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英烈郭征:在保衛晉察冀邊區戰鬥中犧牲 | 陽光歷史

 

A-A+

抗戰英烈郭征:在保衛晉察冀邊區戰鬥中犧牲

2016年10月05日 戰史風雲 暫無評論 閱讀 62 次

  郭征,又名郭輝勉,1914年生於江西省泰和縣冠朝鄉樓居村一個貧農家庭。他9歲進私塾,一年後轉入墩睦小學。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江西省泰和縣的農民運動和革命武裝鬥爭風起雲湧。郭征的父親郭尚球曾擔任沙村區大岡鄉中共支部書記。少年時代的郭征在父親的教育下,參加了兒童團,拿起梭鏢站崗放哨。在家庭和本縣革命先驅蕭拔群老師的支持下,他於1930年7月和村裡10餘名青少年一起,參加了紅軍,並被送到贛西南紅軍學校學習。從此,他開始了艱苦的革命軍旅生涯。

  這年10月,紅軍攻克吉安城後,郭征到紅十二軍司令部當傳令兵,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3年10月,他先後調到紅九軍團第七團和軍團司令部任偵察通訊科參謀。在反「圍剿」的戰鬥中,他所負責的電台和收發的文件,從沒有出過差錯。儘管當時通訊設備極為簡陋,他還是想盡辦法,採用小旗代替石灰作路標,深山密林裡用吹口哨、學鳥叫等方法進行聯絡,出色地完成了部隊的通訊聯絡任務,受到了軍團長羅炳輝的表揚。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紅九軍團奉命掩護主力紅軍突圍。在緊張頻繁的作戰中,郭征奉命帶領偵察、通訊、工兵分隊走在部隊最前頭,為部隊逢山開道,遇水架橋,保障通訊聯絡。12月,紅九軍團日夜兼程到達湘江東岸,無情的江水橫在前進部隊的面前。時間緊迫,又無船無器材保障,怎麼辦?郭征望著波濤翻滾的江面,二話沒說,率領熟悉水性的六名戰士,跳入冰冷刺骨的江水裡,一面測試水深和流速,一面組織戰士遊到對岸,用繩子把不會泅水的戰友拉了過去。當他送走最後一批部隊過江返回軍團部時,已是次日凌晨一點多鐘了。他整整奮戰了12個小時,還沒吃上飯。

  遵義會議後,紅九軍團在四川天全整編為紅三十二軍,繼續北上,郭征升任偵察通訊科科長。在一次戰鬥中,紅三十二軍與敵人在陣地前沿展開了白刃戰。由於敵眾我寡,紅軍一部被圍困,軍部即命令作戰科長曹達興帶領偵察連前往援救。曹達興中途不幸中彈犧牲。為了扭轉不利的戰局和抬回曹達興的遺體,郭征奉命率領警衛連火速增援。在他的指揮下,偵察連和警衛連密切協同,並肩作戰,經過一個半小時的廝殺拚搏,使被困部隊脫離了險境,搶抬回了曹達興的遺體。這一仗,由於他身先士卒,指揮果斷,為戰鬥取勝起了重大作用,受到了劉伯承、羅炳輝首長的讚揚,立了大功。

  1937年1月,郭征被選送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成為第二期學員。在抗大裡,他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毛澤東關於《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等著作,對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人民戰爭思想和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時期的任務等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渴望學習,希望用先進的知識和思想來武裝自己,去適應新的鬥爭環境。然而,前方抗日戰場的槍炮聲,在他心中不斷撞擊出熾熱的火花,他迫切地要求到前方去,與日寇刀槍相見,浴血沙場。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郭征肩負著黨給予的重任,告別了革命聖地延安,來到八路軍第一二○師任司令部作戰科長。9月3日,第一二○師主力由陝西省富平縣莊裡鎮出發,揮師東渡黃河,向冀察晉綏四省交界的恆山地區挺進,開赴抗日前線。隨後第一二○師轉至晉西北,創建以管涔山脈為依托的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在晉西北一年的時間裡,他隨師部組織的地方工作團來到五寨地區,廣泛發動群眾,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籌集糧款,組建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他過溝進寨,走家串戶,與當地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他在群眾的支持下,順利打開了局面,組建起五寨地區抗日自衛隊,他擔任了隊長。

  1938年冬,晉西北地區凜洌的寒風捲著雪花刮個不停,一二○師主力部隊的指戰員們踏著冰雪,向冀中挺進。次年1月25日,到達冀中河間西北惠伯口,同冀中黨政軍領導機關會師。2月,郭征等七名幹部奉令到冀中地方武裝高士一的五路軍參加改編。臨行前,他興奮地說:「夥計們,我們都是長征過來的,這次組織上派我到五路軍去改編,又要進行新長征了,要前進,我就乾脆改名為郭征吧。」站在一旁的師政治部主任甘泗淇聽後高興地說:「好!有勇氣,我贊成,下令文時就把他的名字改為郭征。」從此,他叫郭征,但由於大家一時不習慣,平常仍叫他郭輝勉。

  高士一的五路軍改編為獨立四支隊後,郭征任第二團團長。1939年4月,獨立第四支隊和七一五團合編為一二○師獨立第一旅,郭征任參謀長。年僅24歲的郭征,血氣方剛,身材高大,魁梧健壯,四方臉膛,眉宇間給人以樂觀而又堅毅的印象。他性格活潑,愛好音樂,會拉二胡,唱歌,吹口琴。吹口琴水平不錯,戰士們都很喜歡聽。旅劇社是他經常光顧的地方,演員們唱的那支《洪波曲》,就是他用口琴教會的。他在工作上嚴肅認真,敢於堅持自己正確的意見。

