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濺佛堂:施劍翹為何刺殺孫傳芳 施劍翹結局如何
中華民國時期是個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代,正所謂亂世造英雄。男人自不必說,巾幗英雄也不少。當年就出過一個傳奇女子,她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手刃殺父仇人孫傳芳,為父親報仇雪恨,這人就是俠女施劍翹。
施劍翹父親被斬首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她是辛亥革命灤州起義首領施從濱的女兒。1925年秋天,五省聯帥孫傳芳與奉系軍閥張作霖為爭奪安徽、江蘇等地展開大戰。山東軍務幫辦兼奉系第二軍軍長施從濱奉張宗昌之命南下對抗孫傳芳。後來在安徽固鎮,孤軍作戰的施從濱被三面圍困,經過激烈的戰鬥,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
施從濱從固鎮被帶到蚌埠車站孫傳芳的指揮部,周圍儘管有不少人替施從濱求情,說不可以亂殺俘虜,這樣做會留下惡名的,可是心狠手辣的孫傳芳不僅將施從濱斬首示眾,首級懸掛蚌埠車站前的一根木桿上,而且還曝屍三天,不准施家人前來收屍。
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施府上下一片哭聲。施劍翹更是悲痛萬分,怒火滿腔,有詩為證:戰地驚鴻傳噩耗,閨中疑假復疑真。背娘偷問歸來使,懇叔潛移劫後身。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倫。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
施劍翹
為報父仇以身相許
父親被殺這一年,施劍翅剛滿二十歲。一個柔弱女子,想要除掉大軍閥孫傳芳,談何容易。施劍翹先後將復仇的希望寄托於堂兄施中誠和丈夫施靖公的身上。
施中誠幼年喪父,從小被施從濱夫婦收養。他從軍官學校畢業後,又得到施從濱的幫助,陞遷得很快。出事後,他曾在施從濱的遺像前發誓,一定要報這深仇大恨。為此,施劍翹和母親還找到了施從濱的上級——大軍閥張宗昌,請求提拔施中誠為團長,以便有報仇的機會。但這位堂兄在當上了煙台警備司令後,就再也沒有提及報仇的事。失望之餘,施劍翹給這位堂兄寫了封長信,表明與他斷絕來往,此後多年再無聯繫。
這時,又有一位軍官出現了,他就是施靖公。他親口答應施劍翹,替她報殺父之仇。復仇心切的施劍翅以身相許,嫁給了施靖公。施劍翹隨夫回到太原後,先後生下兩個兒子。讓施劍翹萬萬沒想到的是,當她重提報仇時一事時,丈夫竟然一再敷衍。1935年,施靖公被提升為旅長,但是對於報仇之事卻再也不提了。施劍翹眼見復仇無望,只好決定自己動手。離家出走前,她留詩一首:「一再犧牲為父仇,年年不報使人愁。癡心願望求人助,結果仍須自出頭。」表達了求人的無奈和自己復仇的決心。
照片中施劍翹所穿的大衣是為了刺殺孫傳芳特製的
歷經艱辛手刃仇人
施劍翹小時候裹過腳,行動起來很不方便。為了便於行動,她去醫院做手術把已經畸形的腳趾骨撐開了。她還頂著炎炎烈日,在野外練習騎馬射擊,為行刺做足各項準備工作。
後來,聽說孫傳芳在天津定居,施劍翹只身前往,幾經周折,施劍翹得知孫傳芳經常在居士林出現。原來「九一八」事變後,走投無路的孫傳芳由東北遷回天津定居。曾任北洋政府總理的靳雲鵬下野後也住在天津,他勸孫傳芳皈依佛門。1933年,兩人買下天津城東南角草場庵的一座清修禪院,改建成天津佛教居士林,靳雲鵬任林長,孫傳芳任副林長,規定每週日居士們來居士林唸經。當時來參加活動的信徒多達3000人。
於是,施劍翹化名「董惠」,混入居士林,果然在這兒見到了孫傳芳。施劍翹知道,孫傳芳不比別人,貿然行刺一定會失敗。她開始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孫傳芳,知道他每週三和週六必到居士林聽經。施劍翹特別細心,她留心觀察孫傳芳在居士林聽經時坐的位置是否固定,他身邊都坐些什麼人,哪個角度便於開槍射擊。她還給自己設計了一件大衣,能把手槍安全地放在口袋裡。
