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公認的十大英雄人物排行榜!【圖】
一個民族,必須有民族精神才能立於天地間。那些擔當了民族精神的人,就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國家評論》(The Nation Review)說:歷史是前進的,英雄是偉大的,但是追隨歷史的只有這些軟弱無力的文字。人心只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墮落。正如我心目中的英雄----叢飛卻只是眾多人眼中的傻子。成為對這個社會對那些英雄人物的最好的嘲弄。英雄也罷,傻子也罷。所謂民族精神不是在發揚光大,而是在歷史的潮流裡灰飛湮滅……
NO.1墨翟
對墨翟的讚譽來自他的論敵。孟子說:「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雖然指責他的說教使人無父無子,過著禽獸般的生活,卻又說他不辭勞苦,不顧身體,百挫而無反顧,以拯時世之陸沉。
莊子亦反對墨翟學說,說:「其生也遊,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為也。恐其不可以為聖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能獨任,奈天下何?」卻由衷地讚歎墨翟其人:「雖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捨也。才士也夫!」莊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祿,他上窮碧落下黃泉,嬉笑怒罵,說盡天下英雄,皆以「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超邁者形象出現,唯獨在墨翟面前失去了自信,只是說他此等苦行,惟有你墨翟自己能踐之,不能責望於人。
莊子的預言倒是沒錯。墨翟其人其學均成為中國文化的絕響。想到兩千多年來一以貫之的「外儒內法」牧民之術,造就了中國政治的虛偽和殘酷;莊禪文化進退自如的人生哲學,造就了中國人心理的自私和麻木,我們一定會為這個民族不能讓 「 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這樣具有宗教情懷的思想種子生根發芽並長成參天大樹而遺憾。《聖經》上稱,種子撒出去,會落在四種不同的土地上。
墨翟的思想應該是落在荊棘裡了。胡適說:「墨子也許是中國出現過的最偉大人物。」在我的心目中,墨翟急人之難,勇人之事,雖殺身成仁,而足不旋踵,乃我國第一位大俠。
NO.2 顏真卿
誰都知道這是一位創造了漢文字藝術巔峰的書法大家,卻鮮有人知道他刀光劍影的一生,知道他是出入十萬敵軍如履平地的一條鐵血漢子,知道他是風雨飄搖、烽煙四起的中唐時代之忠臣烈士。
剛正耿直的人格和瑰麗雄渾的藝術在他身上達到了完美的結合,這是我們這個民族文化的巨大驕傲,也是其歷盡苦難仍然生生不息的根由。每次感受顏體厚重雄強、大氣磅礡的書風,我就覺得自己回到了漢唐,那個創造經典的時代,也是人格偉岸的時代。
在平定安史叛亂中,顏真卿湊集河北二十萬大軍拖住叛軍,打贏了平定安史之亂的第一場大仗。叛軍勢盛時,河北各郡大都被攻陷,只有他固守的平原城沒有陷落。後來,為了平息李希烈叛亂,他以七十七歲高齡獨闖虎狼之地,面對土匪們明晃晃的尖刀,毫不畏懼,面不改色,在被李希烈扣留一年多後自縊殉國。
顏真卿
身為朝廷重臣,他為官廉潔自持,絕不貪枉苟取,以致鬧到了「舉家食粥來以數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不得不寫信向同事求告「惠及少米,實濟艱勤」,這就是書法史上奇特的《乞米貼》的來歷。寥寥數言,但研讀起來卻覺浩然正氣,撲面而來。著名藝術家黃裳說:「予觀魯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貧賤為愧,故能守道,雖犯難不可屈。剛正之氣,發於誠心,與其字體無異也。」
NO.3 辛棄疾
我一直以為辛棄疾是中國歷史上真實的蕭峰蕭大俠式的人物,其人格魅力和武功修為均冠絕當世,而文彩風流更是千古一人。你瞭解了他的一生,然後再去讀他的詞,便一定會驚異於我中華青史竟有這樣光明俊偉的人傑。他會讓我們看到的所有西方大片中的孤膽英雄黯然失色:比得上他的勇猛剽悍比不上他的奇志大勇,比得上他的卓絕功業比不上他的忠義之心,比得上他的風流瀟灑比不上他怒瀾排空的滔滔文才。
辛棄疾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因為辛棄疾的先輩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並常常帶著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因而他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青年時,辛棄疾獻身民族救亡,起兵於已經淪陷敵國十多年的山東。他親率五十騎兵,奇襲金營,生擒叛徒,連夜弄馳千里押回建康,譜寫了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傳奇,其「壯聲英概,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息」。後在湖南主持軍事,創置「飛虎軍」,「軍成,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但觀其一生,多遭朝廷誤解,投散置散於鄉里數十年之久,與蕭大俠一樣受盡冤屈。英雄報國無門,橫戈躍馬、恢復中原的豪情壯志鬱積為滿腔忠憤,盡托於如椽大筆而自鑄偉詞,造就了中國詩歌史上罕見的硬派抒情風格。
辛棄疾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錚錚陣馬簷間鐵」、「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中國文人的傳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辛棄疾一生卻有進無退,始終沒有忘記收復故國,復我文邦,真大英雄也!
