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罪人究竟都有誰?古代十大罪臣 | 陽光歷史

 

A-A+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罪人究竟都有誰?古代十大罪臣

2014年10月15日 歷史排行榜 暫無評論 閱讀 664 次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罪人排行榜: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孕育出無數的英雄豪傑,但是也出現了很多讓人深惡痛疾的罪人。那麼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罪人都有誰呢?為什麼他們會成為罪人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按照中國的歷史順序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

  1.慶父,春秋時魯國貴族,魯莊公之弟。他慣於挑撥離間,先後殺掉兩個國君,後自縊身亡。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即源於此。

  魯莊公姬同有三個弟弟:慶父、叔牙、季友。慶父最為專橫,並拉攏叔牙為黨,一直蓄謀爭奪君位,並與其嫂——魯莊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魯莊公於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為夫人哀靖沒有生子,既無「嫡嗣」,便從「庶子」中議立。莊公與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哥的收買,主張立慶父;與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魯莊公與其寵姬的生子公子般,並逼叔牙以死表明擁立般。

  當年八月,魯莊公病死,姬般繼位。慶父甚不甘心,便與哀姜密謀,欲暗殺姬般。恰好有個叫犖的養馬人,很有力氣,也很魯莽,因受過魯莊公的責罰懷恨在心,慶父就唆使犖乘喪期打死了姬般,另由慶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啟,為魯閔公。慶父更加肆無忌憚,與哀姜打得更是火熱,並且野心越來越大。魯閔公二年, 這對姦夫淫婦又指使一個叫齮的人殺了閔公,欲立慶父。季友趁亂領著魯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姬申逃到邾國,發出文告聲討慶父,要求國人殺慶父,立姬申。國人響應,慶父畏懼,逃亡到莒國,哀姜逃到邾國。


  姬申得立,季友買通莒國押回了慶父,並將其殺死;因為哀薑是齊桓公之女,所以齊桓公很生氣,將哀姜召回,也殺了。

  在魯莊公死後的幾年裡,由於慶父串通哀姜連殺了兩個國君,子般和閔公,而且極度荒淫無恥,作威作福,橫行無忌,不但造成了極大的混亂,也給國人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故齊國的仲孫湫到魯國弔唁回去後,曾歎息地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公元前662年,魯莊公死去。在莊公同母弟弟公子友的支持下,公子般當了國君。莊公的異母弟弟慶父,是個貪婪殘暴、權欲熏心的人,企圖自己成為國君,公子般即位不到兩個月,便被他派人殺死。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陳國。」慶父派人殺死公子般後,另立閡公當國君。由於他製造內亂,激起了魯國百姓極大的憤慨。但慶父我行我素,繼續製造內亂,企圖混水摸魚,以致把魯國鬧得不太平。齊桓公便派大夫仲孫湫到魯國去瞭解情況。不久,仲孫湫把瞭解到的魯國情況向齊桓公作了報告,並下結論說:「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 事實果然如此。過了一年,慶父又殺死了魯閡公。兩年之內,魯國兩個國君被殺,使魯國的局勢陷人了嚴重的混亂之中,百姓們對慶父恨之入骨。慶父見在魯國實在無法再呆下去了,便逃往莒國。魯僖公繼位後,知道慶父這個人繼續存在,對魯國是個嚴重的威脅,便請求莒國把慶父送回魯國。慶父想要讓公子魚帶他求情,公子魚哭著回來了,慶父聽到哭聲後說:「這是奚斯(公子魚)的哭聲啊!」慶父自知罪孽深重,回到魯國沒有好下場,便在途中自殺了。

  2.趙高,秦朝宦官,原為趙國貴族。秦始皇死後,他與李斯逼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不久又殺死李斯,自任丞相,後又謀害胡亥,立子嬰為帝,卻被子嬰誅殺。

  趙高,原本秦始皇身邊宦官,一罪聯合嗦使李斯合謀立胡亥為國君,後銖李斯、二指鹿為馬,謀殺朝臣,三殺二世。

  趙高本是秦國某位國君之後,他的父親是秦王的遠房本家,因為犯罪,被施刑,其母受牽連淪為奴婢,趙高弟兄數人世世卑賤。秦始皇聽說他為人勤奮,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為中車府令掌皇帝車輿,還讓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斷獄。由於趙高善於觀言察色、逢迎獻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賞識和信任。有一次,趙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阿法,要按律處他死刑,趙高巧言令色迷惑秦始皇,最終使秦始皇赦免了他並復其原職。可他沒有想到,就是這位在自己眼中「敏於事」的寵臣,日後會成為斷送大秦江山的禍首。



  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專政,他們為保住自己權勢,假傳「聖旨」,令本應繼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兒子扶蘇自殺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趙高做了宰相高職,想億伺機再推倒胡亥篡奪皇權。趙高狡猾陰險,他知道自己出身低下,各大臣都不服他。為了測試各個官員對他的態度,一日,趙高拉來一隻鹿,當著眾大臣的面對胡亥說:「陛下收下這只卑臣千方百計尋得的好馬吧!」胡亥笑道:「丞相是否搞錯了?你拉來的是一隻鹿哇,哪裡是良馬?」趙高並不理會皇帝的話,卻仔細觀察周圍人的反應,有人跟著趙高隨聲附和,有人卻說真話指出是鹿非馬.結果,說真話的陸續都被趙高設計殺害了。從此,留下「指鹿為馬」成語。後以"指鹿為馬"等比喻顛倒黑白。

  農民起義已嚴重危及到秦朝的統治,怠於政事的秦二世對此有所察覺,對長期專權的趙高產生了不滿。壞事做盡的趙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過失,決定先下手為強,利用自己掌握的宮內外大權派親信強迫秦二世自殺,然後操縱政局,欲立秦二世之子公子嬰為秦王。

  秦王嬰認識到趙高的險惡用意,經過周密的策劃,在趙高督促其到宗廟受璽的時候,令早已埋伏好的手下人揮劍殺死了趙高,結束了趙高罪惡滔天的一生。隨後子嬰素車白馬,手捧玉璽向劉邦投降,至此秦朝滅亡。

