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舊上海女性老雜誌摩登前衛 | 陽光歷史

 

A-A+

[多圖]舊上海女性老雜誌摩登前衛

2016年02月17日 歷史老照片 暫無評論 閱讀 256 次


《玲瓏》雜誌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出現了一百餘種消遣雜誌,《玲瓏》雜誌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本著「提倡和增進婦女生活」的創刊目標,它從1931年創刊開始就深受女性讀者喜愛。


中國時尚雜誌的雛形


版塊一:中外明星與玲瓏LADY



張愛玲在《談女人》一文中曾經提及,「一九三零年間的女學生人手一冊《玲瓏》雜誌」,足見《玲瓏》在女學生中受歡迎的程度。





中國時尚雜誌的雛形

老上海的嫵媚似乎是從明星畫片上溫柔的發捲開始的,無論是好萊塢藍眼高鼻的洋囡囡還是本土製造嬌小俏麗的可人兒,只要被印在畫片上,就成為一個迷人的魔咒,迅速俘獲著這個眼界初開的城市。那是一個明星批量化生產的黃金年代,也是明星與平面媒體的蜜月期。這些明星們的圖片被大家爭相裁剪收藏,他們從頭到腳的每一個細節都成為摩登男女們關注的焦點。《玲瓏》雜誌充分理解了這種癡迷文化,並賦予了它更多的激情,雜誌每期都要刊登多位中外明星的插畫,這其中有來自歐美最前沿的明星裝扮,像瑪麗·壁克馥的定妝照,瓊·克勞馥的性感晚禮服、南錫·卡洛的搖擺迷你裙……更少不了胡蝶、周璇這樣的國人所熟知的大明星,不定期的盛裝亮相。為了滿足讀者的需要,《玲瓏》還曾經隨刊出售明星的照片,這張照片的價錢在當時不亞於一份陽春麵或生煎包。




《玲瓏》上的摩登女性

刊登明星的圖片雖然為雜誌帶來了人氣,但這樣的手段幾乎家家都用,並不稀奇,更何況好萊塢路太遠,再喜歡終究也只能隔岸觀花。《玲瓏》之所以能從眾多雜誌中脫穎而出,最關鍵的方法之一就是它將真實的上海名媛們請上了雜誌的封面,經過雜誌的策劃和包裝,她們以「玲瓏LADY」的姿態出現,建構了上海中產女性的摩登形象。


《玲瓏》創刊號的封面女郎是上海「郵票大王」周今覺的第六個女兒周淑蘅。畫面上的她淡掃蛾眉、略施粉黛,身上的裙裝既有中國旗袍的簡潔含蓄的特色又包含西方禮服典雅隆重的設計元素,整體感覺顯得清麗脫俗。與平常巧笑嫣然、搔首弄姿的美女畫片不同的是,這位周小姐姿態端莊,氣質冷艷,她雖然不是明星,但卻比普通明星更多出一份大家閨秀的神氣。這張圖片充分體現出《玲瓏》的品位,與之相比,即使是那些有一點閒錢的城市小資產階級都明顯露出寒酸的馬腳。




《玲瓏》創造了屬於上海的時尚精神

《玲瓏》並不單只以外表來展現摩登女性的形象。作為玲瓏LADY,內在修養亦十分重要。交際名媛胡玉蘭所寫的《真正摩登女子》發表在《玲瓏》第一百期,文章指出「女子打扮時髦、會講洋話、會跳交際舞並不算得真正摩登,一個女子要真正可以配稱摩登,至少須有下列的條件:


1.有相當學問(不一定要進過大學,但至少有中學程度,對於各種學科有相當的瞭解)。2.在交際場中,能酬對,態度大方,而不討人厭。3.稍懂一點舞蹈。4.能管理家政:甲.會怎樣管僕人。乙.自己會烹飪。丙.能縫紉(簡單的工作,不須假手他人)。


老上海有著一個傳言:「要看上海灘最摩登漂亮的小姐們,只要每個禮拜天上午到億定盤路中西女塾的大門口去等著。」原來當時在上海剛剛興起的女子學堂就好比如今的高檔會所,聚集於此的女學生們大多都是家境殷實的小姐,張愛玲在《談女人》一文中曾經提及,「一九三零年間的女學生人手一冊《玲瓏》雜誌」,足見《玲瓏》在女學生中受歡迎的程度。《玲瓏》與現實生活中的作為摩登代表的上海女學生連接起來的,雜誌為女學生們提供最時髦的服裝樣式、最新的電影資訊、最流行的英文歌曲譜;而女學生們則成為雜誌內容的真人廣告,並積極地為雜誌提供新的創意和思路,這兩者共同創造了屬於上海的時尚精神。