  在冀中抗日根據地第五次反圍攻的戰鬥中,郭征等旅領導率領部隊與友鄰部隊密切配合,以「盤旋式的打圈子」戰術,使敵人連連撲空,粉碎了日軍的圍攻。1939年4月22日,第一二○師在河間東北的大朱村召開慶祝反五次圍攻勝利大會,賀龍師長正在台上講話時,偵察人員報告說,河間縣城日軍第二十七師團第三聯隊第二大隊800餘人,偽軍約600餘人正向我開進。賀師長聽後笑著說:「好吧,敵人送上門來,我們就打。」接著,慶祝會變成了戰前動員大會。

  23日上午9時許,日軍開始炮擊河間縣齊會村,隨後步兵發起進攻,將八路軍第七一六團第三營包圍在村內。郭征親臨前線,指揮所轄七一五團一部突入齊會村,與外面擔負反包圍任務的部隊一起,對敵人實施夾擊。日軍遭受沉重的打擊,並不甘心失敗,瘋狂地向大、小朱村發射毒氣彈,企圖向南突圍。八路軍英勇向敵反擊。翌日拂曉,日軍退至南留路、找子營之間的樹林墳地中,繼續負隅頑抗,等待援兵。郭征率領所屬部隊與友鄰部隊協同作戰,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戰鬥打得異常激烈。25日,在我軍沉重的打擊下,日軍大部被殲,只有80餘人乘著黃昏夜暗、風沙驟起之機逃回河間縣城。是役,殲敵700餘人,取得齊會村戰鬥的重大勝利,創造了平原殲滅戰的成功範例。戰後,賀龍師長對師政治部主任甘泗淇說:「要給郭征這個江西伢子記功。」

  戰後,郭征站在黃土坡上,望著遍野橫豎躺倒的敵人屍體,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他指著腳下的日軍屍體,對身旁的指戰員們感慨地說:「為誰辛苦為誰忙,為誰賣命為誰亡,這就是侵略者的可悲下場呀!」

  戰火硝煙消散,一切又恢復了原有的平靜,一首輕快婉轉的樂曲,劃破寂寞的夜空,顯得格外清晰動人。郭征雙腿盤坐在地上,吹奏起他那把心愛的口琴,圍坐在身旁的戰士靜靜地聽著,似乎戰場的疲勞已消失,一切都是那麼輕鬆、舒暢。他在冀中參加和指揮大小戰鬥116次,每打一場勝仗,總喜歡用口琴吹上幾首樂曲,鬆弛一下緊張的情緒,表達內心的歡樂。

  8月上旬,第一二○師由冀中向晉察冀邊區北嶽山區轉移。9月,主力進至河北省行唐縣西北頭口鎮、程家莊等地整訓待命。25日上午,駐石家莊和正太鐵路沿線的日軍獨立混成第八旅團第三十一大隊,以及靈壽、正定等四縣偽軍共1500餘人,由靈壽出動,採取「牛刀子戰術」奔襲晉察冀邊區南部重鎮陳莊,企圖趁八路軍立足未穩,與八路軍主力決戰。晉察冀軍區和一二○師首長決心以少數兵力牽制敵人,集中優勢兵力殲滅運動之敵。27日,敵佔領陳莊。郭征和獨立第一旅政委朱輝照、副旅長王尚榮等,帶領旅主力部隊隱蔽集結於馮溝裡地段。28日,敵焚燬陳莊後向東撤退,全部進至馮溝裡、破門口等八路軍伏機地域,郭征在旅前沿指揮所裡指揮第二團頑強阻擊,先後打退了敵人的六次攻擊,有效地遲滯了敵人的行動,使友鄰各部隊完成了對敵人的四面包圍。黃昏時分,八路軍各部隊開始對敵人發起攻擊,經過激烈的戰鬥,將敵分割包圍於馮溝裡、破門口兩個村內。夜裡,敵殘部搶佔了魯柏山兩側的高地,企圖拚死突圍,但在八路軍強大的攻勢下,終未得逞。

  戰鬥進行到29日黃昏,被圍困的敵人大部被殲滅。獨立第一旅正面只剩下被200餘敵人佔據的最後一個高地。為了迅速解決戰鬥,郭征站在僅距敵300多米的前沿陣地上,指揮著部隊向敵人發起最後的猛烈進攻。他拿起掛在胸前的望遠鏡不斷地觀察著前方情況,臉上漸漸露出了勝利的笑容。他激動地朝衝擊的戰士們大聲喊著:「我們就要勝利了,同志們,衝啊!」然而就在這即將勝利的時刻,從敵陣地打來一排子彈,擊中了他的胸部和頭部,戰士們把他抬下陣地。戰鬥進行到30日下午,共殲敵1100餘人,取得了山區殲滅戰的重大勝利,保衛和鞏固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郭征被抬到前方包紮所,由於傷勢過重,不幸犧牲。他走完了短暫而壯麗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實現了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奮鬥終生的誓言。

  戰後,第一二○師參謀長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和獨立第一旅的廣大指戰員們,在行唐縣秦台鄉秦台村西南山坡上,為郭征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戰友們給他穿上一套嶄新的軍服,將他平時心愛的口琴、鋼筆等遺物放在棺木內遺體旁,大家懷著悲痛的心情,湧著熱淚,依依不捨地與他告別,為他的棺材培土下葬,豎立墓碑。

  他過早地走了,但他留在石碑上的英名,卻彪炳史冊,千古流芳。

  1983年9月,郭征烈士的骨灰遷回家鄉江西省泰和縣,安放在縣革命烈士紀念館靈堂內。魂歸故里,情系大江南北,他的革命業績和名字,將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