  3.梁冀,東漢大罪臣,兩個妹妹分別為順帝、桓帝皇后。順帝死後,與梁太后合謀,先後立沖、質、桓三帝,專橫朝政近二十年。他掠奪的財產相當於全國半年租賦。公元159年,桓帝誅殺梁氏一家,梁冀自殺。

  東漢王朝從漢和帝起,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最小的是只生下一百多天的嬰孩。皇帝年幼,照例由太后臨朝執政,太后又把政權交給她的娘家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外戚專權的局面。有的皇帝死後沒兒子,太后、外戚就從皇族裡找一個孩子接替皇帝,以便他們控制政權。但是,到了皇帝長大,漸漸懂事,就不甘心長期當個傀儡。他要想擺脫外戚的控制,可是裡裡外外都是外戚的親信,跟誰去商量呢?只有一些宦官,每天在皇帝身邊伺候。結果皇帝只好依靠宦官的力量,撲滅外戚的勢力。這樣,外戚的權力就轉到宦官手裡。無論是外戚也好,宦官也好,都是豪強地主最腐朽勢力的代表。外戚和宦官兩大集團互相爭奪,輪流把持著朝政,東漢的政治就越來越腐敗了。

  公元125年,東漢第七個皇帝漢順帝即位,外戚梁家掌了權。梁皇后的父親梁商、兄弟梁冀先後做了大將軍。

  梁冀是一個十分驕橫的傢伙,他胡作非為,公開勒索,全不把皇帝放在眼裡。

  漢順帝死去的時候,接替他的沖帝是個兩歲的娃娃,過了半年也死了。梁冀就在皇族中找了一個八歲的孩子接替,就是漢質帝。漢質帝雖然年紀小,還真伶俐。他對梁冀的蠻橫勁兒看不慣。有一次,他在朝堂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朝著梁冀說:

  「真是個跋扈將軍!」(跋扈就是強橫的意思。)

  梁冀聽了,氣得要命,當面不好發作。背後一想,這孩子這麼小小年紀就那麼厲害,長大了還了得,就暗暗把毒藥放在煎餅裡,送給質帝吃。漢質帝哪兒知道餅裡有毒,吃了餅,馬上覺得肚子不舒服。他叫內侍把太尉李固叫進來。李固看見他十分難受的樣子,問他是怎麼回事。質帝說:「剛剛吃了餅,只覺得肚子難過,嘴裡發乾,想喝點水。」


  梁冀在旁邊連忙說:「不,不能喝,喝了水就要嘔吐。」梁冀的話還沒說完,這個八歲的孩子已經倒在地上,滾了幾滾,斷了氣。梁冀害死了質帝,又從皇族裡挑了一個十五歲的劉志接替皇帝,就是漢桓帝。

  漢桓帝即位後,梁皇后成了梁太后,朝政全落在梁冀手裡,梁冀更加飛揚跋扈。他為了自己享受,蓋了不少高樓大廈,把洛陽近郊的民田都霸佔下來,作為梁家的私人花園。裡面亭台樓閣,應有盡有。他愛養兔子,在河南城西造了一個兔苑,命令各地交納兔子。他還在兔子身上烙上記號,誰要是傷害梁家兔苑裡兔子的,就犯死罪。有個西域到洛陽來的商人不知道這個禁令,打死了一隻兔子。為了這件案子,竟株連了十多個人,丟了性命。

  梁冀把幾千個良家子女抓來作為奴婢,把這種奴婢稱做「自賣人」。意思就是說,他們都是「自願」賣給梁家的。他還派人去調查有錢的人家,把富人抓來,隨便給他一個罪名,叫他拿出錢來贖罪,出錢少的就辦死罪。有個叫孫奮的人很有錢財。梁冀送給他一匹馬,向他借錢五千萬。孫奮被他逼得沒辦法,給了他三千萬。梁冀冒了火啦,他吩咐官府把孫奮抓去,誣說孫奮的母親是他們家逃出來的奴婢,偷去大量珍珠、金子,都要追還。孫奮不肯承認,就被官府活活打死,財產全給沒收了。

  梁冀這樣無法無天地掌了將近二十年大權,最後跟漢桓帝也鬧起矛盾來。梁冀派人暗殺桓帝寵愛的梁貴人的母親。漢桓帝忍受不了,就秘密聯絡了單超等五個跟梁冀有怨仇的宦官,趁梁冀不防備,發動羽林軍一千多人,突然包圍了梁冀的住宅。

  梁冀慌裡慌張直發抖,等他弄清楚是怎麼回事的時候,知道活不了啦,只好吃毒藥自殺。

  梁家和梁冀妻子孫家的親戚全都完了蛋,有的被處死刑,有的撤了職。朝廷上下,梁冀的爪牙心腹三百多人全撤了職。

  4.董卓,初為涼州豪強,漢靈帝時任并州牧,凶殘異常,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陽,毒死少帝,另立獻帝,自為太師,挾天子以令諸侯。後被王允、呂布殺掉。

  東漢末年,王朝衰落,軍閥割據,群雄逐鹿。董卓就是這一時期一個窮凶極惡的大軍閥。公元189年,他帶兵入洛,專斷朝政,擅自廢立,成為漢末軍閥混戰的導火索。

  董卓年少從軍,他從一個行伍吏卒,陞遷為羽林郎、中郎將、前將軍,是東漢對西羌的部族戰爭中培植起來的軍閥,他的基幹隊伍是以羌人為主體的涼州兵。公元184年,董卓為東中郎將,領兵鎮壓山東黃巾軍;公元185年,又被起用為破虜將軍。西征韓遂,在六路大軍中唯一取得不敗,升為前將軍,羽翼日趨豐滿的董卓自恃戰功與威望,越來越變得野心勃勃,目中無人,開始擁兵自重。公元189年,漢靈帝欲讓董卓交出兵權而征為少府,董卓抗命不就,又改拜為并州刺史,董卓屯兵河東觀變。當年,漢靈帝去世,少帝劉辯繼位,何太后臨朝,外戚何進為大將軍。宦官和外戚為了取得控制皇權的特殊權力,鬥爭日趨激烈。雙方不惜採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擠,殊死鬥爭。何進召董卓星夜入洛。可是,董卓卻萬萬沒有想到,在他還沒來得及趕到洛陽之前,何進就在爭鬥中被張讓等人殺死。

