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吳起:上馬能打仗下馬能治國的戰國英才
吳起是戰國時期的一個風雲人物,每到一處,都能起到強國安邦的作用。他在魯國為將,擊敗強敵齊國,大獲全勝;他到魏國統兵,使魏國迅速強大起來;輾轉楚國為相,開疆拓土,鄰國畏懼。
一、強國安邦的軍政才能
吳起從小就喜歡排兵佈陣,玩戰爭遊戲,長大一點後,一心想著如何成就自身的功名。後來,他來到了每國,在孔子的得意高徒曾參門下學習,並在魯國朝中做了個中層官員。公元前412年,齊國發兵進攻魯國,魯國組織抵抗,魯國國王想用吳起為將,但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對他有所懷疑。吳起在這突然降臨的機會面前,自然是要好好把握的,毅然殺掉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傾向齊國,絕對忠誠於魯國。魯國國王被他這種赤誠感動,任命吳起為將軍,率領軍隊與齊國作戰。經過短暫的練兵,昊起以嚴於己而寬於人、與士卒同甘共苦的方式,贏得了士卒的愛戴,因而軍士也都樂於效命。率軍到達前線後,他沒有立即同齊軍開仗,而是用了緩兵之計,表示願與齊軍談判,並以老弱兵士駐守中軍,給對方造成一種魯國國小兵弱、不敢打仗的假象,以求達到麻痺齊軍將士,使齊軍放鬆戒備的目的。這樣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準備後,出其不意地以精壯之軍突然向齊軍大營發起猛攻,齊軍倉促應戰,一觸即淡,傷亡過半,魯軍大獲全勝。
戰爭的勝利雖然使吳起的才名鵲起,但卻也結束了他在魯國的政治生命。由於他的功勳,使得魯王對他很是倚重,招致了魯國其他朝臣的嫉妒和非議,他們紛紛在魯王的面前說吳起的壞話。偏偏魯王又是一個耳根軟的人,倒吳的風吹多了,就起了作用,魯王罷免了吳起。既然在魯國已沒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吳起聽說魏文侯很賢明,又在勵精圖治,就來到了魏國。
魏文侯問大臣李悝說:「吳起這個人怎麼樣?」李悝說:「雖然他為了取得自身功名,有點不擇手段,但真是個人才,用兵打仗,天下沒人能比得上他。」魏文侯就任命吳起為將軍,他率軍攻打秦國,很快就攻克了五座城池。後來,魏文侯就任命他為西河(今陝西合陽)守將,抗拒強敵秦國和韓國。從公元前409年到公元前389年的二十年間,不斷的攻城掠地,「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闢土四面,拓地千里」。特別是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今陝西華陰)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己的秦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強大的諸侯國。
後來,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繼位,吳起在魏國也受到了一些朝臣的攻擊和國王的猜忌,便離開魏國,投奔楚國。當時楚國大權還掌握在舊貴族手裡,他們飛揚跋扈,對上不拿國王當回事,對下殘酷虐待普通民眾,反對任何形式的改革。弄得政治腐敗、經濟凋敝、民不聊生,楚悼王為了富國強兵,下令求賢,實行變革。楚悼王早就聽說吳起賢達,他一到楚國,便拜他為相國,主持變法。吳起首先廢除了楚國世卿世祿制度,裁除無能的官員,疏遠的公族一律除去族籍,規定凡是封君的子孫已傳三代的,收回爵祿,把節省下來的錢用來訓練軍隊,有力地打擊了貴族勢力;其次吳起把民憤很大的貴族流放到邊孤地區開荒,廢除了他們原來分封的領地,進一步削弱了貴族的勢力,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增加了國家的收入;最後「明法審令」,加強國王的權力,統一政令,使政權牢牢的掌握在國王手裡,禁止貴族干涉、討論國家的法令。這樣,理順了政治體制後,楚國在短時間內迅速強盛起來,南面征服吞併了百越之地,北面滅亡了陳國、蔡國,氣勢使韓、趙、魏膽顫,他又率領軍隊向西征伐秦國,形成了諸侯都害怕楚國強大的局面。
