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的故事
唐太宗原名叫做李世民,有人說他的名字暗藏著濟世安民的意思,他是漢族人,除了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外,還是非常有名的詩人和書法家。他一生有很多功績,其中被很多人稱道的就是他非常知人善任。
唐太宗像
他推行了眾人皆知的貞觀之治,在他繼承皇位之後,對大臣們非常尊重,努力學習治理國家的方法,非常積極地向愛卿們吸取經驗教訓,貞觀年間,他主張削弱地方割據勢力,但是又不是強迫他們服從他,而是知道包容的力量是無窮的,他積極聽取各個小國的治國方法,盡量讓他們都滿意,從而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他在位的時候為了能夠得到更多的人才,設立了讓人才們自由學習的弘文館,以備不時之需,希望在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能夠盡自己的一份力。他受文人們敬仰的另一大原因是他不分貴賤,用人的時候以賢德為唯一的標準,這就為非官宦子弟的廉潔之士提供了為國家效力的機會。這些寒門弟子也為政界帶來了一些新鮮空氣。這對整頓政績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在對待大臣方面,李世明以隋煬帝為戒,成為皇帝之後積極鼓勵各位大臣給自己提意見,而且把諫言的權利放寬,這樣可以有力的減少他決策的失誤。有時候甚至有些大臣在朝堂之上都讓李世民有些下不來台的狀況發生了,他也不會因此怪罪他們而是與他們共同商討解決辦法。就是因為他這樣的清明政策和用人之道才為國家帶來了國泰民安的時期。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是誰
李世民是千古明君,那麼這個明君身邊不可或缺的兩個人,一個是名相魏征,一個是賢後長孫氏。
唐太宗與文德皇后劇照
長孫皇后,也叫文德皇后,這個女人是擔得起「文德」二字的。長孫皇后是長孫無忌的妹妹,13歲的時候她就嫁給李世民了,她嫁給李世民的時候,並不是李世民風光的時候,李世民的母親在跟李淵出征的時候生病死了,後來長孫皇后的舅舅高士廉也被貶官,這對夫妻在遭受親人離去之時互相扶持,感情越發深厚。玄武門之變也有她努力的結果,在丈夫李世民被李淵猜忌,被弟兄誣陷的情況下,她全心全意支持丈夫,不畏生死,立場堅定。
長孫皇后很愛看書,她經常與太宗討論政事,並且非常擁護朝中像魏征一樣的重臣。太宗登基後,她也勸自己哥哥在朝中找個閒職做,由此看出長孫皇后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懂得進退。她在李世民身邊一直勸誡太宗要行仁政,愛護百姓。她一直在輔佐自己丈夫,在危難中支持他,在盛世中勸誡他,她還為太宗生下了三個兒子四個女兒,其中就包括第一個太子李承乾,還有後來的皇帝李治。雖然那個一個男權社會,文德皇后卻用自己的一生踐行了一個賢後作為,支持丈夫,愛護子民。可是她只活了36歲就死了,雖然不能陪伴太宗一生,她大概也是太宗最愛的皇后了,太宗一生也只有這一個皇后。
唐太宗歎曰內容是什麼
魏征是比較有名的丞相了,魏征死的時候,唐太宗歎曰:「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這句話被很多後人用。唐太宗當時很難過,魏征雖然平時跟太宗說話從不顧及太宗顏面,不過他都是為國家和百姓考慮才會直言進諫,太宗在失去魏征的時候非常痛心,魏征是他的一面鏡子,所以唐太宗才可以「明得失」,才沒有重蹈隋朝覆轍,開創一個盛世。他感歎自己失去了重要的賢臣。
魏征畫像
其實這句話後面還有,唐太宗歎曰:「今魏征逝,一鑒忘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書一紙,始半稿。」他感歎,魏征死了,他李世民就失去了一面鏡子,到魏征家裡去又翻出了寫了一半的書稿,而這個書稿是魏征留給太宗的治國用人之道,想到這裡唐太宗肯定更加傷心,魏征到死都在為太宗出謀劃策,為大唐鞠躬盡瘁。
最後這一段是這樣的,唐太宗歎曰:「朕顧思之,恐不免斯過。公卿侍臣,可書之於笏,知而必諫也。」中間一段是寫魏征留下的書的內容,最後這句就是太宗對魏征的肯定,意思是唐太宗一個人考慮事情肯定有不周全的地方,你們這些大臣一定要敢於進諫,魏征的意思就是從任何人任何事那裡取長補短,任人唯賢,用人不疑,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大唐繁盛。
唐太宗的這段感歎,前三句經常被用作「座右銘」,是太宗對魏征的高度讚揚。
唐太宗的妃子介紹
唐太宗李世民,一身都在為國為民,創下了不朽的功績,而對於他的感情史,相較於其他帝王而言,也有為人稱道的地方。唐太宗的妃子中,史書上有記載的是八位。
文德皇后圖片
第一位是文德皇后,眾人可能更習慣稱之為長孫皇后。如果說唐太宗是千古一帝,那麼文德皇后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後。玄武門兵變,長孫皇后功不可沒。長孫皇后既有女子的溫柔,又有男子的胸襟和氣魄。她一身都盡心的輔佐李世民,留下了三十卷《女則》。在她逝世後,葬於昭陵,李世民為她建造高台,每日遙望,李世民死後,更是與她合葬昭陵。