NO.4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一字履善。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廬陵(今屬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寶祐四年(公元1256年)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國公。於五坡嶺兵敗被俘,寧死不降。
去年過吉安,去了一趟文天祥紀念館。在裡面參觀的一個多小時內,未能見到一名其他遊客。館內陳列物有文物價值的不多,只有於佑任老先生的一幅字印象深刻。于先生病逝台灣後,遺囑要求面北立墓,並賦《望大陸》一詩:「葬我於高山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惟有慟哭。」這讓我想起當年文丞相伏首就刑前,要求面朝南方故國的情景。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江南死不休。」真是千古英雄同一心啊!我中華歷經浩劫而至今屹立,皆因為這些忠貞烈士的存在。公元十三世紀,蒙古人橫空出世,從東亞打到西亞,再打到歐洲,無人能攖其鋒,其殘暴酷虐更令天下人不寒而慄。歐洲人在飽受毀滅性打擊而無可奈何後,把罪責歸因於自己犯錯太多,上帝用鞭子來教訓自己,稱蒙古人為「上帝之鞭」。
征服歐洲人後,他們開始攻擊中原諸國,用22年時間滅掉西夏王國,用23年時間滅掉當時看起來最強大的金帝國。然後開始包抄南宋。在蒙古人看來,南宋將是最容易解決的一個對手。然而沒想到的是,這一仗打了近半個世紀,大汗蒙哥還在攻擊合州釣魚城的戰鬥中斃命。他們不明白只會吟詩作畫、體格瘦弱的南人何以能抵抗這麼久?
在見到文天祥後,才發現這個民族身上蘊藏著一種很神秘很強大的力量。征服了大好江山,卻征不服人心。蒙元統治中原近百年,如同過客,沒有留下什麼痕跡。而文丞相一曲《正氣歌》,卻以滿腔精忠之氣,千年萬世,讓人們感受到一個偉大民族悲壯雄烈的人格力量。
NO.5王陽明
少時讀《三國》、《大明英烈》,覺得諸葛孔明、劉伯溫天上之事知道一半,地上之事全部知道,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真乃神人;後來沉迷金庸武俠世界,對那些在人跡罕至的山洞突然悟得武學真諦,然後橫行天下無敵手的神奇際遇心馳神往。再後來,明白這一切都是傳說和虛構,是自以為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的白日夢。
但讀過陽明先生的傳記後,我才明白中華歷史上還真存在過這樣的牛人。這個人集偉大的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武術大師於一身,千古之下,無人可比。
想當年,他站在貴州龍場那個小小的驛站門前,獨對如血殘陽,驚天一悟,「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從此中國的思想河流發生了巨大的轉向,這與武俠小說中的大俠突然悟出武學秘笈具有同樣的浪漫主義色彩,而且在他人生的每一個轉折時刻,確實都有僧人、道士、方外異人出現。他斷言:「心是天地萬物之主」,「心即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這不僅徹底瓦解了宋明理學,而且直抵西方哲學中的理性主義和存在主義思想境域,更為要緊的是,讓匍匐了數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突然明白了主觀能動性的巨大能量,「仰首攀南鬥,翻身倚北辰,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從此中國的歷史由帝王史變成為名臣史、知識分子史。王陽明的個人氣質近於古人所謂「豪雄」,或者說他根本就是一個武林高手。
王陽明
他青年時任俠騎射,留情兵武,足跡踏遍江南塞北之地。在江西比武時,他以九矢全中的成績震懾向他挑畔的內侍高手。正德十四年,寧藩朱宸濠在南昌發動叛亂,以十萬大軍,兵下南京,震動朝野。王陽明手無寸兵,卻義無反顧,在強弱懸殊得不可思議的情況下,35天就生俘了朱宸濠,表現出了驚人的軍事謀略和政治技巧。他的事業功績不僅在古今讀書人中絕無僅有,在兩千年的文臣武將中也十分突出。
所以有人說:彪炳顯赫,自明之後,唯此一人而已。而我以為,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孔子之後唯陽明先生可當此論。
