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聖孫武故里 揭秘兵聖孫武的故鄉具體在何處 | 陽光歷史

 

A-A+

兵聖孫武故里 揭秘兵聖孫武的故鄉具體在何處

2015年03月03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139 次

  孫武故里:孫武的故里問題,前人已有成說,即《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的「孫子武者,齊人也」。史學界至今仍有爭議,廣饒說、惠民說、博興說、臨淄說並存。那麼孫武的故里究竟是在何地呢?

  惠民說

  1987年,為編纂《惠民縣志·人物誌》,縣政府有關部門開展了孫子故里的考證工作,為此,成立了專門孫子研究籌備小組,研究人員收集查閱了大量關於孫子的資料,分赴大江南北,向歷史學者請教,獲得了直接考證線索。經過軍事科學院戰略部、北京大學專家查閱有關正史,認定孫子故里在惠民縣這一傳統成說是確鑿無疑的。1989年5月22日至25日由惠民縣人民政府、軍事科學院戰略部、總後勤部編審辦共同於孫子故里惠民縣召開的首屆「孫子兵法國際學術討論會」,兼紀念《孫子兵法》問世2500年,標誌著「孫子故里惠民說」得到國家領導人和諸多著名專家學者廣泛的認同,此後歷屆舉辦的《孫子兵法》國際學術研討會,惠民縣都以孫子故里的身份受邀與會。(流傳已久的「惠民說」是指曾經包含廣饒縣在內的「惠民地區」而並非今天的「惠民縣」)

  樂安說

  所依據的史料最重要的有兩則:一是唐朝元和年間林寶編纂的《元和姓纂》孫姓條下的「樂安,孫武之後,漢有賓、碩,魏有清河太守孫煥,晉有孫顗,避地於魏,故屬樂安,因家焉」的記述。二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齊田完字敬仲,四世孫桓子無宇,無宇二子:桓、書。書字子占,齊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賜姓孫氏,食采於樂安。生憑,字起宗,齊卿。憑生武,字長卿,以田、鮑四族謀為亂,奔吳,為將軍。」前則被認為是關於孫武故里的最早記載,後則被認為是證明孫武故里在樂安的「鐵證」,此後許多關於孫武的介紹多以此說稱其為「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

  廣饒說

  在新編的《山東歷史》、《辭海》等資料文獻中都有所體現,從廣饒挖掘出的一系列古墓石碑上的記載也可以確定「孫子故里」廣饒說的正確性。越來越多的史學界、軍事界學者認同「廣饒說」。2012年3月,八省市樂安孫氏後裔齊聚廣饒尋祖考察。2012年5月,廣饒縣作為孫子故里被邀請參加《中華樂安孫氏總譜》專家論證會。(流傳已久的「惠民說」是指曾經包含廣饒縣在內的「惠民地區」而並非今天的「惠民縣」)。

  臨淄說

  據《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和《山東通志》知,孫武的祖父陳文子家居臨淄魚裡。想必孫武及其父親陳無宇都應該出生並生長在臨淄魚裡。大連圖書館資料庫《孫子年譜》載,公元前515年,30歲的孫武才挈妻子奔吳。也就是說,孫武30歲以前是在臨淄魚裡度過的。若按現代意義上的故里概念而論,臨淄魚裡即是孫武故里。

  孫武祠廣饒縣委、縣政府重視孫子故里的文化建設。1991年,聘請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規劃設計了一組仿宋式的建築群體,佔地約7000㎡。它以南宋關帝廟大殿為依托,在其前側中軸線和右側共建有3個院落,整個建築古樸典雅,蔚為壯觀。1992年,整個建築群體完工,並定名為廣饒縣孫武祠。1993年4月,廣饒縣孫武祠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全國政協副主席洪學智為孫武祠落成剪綵。孫武祠大門懸掛著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題寫的匾額。

  孫武祠前院正中是一尊孫武漢白玉石雕像,該像是由青島工藝美術學院譚國信教授創意製作的,像高3.2米,孫武手持兵書,腰挎寶劍,睿目遠眺,儼然一位運籌帷幄的將軍正在指揮千軍萬馬鏖戰沙場。

  第一展室是孫武故里考證資料展覽。本展室主要向世人展示了孫武故里在廣饒的考證資料、史料及其對後世的影響。關於孫武的生平,《史記》、《新唐書》、《古今姓氏書辯證》等史料均有記載。史料對孫武的最早記載見於漢代司馬遷的《史記》,云:「孫子,武者,齊人也……」其後,晉代的《孫夫人碑》、唐代的《貞觀氏族志》和撰刻的多通《墓誌銘》、宋代歐陽修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鄧名世的《古今姓氏書辨證》都對孫武身世和裡籍作了比較系統地考證和記述,對後世影響頗大,在孫武裡籍探考史上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在清代孫星衍的《魏吏部尚書孫邕傳》、《孫子兵法序》中也有同樣的記載。民國7年《樂安縣志》和民國24年《續修廣饒縣志》也有「孫武是邑人」的記載。

  第二展室是《孫武書畫展》。本展室薈萃了國內眾多專家、學者、書畫大家和各級黨政領導的書畫作品80餘幅,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多角度、多側面展示了對孫武及其故里的關注。

  孫武祠的二門兩側是《孫子兵法》巨幅瓷刻。本瓷刻長42.7米,高0.9米,分作141塊板面,嵌貼423塊瓷板,正文隸書陰刻,裝幀古樸典雅,通體凝重壯觀,實乃絕世瑰寶。它由淄博市淄川區羅村鎮瓦村農民刻瓷藝術家常宗林父子三人,歷時2載,於1993年刻制而成,後贈廣饒縣孫武祠珍藏並展出。本瓷刻因其卷幅巨大,氣勢恢宏,技藝精湛,舉世獨尊,1995年被評為「世界基尼斯之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宋大殿坐落在孫武祠後院。該殿始建於南宋建炎二年(1128),坐北面南,全木結構。高10.38米,東西闊12.63米、進深10.70米、月台高0.73米。是山東省現存最早的宋代木構殿堂之一。1977年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孫武祠建成。孫武祠建成之後,廣饒縣委、縣政府十分注重以孫子兵學為內容的旅遊開發,先後投資2000餘萬元拆遷了廣饒縣教師進修學校和廣饒縣教育局,對孫武祠進行擴建。

  2003年又投資2000萬元建設了縣博物館新館。坐落在孫武祠西側的博物館、孫武文化園和孫武文化廣場已投入使用。將整個面積擴大到98890平方米,合148.34畝,是全省乃至全國最大的「縣級文博單位」建築景點之一。2003年,孫武祠共接待國內外觀眾35000餘人次,門票收入達3萬餘元。其中有來自澳洲、美國、日本、韓國、德國、馬來西亞、印尼、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遊客20餘批,約500餘人,對弘揚孫子優秀歷史文化暨宣傳廣饒縣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東營市(廣饒縣)歷史博物館還緊緊把握時代脈搏,堅持社會效益第一的原則,積極組織東營市各縣區中小學生參觀學習,讓他們從小接受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教育。2003年,廣饒縣實驗一小、實驗中學、大王鎮中心初中、碼頭鄉中心初中和央上初中,以及東營市、勝利油田和其它縣區的部分學校組織學生前來參觀,參觀人數達到1.8萬人次,較好地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

  2003年縣委、縣政府又決定在城東新區之古淄水畔,建孫武湖和中華兵聖文化博覽園,充分利用其地理環境秀麗之優勢,進一步拓展新的旅遊景區,以展現廣饒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強勁的經濟發展實力,招商引資,為人民造福,為子孫後代造福。其土方工程已完成。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