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後為何少見篡竊?君臣倫理成儒家正宗 | 陽光歷史

 

A-A+

宋代以後為何少見篡竊?君臣倫理成儒家正宗

2017年06月16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70 次

  秦漢到隋唐之間,常有強人政治出現,甚至於強人篡位,創立新的朝代。例如,魏晉南北朝時期,每個朝代都是強人建立的,政權的轉移往往只是中央執政者的改變,一般老百姓一睜眼,忽然發現有了新皇帝。這種改變構成的朝代,國祚不會長,老百姓受到的驚擾倒也不算多。可是這樣的改朝換代,往往只在中央換一些新人,其中有些人可以感受到老百姓的需求,有些人卻只是因為人在權力中心,順手牽羊,竊取了政權,並沒有改變僵化的中央政權的意願。

  宋代以後,篡竊現象幾乎不再出現,無論權力核心如何腐敗和無效,卻沒有強人取而代之。這種現象出現,有一部分是因為宋代以後,君臣倫理的思想變成儒家的正宗,一般科舉出身的士大夫,都不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改天換日。只有老百姓實在窮而無告,才會鋌而走險,揭竿而起,造成巨大的民變。明代的流寇和清代的屢次變亂,都是這種例子。

  清末太平天國聲勢浩大,湘軍以士大夫力量崛起民間,居然一舉平定大亂。可是曾國藩、李鴻章這些人,明知清政府已經腐敗不堪,卻不敢取而代之;清末民間處處有維新改革的呼聲,可高官疆臣都不敢有脅迫中央改變的行為;甚至義和團運動時,罪魁禍首慈禧太后已經逃到西安,東南封疆大吏敢於提出東南自保,卻不敢要求慈禧釋放光緒,另外組建一個可以進行改革維新的政權。這兩個例子,正是說明意識形態在成為欽定的正宗時,拘束人心的力量有多麼強大。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