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出家後究竟去了哪裡?
《紅樓夢》作為一部文學名著,自問世以來,就為廣大專家學者關注和研究,紅學之浩瀚和淵博,不是我等學淺之輩敢於涉足和問鼎。不過前不久,偶讀紅學專家李明鳥先生的《〈紅樓夢〉批者原型構建》一文,其中的一段文字,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細細品味和琢磨,突然有了驚人的發現和認識,李先生在談到通靈寶玉正面八個字時,作了如下解釋:「莫失莫忘,仙壽恆昌」。這八字之中,「莫失莫忘」是動詞詞組,「仙」、「恆」二字在這裡是修飾字,其主體詞語實際上是「壽昌」二字。壽昌,即指無明慧經的壽昌系,是明末清初活動在建昌府(江西黎川縣)的曹洞宗的主要兩支派系之一,亦是當時反清復明的重要力量之一。
從這段文字中,我們能夠獲得兩點認識支撐,一是黎川壽昌寺自唐代以來,就是全國著名佛教勝地。壽昌寺始建於唐鹹通年間(860),時名為「永居院」,佔地60餘畝。據史料記載,壽昌寺原共有18個佛殿,前有壽昌橋、青燭巖,後有明眼井,四周古塔林立,有的潔白如雪,亮如明鏡。發展至明、清時最為興盛。寺院中心建築大雄寶殿,內供三尊大佛,均高兩丈有餘,四大金剛各高一丈多,其他佛像無數,僅羅漢殿的阿羅漢就超過五百尊。大殿前的香爐大過臉盆,爐身纏有「雙龍獻珠」,金銀銅鐵四種合金鑄造的大鐘直徑兩米多,鐘聲響亮,餘音五里之外亦覺清晰。寺內兩尊石和尚像,神采飛揚,栩栩如生。沈香樓的觀音坐像用風火銅鑄成,重量六百多斤,另一尊石觀音身高一丈多,殿前十多座石碑各高一丈有餘,其中兩座纏龍晶瑩美玉石碑是宋朝治平皇帝和明朝洪武皇帝御賜。
據史料記載,壽昌寺在歷史上受過幾次帝王的敕封。宋朝治平皇帝和明朝洪武皇帝的皇后均到過壽昌寺作壽,治平帝把本寺原名「永居院」敕賜為「壽昌院」之後,洪武帝又把「壽昌院」敕賜為今名——「壽昌寺」(一直使用至今),並敕建沈香樓。在封建社會,只有帝王居所方可建此名樓。此二帝還各賜一丈多高的玉石碑一座,以示皇恩浩蕩。壽昌寺在當時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二是無明慧經在《紅樓夢》中多次被提到,而慧經大師在黎川壽昌寺隱居修佛多年。李先生所說的曹洞宗是中國佛教中禪宗五家之一。壽昌寺屬曹洞宗派。明萬曆年間,壽昌寺住持慧經禪師創立曹洞宗法脈「壽昌寺系」,與「雲門寺系」成為曹洞宗在南方的兩大下屬法派,從而進入中興,壽昌、雲門(在浙江紹興)二寺,在明末並稱為曹洞中興道場,使曹洞宗更壓倒臨濟宗,而成為最為強大的宗派,以至中國禪宗史上歷來有所謂「臨天下,曹一角」的說法。慧經(1548-1618),俗姓裴,號無明,撫州崇仁人,是明末曹洞宗的主要代表,因長期住持建昌府新昌(江西黎川縣)壽昌寺,故被稱為曹洞宗「壽昌系」、「壽昌寺系」,著有《無明慧經禪師語錄》四卷,賈寶玉深受其思想影響。在這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歷代高僧輩出,僧侶過千,成佛作祖者甚多,佛法曾遠傳至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三是壽昌系作為反清復明的主要力量,而黎川縣洵口一帶,當時實際已經成為,全國反清復明的秘密基地。據清代黎川縣志記載,從順治年間開始,在黎川就開始存在天地會的組織「百花英盟」活動。當年官兵清剿百花英盟,由於大山阻隔,最快的路線是走水路,而從撫河到洪門水庫要一天,從洪門沿資福河至洵口又要一天,關山重重,水路迢迢,令官軍鞭長莫及。在洵口一帶(壽昌寺)的深山密林中,還保留著一條已經廢棄的古驛道,今天看起來陰森森的石板路,在清代卻是商旅不絕、馬拉肩挑的貨物頻繁往來於閩贛之間。在清代,江西福建曾經是天地會活動最為活躍的地區,洵口雖然地處偏僻,但由於它連通閩贛的特殊地理位置,在歷史風雲際會中被推上前台,扮演了一個反清復明的隱秘角色,而坐落於此的洲湖船屋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綜上幾點,行文至此,我們似乎可以大膽文學想像,賈寶玉出家的最後歸宿之地黎川洵口壽昌寺,就有了一定的檢索依據和現實基礎。毫無疑問,曹雪芹的最終理想,是將賈寶玉培養成為一名,與腐朽沒落滿清政府徹底決裂的反清復明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