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程如何斷定洪承疇會投降:明末叛臣洪承疇
明末最有爭議的漢奸,居然不是吳三桂
關於歷史人物的評價,其實不一定從漢奸,英雄的角度上出發,有時候從細節上看一個人可能也會更有意思。
洪承疇,明神宗萬曆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黃道周和高曉松其實說的都沒錯,只是有這麼一個疑問,洪承疇被俘虜後,原本準備英勇就義,為什麼又投降了?
據說,還在松山城中時,就曾經有人勸說洪承疇投降,被他堅決拒絕。因叛將獻城而被俘後,清兵把他帶到主帥面前,強迫他下跪,他輕蔑地說:「我乃天朝大臣,豈能在小邦王子面前下跪! 」擺明了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那麼這個錚錚鐵漢為何後來又改了主意呢?甚至還傳出史上最「桃色」的勸降幕後——莊妃與洪承疇的故事?結合正史,野史,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滿清,不一樣的洪承疇。
正史:皇太極知冷知熱搭台階
《清史稿·洪承疇傳》中記載,皇太極親自來到三官廟看望洪承疇,並脫下身上的貂裘披在他的身上,親切地說:「先生不會感到冷吧? 」洪承疇望著皇太極許久,終於長歎了一口氣,說:「你是真命天子啊! 」歸降了清朝。
最可信的史料:有潔癖的洪承疇
洪承疇被關在三官廟裡。他已經下了必死的決心,每天披頭散髮不吃不喝,痛罵皇太極。皇太極不僅不生氣,還讓人勸降,這其中大部分是洪承疇以往在明朝的同事們,讓他們現身說法。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範文程。
在大多數人勸降無效的情況下,範文程出場了。名士就是有名士的風度,他面對洪承疇的暴跳如雷不但不惱怒,反而和風細雨與之談古論今,讓洪承疇不得不反思: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人就怕冷靜,就怕想到值不值,一旦從牛角尖中鑽出來,發現天地之大,就不會一心求死了。
恰在這時,積在房樑上的灰塵飄落下來,落在了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不由自主地用手輕輕撣去。這個細微的動作被範文程看在眼中,他暗自一笑,隨即告辭出來,逕直向皇太極稟報:「承疇不會死,這種時候,他連衣服尚且愛惜,何況生命呢。 」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可以看出範文程是個揣摩高手,他用和風細雨的方法與洪承疇聊天觀察細節,說是辯論,實是揣摩。當他發現洪承疇有潔癖的時候,進而斷定洪承疇會投降,他的邏輯是:他連衣服尚且愛惜,何況生命呢。
實際上,揣篇是基礎,是遊說前的調查研究,與摩是一個系統工程,那麼什麼是摩,就是接觸,試探。其實摩與揣情是一體的,當揣情過後,自然而然要使用摩,所以說摩是揣的一種方法。比如我們常會說,讓我們揣摩,揣摩。量權和揣情構建成了揣篇,而揣與摩是緊密相連的,有揣無摩就不能成事,無揣,自然無摩。一流的算命先生自然是有揣摩,而四流的算命先生自然是無揣無摩的,三流的算命先生是無揣有摩。
量化數據,考察心理,這是揣。摩之關鍵在於內符,內符之關鍵在於反應,反應之關鍵在於同情,同情之關鍵在於成事,成事之關鍵在於隱藏,隱藏之關鍵則在無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