門勒死。寶親王聽後,流著淚到月華門前,此時的馬佳氏已奄奄一息,寶親王便放聲哭道:「我害了你。」便咬破自己的指頭,滴一點血在妃子的頸上,說:「我今生無力救你,來生以紅痣相認。」馬佳氏便淌了兩行眼淚魂歸西天。
寶親王登基後,這件事漸漸淡忘了。而和珅酷似馬佳氏,那頸上也竟有一顆鮮紅的血痣。因此,和珅被乾隆認為是馬佳氏在世,開始受到萬千寵愛。御書房是他和皇上同榻而眠的場所。和珅做出百般嬌媚的樣子,使皇帝更加相信他就是第二個馬佳氏。
據考證,和珅所居住的恭王府中有一條地道可直接通往皇宮,據說和珅每次就是通過這條地道,直接到達宮中與皇帝幽會的。
第七,擅長拍馬屁。在乾隆日益昏聵的老年,越來越聽不進忠言,有好大喜功,自祤十全老人,認為自己能夠及的上祖父康熙父親雍正,而和珅就用此來麻醉乾隆。和紳「以帝心為心」,處處變著法兒哄乾隆高興,可謂乾隆的心腹密臣。
乾隆愛好黃金,他就建議乾隆建造萬佛樓,讓王公大臣和各級文武官員獻金佛給皇上,藉以斂財;乾隆喜歡談文論史,自譽無所不知,他就在編纂二十四史時在明顯的地方故意抄錯幾個字,讓乾隆一一指出來,以示天子的英明和學識淵博,藉以滿足乾隆的虛榮心;乾隆喜歡書法,到處題字。和珅就練字、練書法,而且學了乾隆字來練,他寫的那字酷似乾隆的字,可以亂真,有一些乾隆題的匾額就由和珅代筆。
和珅滿足乾隆的奢望,乾隆歲數大之後,好享受,講排場。八十歲的生日時候過萬壽節,六下江南。六下江南修的行宮三十座,過大壽的時候從西直門到頤和園沿街兩頭張燈結綵。要花錢,這錢哪來?和珅兼戶部尚書得找錢,通過各種手段斂錢,滿足乾隆豪奢浮華的生活。
和珅還在乾隆面前不失時機地表現自己的忠心,比如即便他成了一等候爵,在乾隆面前仍然自稱「奴才」,而不是像別的大臣那樣自稱「臣」或「老臣」,有時碰上皇帝咳唾,他也總是親自「以溺器進之」,時時處處都給乾隆留下是自己人的感覺,這在個人感情上對於取得乾隆的信任絕對是必要的。
總之,和珅此人之所以深得皇帝的寵信,就是因為上邊的種種原因,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揣測上意,能夠時刻替皇帝赴湯蹈火,把皇帝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辦,皇帝煩心的事情,和珅來辦。久而久之,乾隆當然就把和紳當成自己的一部份了,當然會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