李世民的第二位妃子便是楊妃,楊妃是隋朝公主,很早就嫁給了李世民,為李世民生下了吳王李恪,李世民曾想立她為後,因為她的身份而被群臣反駁,只得作罷!據說最後也葬在了昭陵。
第三位是陰妃,陰妃為李世民生了個兒子,叫李佑,李佑後來謀反被賜死,陰妃也受到牽連而死。第四位是燕妃,燕妃的記載不多,為李世民生下兩位皇子。第五位是賢妃,即徐慧,徐慧天性聰穎,對李世民死心塌地,最後隨李世民一起去世了,死時才24歲。第六位是韋貴妃,韋貴妃容貌傾國傾城,也是李世民做秦王時嫁入秦王府的。第七位是楊氏,她原是李元吉的妻子,楊氏沒有被封為妃子,卻成了李世民少有的人生污點之一。
最後一位便是武曌,即後來的一代女皇武則天。武曌原叫武媚娘,是唐太宗的才人,後來出了「武代李興」的說法,被貶出家做了尼姑。
唐太宗李世民簡介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同時也是唐朝的詩人,並且在政治軍事上也有非常出色的成績。
唐太宗圖片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的稱號,在對外和對內上他都有著一套方針。對外他積極開拓疆土不僅重創了高句麗,也將東突厥滅了,更是征服了很多部落。在國內他就勸課農桑,奉行節約,並且主張以文治天下。作為一代君王,能任人唯賢,多次聽取諫官魏征的逆耳忠言,並作出相應的改變,這些使得唐朝能夠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唐朝在當時能夠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處於領先地位也正是因為他的勤政愛民,不懈努力。唐朝民俗開化,經濟繁榮,是當時各民族的大熔爐,唐太宗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繁榮昌盛的時代,「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便是當時的社會現象的寫照。唐太宗李世民在位了23年,他在位的時間並不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但確是歷代皇帝中貢獻最大的。他在位期間朝堂上下都是一派和樂。
玄武兵變,歷史滄桑,一將終成萬骨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終歸來得不是那麼名正言順,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在位時所作出的政績。貞觀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患病癱瘓在床上,最終在終南山上駕崩,安葬在昭陵,廟號為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追封的謚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其創下的大唐盛世也為後人所稱道。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叫什麼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中,記載比較明確的也就七八位。文德皇后可以算是歷史上屈指可數的賢後,他的一生都是幫助自己的丈夫,該溫柔的時候溫柔,該狠心的時候狠心,以至於她去世的時候,李世民非常傷心,建了座高台日日眺望,結果被魏征囉嗦了才拆掉,這位皇后是大唐當之無愧的國母,可惜36歲就死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武則天劇照
李世民晉封秦王后第一個妃子就是大楊妃,這個楊妃是前朝公主,屬於李世民表妹,這位大楊妃就是李恪的母親,李恪是個文武全才,可惜死在了長孫無忌的手上,太過悲涼。後來的另一個楊妃就是楊廣的女兒。
下面這一位是陰妃,這個算是個奇跡,這位陰妃的爺爺刨了李世民家祖墳,殺過他弟弟,陰妃的爺爺被殺了,父親因為年幼沒被殺,而李世民居然娶了這位陰妃,不知道是糊塗了,還是想收買人心,不過下場也不好,因兒子造反也死了。
接著是韋妃,這位韋妃原是有婦之夫,丈夫涉及謀反被殺,她就被收入官府之中,直到遇到李世民,兩人曾經非常恩愛。還有歷史上一筆帶過的燕妃,生過兩個皇子,其他不詳。
接下來的這一位一直備受爭議,楊氏,雖然沒被立為妃,卻備受寵愛,楊氏本是李元吉的夫人,有傾城之貌,玄武門之變之前就已經相識,後來李世民娶了這個女人進宮,無人表示反對,大家其實早就心知肚明,而這一點是很多人認為李世民的污點。
最後兩位,一位是賢妃徐惠,她很有才,善於勸諫,為了李世民可以豁出性命,李世民去世之後不久她就隨著去了。另一位是女皇武則天,可以說配得上武則天一生的男人大約只有李世民了。這些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