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琅琊榜:一個不純粹的江湖故事 | 陽光歷史

 

A-A+

琅琊榜:琅琊榜:一個不純粹的江湖故事

2015年12月04日 琅琊榜 暫無評論 閱讀 328 次

---------
投稿網友:微塵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俠義小說一般分兩種:一種是純粹的江湖故事,比如《笑傲江湖》;另一種是江湖與朝廷對立的故事,比如《水滸傳》、《書劍恩仇錄》。前者的純粹江湖中,通常會隱藏著朝堂鬥爭的格局,後者的兩極對立下,通常會出現江湖戰勝朝廷,而後被朝廷招安的結局,因為我們的武俠文化堅信: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琅琊榜》設了一個典型的局:江湖與朝廷的兩極對立。小說中勢均力敵的感覺被電視劇放大了,以至於觀眾會感到:梅長蘇不僅能主宰江湖,還能主宰朝堂。出現這樣宗主一統天下的局面主要有兩點原因:
1.故事設定。
《琅琊榜》中的江湖勢力,以江左盟為大,主要戰鬥人員:宗主、飛流、江左盟兄弟、赤焰軍舊部;朝廷勢力,由老蕭一家領銜,主要演出人員:梁王、太子、譽王、謝玉、夏江,注意,以上擺出的表面的盤。實際的局面是這樣的:江左盟擁有江湖最大的武力和智力裝備,同時還將獨立於江湖和朝堂之外的情報機構「琅琊閣」收入麾下。蕭氏朝廷看似江山穩固,但眾多外表中立的戰鬥人員在故事的早期便叛逃江湖,如大梁嘴炮第一人言侯、南境鐵血女將軍穆霓凰、禁軍統領大梁第一高手萌摯(咦?),及沈追、夏冬這樣的朝臣,靖王和靜妃就更不提了。朝堂在戰鬥開始,就內部叛變外部受迫,隊伍能帶到54集,得感謝編劇。
2.劇版加持。
劇版片花有一句廣告語:朝堂權謀巔峰之作,這句話被很多人吐槽,我也覺得有虛假廣告的嫌疑,想看權謀之作,遠的《雍正王朝》,近點兒的《大明王朝1566》。相反,劇版《琅琊榜》最終成功的原因不是靠朝堂權謀,而是靠「江湖」。這個「江湖」計劃營造一種三國的格局,實際走的是反攻朝廷的水滸路子,但批的卻是情意纏綿的紅樓的皮。最典型的就是蘇宅,它本應該是金陵城中江湖的縮影。可是,蘇宅的戲少有血光,反而充滿溫情,鉅細無遺的佈景、搖晃和緩慢的鏡頭、蘇宅獨特的上下級關係、」無休無止「的室內情景嘴炮戲,蘇兄那些年吐過的血流過的淚(誒?),這些具有紅樓風格的日常成為了劇版《琅琊榜》最成功的地方,估計製片方自己都沒意識到,劇版最終呈現出的《琅琊榜》,之所以江湖遠勝於朝堂,權謀戲不盡如人意,金手指開的太令人不忍直視,蘇宅日常如此為人津津樂道,就是因為這不是一部權謀劇,而是一部風格寫意、細節考究、還帶點兒紅樓范兒的俠義劇。結局體現的價值觀和傳統的俠義小說一模一樣——身在江湖,心繫朝堂,再出塵的江湖高人,他們都有一顆兼濟天下的心,典型案例:豫津請纓、藺晨參軍,就連wuli飛流也......

如果一個觀眾,沒有看過原著,沒有聽過製片方那句略讓人糟心的廣告語,他有可能會感慨權謀的精彩,更吸引他的,可能是劇版風格。風格這東西,很不好說,攝影、服裝、故事、演員的整體表演氣質都是組成風格的一部分。就像《大明宮詞》,多年以後回想起來,最先翻湧出的記憶的不是朝堂權謀、不是誰死誰生,而是典雅的佈景、波瀾不驚的旁白和所有演員專注又略帶神經質的表演。今天是宗主離開的第七天,好多人說已經又刷了幾遍,大家反覆刷是為了看情節嗎?那大概是職業編劇的做法,普通觀眾更多的還是為了重溫長亭相認、密道相會、蘇宅堆雪、梁王下跪這些充滿情感密度的戲份。

另外還有一個很特別的點是:梅長蘇這個人物的設定。其實,大部分江湖朝堂二元對立的小說和戲劇,都有「反江湖」的傾向。他們塑造的江湖人物雖然有情有義,雖然在江湖呼風喚雨,但這些江湖人物並不以江湖身份為傲,實際上,他們一直嚮往朝廷,比如《琅琊榜》裡的天泉山莊,和《水滸傳》裡的宋江。梅長蘇的身份設定巧就巧在,他原本就是屬於朝堂的人,而且是皇親國戚,故事用「復仇」解釋了他由江湖反攻朝廷的所有行為,也因為這重身份,他最終的「招安」(重上戰場)顯得格外合理和感人。

看久了金庸劇古龍劇和權謀劇,《琅琊榜》的出現自有它獨特的氣質。它也反映出來影視製作者們一種創作矛盾:總是想要拍三國,卻總是不由自主的拍成了紅樓,其實藝術風格本無高下,抒情並不比史詩低。劇版《琅琊榜》今日的面貌,不管原本想要史詩還是抒情,都很令人心折了,和有些將所有的故事都能拍成西遊記的劇組相比,此劇劇組怎麼不是業界良心呢?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