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戰役: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國民黨軍第一戰 | 陽光歷史

 

A-A+

上黨戰役: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國民黨軍第一戰

2017年09月22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151 次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9月至10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軍區部隊在山西省長治地區(古屬上黨郡),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攻城打援戰役。

  日本投降後,國民黨蔣介石為搶奪抗戰勝利果實,一面邀請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赴重慶談判,一面以受降為名,調集大批軍隊向解放區發動進攻,企圖消滅中共領導的解放區和人民軍隊。1945年8月中旬,國民黨軍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秉承蔣介石旨意,以其第19軍軍長史澤波率第19軍、第61軍一部和部分偽軍共1.7萬人入侵晉東南,自臨汾、浮山、翼城進佔被我地方武裝包圍的長治、長子、壺關、屯留等城和已為八路軍從日偽軍手中解放的襄垣、潞城以及被人民武裝包圍的長治、長子等縣城,其軍部率第68、第69師主力及暫編第38師一部駐守長治(以長治為中心的地區,古稱上黨郡),其餘部隊和地方團隊守備襄垣、長子、屯留、潞城和壺關等縣,企圖以此為依托擴佔整個晉東南。與此同時,第一戰區第3、第16軍經風陵渡到達運城以南,第11戰區以第15軍留置豫西,以第40軍、新8軍及第30軍向鄭州集中,擬沿平漢路向北推進。

  為了保衛抗戰勝利果實,中央軍委命令晉冀魯豫軍區堅決殲滅進入上黨地區之敵,除去心腹之患。自8月26日起,中共中央軍委先後指示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集中太行、太岳軍區主力首先殲滅閻錫山進入長治的部隊,收復上黨地區,消除腹心之患。並強調指出,長治等城堡堅壘密,須有充分準備,切不可草率,進攻時宜選擇一兩城,各個擊破。9月4日,軍委又進一步指出:在進行上黨戰役中,閻(錫山)如從太原、臨汾、平遙等地來援,於我有利,待其進至適當地域給以殲滅,你們應有此獨立的機動的靈活作戰準備。」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遵照軍委指示,針對史澤波所部孤軍深入、守備分散的特點,決心集中以所屬正在進行整編的的太行、冀南、太岳軍區部隊及地方武裝共3.1萬餘人,並動員5萬民兵配合作戰,在解放區人民群眾支援下,首先輪流以主力一部由北而南地逐個奪取長治外圍各城,吸引史澤波的主力從長治出援,以主力的大部配置在機動位置,力爭在運動中予以殲滅由長治出援的敵人,爾後收復長治,相機殲滅可能自太原、平遙來援的敵人。同時,以冀魯豫軍區主力及太行、冀南軍區部隊各一部,在新鄉以北、石家莊以南平漢路沿線肅清日偽軍;以太岳軍區部隊破擊同蒲路南段,遲滯胡宗南部北進,為上黨戰役結束後轉用主力於平漢或同蒲路作戰準備戰場。

  為了打好上黨戰役,晉冀魯豫軍區認真進行了戰前準備,首先,將各軍區在抗日戰爭時期組建的遊擊兵團編組成太行縱隊、冀南縱隊和太岳縱隊,使之成為正規兵團,從而實行由遊擊戰向運動戰的轉變。其次,在軍民中廣泛的進行政治動員。號召大家為保衛抗戰勝利果實而戰,並提出"打好上黨戰役,支援重慶談判"的口號。部隊知道毛澤東赴渝和蔣介石談判,都為毛主席的安全擔心。鄧小平說:「上黨戰役打得越好,殲滅敵人越徹底,毛主席就越安全,在談判桌上就越有力量。」再次,開展了戰前練兵,各級地方政府還動員了5萬民兵支前或參戰。充分的戰前準備,使部隊士氣高漲,求戰心切,保證了前線的供給和後方的安全。

