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梅嶺藏「蘇」,山殷海疏。
---------
投稿網友:聽上帝耳語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我喜歡等劇出完了再一口氣看完,《琅琊榜》我也是這樣看的,哭哭笑笑的也是給了我不錯的情感體驗,所以首肯劇作良心,不敢得便宜賣乖。棒子甜棗,先給哪個,在心。不論過去未來如何,國外如何,《琅琊榜》在當代無疑是推進國產劇進步的一份好作業。
梅嶺藏了十二年的蘇哥哥,也藏了2.0版的瑪麗蘇,山影豐實走心,海宴則還沒有那麼紮實,劇情架構看似宏大豐滿,卻還是一匹比較稀疏的布,其中的稚嫩與對現實認識的偏差對於「大人」來講並不難發現。這就是標題的涵義。
網絡使得所有年齡段的所有生活群體的人都成為了同樣具有一張投票的觀眾,那麼大多數影視劇觀眾處在什麼年齡、愛看什麼,聰明的製片人是不會不知道的。影視劇就是用畫面講故事,畫面顏值高,價值觀主流,故事對胃口,基本上就不會失敗,逢抗戰勝利70年之際,此片顯然十分討巧地遠超了及格線。
這段話是實話,但聽起來也官方,除了我以外很多人也都會說,我還是說說自己的吧。
孔笙和李雪導演的劇情表現能力不僅好,而且巧。於媽的廉價配色方案像最炫民族風一樣一路高亢,也讓人飛快地感到疲勞。真正的抒情,是浪高一剎的激昂,全程引吭只會惹人煩躁。而逼格高得很明顯的倫勃朗光線和經典穩重的構圖成為了這兩位導演手中的一把好劍,從《戰長沙》到《北平無戰事》到《琅琊榜》,畫風一脈相承,並且總有進益。這次對古代建築植物佈景的精心營造和刻畫更容易激發觀眾的民族自豪感,讓人好感倍增,風致清雅而不厚重,平衡了劇情的糾結悲沉,令人一時心絞如麻,一時心曠神怡,體驗感很好。卡司也正好迎合了觀眾看厭了千篇一律的整容臉的心情,但也不冒進,所有正面主角控制在7、80分美顏線上甚至刻意重視了多樣性,其它非主要角色選了些只需看著舒服便好的非俊男美女(比如庭生、璇璣公主),都是為了沖淡卡司的味精味兒,明顯也達到效果了。
而年輕演員對角色的詮釋,還是更大程度上受劇本本身影響,不好定性評論。許多台詞掩蓋不掉的瑪麗蘇味道,決定了這個角色本身的局限性和那場戲狗血虛浮的調性,你又如何要求演員把它詮釋得血肉豐滿呢?一部劇對於演員來講就像一份試卷,有簡單的題,有難的題,簡單的題答錯會讓你分低,這部劇裡,沒誰答錯簡單的題顯得太差;而最難的題能答好會讓你分高,但同樣的,大家答好的程度也是按資歷來排的,沒誰脫穎而出;至於中間難度的題,是可以拉開小小差距的,胡歌的表演受到肯定,就是因為他在中間難度把握得較其它年輕演員好些,當然,除了他天資好些,他畢竟演過這麼多主角,這是他用心的成果。你以一個明星的標準要求他的戲,他是高的,以一個演員的標準要求他,他也算不低。
至於對「如何將無力瑪麗蘇台本進行有血肉有力詮釋」這個難題的解答,最打動我的是飾演夏江的王永泉老師(《戰長沙》中的老太爺也是他飾演的)。老前輩們的藝術涵養深厚,對角色的駕馭和再塑造的能力之強讓我佩服。看似不顯山不露水,其實若無他們的功力撐著,這部劇的成品頂多只能是掛在衣架上的華服,相信在劇組內,年輕演員們也受教良多,也希望胡歌能更加進步,不浪費自己的好悟性。
雖然標題說「海疏」,但海宴的大架構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感覺是一位空間架構思維很好的姑娘,所以我覺得不必像一些一星影評一言以蔽之否認了海宴的才華。中國文藝以浪漫為上,任何主義陷入小格局大能量都會衍生出次品,浪漫主義衍生的次品就是瑪麗蘇,海宴的蘇其實也算是中國特色的蘇,是本土的東西,更容易將人帶入而不自知,她自己也不自知。「為賦新詞強說愁」是自古就有的句子,也算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只是還不夠精華,但不是精華的部分也一定會被傳承,不然哪來的精華。
海宴的特長體現在她對戲劇性事件的編串上,用「環環相扣,扣人心弦」來讚譽也不為過,這說明她的邏輯能力強,空間思維強。但是對人心的體察則流於表面,或者說流於幻想,這是耽美思想的體現。所以台詞仍然是網絡小說體,人設也不論年齡全都淺顯無知,說是不」非黑即白「但實際上還是非黑即白。每個人都逼格滿滿還常常假裝接地氣,隱約感到缺乏幽默感只好偶爾賣萌或者貧幾句補充一下維生素,好在演員本身並不瑪麗蘇,把一些小伎倆演繹得比較真實,添色不少。但即便如此,觀眾還是難捱長篇累牘的抒情疲勞,雖然大背景交代的清楚,但是每個情節如何鋪陳展開卻避不開一個」疏「字。填滿這些稀疏的是瓊瑤式的抒情,感覺像是在一味地把觀眾弄哭,哭過之後又覺得冗余或言之無物,此處觀感欠佳。但也不乏樂在其中的觀眾,畢竟現實若乾枯,那麼想像裡的香精也還是醉人的,閱歷少的觀眾也察覺不清這是香精的味道還是食物的味道。但是食物的味道常有回味,如第二集中林殊被太皇太后」認出「的那場戲,據我所知很多觀眾都印象深刻,餘音繞樑,這就是一個好的情節的鋪陳和刻畫。
桃花潭水深千尺,深沉的情感太多了,會從潭裡溢出來,我們看到了表象,便能看到它背後的深潭;而用台詞就能盡數潑灑出來的,大概也只能有一盆水這麼淺了。
大家如此喜愛這場戲,可見觀眾們吃到美食的時候是一定能認出來的,這無關生活閱歷和觀影經驗,無關認知和審美水平。一個桶有許多板,大家都知道什麼是好的,只是有時候重視的長短板不一樣罷了,顏值是長板,劇情跌宕起伏是長板,通過這部劇,很多人對畫面語言的講究也有了理解的提升,慢慢的其它方面也會被重視起來。只有在滿足觀眾現有需求的基礎上,在其他板上有所提升,才是最容易培養觀眾審美素養的路。我不討厭你才會繼續發現你身上的優點,然後受到感染,這是人之常情吧。
文學和影視創作不同,好故事改編影視劇的時候編劇這關還是很重要的。對於創作者,最終孕育更好的作品和更多的參與創作哪個更重要,我個人偏向前者。
片子的評分我一直覺得可以分成兩種看,一是按10分的分數,這就難免顯得專業些,從這個角度看片子分數虛高了。但是從」很差、較差、還行、推薦、力薦「這五個評價詞來看,我覺得現在的分數比較好理解。當人覺得被感動的時候會覺得眼前的人特別偉岸,等再長大些甚至你超過他了也會發覺當時自己的眼光把對方美化了,但那又怎麼樣?你已經受到了它的好的給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