二、超凡脫俗的遠見卓識
還是在魏國的時候,一次。吳起與魏武侯一起坐船沿黃河順流而下,船到黃河中遊,武侯對吳起說:「這裡的山河多麼險固,多麼美好壯麗,這是魏國的珍寶!」吳起卻正色回答:「『國家的穩固在於統治者的德業而不在山河的險固。從前,三苗國左邊扼據洞庭湖,右邊扼據鄱陽湖,但他們不修道德仁義,所以被夏毓滅掉了。夏桀的都城,左邊是黃河,右邊是華山,伊闕山在南邊,羊腸道在北,但他不修德政,終於被商湯流放。商封的都城,左邊是孟門山,右邊是太行,背靠常山,南據黃河,不修德政,被周武王殺死。。由此可見,治國在德不在險,如果大王您不修德政,舟中的人都會成為您的敵人。」武侯聽了後,沉思了一會說:「你說的有道理。」吳起不僅有這樣的見識,在實際行動中,也始終是以威德治軍治政的。
吳起認為,打仗靠的是士兵,只有士兵能打仗並願意打仗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士兵的身體素質、軍事技能及士氣等對戰爭的勝負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在魏國時對士兵的挑選、訓練和考核非常嚴格,錄用後待遇也不錯。凡考核及格者,免除其徭役,並賞給田宅。 這樣,既提高了士兵訓練的積極性,又能培養出一批英勇善戰的戰士。同時,昊起還改革了魏國軍隊的編制法,把身強力壯、善於近戰的士兵編成一隊;善於吃苦耐勞、長途跋涉的編在一起,這樣就使每個士兵的優點都能充分的發揮。在治軍中,吳起強調「進有重賞,退有重刑」,嚴明軍紀,賞罰分明,深得將士的擁護。
吳起愛兵,非同一般。他處處以身作則,為人表率,深人士兵隊伍,和最下等、最辛苦的士兵一起生活,和普通士兵吃相同的飯菜,穿一樣的衣服,晚上和士兵睡在一起,行軍時不騎馬,不乘車,背負乾糧。堅持與士卒一起步行。吳起統率魏軍攻打中山國時,有一個士兵身上長了毒瘡,輾轉呻吟,痛苦不堪。吳起巡營時發現後,毫不猶豫地跪下身子,把這個士兵身上毒瘡中的膿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來,解除了他的痛苦。
同時,吳起還深明大義。由於他防守西河,為魏國開疆拓土,又愛護士兵,賞罰分明,所以在國內威信很高。魏文侯去世後,國內選任相國,很多人都看好吳起,可是最後卻任命田文(魏貴戚重臣)為相。吳起很不高興,找到田文說:「請你和我比一比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可以。」吳起說:「統領三軍,使士卒樂於為國犧牲,敵國不敢圖謀進攻我們,你比我怎樣?」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說:「管理各級官員,愛護人民,使財力充裕,你比我怎樣?」田文說:「我不如你。」昊起說:「鎮守西河地區,使秦軍不敢向東擴張,韓國和趙國都遵從我們,你比我怎樣?」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說:「這三方面,你都不如我,而你的職位都比我高,這是為什麼?」田文說:「國君年少,全國憂慮,大臣沒有誠心歸服,百姓還不信賴,在這個時候,是由你來當相國合適呢?還是由我來任合適呢?」吳起沉默了很久,然後說:「應該由你來任相。」大丈夫做事,不平則鳴,而又能深明大義,雖覺不公但能忠實的履行自己的職責(後來是由於受到國王的猜忌和大臣的排擠才不得不離開的),這也是吳起在當世贏得名聲、後世受人尊敬的原因所在。
吳起不僅具有遠見卓識,還特別重視士兵的作用,強調軍事技術和士兵素質的訓練,強調軍令軍紀官兵一致。這是吳起軍事思想中很有價值的部分,也是吳起在戰爭中能夠贏得將士的信任,誓死效忠,最終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