  董卓入洛,步騎不過三千人。當時京師官兵甚盛。司隸校尉袁紹擁有禁軍指揮權,還有殿軍校尉曹操也是咄咄逼人,而後將軍袁術更是控制了何進的部曲,執金吾丁原手下有驍將呂布。這些力量合起來是董卓的N倍之眾。但行伍生涯已三十餘年的董卓,覺察自己勢單力薄,卻十分狡詐地運用權謀來虛張聲勢,他過幾天就將部眾暗地裡拉出軍營,而天明時「乃大陳旌鼓而還,以為西兵復至,洛中無知者」。嚇得袁紹、袁術、曹操紛紛逃出京師,禁軍和何進部曲統歸董卓。同時,董卓又離間丁原部曲,呂布殺丁原並被董卓收為義子。於是,董卓勢力大漲,這時的他該出手了!


  董卓入洛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廢帝更立,控制皇權。他將漢少帝劉辯廢為弘農王,接著又把他和何太后給殺了。另立劉辯異母弟弟、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時年9歲的漢獻帝被董卓玩弄於股掌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將自己陞遷為太尉,成為三公之一,掌管全國軍事和前將軍事務,後又自封郡侯,拜國相,躍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權。董卓雖然名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相,但實際上卻遠遠超越皇帝,享有「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等特權。董卓利用手中特權,重新提升和任用大批黨人,如吏部尚書周鉍、侍中伍瓊、尚書鄭公業、長史何颥、司空伍處士等。不僅如此,只要是與以上人員有關的黨錮之徒,董卓都把他們拔為列卿,一時之間,「幽滯之士,多所顯拔」。當朝大文學獎蔡邕也曾被董卓拉攏和徵召。董卓除了在中央各部佈置親己勢力外,還通過任命太守、刺史等手段安插地方爪牙。軍事上,董卓堅固根本,牢牢控制了關西。不久。又以雄韜武略從皇甫嵩手中取得了關中的控制權。

  董卓廢帝擅立,大權在握,野心日益暴露。他不思治國,一心某篡逆,放縱部下亂結黨羽。董卓率軍初次進兵洛陽時,見城中富足貴族府第連綿,家家殷實,金帛財產無數,便放縱手下士兵,實行所謂「搜牢」運動。董卓還趁機掠取漢靈帝與何太后合葬墓中隨葬珍寶,又「奸亂公主,妻略宮人」。董卓縱容他的士兵到處殺人放火,姦淫婦女,劫掠物資,把整個洛陽城鬧得雞犬不寧,怨聲載道。國家法紀被踐踏無遺。公元190年,關東兵起,董卓退出洛陽,不顧朝臣反對而脅迫獻帝將都城從洛陽西遷至長安。他發掘諸帝陵寢及公卿墓塚,受其珍寶。還把洛陽城及其附近二百里的居民,將其房屋燒盡,牲畜殺光,幾百萬人口被驅趕到關中。整個洛陽城狼藉不堪,在董卓肆意踐踏破壞下,已是千瘡百孔,滿目瘡夷。曹操對此悲憤不已,他寫了一首詩《薤露行》,予以譏諷:

  賊臣持國柄,殺主死宇京。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被驅趕的人民,沿途缺糧,更遭軍隊將士的蹂躪和搶掠,死亡無數,積屍滿路,史載:「舊京空虛,數百里中無煙火」。接著,董卓又把關中弄的是殘破不堪。他大肆搜刮,敲剝黎民,築塢於郿縣,高厚七丈,與長安城等,號曰「萬歲塢」,積存了三十年的軍糧,珍藏黃金二三萬斤,銀兩八九萬斤,綿綺珠玉雜器奇玩,堆積如山。董卓得意洋洋地說:「事成,雄居天下;不成,守此足以畢老。」董卓已赤裸裸地將個人榮辱建立在千百萬人民的屍骨上。為了自己聚斂巨額財富,董卓大量毀壞通行的五銖錢,還下令將所有的銅人、銅鐘和銅馬打破,重新鑄成小錢。粗製濫造的小錢不僅重量比五銖錢輕,而且沒有紋章,錢的邊緣也沒有輪廓,不耐磨損。小錢的流通直接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物價猛漲。據史書記載,當時買一石谷大概要花數萬錢。老百姓苦不堪言,生活陷於極度痛苦之中。董卓卻利用搜括來的錢財,整日歌舞昇平,尋歡作樂,生活荒淫無度。董卓的倒行逆施終於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怒與反抗。當時,天下老百姓為了表達對董卓的痛恨,到處傳唱《千里草》的歌謠,希望他盡快死去。

  公元192年(漢獻帝初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用計買通了呂布,藉機誅殺了董卓。之前,王允先後與司隸校尉黃琬、尚書鄭公業、執金吾士孫瑞等人多次商議誅殺董卓的事情。一切準備就緒,正好逢上漢獻帝大病初癒,朝中文武大臣都集會於未央殿,恭賀天子龍體康復。呂布借此機會,事先安排同郡騎都尉李肅等人帶領十多名親兵,換上衛士的裝束隱蔽在宮殿側門的兩邊。董卓剛到側門,便遭到李肅等人的突襲。董卓大駭,慌忙向呂布呼救。呂布正襟危坐,大聲道:「我們是奏詔討殺亂臣賊子,你死有餘辜!」絕望中的董卓雖然奮力反抗,但已無濟於事,當場被殺,並誅連三族。

  董卓被殺後,長安百姓奔走相告,士女出賣衣裝首飾,沽酒相慶,「士卒皆稱萬歲,百姓歌舞於道」據說董卓死後,被暴屍東市,守屍吏把點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臍眼中,點起天燈。因為董卓肥胖脂厚,「光明達曙,如是積日」。一代窮凶極惡的禍國大盜,終於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而遺臭萬年!

