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圖文]重慶大石壩恐龍化石可能為全球新發現種類
本報訊 昨日,重慶自然博物館專家首次披露,江北嘉陵江邊發掘出的大石壩恐龍,由於其四肢骨骼,比目前已發掘和修復的同類大許多,初步判斷為是全球首現的一個新種類。
疑為全球新發現種類
市自然博物館專家介紹,大石壩恐龍是去年3月,在江北大石壩嘉陵江邊發現,屬蜥腳類,是一億五千萬年前生活在我市的老「居民」,長約18米,高約3.5米。
「它不僅是我市主城發掘的第一條最完整、最大的恐龍,而且還可能拿個全球第一。」專家激動地介紹:大石壩恐龍發掘後,一年多來它們邊修復邊研究。令他們振奮的是,初步判斷這條恐龍是全球首現的一個種類。理由是,它雖屬蜥腳類,但發掘出來的四肢骨骼,比目前已發掘和修復的同類蜥腳龍要大許多,這種情況是不多見的。
不過專家也表示,要想最終確定這一結論,還需要更多的研究結果加以佐證。
三大謎團讓專家困惑
大石壩恐龍身上的三大懸疑,至今仍讓專家困惑不已。
一是,去年專家在大石壩恐龍發掘現場,意外發現了一顆甘氏四川龍的牙齒。這是一種以群獵為主的兇猛肉食恐龍。它的牙齒為何會出現在這裡?難道是大石壩恐龍與甘氏四川龍搏鬥中所打掉?
二是,大石壩恐龍見尾不見首。專家在發掘該恐龍時,一直未找到其頭部化石。是甘氏四川龍將其吃掉?還是在滄桑歲月中,被嘉陵江水沖走?
三是,大石壩恐龍雌雄難辨。原因是,其軟組織的生殖器在億萬年的巨變中,早已湮滅。而想從骨骼化石中尋找答案,至今還沒有足夠的參照標準。「就連恐龍的膚色,也是當今科學家想像出來的。」
據悉,元旦放假期間,市民可到自然博物館北碚陳列館欣賞大石壩恐龍(如圖)。專家再現了它出土時的原貌,市民可親手觸摸恐龍化石。
記者 李心成/文 張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