  在開進途中,太行縱隊於9月1日攻克襄垣,殲敵一部。9月10日,戰役正式發起。太行縱隊首攻屯留,太岳、冀南縱隊設伏打援。11日,長治守軍出動6000人增援屯留,中途稍與打援部隊接觸,即畏懼被殲而退縮長治。12日,我軍攻克屯留。13日,太岳縱隊攻擊長子縣城時,以太行、冀南縱隊打援。但長治守軍不敢出援,打援意圖無法實現。劉伯承、鄧小平當即放棄打援計畫,令各部迅速奪取外圍各城。17日又攻佔潞城,截斷了長治與太原、平遙的聯繫。19日,我軍攻克長子、壺關。至此,襄垣、長子、屯留、潞城、壺關為我攻克,共殲滅國民黨軍7000餘人,孤立了長治守敵。9月20日,各縱隊開始合圍長治。劉伯承、鄧小平決心由城的東、南、西三面同時攻城,虛留生路於北關,誘使史澤波部北竄而在野戰中予以殲滅。24日,各部隊開始攻城,但遭到史澤波部的頑強抵抗,攻城未果。

  由於上黨告急,閻錫山急令第7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率第23、第83軍和省防軍等部共2萬餘人,由祁縣地區向長治增援,圖解史澤波之圍。28日,劉伯承、鄧小平在判明彭毓斌的行動企圖後,決定採取攻城打援的戰法。以冀南縱隊及地方武裝佯攻長治,吸引援敵,以太行、太岳縱隊北上打援,將援軍殲滅於襄垣、屯留之間地區。

  10月2日,打援部隊與增援敵軍在屯留西北之王家渠地區遭遇,打援部隊立即將彭毓斌所部包圍於老爺嶺、磨盤腦、榆林地區。被圍困的國民黨軍憑借優勢火力拚命頑抗,戰鬥十分激烈,打援部隊多次攻擊未果。這時,我發現援敵為第7集團軍副總司令彭毓斌率領的第23、第83軍共6個師及由偽軍改編的省防軍一部。劉、鄧首長為確保打援兵力的優勢,遂決定抽調圍困長治的冀南縱隊北上參加打援,只留下地方部隊繼續圍困長治。為避免彭毓斌作困獸之鬥,部隊攻擊時採用「圍三闕一」,「虛留生路」的戰法,以左右兩翼部隊猛攻敵人,而在北面留一缺口,誘敵向北突圍,爭取在運動中殲滅之。10月5日,我左翼部隊攻佔敵老爺嶺主峰陣地。經我軍多日圍困攻擊而饑疲不堪的敵人,於當日夜間向北突圍,太岳縱隊一部立即搶佔虒亭以北之土落村附近制高點,堵死敵人逃路。隨後,打援部隊以跟蹤追擊、平行追擊、超越追擊、穿插分割,多路楔入敵陣等戰術手段,將敵援軍合圍,激戰至6日,敵除一部逃回沁縣外,其餘全部被殲,彭毓斌被擊斃。

  被圍困於長治的史澤波,見援兵無望,乃於10月8日乘夜暗從長治向西突圍,企圖逃向臨汾。據此,劉伯承、鄧小平急令太岳縱隊從虒亭直出沁水之馬壁,對敵實行兜擊。太岳縱隊在「抓住敵人就是勝利」的鼓舞下,士氣旺盛,他們不顧疲勞,忍受飢餓,日夜奔馳。至12日,終於在沁河以東之將軍嶺、桃川地區截住了突逃的史澤波部,經數小時激戰,除少數先頭西逃外,其餘全部被殲,史澤波被俘,上黨戰役勝利結束。

  此戰,解放軍以傷亡4000人的代份,殲滅國民黨軍11個師及1個挺進縱隊共3.5萬餘人,其中生浮3.1萬人,繳獲山炮24門,機槍2000餘挺,各種槍1.6萬餘支。

  點評:上黨戰役是重慶談判期間,晉冀魯豫軍區部隊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國民黨軍的著名戰例。這一勝利打擊了蔣介石的內戰氣焰,鞏固了晉冀魯豫解放區的後方,顯示了解放區軍民保衛抗戰勝利果實的力量和決心,加強了中共在重慶談判中的地位,對爭取和平民主的鬥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次戰役也是解放戰爭時期打的第一個較大規模的殲滅戰,為解放軍今後的作戰提供了借鑒,意義十分重大,經驗也非常寶貴。我軍在總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所以能取得戰役的勝利,主要經驗是:劉伯承司令員對敵情判斷準確,戰役決心正確,指揮果斷;初戰必勝的思想明確,戰役的各項準備工作充分;通過兵力的機動轉用,以及在次要方向充分發揮地方部隊和民兵的作用;確保主要作戰方向的兵力優勢;利用圍城打援、攻城打援、迫敵突圍等手段,爭取殲敵於運動中。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