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漢國主遇刺案:致使北漢因此衰弱的元兇是誰? | 陽光歷史

 

A-A+

北漢國主遇刺案:致使北漢因此衰弱的元兇是誰?

2016年06月02日 野史秘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92 次

  北宋太祖趙匡胤乾德六年(968)七月,北漢國主劉鈞死,養子劉繼恩繼位。不久,劉繼恩遇刺身亡。一個剛登上位的小國皇帝,遭人殺害,十分可憐。那麼殺人兇手是誰?有人說是北漢宰相郭無為,有人說是他的弟弟,即隨後即位的劉繼元,有人說就是那個舉刀砍下的軍將侯霸榮。哪一種比較可靠?

  宋太祖乾德六年(968)七月,北漢國主劉鈞死,養子劉繼恩繼位,與權相郭無為不和。宋太祖見有機可乘,於八月派兵征伐北漢。宋軍直薄太原城下,屢敗北漢兵。九月間,劉繼恩遇刺身亡,郭無為另立劉繼元為主。

  劉繼恩死於誰的手?舊史語焉不詳,眾說紛紜,成為一樁懸案。

  一種觀點認為北漢宰相郭無為是刺殺劉繼恩的元兇。宋太宗時編修的《九國志》談到繼恩嗣位僅六十日,就為郭無為所弒。歐陽修《新五代史》對這件血案記敘頗詳:九月,繼恩開設宴會宴請諸大臣宗子,飲罷,在閣中睡著了。供奉官侯霸榮率十餘人拿了刀進入閣中,把門一關就把繼恩殺了。這時,郭無為遣人登上梯子也跟進屋中,殺死了霸榮及其黨羽。繼恩與郭無為原本關係不太密切,立為北漢主後,繼恩想把郭無為趕走,但沒有成功,侯霸榮刺殺繼恩,一般人都認為這是郭無為主謀。現在霸榮死了,知情者遭到滅口,也就沒有人知道了。這裡歐陽修僅是懷疑郭無為是幕後主持者,但並沒有十分肯定。然這種觀點對後世影響很大,包括今天的許多著作都認定劉繼恩被刺系郭無為為維護自己的地位而指使侯霸榮所為。

  也有人認為刺殺繼恩的元兇是他的弟弟,即隨即繼位的北漢皇帝劉繼元。清代王鳴盛根據北漢廣運二年所刻千佛碑銘文,探尋其中隱約可見的意思,認為劉繼恩被刺,劉繼元是主謀,郭無為出的計策,侯霸榮揮的刀,「繹碑情事如見,欲蓋彌彰」。不過這種觀點受到了今人的質疑,認為就銘文本身而言,所敘空洞,找不出劉繼元謀主的明證。而且劉繼元一直與北宋為敵,如果他真的是謀主元兇,北宋的官私文件中肯定會大加張揚,但史籍中卻沒有這方面的任何蛛絲馬跡。

  也有認為侯霸榮本人是刺殺劉繼恩的元兇。宋代的《東都事略》等書指出,侯氏刺殺繼恩的動機是為了持其首以歸宋。當代史學家呂思勉接受了這種觀點,他認為當時就有人說郭無為是元兇,這是「不快於無為者造作之辭也」,這件事與郭無為是不相干的。

  那麼殺劉繼恩的元兇到底是誰?

  最新的說法認為殺劉繼恩的兇手是宋太祖。但人們禁不住要問,這種說法是否有事實根據?

  《宋史》和《續資治通鑒長編》是記述劉繼恩被刺最為詳盡和全面的資料,在講到整個被刺過程時,基本上與《新五代史》一致,但語氣上卻有所變化。在談到侯霸榮這個人的生平時說:「嘗為盜並汾間,北漢世祖用為散指揮使戍樂平。王全斌攻樂平,霸榮率所部降之,補內殿直。未幾,復奔北漢,為供奉官。於是謀殺繼恩,持其首歸朝,旋為無為所殺。」這裡可知侯霸榮本是綠林中人,受北漢招安,授散指揮使,戍守樂平。散指揮使職務不高,但能接近皇帝,所以地位重要,也很容易得到陞遷。不過侯氏被派出戍守,應該是未受重用。不久,侯霸榮率部投降宋朝,補內殿直,成為宋太祖近衛班直中的一員,負責皇帝的安全保衛。問題是此後侯霸榮復奔北漢,表面上看這事不應發生。北漢待其極薄,而宋太祖待其極厚;北漢是「亡國之餘」,已日薄西山,而北宋乃中原大國,正呈方興之勢。重投北漢的理由,必是非同一般。其實侯霸榮是負有宋朝方面的特殊使命偽裝逃歸北漢的。

  幾乎在同時,宋太祖還派出間諜惠璘稱自己是殿前散指揮使負罪投奔北漢,北漢宰相郭無為任他為供奉官。宋朝軍隊攻入北漢時,惠璘就前往迎接,半路上被北漢軍抓住,郭無為知道他是間諜,就把他放掉了。這條見於《長編》的資料是郭無為與北宋勾結極為有力的證據。侯霸榮和惠璘兩人都是以殿前近衛的身份來到北漢,又都被郭無為署為供奉官,兩人的真實使命都是為了殺死北漢皇帝。

  郭無為以一國之尊而與北宋暗通,那麼為什麼當侯霸榮殺死劉繼恩後又將侯殺死?郭其實是狡兔三窟,左右逢源,在情形不利時為保全自己而犧牲他人。宋軍於九月二十一日進抵太原城下,八天後侯、郭二人殺了劉繼恩,城內城外本成內呼外應之勢,但出城迎接宋軍的惠璘途中被俘,使宋軍無法確知城中侯、郭的具體計畫,因而沒有作出相應的配合,這就給了劉繼恩弟、太原府尹兼侍衛親軍事劉繼元一個調兵遣將、控制局面的機會,在這種情形下,郭只能殺侯以滅口。

  北宋立國之初,宋太祖就如何進行統一戰爭考慮了很長時間,最後制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按照這一戰略,北宋先後打下了荊湖、後蜀。但平後蜀後卻一反常態,按兵不動,停止了對南方諸國的用兵。開寶元年八月又突然決定對北漢用兵,次年又親自出征,發動了更大規模的進攻。這裡固然有北漢老國主劉鈞病逝的原因,但更為重要的是太祖親自安排了侯、郭、惠在北漢的裡應外合。行刺劉繼恩成功後,宋太祖曾遣使招降北漢君臣,又另外賜給郭無為詔四十餘道,許授安國節度使,試圖從內部搞亂北漢。而郭無為勸劉繼元接受宋太祖的詔令,納款稱臣。契丹軍前來支援,宋軍只能南撤。開寶二年二月,宋太祖胸有成竹地認為可不殺一人取下北漢,親自帶兵出征。宋軍到達太原,郭無為於城內遙相呼應,至五月更想帶精甲千人出奔倒戈,後因「反狀甚明」被抓,「北漢主殺之以殉,城中稍定」。宋太祖策反計畫全部被毀,不得不下令撤軍。

  宋太祖遣侯霸榮刺殺劉繼恩,意在潰敵腹心,亂而取之,這是出奇制勝的一道策略。北漢由於得到契丹的保護,宋朝力量還不足以與之相抗衡,最後無功而返。

  這種新穎的解釋,是否已經找到了殺害劉繼恩的元兇?親愛的讀者,你的看法如何?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