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徵祥:歷史上的「賣國賊」也是有骨氣和真性情 | 陽光歷史

 

A-A+

陸徵祥:歷史上的「賣國賊」也是有骨氣和真性情

2016年02月07日 近代名人 暫無評論 閱讀 235 次

  提起陸徵祥,大家都會想到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和五四運動時被憤怒的學生火燒宅院,「賣國賊」的標籤一直貼在他的身上。陸徵祥1871年生,畢業於廣方言館和同文館,攻讀過英、法、德、俄等國語言。他在外國使館當過翻譯,民國成立前,升任駐俄公使。人們普遍認為,他精於外交。當時,袁世凱內閣的唐紹儀總理和袁產生矛盾,辭職不幹了。這時,袁世凱想到了讓陸徵祥出任內閣總理。因為他常年在國外工作,對國內政治基本不懂,也沒有什麼人脈,因此是一個最好利用的人物。陸徵祥是民國元年6月29日受任國務總理的,7月18日經參議院以74票通過其出任總理。即日以總理身份赴參議院作施政報告。因為陸徵祥常年搞外交工作,國際聲譽不錯,所以議員們認為他必有高見,結果,議員們失望了。陸徵祥是這樣說的:

  「徵祥今日第一次到貴院與諸君子相見,亦第一次與諸君子直接辦事,徵祥非常欣幸。徵祥二十年來,一向在外,此次回來,又是一番新氣象。當在外洋之時,雖則有二十年,然企望本國之心,一日不忘。公使三年一任之制,尚未規定,所以二十年中,回國難逢機會。然每遇中國人之在外洋者,或是貴客,或是商家,或是學生,或是勞力之苦民,無不與之周旋。因為徵祥極喜歡本國人。此次回來,本國朋友非常之少,尚望諸君子以徵祥在外洋時周旋本國人來對待徵祥,則徵祥非常榮幸。二十年間,第一次回國僅三個月,在京不過兩星期。第二次返國,還是在前年,在本國有十一月左右。回來之時,與各界之人往來頗少,而各界人目徵祥為一奇怪之人物。徵祥不願吃花酒,不願恭維官場,還有親戚亦不接洽,謂徵祥不引用己人,不肯借錢,所以交際場中,極為冷淡。此次以不願恭維官場不引用己人不肯借錢之人,居然叫他來辦極大之事體,徵祥清夜自思,今日實生平最欣樂之一日。在外國時不知有生日,因老母故世頗早,此回實可謂徵祥再生之日。」

  議員們聽了陸徵祥的這番話,大跌眼鏡,心想,這哪是內閣總理的講話水平呢?議員們因此強烈反對,但當時恰好外交方面面臨巨大難題,這恰是陸的強項,因此,他最終還是當上了內閣總理。其實呢,陸徵祥的這番話也確實是老實話,應該是肺腑之言。只不過在就職演講的場合上,很多人希望聽到他對內政外交的高見,而不願聽總理婆婆媽媽。

  陸徵祥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我在外工作二十多年,但心一直想著祖國,雖然回國的機會不多,但國內的同胞到國外的,我都盡量幫忙,不管他是什麼身份。我這次回國就職,國內的朋友很少,希望諸位能像我在國外對待出國的朋友那樣對待我。我和人交往不多,不太混世,不喝花酒,不溜鬚拍馬,不以權謀私,不幫親戚朋友安排工作。再加上我不喜歡借錢給別人,所以,在社交圈子裡朋友很少。但就是我這樣的人,居然讓我干內閣總理,我興奮地徹夜難眠,這實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快樂。這簡直就是我的再生之日啊!應能看出,陸徵祥說的是真心話。但可能他長期在國外工作,不瞭解國情,不知道如何於國人打交道,才導致他在不合適的場合說了不合適的話。確實,在這個場合,他應該更多地闡釋他的施政理念。在民主政治中,演講和口才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才能,掌握聽眾的心理,知道他們想聽什麼至關重要。可惜,陸徵祥不懂這一套。

  當然,他也不知道,他被架到這個位置上來,是因為袁世凱看他是個軟柿子,好捏而已,根本不需要有「再生」的感覺。這個人還是單純了一些。在這種情況下,陸徵祥的總理職務當然幹不長,但他後來在外交總長的位子上干了好幾年,直到最後被封為「賣國賊」。1927年,陸徵祥遁入空門,進入比利時的修道院,此後一直從事宗教職業。1949年在比利時逝世。晚年的時候,記者曾採訪他,問他對以前的「賣國」有何看法,陸說了一句後來經常引用的大實話:「弱國無外交。」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