  5.來俊臣,唐武則天時酷吏,因告密受寵,後任中丞,後得罪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被武後處死。成語請君入甕講的就是他與右丞周興之事。

  來俊臣是一個將酷吏當成事業來做的人,他不可能對任何人有惻隱之心,包括對待自己的「親密戰友」。

  有一次,武則天接到舉報,內容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為惱火,嚴令來俊臣查明此事。周興是來俊臣的得力干將,心狠手毒,狡猾異常。來俊臣知道,僅憑一封告密信就制服周興實在有些難度。可是也不能因此放過周興啊,這可是皇上親自督辦的案件!眉頭一皺,計上來俊臣的心來。

  來俊臣在家裡置辦了一桌酒席,又是海參又是鮑魚,豐盛異常。他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勸我喝,一副推心置腹的樣子。三杯酒下肚,來俊臣愁眉苦臉地說:「我碰到了個技術難題,只好請兄弟你來幫忙出個主意。就是我剛接了個案子,皇上都親自批示了,要我一定審個水落石出,但是那個小子就是不承認,不知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有什麼高招?」看到上司居然向自己請教問題,周興不禁喜氣洋洋,得意地說道:「好辦!您先找一個大甕,四周架上炭火,這樣那個大甕就如同一個熔爐,這時候您再把犯人放到甕裡面去,不論犯人是什麼材料製成的,他一定會老老實實地招認所有罪行。」來俊臣連聲稱高,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甕,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裡有人密告你謀反,皇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您自己鑽進甕裡體驗一下吧。」聞聽此言,周興立刻嚇得變成了一攤爛泥。還有什麼會不招供呢?這就是著名的「請君入甕」典故的來歷。

  來俊臣不滿足於事業上的巨大成功,他又開始了理論上的探索和創新,他的理論成果最後集結為《羅織經》。這是一部專講羅織罪名、角謀鬥智的書。言簡意賅,每個專題為一卷。全書字數不多,分為十幾卷。每一卷專講一個問題,譬如《治敵卷》、《問罪卷》等。它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部製造冤獄的經典,更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寫的赤裸裸的施惡告白。據說宰相狄仁傑閱罷《羅織經》,全身顫抖,冷汗迭出;女皇武則天面對《羅織經》,仰天歎道:「如此機心,朕未必過也。」


  在《瓜蔓卷》中,來俊臣這樣總結自己的經驗:「事不至大,無以驚人。案不及眾,功之匪顯。上以求安,下以邀寵。其冤固有,未可免也。」也就是說,不把案子搞成驚天大案,就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不讓案子牽連住一大批人,就不足以顯示出辦案人的能力。而這樣做,會讓上級有安全感,更會讓下級獲得寵幸。在這一思路的指導之下,來俊臣揣摩著武則天的意圖,一旦發現蛛絲馬跡,馬上「招集無賴數百人,令其告事,共為羅織,千里響應」。有時來俊臣想整哪個人,就想方設法讓武則天注意自己要整的那個人。一般的方法就是,來俊臣指示手下把密告信投於匭院(匭使院的省稱。武周垂拱元年置,屬中書省。每日設方函於署外,凡臣民有懷才自薦、匡政補過、申冤辯誣、進獻賦頌者,均可以按分類投匭),從而讓武則天知道。武則天收到密報之後,往往會委派來俊臣前去審理,來俊臣接著就將被告的對象屈打成招。

  慢慢地,朝野已經被來俊臣打理一遍,沒有人敢再和來俊臣及其黨羽對抗。此時的來俊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人容易自我膨脹,來俊臣也不例外。來俊臣太習慣於整人了,到後來居然找不到了方向,因為可整的人基本上被整光了。來俊臣在尋找新的獵物。他把目光停留在了武氏諸王以及平時不拿正眼看自己的太平公主等人身上,陰謀羅織罪名將這些人陷害下獄。

  儘管所有的人都怕來俊臣,但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等則根本沒有把來俊臣放在眼內。可是,因為有武則天的保護,他們想扳倒來俊臣也沒有那麼容易。這時侯,一個叫衛遂忠的人站了出來。

  衛遂忠是來俊臣的摯友,有一天,衛遂忠酒喝得有些多,迷迷糊糊來到來俊臣家的門口。當時來俊臣正與妻子的家人聚會,門衛看衛遂忠有醉態,想打發他離開,就對他說來俊臣出去了。誰知醉酒後的衛遂忠耳朵特靈,他聽到了院子裡面來俊臣猜拳行令的聲音,知道是門衛在騙他,於是就硬闖進去,趁著酒勁羞辱了來俊臣一番。

  酒醒過來後,衛遂忠越想越後怕,他太瞭解來俊臣的為人了,來俊臣決不會這樣善罷甘休。為了自保,他決定投靠到武氏諸王那邊去。於是,他先發制人,向武則天和武氏諸王揭穿了來俊臣的陰謀。

  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豈是好惹的,他們聯合起來,抓住時機,將來俊臣斬殺於鬧市。長安百姓早就對來俊臣恨之入骨,聽到他被武氏諸王斬殺,大家無不拍手稱快。而且拍手稱快還不解恨,大家決定痛打落水狗,前去剮他的肉。須臾之間,來俊臣的屍骨就蕩然無存了。