NO.6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現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歲能詩文。十四歲從父及陳子龍參加抗清活動。魯王監國授中書舍人。事敗,明永歷元年六月在家鄉被捕,遺母與妻,就義於南京,年僅十七歲。
中國詩歌自唐宋之後,淪落為文人吟風弄月,賞花佐酒的小道,步入江河日下的狀態,特別是有明一代,時世鉗口禁聲,詩人低軫輕弦,幾無大家。然而,至南明時期,時局板蕩,山崩地裂,明詩詞竟在謝幕之際重回高音區:悲歌擊築,不讓荊軻《易水》;穿雲裂石,可比東坡《大江》。
在四海狼煙中,有一翩翩美少年成為我心目中千年才可一見的卓然英豪,他就是《別雲間》的作者夏完淳:「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他出生在一個忠烈之家。十五歲,即隨父親和老師起兵抗清,其父其師兵敗後均投水殉國,自己也在回家探母時被捕,八十天後英勇就義,時年17歲。
在南京受審時痛罵大漢奸洪承疇的情形成為那個山河破碎的時代著名的歷史細節。「萬里飛騰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風塵」,一個17歲的少年在那樣艱難的時世尚能如此力挺狂瀾,知不可為而為之,乃我數千年禮義廉恥之邦屹立不倒的精髓。
NO.7 譚嗣同
譚嗣同(1864年—1898年),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少時師從歐陽中鵠,後加入維新派。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四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他無疑屬於後者。但人們心中也一直有疑問,譚本來有時間有條件像康梁一樣脫身,為什麼一定要決絕赴死,以33歲的大好頭顱拋擲京華街頭?這個疑問只能從譚嗣同的精神氣質尋找答案。
「吾自少至壯,偏遭綱倫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瀕死累矣而卒不死;由是益輕其生命,以為塊然軀殼,除利人之外,復何足惜。深念高望,私懷墨子摩頂放踵之志矣。」這是譚嗣同在《仁學自敘》中的一段話,聯繫到後來名垂青史的壯舉,可見他是個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自己思想的烈士。在那個新舊交替而前路不明、國家又危機四伏的時代,覺醒者的內心大都懷著極度的悲憤和焦慮,甚至絕望。
譚嗣同的選擇除了不屈不撓的勇氣外,還有著「抵抗絕望」的悲情,而決不是「文死諫,武死戰」儒家的忠君道德所能規範的。一百多年後,我讀到《聖經》裡的話:「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這總讓我想起譚的錚錚誓言:「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NO.8 張自忠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 男,漢族,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人。為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著名抗日英雄,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鬥中,不幸殉國。(二戰時期犧牲的最高將領)
張自忠殉國當日,由38師師長黃維剛帶領敢死隊,端著輕機槍於16日夜間突襲南瓜店,奮勇搶回了張自忠的遺骸。黃師長光著膀子,穿著褲衩,帶著弟兄們光著腳丫頂著鬼子的炮彈朝前衝,幾進幾出終於搶回了張將軍的遺體。日軍則下令停止飛機轟炸,以免傷到張自忠將軍遺體。
張將軍的屍骨運回後方後,經檢視,張自忠身有八處傷口,其中炮彈傷二處,刺刀傷一處,槍彈傷五處。隨後,將軍遺體被運往當時的戰時首都重慶安葬,路經宜昌時,十萬軍民恭送靈柩至江岸,其間日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眾卻無一人躲避,無一人逃散。
1940年5月28日晨,當靈柩運至重慶朝天門碼頭,蔣介石、馮玉祥等政府軍政要員臂綴黑紗,肅立碼頭迎靈,並登輪繞棺致哀。蔣介石在船上「撫棺大慟」,令在場者無不動容。
