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內幕:八十多個團「沒打招呼」就直接參戰
從1940年7月22日發佈預備命令到8月20日下達行動命令,八路軍總部部署的都是20來個團參加的正太戰役。直到8月22日八路軍總部首次綜合戰情時,彭德懷才意外地發現,竟有105個團參加了這次戰役。也就是說,其中有85個團「沒打招呼」就直接投入戰鬥了。
根據「戰役和戰鬥的分散指揮原則」,不但八路軍總部只部署了20來個團參戰,各集團同樣也只具體部署了部分部隊參戰。因此,「百團大戰」實際上不是由任何人和任何一級機構發動的,而是華北八路軍全體將士主動參戰的結果。
此外,百團大戰還有人數與八路軍正規部隊相當或更多的遊擊隊和民兵參加,並有至少20萬民眾參加。
再就是大破襲帶來大戰機,促進更多的部隊參戰。8月20日,八路軍在以正太路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同時發起攻擊,戰區內那些據點、鐵路、橋樑等,絕大多數成為八路軍、遊擊隊和群眾進行破襲的對象,日軍一片混亂,參戰部隊因此越來越多。
一周左右的戰期被延長近半年
最初,八路軍總部對於百團大戰並沒有規定戰期,只是在預備命令中要求從部隊出動之日起準備一個月的糧食,這大體可理解為作戰一周左右。而最終,百團大戰卻進行達半年之久。
戰鬥打響後的幾天內,戰區內日軍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前期的勝利使彭德懷產生了開展第二階段戰鬥的想法。9月20日夜,百團大戰第二階段的戰鬥打響。
大破襲帶來大戰機,促進更多的部隊參戰。8月20日,八路軍在以正太路為中心的廣大地區同時發起攻擊,戰區內那些據點、鐵路、橋樑等,絕大多數成為八路軍、遊擊隊和群眾進行破襲的對象,日軍一片混亂,參戰部隊因此越來越多。
為擴大政治影響,1940年12月22日,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從延安致電彭德懷說:「百團大戰對外不要宣告結束,蔣介石正發動反共高潮,我們尚須利用百團大戰的聲勢去反對他。」
百團大戰開始後,日軍於1940年9月底部署了一場「毀滅戰」,出動多達5個師團、10個獨立混成旅團和1個騎兵旅團,約15萬人的兵力,對八路軍進行報復。百團大戰被迫轉入反「掃蕩」階段。
於是,八路軍各部一方面繼續反「掃蕩」,另一方面抓住機會繼續打破襲戰和伏擊戰。直至1941年1月24日,晉西北根據地粉碎日軍的反「掃蕩」,百團大戰才宣告結束。
讚揚與爭議並存
百團大戰也存在不少主觀設想與客觀實際不相符的錯誤和失誤。百團大戰中,八路軍總部和各作戰部隊,已就此進行了批評和自我批評,並且在實際戰鬥中,不斷調整了不恰當的計畫與要求。
此外,由於日軍的瘋狂報復,百團大戰的確加劇了華北根據地和八路軍的困難,其困難程度,今人很難想像,如1943年3月,在左權縣一個村莊召開的幹部會議上,與會者餓得連坐都坐不穩,大家只好躺在炕上開會。在此背景下,對百團大戰表現一些情緒化的批評意見,也可理解。
最根本的是,多年來遊擊戰的思想影響了許多人,他們認為,抗日戰爭的正確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打一下就跑」,而不是百團同時參戰。這更使百團大戰是非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