  後來,武則天下詔確認了來俊臣的罪行,並且決定把來俊臣家族予以剪除,以平民憤。冷酷到底的來俊臣就以這樣的方式走向了他自己的末日。

  6.李林甫,唐朝權臣。玄宗時任禮部尚書兼中書令。他口有蜜,腹有劍。在任19年中,唐王朝政事敗壞,終於釀成安史之亂。

  李林甫(683-752),唐宗室,小字哥奴。善音律,會機變,善鑽營。開元中,遷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深結唐玄宗寵妃武惠妃及宦官等,僭伺帝意,故奏對皆稱旨。開元二十二年(734)五月,拜相,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開元二十四年(736)底代張九齡為中書令,大權獨握。李林甫居相位十九年,專政自恣,杜絕言路,助成安史之亂。天寶十一載(752年)十月抱病而終。李林甫死後遭楊國忠誣陷,時尚未下葬,被削去官爵,子孫流嶺南,家產沒官,改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

  說到此,諸位可能對李林甫此人還是印象不深,筆者若是提及「口蜜腹劍」成語,大家就會瞭解更多一些,其實李林甫就是「口蜜腹劍」典故的主人翁。成語的意思是指嘴上說得甜如蜜,肚子裡卻裝著殺人的劍。比喻嘴甜心狠,狡詐陰險。一般說壞人或笑面虎時,常用此語。與「笑裡藏刀」近義。

  何以會把李林甫指認為這般人物呢?且看他在為官從政時的所作所為就一目瞭然了。李林甫是唐朝歷史上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又是一位小肚雞腸的奸臣,之所以說他既是個口蜜腹劍的高手,還是個政壇上翻雲覆雨的老手,在於他的出名並不是因為他治國有方,有德有才,而是他專權用事,玩弄「口蜜腹劍」的伎倆.以達到自己獨攬政權的目的。李林甫專權的十幾年中,李唐王朝政治上日益黑暗,各種矛盾尖銳,開元盛世急劇轉變成了天寶末年的經濟、政治危機。


  李林甫原為吏部侍郎,奸佞多狡詐,他與眾宦官、妃嬪交情深厚,故而對皇帝一舉一動最先知道。因此他每次都能順皇帝心態奏旨,獲得唐玄宗賞識。當時武惠妃最得寵,其子壽王瑁也最受玄宗寵愛。李林甫謅附武惠妃,因此得以擢升為黃門侍郎。開元二十二年(734)五月二十八日,玄宗任命裴耀卿為侍中,張九齡為中書令,李林甫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他為人忌刻陰險,對於才高名大和受到玄宗重視的官員,必設法排斥,同時為相的張九齡、裴耀卿、李適之等皆被他排擠罷相。為了專權權固位,他竭力阻塞言路,補闕杜璡上書言事,被他貶為下邦令。他對朝臣說:「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作為儀仗的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朝臣受其威脅,從此諫諍路絕。他極力支持玄宗廢太子瑛,勸立武惠妃子壽王瑁,玄宗卻立了忠王璵(後改名亨,即肅宗)。他怕太子即位後於己不利,屢興大獄,以動搖太子。他促使楊國忠推究,誅殺太子親戚和不附已的臣僚,株連數百家。他久踞相位,自張九齡罷相後,獨攬朝政,同列宰相牛仙客、陳希烈都怕他而不敢問事。天寶八載(749),咸寧太守趙奉璋擬揭發林甫罪狀二十餘條,被他指使御史台以妖言逮捕杖殺。天寶十一載(752年),李林甫死,享年70歲。此前,他已和楊國忠有隙,死後,國忠唆使安祿山誣告林甫與蕃將阿布思謀反,玄宗追削林甫官爵,籍沒其家產,子婿流配。

  李林甫落得個慘不忍睹的下場,是他咎由自取,絲毫怨不得他人。值得我們警惕和反思的是,他利用「口蜜腹劍」之術,能夠長期得到唐玄宗寵愛和信任,導致其專橫跋扈、排除異己,專權亂政、禍國殃民的後果,實在教訓慘痛。

  7.秦檜,北宋時歷任御史中丞等職。靖康二年,被金軍擄至北方,不久遣歸,充當內奸。他結黨專權,力主投降,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岳飛及其子岳雲等,為世人唾棄。

  在秦檜專權期間,秦檜結黨營私、徇私舞弊、迫害異己、貪污受賄、貪贓枉法、賣官鬻爵,拚命搾取民脂民膏,還大興文字獄,進行嚴酷的輿論管制以粉飾「太平」,秦檜及其同黨就是一群禍國殃民的民族敗類,他們無惡不作,無所不為!

  秦檜專權的十八年間,秦檜利用權勢,貪污勒索,廣置家產。

  一一四二年劉光世病死,劉光世家在建康的園第(豪宅),被秦檜霸佔。

  張俊死時,張家僅房地產一項,每年收入就多達七萬三千貫錢,也就是僅房租一項,就年收入七千三百萬文錢,全部被秦檜強行奪占。

  南宋各地官員平時要向秦檜貢獻財物,每年秦檜生日,還要送大批禮物祝壽,秦檜一年收入幾十萬貫。

  南宋臣民都知道,秦檜家的財富比南宋朝廷的左藏庫(國庫)還要多過數倍。

  秦檜又密令南宋全國各路州縣用各種方式增加民稅七八成,然後秦檜貪污侵吞其中多出的部分。《宋史·食貨志》記載說,民力因此重困,餓死者極多。


  一一五五年十月,秦檜病死,臨死前,秦檜把他的黨羽參知政事董德元、簽書樞密院事湯思退等人叫到床邊,各贈黃金一千兩,囑托後事,就是囑托他們繼續堅持秦檜的賣國政策,繼續向金國投降。

  秦檜一生作惡多端,秦檜死後,南宋臣民群情激憤,紛紛揭露秦檜罪惡。宋高宗被迫恢復了一些被秦檜迫害誣陷的官員的名譽,但又擔心抗戰派否定「和議」,引起金國懷疑。一一五六年三月,宋高宗採納秦檜黨羽萬俟契、湯思退等人的建議,下詔說明,議和降金是他的主意,不會因秦檜死掉而有所改變。

  秦檜一生作惡多端,罪惡滔天,天人共怒。秦檜死了幾十年,南宋軍民仍然沒有忘記秦檜的滔天罪惡,人們憎惡秦檜,紛紛在秦檜的墳地上大小便。

  有一次,南宋一個將領率軍路過秦檜墳墓,就故意讓士兵們在秦檜的墳墓旁安營紮寨,於是那些士兵要上廁所時,就紛紛跑到秦檜的墳墓上,在秦檜的墳墓上大小便!人們因此傳出民諺「太師(秦檜)墳上土,遺臭萬萬年」,——這就是秦檜遺臭萬年的說法的來歷!

