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不忍終別離——評《琅琊榜》之殊凰
---------
投稿網友:左小姐~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看完最新更新的四十六集,還是來寫評了。從開播開始幾乎每天緊追不落,還不止,上豆瓣幾乎泡在評論區,看長評短評。對寫書影評這種事我其實是比較懶的,通常只是看別人寫的,最好能恰好疏解到我心中所想。等了很久,還是沒有看到一個評主寫殊凰的,所以就動筆了。
全民賣腐,靖蘇黨呼聲很高,但是說實話我不太喜歡這樣的解讀。雖然我是腐女,一度一入耽美深似海,最喜歡的耽美作品也是古代的,菖蒲筆下的韋蘇cp。但在這部劇上,卻覺得觀眾不該這樣。很心疼靖蘇,也被「鴿子蛋」、「我只想他活在這個世界」感動哭了,但總被觀眾往愛情上扯(我知道是玩笑)有點煩,有點污。
說回殊凰吧。
最開始知道《琅琊榜》是在同事的安利下看了那個預告,她當然是早就看過原著的,評價很高,據說是當年起點的鎮頻之作。我就看了那個預告,只覺畫面色調如清流,人物長得都很好看,氣勢磅礡,節奏緊張,而真正讓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的還是那一幕,劉濤淚流滿面擁著胡歌,說,究竟是什麼樣的經歷,可以讓一個人變得面目全非。她的表情那樣淒楚絕望又疼惜,讓我瞬間就有點鼻酸。
所以決定看看《琅琊榜》的小說,看完的感覺就是相見恨晚。我看過很多網文,女頻言情,男頻打怪,這部作品卻是清流一般,立意獨特,所書的凜然大義、忠魂赤血讓人熱血沸騰,又文筆綿密,絲絲入扣。但對原著唯一不滿的地方,就是讓霓凰對林殊青梅竹馬的感情,變成了少不更事時對他兄長般的依賴,轉而跟聶姓副將日久生情。雖然是增強了梅長蘇這個人物的悲劇感,但不是我要的那種虐啊。這樣一來,原著裡霓凰真算不上女主了,成了實打實的醬油黨。幸好在劇版裡,去掉了霓凰移情這條線,霓凰這個角色才算真正出了彩。
追劇以來,幾乎所有眼淚都流在了殊凰戲上。
從梅長蘇時隔十二年再見到霓凰那一幕開始,雖然兩人並未真正會面,霓凰在外面試練小輩,和豫津和景睿喂招,而梅長蘇一直在馬車裡沒有出去。一開始只聞其聲,隔著幕簾,聽到霓凰和小輩寒暄的聲音,他便已是手顫心驚,這裡胡歌演得實在太到位,每一個眼神、表情都是滿滿的戲,最終他還是忍不住稍稍掀開了馬車的簾子,遠遠看著少年時的未婚妻,看那一身銀鎧戎裝,利落側影。記憶裡那個笑著喊他林殊哥哥的少女,已經長成英姿颯爽的將軍,這十二年間,他的小女孩又是如何沙場拚殺,歷練獨撐,才從天真爛漫的霓凰蛻變成威懾一方的霓凰郡主。此時鏡頭已成了梅長蘇的視角,在微微拉開的幕簾下,在混亂打鬥中,還是緊緊膠著那人的身影,一別十數年,兩人都不復當年模樣,想問她這些年可好,想多看她幾眼,卻最終還是放下門簾,坐回馬車,不去看,不去聽。他已不能做林殊,現在他是梅長蘇。金陵城外,物是人非。
第二幕看哭的是兩人在太奶奶面前的那場。已經老年癡呆不認得人的太奶奶,卻在看到梅長蘇的第一眼就喊他,「小殊,過來。」喊他到自己跟前,把他愛吃的點心放到他手裡,又喊霓凰也過來,將兩人的手放在一起,說,「你倆還沒成親啊?」看到這裡不由得也是一陣鼻酸,可以設想,假如沒有十二年前那場變故,如今這般場景就不會是一個老人胡亂指劃出來的「錯認」,而是美好幸福的事實。假如他還是那個林殊,今天他就可以和霓凰一起與太奶奶閒話家常,承歡膝下。大約也應如太奶奶所說,早就成了親,說不定孩子都有了。他垂目隱忍,極力壓制著內心的感情,終歸還是有旁人殘忍地提醒:是老人糊塗了,林殊早就不在了。但就在霓凰把手抽回去時,他卻緊緊握住了她的手,略帶強硬。我想這裡不光是不想讓老人失望,更多的,還是不捨吧,捨不得鬆開她的手。這裡破綻太明顯,不合梅長蘇這個身份,但或許那一刻,他只想再做一回林殊。
第三幕殊凰相認,這一幕是殊凰線的情感高潮,那天光是這一集的一分鐘預告我就已經看哭了,而後出來正片當然更是眼淚止不住,後來過了好幾天無意間又看到了相認這部分,又看哭。這集兩位演員的演技都爆表,劉濤演得放,胡歌演得收,感情碰撞得火花四射。
