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倚重的範文程對於明朝來說算賣主求榮? | 陽光歷史

 

A-A+

清朝皇帝倚重的範文程對於明朝來說算賣主求榮?

2016年04月13日 帝王將相 暫無評論 閱讀 586 次

清宮戲中,有一人物,叫范浩正,印象深刻。不過,這個人物是虛構的。其原型,則是清初名臣範文程。也有說法,稱范浩正是範文程和洪承疇兩人的歷史 「合影 」,且不論。著名清史專家戴逸先生曾著《範文程大傳》,則稱其為 「滿清開國功臣 」。他也是公認的中國歷史 「十大謀士 」之一。

範文程,字憲鬥,生於 1597年(明萬曆二十五年),卒於 1666年(清康熙五年),今遼寧瀋陽人。他曾事滿清開國四代君主,計有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福臨,清聖祖康熙玄燁。他是清初一代重臣,文臣之首。範文程是漢人,大文豪范仲淹先生之後。《清史稿》即有 「宋觀文殿大學士高平公純仁十七世孫也 」,范純仁者,范仲淹次子也。現存鞍山的《范府譜書支派第十八世至二十六世》和《范府譜書支派》,也曾明確記述了范氏由來、遼東派系的遷居過程以及家譜的修訂經過等等。也就是說,範文程是中原漢族的名人後代,居然幫助後金之滿人得了天下,因此,後人對範文程,多有責難。有人直稱其為 「漢奸 」,將其同洪承疇、吳三桂、祖大壽等人相提並論,因而背負著諸多歷史罵名。

然而,範文程之歸清,清史是語焉不詳的。他顯然不是降清的,至於是附清還是投清,似乎沒有什麼太明確的說法。《清史稿 ?範文程傳》說:「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與其兄文寀並為瀋陽縣學生員。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撫順,文寀、文程共謁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知為鏓曾孫,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這是說,他們兄弟兩人,「共謁 」太祖,怎麼個 「謁」法,沒有說。在康熙雍正乾隆等朝的文字中,也只有 「得公 」、「始得公 」、「歸國 」,以及 「諧兄來歸 」、「以諸生來歸 」、「杖策揭太祖 」等,現代人甚至還寫出了小說,好像叫《八旗風雲》,稱其 「仗劍遏軍門 」,說範文程兄弟如何毛遂自薦投奔了努爾哈赤。情節描寫之活靈活現,也甚為奇特。但不管怎麼說,範文程與洪承疇等人的降清,似乎確是有區別的。

不過,有一點是令人懷疑的。後金天命三年四月,也就是 1618年,範文程年方 22,一個毛頭小伙子而已,他憑什麼就一眼看到明朝氣數將盡?他又憑什麼資歷,可以 「仗劍遏軍門 」,從而得到器重,爭得了清太祖努爾哈赤的一番 「定性 」的話?殊不知,當時的努爾哈赤,對明朝報仇心切,對漢人十分鄙薄。他當時的政策就是 「誅戮漢人,撫養滿洲 」,慣常的做法,第一是殺,第二是籍為奴,同時,努爾哈赤對明朝之衣冠人物(包括儒生)亦十分反感,認為 「種種可惡,皆在此輩 」。因此,依當時的既定政策,範文程根本不可能有 「重用 」之說。事實上,範文程在清太祖努爾哈赤一朝,似乎也沒得到重用。《清史稿》記載:「上伐明,取遼陽,度三岔攻西平,下廣寧,文程皆在行間 」。「皆在行間 」,用詞很妙,「行間 」是什麼?可以是謀士,也可以是隨從,更可以是隨軍打仗的漢人奴隸。

野史有一種說法,似乎可信。據說,範文程在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 年)考取瀋陽生員,時年 18,次年至撫順奔喪,之後恰遇努爾哈赤克撫順等地,大肆擄掠,其「論功行賞,將所得人畜三十萬散給眾軍,其降民編為一千戶 」。范氏兄弟,亦當在降民之列。由於範文程體魄頎長壯偉,引起努爾哈赤注意,便招至席前問話。範文程是何等聰明機敏之人。他的回答,估計令人滿意,於是,努爾哈赤便將其兄弟隸於鑲紅旗下。其實質,就是奴隸耳。因此,有人認為,範文程從被擄為奴到考試儒生再到開國元勳,這與主動降清為他人賣命有著本質不同。說他賣主求榮,顯然是缺乏依據的。當時的範文程兄弟,何主之有呢?範文程到了皇太極時代,地位發生顯著變化。《清史稿》說:「太宗即位,召直左右 」,「左右 」是什麼?那就是親信了。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病死,其第八子皇太極繼位。他總結了努爾哈赤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欲以歷代帝王得失為鑒,並以記己躬之得失 」的思想,強調要調整滿族與漢族之間關係,緩和民族矛盾的主張。因此,皇太極需要有一批熟知漢族文化傳統的人來替他出謀劃策。這一點,在清宮戲中都有所提及,皇太極對漢族文化的尊重之心,表露無遺。範文程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才得到了破格重用。天聰三年(1629年)四月,皇太極建立了內閣的雛形 ——文館,範文程由此成為文館的骨幹。範文程也從此成為皇太極的親信謀臣,他因此參與了伐明策略的制定、爭取漢官的歸降、進攻朝鮮撫定蒙古,以及國家制度建設等重大問題的決策。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