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張學良父子為何槍殺邵飄萍:邵飄萍怎麼死的 | 陽光歷史

 

A-A+

揭秘張學良父子為何槍殺邵飄萍:邵飄萍怎麼死的

2017年03月31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72 次

  1926年4月24日,中國近代著名記者、民國初期著名報人、《京報》創辦人邵飄萍遭奉系軍閥張作霖逮捕,兩天後,即4月26日凌晨,被張作霖槍殺於北京天橋,享年38歲。邵飄萍的死,無疑是中國新聞界的一大損失。86年後的今天,邵飄萍正直的報人精神依然在激勵著人們。這麼多年來,有關他被殺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那麼他被軍閥殺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

  懷抱「新聞救國」之志

  邵飄萍(1888--1926),原名振青,浙江東陽人,出身貧寒。1909年邵飄萍大學畢業回到母校教歷史、國文。除教書外,他還為上海的報紙寫通訊。他酷愛新聞事業,對報業懷有特殊感情,有「新聞救國」之志。

  1911年,辛亥革命後杭州光復,杭辛齋受命籌辦《漢民日報》,聘邵飄萍為主筆。他從此進入新聞界,開始了15年的報業生涯。1912年春,杭被選為眾議院議員,將《漢民日報》交邵飄萍主持。他對時局有驚人的洞察力,對袁世凱有入木三分的認識。

  1913年8月10日,浙江當局以擾害治安罪及「二次革命」嫌疑罪,查封《漢民日報》館,逮捕邵飄萍。他出獄後到日本暫避,在法政大學學法律、政治。同時,為國內報紙寫評論。他還組織了「東京新聞社」,反對袁世凱賣國。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上海新聞界電邀邵飄萍回國。他於當月返回祖國,參加反袁護國鬥爭,發表了著名的時評《預吊登極》:「京電傳來,所謂皇帝者,不久又將登極。嗚呼!皇帝而果登極,則國家命運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極矣!但二月云云,尚需多少時日,各處反對之聲勢,再接再厲。所謂登極者,安知非置諸極刑之讖語乎!記者是以預吊!」

  全文共86字,短小精悍,用語犀利,給民眾以希望。

  他在上海主持三報筆政,堅決支持蔡鍔反袁護國的壯舉,猛烈抨擊袁世凱的罪惡行徑,寫下了一系列犀利、精闢的文章。據《時事新報》統計,他發表了社論36篇、時評134篇。


邵飄萍

  1916年袁世凱死後,上海《申報》社長史量才聘請邵飄萍為駐京特派記者。在短短兩年間,他為《申報》寫了200多篇《北京特別通訊》,文章真實、生動、深刻、犀利,分析在理,常常一針見血。

  1918年10月5日,他辭去《申報》駐京記者之職,創辦了《京報》。他在創刊詞《本報因何而出世乎》提出了辦報宗旨:「必從政治教育入手。權不拔之基,乃萬年之計,治本之策。……必使政府聽命於正當民意之前,是即本報之所作為也!」邵飄萍從此走上一條獨立辦報的道路。其言論既不受外國通訊社左右,又不受軍閥操縱,開創了20世紀中國獨立的新聞事業。他大書「鐵肩辣手」四個大字,懸於報社牆上,勉勵同人。到1919年5月,全國許多地方設立了《京報》代派處,成為一張全國性的大報。

  開罪軍閥,慘遭殺害

  1919年8月,因《京報》屢屢發表揭露、批評政府的文章而被查封,邵飄萍遭到全國通緝,被迫第二次亡命日本。

  1920年他回國,9月17日,《京報》復刊。他辦報重視外交、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內容,關注國家命運、人民疾苦,也依靠社會力量,辦了好多種副刊,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他始終堅持新聞自由的理想,繼續《京報》的辦報宗旨,獨立表達公正的輿論。

  他支持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倒曹、吳;力助郭松齡倒戈反張(作霖);他旗幟鮮明地反對段祺瑞,拒絕「善後會議顧問」的聘請;他強烈譴責「三·一八」慘案屠殺學生、民眾的滔天罪行,發表了一系列詳細報道和出版《首都大流血寫真》特刊;他極力歡迎孫中山北上,稱他為「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失敗不餒,成功不居之中山先生」。邵飄萍這些態度對社會輿論產生了巨大影響。難怪馮玉祥說:「飄萍一支筆,勝抵十萬軍」。

  邵飄萍之死的直接起因,是他促成了郭松齡1925年11月24日東北軍倒戈的灤州事變和郭、馮(玉祥)聯合。他在《京報》發表了大量支持他們的新聞、評論。12月7日,他出了一大張二整版的《京報特刊》,全是最近時局重要人物的照片,每個人物後面都有邵飄萍的評語。他不斷發表報道、時評讚頌郭松齡,歷數張作霖的罪狀,甚至撰文鼓勵張學良「父讓子繼」。只相信暴力的「馬賊」慌了手腳,馬上匯款30萬元贈給邵飄萍,企圖堵他的嘴。他收到後立即退回,並繼續在報上揭露張作霖。他曾和家人說:「張作霖出三十萬元買我,這種錢我不要,槍斃我也不要!」

張作霖

  12月24日,郭松齡在日本關東軍和張作霖的聯合夾攻下,兵敗被殺。邵飄萍把事件的真相公諸於世,引起了北方民眾反日、反張運動。張作霖對他恨之入骨。

  1926年4月,張作霖、吳佩孚(又拉了閻錫山)三面夾攻馮玉祥的國民軍,馮部被迫撤出北京。4月18日,張作霖的先頭部隊入京。張作霖懸賞捕殺邵飄萍,邵飄萍避居俄國使館,生命危在旦夕。4月22日,他在《京報》發表了最後一篇文章《飄萍啟事》,仍然嬉笑怒罵,正氣凜然。

  4月24日,被軍閥以造幣廠廠長之職和二萬塊大洋的誘餌收買的邵飄萍舊交、《大陸報》社長張翰舉,將邵飄萍從使館騙出(謊稱張作霖懼怕國際干涉,不敢殺他。並說自己已向張學良疏通,張允諾《京報》可以照出等),予以逮捕,《京報》被封。

  4月25日,北京各界組織營救。張學良出面接見代表時,毫無隱諱地說:「逮捕飄萍一事,老帥和子玉(吳佩孚)及各將領早已有此種決定,並定一經捕到,即時就地槍決。」

  4月26日凌晨1時許,警廳把邵飄萍秘密判處死刑。4時30分,邵飄萍被押赴天橋東刑場,臨刑前,他向監刑官拱手說:「諸位免送。」然後面向尚未露出曙光的天空,哈哈大笑,從容就義,年僅38歲。

  邵飄萍遇難後,北洋軍閥不准家屬收屍,名伶馬連良慨然以友人的身份出面,參與為邵飄萍收屍。他出錢請人在城外搭建了一個舉喪的涼棚,接待前來弔喪的人們。史載,前來弔唁的人很多,喪事從上午7時開始,到下午3時還沒有結束。馬連良還拍攝了照片,為控訴北洋軍閥的暴行留下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其中一張是邵飄萍整容後的遺容,照片上,他飲彈犧牲後左眼下的彈洞清晰可見。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