  秦檜的墓葬規模較大,陪葬的金銀財寶以及各種名貴寶物眾多。後來,兵荒馬亂,有些貧苦民眾迫不得已,去當盜墓賊,於是陪葬的金銀財寶眾多的秦檜墳墓便成了盜墓賊經常光顧的好去處,盜墓賊們接踵而至,紛紛前去挖掘秦檜的墳墓,經過眾多盜墓賊的不懈努力,秦檜墳墓裡面的財寶被發掘一空,而秦檜得墳墓也因此被破壞殆盡,甚至秦檜的屍體也成了盜墓賊們便溺的器具,還被扔得到處都是,有的還被狗叼走!

  8.嚴嵩,明朝大臣。嘉靖中任吏部尚書,官至太子太師,以其子世蕃等為爪牙,操縱國事。在任時有五分之三的軍餉被他侵吞。公元1562年,御史鄒應龍、林潤相繼彈劾世蕃,世蕃被殺,抄出黃金萬餘兩,白銀二百餘萬兩。嚴嵩遂被革職,不久病死。

  《明史》把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說他「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賣國求榮, 透過戲曲和文藝作品,嚴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間。

  嚴嵩倚仗權勢,貪污納賄,侵佔民產、作惡甚多。嚴嵩柄政期間,朝中官員的陞遷貶謫,不是根據其人的賢愚廉恥和能力大小,而是憑他們對嚴嵩賄賂的多寡。因此,每天到嚴府有賄的人絡繹不絕,相望於道;饋贈之物,魚貫聯珠,斗量車載。禮部員外郎項治元賄賂嚴嵩一萬三千金而升任吏部主事。舉人潘鴻業賄賂嚴嵩二干二百金得任山東臨清知州。犯罪軍官仇鑾,被革職後為了復官,以重金賄賂嚴嵩父子後,竟當上了宣府、大同總兵要職。當時,南北給事、御史等監察官吏都認為,朝中貪污大臣首推嚴嵩。

  嚴嵩父子侵佔的民間田產僅在北京附近就有莊田一百五十餘所。另外,在南京、揚州等地豪奪、強買之良田、美宅也有數十處。這些田產每處價值均有數千金,但嚴嵩父子強買時,賣者往往只能得銀十分之四、五。嚴嵩父子在原籍侵佔之民田更是驚人,袁州(今江西宜春)一府四縣之田,竟有十分之七被嚴家侵佔。


  由於嚴嵩父子大肆搜刮民財,漁肉百姓,其家財可與皇帝比富。嚴嵩的府第都是雕樑畫柱,峻宇高牆,其巍峨壯麗不減朝堂,至於金銀珠寶更是難以計數。嚴嵩子嚴世蕃曾自誇說:「朝廷不如我富。」後來,嚴嵩事敗被抄家時,抄出黃金三萬餘兩,白銀二百多萬兩,其它珍珠寶玩價值數百萬兩。就連嚴嵩的家僕嚴年,家財也以數萬兩計。嚴嵩父子的生活相當奢侈糜爛。特別是嚴嵩子嚴世蕃,美妻愛妾,列屋群居;衣皆龍鳳之紋;飾盡珠玉之寶;張象床,圍金帳;朝歌夜舞,荒淫無度。對這種腐化生活,嚴世蕃自鳴得意地說:「朝廷不如我樂!」。

  嚴嵩的奸貪和倒行逆施,還直接削弱了明朝的邊防力量,造成了北方韃靼貴族軍和東南倭寇對明朝的嚴重威脅。

  明中葉,蒙古瓦刺部漸衰,韃靼部乘勢興起。不久,韃靼部達延汗統一了蒙古各部。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達延汗死,其孫俺答汗勢力獨盛。在此期間,蒙古俺答汗屢次率軍騷擾內地。但是明政府自嚴嵩柄政以來,邊將為了保官升職,把諸邊軍糧大半賄賂了嚴嵩,以致軍士饑疲,邊防大壞,無力抵禦蒙古韃靼貴族統治者軍隊的騷擾。特別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韃靼部俺答汗率軍長驅直入北京郊區,北京城已處於萬分緊急狀態。但嚴嵩不顧軍情緊急,只考慮如果在京郊戰事失利難以瞞住皇上,自己作為內閣首輔難脫干係,便千方百計阻止抗戰。國子司業趙貞吉等主張出兵保衛京師,嚴嵩卻污蔑他狂誕,致趙貞吉被世宗朱厚熄廷杖、貶謫。嚴嵩還授意兵部尚書丁汝夔說:「京郊不比邊塞,在邊塞戰敗還可掩飾,而京郊戰敗人所共知。俺答軍搶掠夠了就會離去,我們惟有堅壁是上策。」於是,兵部發令,不得輕易出戰。各路勤王軍到京,嚴嵩又薦舉其黨羽仇鑾為大將軍,節制諸路勤王兵馬。在嚴嵩、仇鑾的節制下,各路勤王軍隊只是坐觀俺答軍殺掠人口,搶奪財物。仇鑾所率軍隊甚至尾隨俺答軍後趁火打劫,燒殺搶掠比俺答軍還凶狠。一直到俺答軍在北京城郊燒殺搶掠數日,押運著大批男女、金帛、財物誌滿得意地離去,仇鑾才率軍佯作追擊,殺了幾十個百姓的頭來冒功。世宗朱厚熄不加核實,竟加封仇鑾為太保,並賜金幣。不過,世宗朱厚熄對於俺答兵臨城下還是感到有失皇帝的面子,他為了洩憤,便把兵部尚書丁汝夔下獄。嚴嵩怕丁汝夔在這個時候揭發自己曾經授意他不出戰的罪行,便寬慰丁汝夔說:「有我在,一定不會讓你死去。」可是當世宗朱厚熄發怒要處死丁汝夔時,嚴嵩又噤若寒蟬,一言不發。丁汝夔臨刑時方知受騙,大呼「嚴嵩誤我!」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是庚戌年,歷史上稱這次事件為「庚戌之變」。這次事件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嚴嵩倒行逆施,廢弛邊防有著直接的關係。