一切準備妥當,1935年11月13日,這是施劍翹計畫動手的日子。但這天一大早就開始大雨,直到中午還沒有停。施劍翹心想,這種天氣孫傳芳可能不會去居士林,所以她大衣也沒穿、槍也沒帶,想先去居士林看一下。到那兒一看,孫傳芳的位置果然空著,前來聽經的人也不多,正當她準備離去時,一個年輕人走進居士林,用抹布擦了擦孫傳芳常坐的凳子。施劍翹立即意識到:孫傳芳可能要來!果然,沒多久,身披袈裟的孫傳芳走進了佛堂。
施劍翹急忙退出居士林,趕回住處,迅速穿上大衣,把槍和傳單裝進口袋裡,急匆匆地返回居士林。稍坐片刻後,她見自己離孫傳芳的座位比較遠,便悄聲向看堂人說:「我的座位離火爐子太近了,烤得很難受。前面有些空位子,我可不可以往前挪一下?」對方也沒多想,點頭同意了。施劍翹站起身來,緩步走到孫傳芳身後,突然拔出手槍,對準孫傳芳的後腦勺扣動了扳機。一聲槍響,孫傳芳撲倒在地上,施劍翹怕他不死,又向他連開兩槍,鮮血噴出來,濺了一地。
北洋軍閥孫傳芳號稱孫聯帥,指揮過千軍萬馬,一生馳騁疆場,可是他既沒有死在軍閥混戰的殺場上,也沒有死在抵抗革命軍北伐的戰鬥中,而是死在了一位弱女子的手裡,這是他連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情。如果他當時能高抬貴手,放施從濱一條生路,今天也許一切都不一樣。孫傳芳當即斃命,時年51歲。
槍聲一響,佛堂裡一片大亂。施劍翹大聲宣佈了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的原因,她把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傳單發給大家。傳單上寫著:一、今天施劍翹打死孫傳芳是為先父施從濱報仇。二、詳細情形請看我的《告國人書》。三、大仇已報,我會向法院自首。四、血濺佛堂,驚駭各位,謹以至誠向居士林各位先生表示歉意。和傳單一起分發的,還有《告國人書》和一張施從濱身穿軍裝的照片。也許人們早已忘記,這天正是施從濱被害十週年的祭日。傳單的背面還有一首絕句:父仇未敢片時忘,更痛萱堂兩鬢霜。縱怕重傷慈母意,時機不許再延長。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遷。常到林中非拜佛,劍翹求死不求仙。
見孫傳芳已死,施劍翹讓人通知警察,警察很快到來,將施劍翹帶回警察局。
孫傳芳
捨生報仇感動全國
這起刺殺事件很快傳開了。當天下午,天津的許多報紙都刊登了新聞。第二天,北平、上海等地的各大報刊也都在頭版的顯著位置上刊登了這則消息,一時全國轟動。
法庭一審判決施劍翹有期徒刑10年;施劍翹不服,上訴到天津高等法院,被改判為7年。施劍翹仍不服,再上訴到南京的全國最高法院。當時的社會輿論大都支持施劍翹,她為報父仇,矢志不渝,捨生忘死的壯舉感動了每一個有良知的人。同時,孫傳芳又是一個臭名昭著的大軍閥。社會各界,特別是婦女界,都聲援並強烈呼籲國民政府釋放或特赦施劍翹。這期間,馮玉祥等人也被施劍翹捨生報父仇的壯舉所感動,於是聯名上書國民政府,為施劍翹求情。
迫於壓力,1936年10月,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向全國發表公告,決定赦免施劍翹。施劍翹被囚禁9個月後,終於獲得了自由。
抗戰時期,施劍翹曾到過長沙、重慶等地籌措慰勞品,並興辦學堂,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工作。解放後,施劍翹移居北京,並以居士身份在碧雲寺修行。1957年,她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1979年8月27日,施劍翹去世,終年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