蔣介石親自扶靈執紼,再拾級而上,護送靈柩穿越重慶全城。國民政府發佈國葬令,頒發「榮字第一號」榮哀狀。將張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並列首位。28日下午,蔣介石與軍政要員和各界群眾在儲奇門為張自忠舉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儀式。氣氛莊嚴,極盡哀榮。蔣介石親自主祭,同時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名義通電全軍,表彰了張自忠一生的勳績。隨後,國民政府在重慶北碚雨台山為張自忠舉行下葬儀式。蔣介石題詞「勳烈常昭」,李宗仁題詞「英風不泯」,馮玉祥題詞「藎忱不死」。
NO.9 趙一曼
在近現代,國運多舛,加上五四啟蒙,女性的覺醒成為民族精神覺醒的重要內容和成果,於是我們能看到一大批有血有肉的女性英雄。
趙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稱李姐。四川省宜賓縣白花鎮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趙一曼1935年擔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在與日寇的鬥爭中於1936年8月被捕就義。趙一曼留有詩篇《濱江述懷》,其故里宜賓有「趙一曼紀念館」,相關電影有《趙一曼》《我的母親趙一曼》等。2010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窮凶極惡的日寇最後對趙一曼動用了電刑,企圖通過破壞神經達到讓她開口的目的。殘忍的電刑下,趙一曼終於發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為她的幻覺中,出現了她至愛的兒子、祖國和人民……在走上刑場的前夕,她給兒子寫了一封遺書:我的親愛的可憐的寧兒,媽媽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什麼是犧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媽媽的懷抱裡;而在今天以後,媽媽卻只能留在你的記憶裡了。我親愛的兒子,媽媽對的起你,因為媽媽是慷慨赴死的;我的苦命的兒子,媽媽又對不起你,因為你還要艱難地活著。趕快長大成人吧,我的寧兒,長大成人之後,你要自豪地告訴所有的人,你的母親叫趙一曼。
聶榮臻評價趙一曼:「趙一曼同志早在二十年代就參加了我黨領導的轟轟烈烈的干革命鬥爭,並為民族解放獻出最寶貴的生命!表現了中華女兒的英雄氣概和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她的偉大的英雄形象和光輝業績永遠激勵著中華兒女堅毅不拔開拓前進,為全人類的解放奮鬥不息!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
NO.10明太祖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國瑞。 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漢族,濠州鍾離人,明朝開國皇帝。
經營業績:明太祖是歷史上少有的由平民得天下的皇帝,朱元璋削平群雄,統一南北的同時,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著手穩固新建王朝的統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元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影響深遠,具有一定的進步作用,並奠定了明朝200多年的統治基礎 。但他將君主專制發展到空前程度,以及由此對社會經濟產生的阻礙作用。
歷史評價:
朱元璋最重要的功績是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民族,廢除了蒙古人制定的種族等級政策,恢復了中華。他從天災人禍和飢寒交迫的鍾離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將所走的這條道路,不僅僅是為私人和某個階級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注重招賢納士,廣采眾議,嚴格治軍,完善軍制,練兵育將,強調將領要識、謀、仁、勇兼備。主張寓兵於農,且耕且戰,保持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