創新與保守的雙重思路

創新與保守的雙重思路



《玲瓏》的誕生讓新女性們漸漸學會了強調自己,於是女性一邊改變著自己的外表,一邊學習著先進的文明,不斷追求著美貌與指揮並存的蛻變。


當時的上海流行著一句話:「女子是第十一等人。」此話出於《左傳》:「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士臣,士臣皂,皂臣興,興與隸,隸臣僚,僚臣僕,僕臣台。」魯迅先生見台無人可臣太苦了,便安慰他有更卑的妻子在,有更弱的兒子在,畢竟兒子長大了,升為台,便會有妻,又有得可臣了。那麼妻子呢?永無翻身之地,永遠的第十一等人,等到「多年的媳婦熬成了婆」的時候,去難為比自己青澀的小媳婦,化解怨恨,平息不滿。此時出現了一派創新,一派保守的言論,前者是以《玲瓏》雜誌為代表的,鼓勵女子獨立,受教育,自由的輿論陣地,後者是要求女子繼續做第十一人的老古董,寧願削足適屐,也不願意改變現狀。


舊時女子如果不能婚嫁,彷彿就像判了死罪一樣。而自從20世紀初葉女子能夠接受高等教育,並且再不需如祝英台那樣以抹殺自身性徵,喬裝成男性為犧牲,家庭生活就顯得瑣碎、紛繁、惱人,似乎新做的旗袍都會被牛肉燙飯的膻腥所侵襲。但是,大多數中國婦女除卻家庭這個工作環境,別無選擇。於是,在《玲瓏》創刊號上就有了一個勁爆的結果,一個女作家推出了驚人的《不嫁主義》,文章說男人只會流「鱷魚的眼淚」,「若無良木而擇之,可以不擇」。人總會強調自己所擔任角色的重要性,唯獨中國婦女從來不那麼做,《玲瓏》的誕生讓新女性們漸漸學會了強調自己,於是女性一邊改變著自己的外表,一邊學習著先進的文明,不斷追求著美貌與智慧並存的蛻變。


不過《玲瓏》所推崇的這種蛻變卻依然相當顧及保守派們的感受,雖然雜誌中有諸如《怎樣玩玩男子》這樣聳人聽聞的題目,但文章的內容只不過是作者建議女性要自視高貴、架子十足、對男性要忽冷忽熱、亦要刻意和第三者親熱,在男子失望時向他略施青睞等戀愛秘笈。很顯然,這樣的文章旨在建立新女性的形象,並非教導她們濫交或玩弄男性。而不時推出的《摩登主婦的四德》、《新家庭主婦之職務》等文章也以「摩登」與「新」的名義向傳統道德妥協。雜誌曾以幾乎一期的篇幅刊登活潑可愛的嬰兒照片,而秀蘭·鄧波爾竟是雜誌上鏡頻率最高的女明星,這一系列圖文分明地表示了雜誌的態度,即使在婚前可以對男性進行諸多考察,但在建立家庭以後女性依然要成為一名「賢妻良母」。再舉一篇名為《摩登女郎之明鏡》的文章為例,《玲瓏》代表了一種警示的口吻告誡中國的現代女性,國外的「摩登」是物質上的,在道德上並無深刻的醞釀,並以西人口述所言:「西人女子一百個裡有九十幾個都是非處女。」的字句來警告中國現在女子萬萬不能盲目模仿,文章的態度活脫脫是個喜歡大驚小怪的八卦姑婆。


《玲瓏》雜誌發行期間,正值中國內憂外患,自1931年東北淪喪之後,日軍步步緊逼,戰火不斷蔓延。與此同時,由張善琨跟杜月笙合作的「新華」電影公司,跟黃金榮操控的「藝華」電影公司慢慢佔領了上海的娛樂市場,上海漸漸形成了「孤島」。在上海紙醉金迷的混亂局勢下,1936年第259期《玲瓏》刊登了《這時代需要哪一種女性》一文,重新建立了《玲瓏》新女性的標準:「有能力、有思想、能夠勞動」,在這樣的標準下的新女性「擁有強健的體魄、新穎的思想、不作「性」的依賴、勞動的生活、注意集體生活、結婚不要妨礙前程」。在特殊的歷史時期,《玲瓏》這樣的女性雜誌雖然仍保持了原先的雜誌結構與特色,但它字裡行間所表現出明確的進步思想,依然在女性的讀者群中起到了積極的宣傳作用。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玲瓏》雜誌結束了印刊,中國女性追求時尚的腳步在戰火前暫時停滯下來。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