  東南倭寇是日本海盜集團。早在明初,倭寇已經在中國東南沿海出現。但當時明朝國力強盛,海防鞏固,所以尚未釀成大患。到了嘉靖年間(1522—1566年),由於世宗朱厚熄的昏憒,嚴嵩的奸貪,明王朝的沿海防務已經十分空虛。如地處海防前線的遼東、山東、浙江、福建、廣東諸衛所的士卒僅有原額的三分之一;沿海戰船十存一、二,遇警只好募漁船充數。每當倭寇大舉進犯時,因無抵禦能力,使人民的生命財產慘遭倭寇屠殺和掠奪。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以後的三四年間,江浙軍民被倭寇殺害的就有數十萬隊。所以,倭寇是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東南方面最嚴重的禍害。但是操縱內閣大權的嚴嵩卻包庇、縱容通倭官僚,打擊、陷害抗倭將領。如福建巡撫阮鶚通倭案發後,阮鶚以重金賄賂嚴嵩,竟免治罪。相反,抗倭將領張經曾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於浙江大敗倭寇,俘斬倭寇二千人,取得了抗倭戰爭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但由於沒有賄賂當時任東南督軍的嚴嵩義子趙文華,竟被嚴嵩和趙文華以冒功罪陷害致死。

  抗倭名將俞大猷,為人耿直,不會逢迎拍馬。嚴嵩惱怒他不奉承自己,就製造事端把他逮捕入獄。朝中許多官員愛惜俞大猷的將才,湊了三千金賄賂嚴嵩,才保住俞大猷的性命改為發配大同戍邊,由於嚴嵩及其黨羽顛倒功罪,倒行逆施,東南海防將吏解體,紀,律大壞,以致倭寇愈加猖獗。

  9.魏忠賢,明朝宦官。萬曆年入宮。1620年,他被任為司禮秉筆太監並兼管東廠。他網羅死黨,殺害東林黨人楊漣、左光斗等正直官吏。

  魏忠賢(?~1627) 明朝宦官。肅寧(今河北肅寧)人。少無賴。萬歷時以賭博輸光而自宮,易名李進忠入宮。因中官魏朝得識皇長孫乳媼客氏,深相勾結。光宗崩,皇長孫即位為熹宗,封客氏為奉聖夫人,進忠也自惜薪司擢為司禮監秉筆太監,復魏姓,賜名忠賢。從此與客氏狼狽為奸,用司禮監太監王體乾及李永貞、石元雅、塗文輔為羽翼,日引熹宗為倡優聲伎、狗馬射獵之樂,後更增置內操萬人,著甲出入宮禁,並與客氏謀殺裕妃張氏,又以計墮皇后胎,所害宮嬪、太監等甚眾。

  忠賢得勢後,先以大學士沈為外援,繼而引私人魏廣微入閣。朝中除東林黨外的官僚派別,如齊楚浙黨等紛紛投靠其門下,形成閹黨。天啟三年(1623)他兼掌東廠事,明朝政治更加腐朽黑暗。東林黨人楊漣首先發難,上疏劾其二十四大罪,忠賢為此切齒痛恨東林黨人,仗勢杖死工部郎中萬燝,先後罷斥大學士葉尚高、吏部尚書趙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龍、吏部侍郎陳於廷及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數十人,又在中央內閣、六部以至地方遍置死黨。五年,魏忠賢逮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章等六人,牽入熊廷弼案中處死。次年,又捕殺東林黨人高攀龍、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周宗建、黃尊素、李應昇等七人。


  在殘酷鎮壓的同時,命閹黨顧秉謙等修《三朝要典》,盡翻「挺擊」、「紅丸」、「移宮」三案,極力詆毀東林黨人及正直朝臣。又命拆毀全國書院,禁止講學,壓制言論。時朝中大權一歸於忠賢,宮內有王體乾等三十餘人為左右擁護;外廷有文臣崔呈秀、田吉、吳淳夫、李夔龍、倪文煥,武臣田爾耕、許顯純、孫雲鶴、楊寰、崔應元等「五虎」、「五彪」,還有「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大小爪牙,地方的閹黨爪牙為取悅忠賢,爭相為之立祠,其生祠竟然遍佈全國。他又誣殺邊將,在邊境重地安插親信,偽冒邊功,致其義子乾孫及親屬均位列公侯。朝廷百司章奏須經他允許方可辦理。每外出,華貴已極,隨眾萬數,所過之處,士大夫遮首拜伏,獻媚者甚至高呼九千歲。

  七年,熹宗死,其弟信王朱由儉即位,是為明思宗。思宗素知忠賢之惡,及即位,嘉興貢生錢嘉徵劾忠賢十大罪,遂謫忠賢於鳳陽,旋命逮治,忠賢行至阜城,畏罪自殺。詔磔其屍,懸首河間,又處死客氏,結束了明代政治史上宦官專權最黑暗的一頁。

  10.和珅,原在清廷鑾儀衛當差,因逢迎獻媚,為乾隆帝所寵,官至文華殿大學士。乾隆死後,嘉慶帝宣佈他20條罪狀並責其自殺。被抄家產價值約八億兩黃金,等於朝廷10年收入。

  1799年,正月十八日,巨貪和和被嘉慶皇帝賜死。和珅得罪嘉慶,絕非偶然的錯失,而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這傢伙位極人臣二十年,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千方百計搜集皇親國戚、文武官員的材料,十五皇子(後來的嘉慶帝)自然也在範圍之內。

