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一墓誌銘引關註:墓主或為名將薛仁貴後裔
7月2日,韓城一護林員在當地金城辦城固村塬上的林地中發現兩塊刻字的岩石。據韓城市博物館館長陳紅玲介紹,這是清代康熙年間的墓誌銘,上面的文字顯示,墓主或為唐代名將薛仁貴後裔。
林地塌陷露出墓誌銘
7月2日,韓城金城辦城固村塬上的護林員孫志賢到林地給樹澆水,他忽然發現一處地面出現了塌陷,趕緊就取了鐵鍬準備填埋。可是,他的鐵鍬碰到了一塊硬物。「我就試著用鐵鍬扒了一下,下邊一塊黑黑的石頭就露出來了」孫志賢說。據介紹,他把邊上的土都清理了,才看清黑石頭的「真容」:那是兩塊黑頁岩石,字對字相扣傾斜在地下,其中一塊岩石上的字體為篆體。之後他叫來村裡一位老者查看,發現這兩塊石頭是墓誌銘。
韓城市博物館館長陳紅玲介紹,墓誌銘是一合,即一蓋一底,兩塊岩石長、寬均在50多厘米、高15厘米多,呈方形蓋上篆書大字為:「顯考庠生薛公號圖南墓誌銘」,有小字楷書那塊是底,其上落款為康熙五年。底部的楷書詳細記載了墓主薛圖南的生平。「其先河東人唐元勳仁貴之裔,世遠年沿譜失,莫可考」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墓誌銘顯示,墓主薛圖南生於明末,祖籍龍門鎮林皋村,後遷至新城辦五星金盆村,曾任職於遼東安樂州知州,享壽81歲,其子薛欽,其父薛仰山。據瞭解,薛仰山曾任永康州知州,他與妻子吉氏合葬墓誌銘現已收藏於韓城市博物館。那這一薛姓究竟是不是薛仁貴後裔呢?
附近發現將近10個墓坑
記者查閱《韓城市文物誌》得知,韓城大池埝鎮下白礬村東有薛翊墓,碑文中有林皋等薛氏居住村名37個,據現存的《薛氏家譜》記載,薛翊是唐代大將軍薛仁貴的六世孫,宋代由河東遷入韓城林皋村,薛氏尊薛翊為始祖,每年清明依例祭掃,而薛圖南祖籍正是林皋村。
村民孫建鵬告訴記者,這片地是他去年承包的,共4畝,今年3月栽種上香花槐,澆地後,地面上陸陸續續出現了將近10個墓坑。
韓城市博物館館長陳紅玲說,現在大體可以判斷這近十個墓坑為家族墓地,如果要判定此地薛姓為薛仁貴之後,還需更多的證據支持。但不管怎樣,薛圖南墓誌銘的發現對於研究薛氏家族歷史等有重要意義和史料價值。目前,墓誌銘已經被韓城市博物館妥善保管。
7月2日,韓城一護林員在當地金城辦城固村塬上的林地中發現兩塊刻字的岩石。據韓城市博物館館長陳紅玲介紹,這是清代康熙年間的墓誌銘,上面的文字顯示,墓主或為唐代名將薛仁貴後裔。
林地塌陷露出墓誌銘
7月2日,韓城金城辦城固村塬上的護林員孫志賢到林地給樹澆水,他忽然發現一處地面出現了塌陷,趕緊就取了鐵鍬準備填埋。可是,他的鐵鍬碰到了一塊硬物。「我就試著用鐵鍬扒了一下,下邊一塊黑黑的石頭就露出來了」孫志賢說。據介紹,他把邊上的土都清理了,才看清黑石頭的「真容」:那是兩塊黑頁岩石,字對字相扣傾斜在地下,其中一塊岩石上的字體為篆體。之後他叫來村裡一位老者查看,發現這兩塊石頭是墓誌銘。
韓城市博物館館長陳紅玲介紹,墓誌銘是一合,即一蓋一底,兩塊岩石長、寬均在50多厘米、高15厘米多,呈方形蓋上篆書大字為:「顯考庠生薛公號圖南墓誌銘」,有小字楷書那塊是底,其上落款為康熙五年。底部的楷書詳細記載了墓主薛圖南的生平。「其先河東人唐元勳仁貴之裔,世遠年沿譜失,莫可考」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墓誌銘顯示,墓主薛圖南生於明末,祖籍龍門鎮林皋村,後遷至新城辦五星金盆村,曾任職於遼東安樂州知州,享壽81歲,其子薛欽,其父薛仰山。據瞭解,薛仰山曾任永康州知州,他與妻子吉氏合葬墓誌銘現已收藏於韓城市博物館。那這一薛姓究竟是不是薛仁貴後裔呢?
附近發現將近10個墓坑
記者查閱《韓城市文物誌》得知,韓城大池埝鎮下白礬村東有薛翊墓,碑文中有林皋等薛氏居住村名37個,據現存的《薛氏家譜》記載,薛翊是唐代大將軍薛仁貴的六世孫,宋代由河東遷入韓城林皋村,薛氏尊薛翊為始祖,每年清明依例祭掃,而薛圖南祖籍正是林皋村。
村民孫建鵬告訴記者,這片地是他去年承包的,共4畝,今年3月栽種上香花槐,澆地後,地面上陸陸續續出現了將近10個墓坑。
韓城市博物館館長陳紅玲說,現在大體可以判斷這近十個墓坑為家族墓地,如果要判定此地薛姓為薛仁貴之後,還需更多的證據支持。但不管怎樣,薛圖南墓誌銘的發現對於研究薛氏家族歷史等有重要意義和史料價值。目前,墓誌銘已經被韓城市博物館妥善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