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分別是誰?戊戌六君子都是怎麼死的 | 陽光歷史

 

A-A+

戊戌六君子分別是誰?戊戌六君子都是怎麼死的

2016年09月08日 文史百科 暫無評論 閱讀 93 次

  戊戌六君子分別是誰?戊戌六君子怎麼死的

  戊戌政變時,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大肆捕殺維新黨人,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6人於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慘遭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禁了光緒帝,同時逮捕了這六人。9月28日,6個人在菜市口被殺。

  譚嗣同(1864年—1898年),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少時師從歐陽中鵠,後加入維新派。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

  康廣仁(1867年-1898年)名有溥,字廣仁,號幼博,又號大中。清末維新派,廣東南海人。康有為幼弟。早年不事舉業,認為國家弱亡,皆由八股錮禁人才所致。曾作過浙江小吏,後恥於官場污穢,腐敗,棄官不做。1897年初,在澳門創辦《知新報》,任總理,旨在「發明民政之公理」,旋赴上海,倡設女學堂,並與梁啟超等設立戒纏足會,遭守舊份子詆毀。後聞康有為上書光緒帝要求變法,即積極響應,主張在外交上聯合英國,在內政上廢八股取士之制,廣開學校,講求實用之學,以培養更多的維新愛國志士。1898年春,與梁啟超結伴入北京,參與新政,助康有為擬新政奏稿,奔走呼號不遺餘力。戊戌政變時被捕入獄,談笑自如,宣稱「若死而中國能強,死亦何妨?」不久與譚嗣同等同時遇害。事年31歲。

  林旭(1875—1898)字暾谷,號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舉人出身。好為歌詩。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針對簽訂《中日馬關條約》,上書請拒和議。同年捐貲為內閣中書。1897年進張元濟等創辦的西學館學習。1898年創立閩學會,與粵、蜀、浙、陝各學會相呼應,推動維新運動。4月參與發起保國會,任董事。因仰慕康有為,受業於康。曾為康有為的《春秋董氏學》作跋,推揚今文經說。百日維新中,受到光緒帝召見,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戊戌政變前夕,曾把光緒帝的密詔帶給康有為,共商授救光緒的辦法。戊戌政變時被捕,遇害。年僅24歲。

  楊銳(1857—1898)字叔嶠,又字鈍叔。四川綿竹人。舉人出身。1889年(光緒十五年)授內閣中書,後晉為侍讀。曾入張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職期間經常寫信向張之洞密報朝中動態。中日甲午戰爭時,主張集精兵猛將大舉北援,保衛津沽。1895年參與發起強學會。強學會被封禁後,又聯合會中志士抗爭。清廷在強學會舊址基礎上設立官書局,命其參與選書事宜。1898年春在京創立蜀學會,並辦蜀學堂,以張之洞的《勸學篇》為指南,兼習中學和西學。4月列名保國會,而每於集會時常當眾假寐。在百日維新中受到光緒帝召見,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與康有為相交,但變法主張多有不合,攻擊康「多謬妄」,聲稱要對新法「稍加裁抑」。戊戌政變時被捕,張之洞營救不及,被害。

  劉光第(1859—1898)字裴村。四川富順人。1883年(光緒九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為官清廉,不媚權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上書建議變法求強,刑部堂官閱後震恐,不敢代遞。1898年春列名保國會。百日維新中,受到光緒帝召見,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曾與譚嗣同一起批駁守舊派曾廉請殺康有為的奏疏,但又經常依違於維新與守舊之間,處理政事盡量「無新舊畛域」,使「維新守舊,鹹得其宜」(劉光第:《與厚弟書》,《衷聖齋文集》)。戊戌政變時被捕,遇害。年僅39歲。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