  乾隆八十大壽那年(1790年),嘉慶的老師朱玉圭正好六十歲。嘉慶寫了一首詩祝賀老師,詩中將朱玉圭和父皇連在一起,還說朝廷等待著他來擔任要職。和珅發現後如獲至寶,將它視為一支備用的暗箭。不久,乾隆擬將朱玉圭調到朝廷當大學士。和珅感到這會危及自己的地位,就拿那首詩給乾隆看,說朱玉圭與皇子的關係不正常,要皇子寫詩稱頌自己,很有野心。於是「龍顏大怒」,朱玉圭因此被降職,要不是有大臣說情,嘉慶也會受到處分。

  嘉慶從此韜光養晦,並掌握了和珅的大量罪行。1795年9月,乾隆決定傳位給嘉慶,使和珅膽戰心驚。嘉慶登基後,和珅為了保護自己,更加強了監視活動。

  嘉慶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駕崩,嘉慶馬上雷厲風行地置和珅於死地:初四日宣佈撤銷他軍機大臣、九門提督的職務,並將他與其死黨福長安軟禁;初五日頒布徵求朝政意見的詔書,其實是鼓動臣下彈劾和珅;初八日拘捕和珅並進行審訊;十五日公佈他二十條罪狀,三天後下達賜死的詔書。


  和珅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經到來,罪狀公佈的當晚,正是元宵,他對著皎潔的月光,不由感慨盈懷,寫了這首《獄中對月》:夜色明如許,嗟余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挨曉,牆高不見春。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詩相當真實地表現出他此時的處境和心情。他二十年苦心孤詣地耍弄權術、搜刮財富,如今一切都化為烏有,真個是「枉勞神」矣!

  他被迫上吊死後,人們還在他的腰帶裡發現一首七言絕句:五十年前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時水泛含龍日,記取香煙是後身。

  他剛踏入五十歲,苦心謀得的權勢和財富就如「幻夢」、「香煙」,一切成空,詩的字裡行間飽含著無限的淒苦之情。

  和珅之死引起眾多議論。其中一說是「水泛含龍」預言三十三年後那場大水災。道光十二年(1832),黃河南段決堤,造成巨大災難,再過兩年,慈禧太后出世,她是和珅的後身,幹盡了禍國殃民的勾當,促使大清王朝崩潰--表明他要報仇。此解十分牽強,可是突出了他的罪惡本性,反映出人們對他的憎恨。

  這些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罪人中,有很多我們會在影視中瞭解到,希望大家借鑒一下,能更好的瞭解中國的歷史。

  評論:

  一.評價

  1.十大罪人誰最卑鄙?一是來俊臣,因告密受寵,屬於不忠不義之小人,為武氏獻媚,又死於武氏之手,罪有應得。二是秦檜,叛主投敵就夠不忠不義的了,還返回朝廷陷害精忠報國的岳飛及其兒子岳雲,夠卑鄙陰損的了。中國人說誰壞,就說像秦檜,可見世人痛恨之切。

  2.十大罪人誰最陰損?一是慶父,慣於挑撥離間,致使兩個國君被殺害。所以,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成為了歷史典故。二是李林甫,中國人都知道「口蜜腹劍」這個成語,就是說李林甫這個人口有蜜,腹有劍。這種人往往會迷惑很多人,也是最容易製造禍端的人。

  3.十大罪人誰最可惡?一是董卓,看過三國演義小說或是電視劇的人,沒有人不恨董卓的,他欺君罔上,還毒死少帝,最後死有餘辜。二是趙高,他先是與李斯逼死扶蘇,而後又殺死李斯,還謀害胡亥,最後被他擁立的子嬰剪除。最可惡的人都沒有好死,這就是因果報應。

  4.十大罪人誰最貪婪?一是和珅,嘉慶年間,被抄家出約八億兩黃金,等於朝廷10年收入。二是梁冀,專橫朝政二十年間,聚斂錢財相當於全國半年租賦。三是嚴嵩,在任之時有五分之三的軍餉被他侵吞,被抄家時抄出黃金萬兩,白銀二百餘萬兩。數目之驚人,足以見證貪官的貪得無厭凶似狼、猛如虎。

  還有一個魏忠賢,結黨營私,殺害忠良,也是十惡不赦。

  二.思考

  上述類似之人哪一朝、哪一代都有之,或是多一些,或是少一些,或是猖獗些,或是收斂些,包括近代歷史和現實社會,也不乏其人。

  首先,人類社會本來就是一個混沌世界,有好人,就一定還有壞人;有善良,就一定還有邪惡;有勤政為民的清官,就一定還有貪腐敗壞的奸臣。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社會現象,或者說是人類社會的生態平衡。我們倡導社會文明和社會公德,只是希望社會上假惡丑和壞人壞事少一些,真善美和好人好事多一些,僅此而已。

  其次,歷史上十大罪人的滋生和生存,乃至於飛黃騰達、屢屢得逞,除了人之本性,還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有昏君才衍生奸臣,皇帝真的是聖明之主,豈有不辨忠與奸、善與惡之理。二是社會腐敗才滋生腐敗官員,一個真正的高度文明的健全法治社會,豈有腐敗官員芸芸眾生之理。國有明君,社會必然呈現有序、和諧的狀態,奸臣和貪腐官員自然就會稀疏、萎蔫,自然就國泰民安。懲治腐敗和邪惡是歷朝歷代明君聖明之舉。

  再次,歷史十大罪人的多數人不得善終,這也是一條社會規律。歷史上十大罪人有為非作歹和聚斂錢財的猖獗之時,終歸還有慘淡破敗之日,或不得好死,或遺臭萬年。這就是因果報應。

  三.警鐘

  歷史是一面鏡子,歷史是一頂警鐘。明鏡可以映照別人的良知與邪惡,也可以映照自己的善良與醜陋。警鐘長鳴,它不僅僅讓人們記住歷史的罪人及其下場,更重要的是告誡他們類似的後人,多做惡必自斃,多貪腐必自毀。老百姓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別像重慶市的文強一樣,臨終求生,悔之晚矣。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