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已流行「飯後水果」:包含乾果片、香藥果子
現代人雖然對飯後吃水果習以為常,甚至還被誤以為這才是「現代生活」的一種象徵。其實,古代許多飲食方法,其見識、其花樣、其時尚等,都會令現代人折腰。大宋王朝城市居民中晚餐桌上,吃完主食便上「水果拼盤」。
眾所周知,大宋王朝是當時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其京城更被普遍認為是舊時最繁華的大都市。這些,《清明上河圖》和《水滸傳》、《宋史》等許多古畫古籍都可佐證。大宋王朝的市場上也不斷湧現新、奇、特的玩意兒,諸類食品的繁榮。市民對飲食的要求不僅由從一般的味道美轉向意境美,而且對食物的審美情趣也擴大到視覺之上。「水果拼盤」的出現並流行,似乎就能讓現代人領略到宋代市民飲食「色香味美」相互交融的藝術氛圍。宋代城市居民對水果的需求量非常大,在食品店,水果與飲食幾乎是平分秋色,即一半對一半。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專門標明的《飲食果子》就是一證。從飲食節次上,一般都是正食之後,必上水果。
史載,由於當時的運輸障礙,宋代的「水果拼盤」中也包括了曬制的乾果片、香藥果子等,種類繁多,賣水果的小商小販也特別多。「子夜時分的東京街頭常見他們叫賣的身影」,而支撐水果商販的是「果子行」。這點,創造了「目錄學」這個詞的宋代狀元蘇象先的文字記載可以證。在他記述他祖父--宋代天文學家、天文機械製造家和藥物學家蘇頌行狀的文字中便能窺見一斑:「蘇頌曾雇一婢女,此女一家十口住在曹門外,無其他職業,專為果子行錘取石蓮肉度日。她說像她家這樣專供果子行的就有數十家之多,夏天要錘蓮百十車……」以此推算,水果在宋代城市飲食中可謂產銷兩旺。而這種局面的形成,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忽視達官貴人對水果的喜好和推崇。
比如產於江西的金橘,原先東京市場難見蹤影。後來,由於備受自己寵愛的溫成皇后特別喜歡吃,即便歷史上名聲頗好的宋仁宗趙禎為博美人歡心,也不得不動用權力把江西的金橘調到開封。很快,金橘就在京城飲食市場紅火起來。而且,針對運輸不便,東京市民很快發明了綠豆藏金橘的「保鮮法」並推而廣之。
《東京夢華錄》還列舉宋代城市盛行的一種名叫「蚱」的美食,就是由一個小官吏一次獻出千餘罐「鵝掌蚱」引發的。這些真實的歷史記載表明:貴族口味的好惡,對城市居民舌尖影響很大,這也符合飲食發展的規律。
宋代城市居民飲食中流行的「水果拼盤」和「飯後水果」,與現代飲食時尚風尚的形成和流行方式是一致的:那就是引領這風頭先是極少數「喜歡創新」的「有錢人」。雖然他們引領一種飲食風潮肩負的「使命」各不相同,但其寄托於舌尖、胃口上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說,無論社會變遷、時代進步多麼神速,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始終是不變的。(趙柒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