她破釜沉舟而來,不管他認不認,反正她已經認了。在太奶奶面前,握著她的那隻手的顫抖,說她不喜帶侍女隨行的習慣不好的提醒,拂去她身上落花時的溫柔,還有分明是初見卻似一見如故的熟悉,分明是初識卻莫名其妙的信任,反正就是這不講道理的直覺,她就是知道,他就是她的林殊哥哥,字跡和以前的截然不同他也是,那顆痣不見了他也是,體質沒有半分從前小火人的炙熱他也是,不管他再如何理由充足地不是,他都是。霓凰對梅長蘇步步緊逼的時候,心裡應該是希望又絕望的吧,萬一他真的不是呢?萬一這關於林殊生還的最後希望也終於滅絕呢?此刻,梅長蘇根本不敢去看她的眼睛,但他終是沒繃住,嘴唇因壓抑而顫動,而眼淚已經泫然而下,默認了自己就是林殊。其實若他心狠一點,咬死否認,霓凰也半點辦法都沒有,畢竟他沒給她留下任何證據。但他終是不忍心,不忍心教她傷心,不忍心看她哭成這樣,不忍心讓她懷抱的那點希望變成絕望,所以他不忍心再說他不是。想必當梅長蘇的手終於輕輕落到霓凰背上時,她才真正安下心來吧:是他,真的是他。
終於相認,霓凰從這個久違的擁抱中抬起頭來,看著他已不復當年容顏的臉,更多的恐怕是心疼,他究竟吃了什麼樣的苦,遭了什麼樣的罪,才變得如此面目全非,找不到半分當年的痕跡。而在他經歷那一切的時候,她都不在身邊。可又何其慶幸,他還活著。
情緒到這裡終於漸漸緩下來,久別重逢互訴衷腸,她問他這十幾年他經歷了什麼、身體又怎會衰敗至此,可他不願說,她也只好不再追問,只說這些年,他一直是她心中支柱。獨撐雲南王府,她是整個雲南王府的依靠,現實教她必須強大起來,可她卻一直記得少時自己依靠的那個人,會在她跑累了的時候背她回家。那一幕回憶閃現特別催淚,還是青蔥模樣的少年少女在草地練劍,默契整齊的動作,一帥氣一靈動,兩人臉上皆有笑意,真是青梅竹馬的最佳詮釋。可回憶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酷,她十年鐵血,滿眼滄桑,而他更是面目全非,病入膏肓。對霓凰來說,真是十年生死兩茫茫,縱使相逢應不識。而終於相認,執手相看淚眼,卻不知他還有多少時間。
霓凰說她可以等。但分明一開始藺晨就告訴梅長蘇,他的身體最多只能撐兩年。這場等待的盡頭也許是又一次生離死別。記得原著中梅長蘇是死了的,不知劇版的走向會是如何。其實殊凰這條線,必須要殊死才是正確的結局,悲劇效果最為濃烈。就像我寫小說,從一開始我就知道這個故事會是悲劇還是喜劇結尾,哪怕寫到後面自己不忍心,還是會選擇那個殘忍但正確的結局。如果最後編劇不忍,給了好的結局的話,雖從藝術角度來看不完美,但我還是願意接受的。
後面追劇再更新吧,還有幾幕戲想寫一寫,元宵花燈的眼前人是心上人,還有霓凰吃醋,以及「我沒追問,我怕他難過」。就整個劇來說,殊凰戲其實很少,但很精,就是恰到好處的程度。畢竟這不是言情劇,偏就是權謀中的這一筆淡寫的言情線,格外亮眼。隱忍含蓄,又生生戳心。
————————————————————————————
[第二次更新]
今晚看了明天大結局的預告,約莫是知道結局了,霓凰一句,「在我眼裡,他永遠都是那個金陵城裡最明亮的少年。」又讓我各種揪心,還有殊凰的來世之約……好吧,我想明天看完結局之後,可能不會再有心情補前面的了,可能直接就結局幾幕做下評析這篇影評就算完了。
為了防止自己虎頭蛇尾,所以在看結局之前,把之前說的補完。
殊凰線中,霓凰知道梅長蘇就是林殊之後,感情戲其實是比較坦白的,只要殊凰同框,霓凰的眼睛就離不開林殊,關心、維護、擔憂、思念,無一不溢於言表。無論是私炮房事件中靖王誤會梅長蘇時,她厲聲責罵靖王的維護,還是太奶奶過世梅長蘇悲痛無依時,她自雲南千里奔來的陪伴,還有獵宮兵變時,霓凰救駕進來之後第一句話問的「蘇先生還好嗎?」
霓凰喜歡林殊,如此真誠熱烈,坦蕩無遺。而林殊作為梅長蘇,必須要克制,他背負了更多沉重的東西,所以他注定不能像霓凰那樣袒露心跡,很多時候,他都不能回應。所以在殊凰戲中,可能霓凰表現得更深情一點。但毋庸置疑,霓凰在梅長蘇心裡是不一樣的。
說兩幕特別的殊凰戲吧,不是霓凰單向的,而是兩人互相的。
殊凰相認之後的感情戲裡,我最喜歡的一幕,便是元宵花燈那一場。特別溫情,又讓人心疼。元宵節,蘇宅也掛上了花燈,一串兒明明亮亮的,在廊邊簷下搖曳,梅長蘇站在廊下看花燈,忽然看到了一個金魚花燈,記憶閃現,想起了那一年元宵,還是少年林殊的自己扶著霓凰踩梯子掛花燈,少女站在高處掛好那個金魚花燈,捧著花燈低頭沖少年一笑,「好看嗎?」映著燈光,她的笑容那樣明亮,少年幾乎看呆了眼,說:「好看!」自不必說,好看的不是燈,而是人。舊憶忽醒,梅長蘇移下視線,卻見階下那與他同看著那盞金魚花燈的,正是自己剛剛想起的人。一瞬恍惚之後他才意識到,眼前人並不是自己的幻覺,霓凰確確實實就站在面前。她看著他笑,說,「我想你了,就來了。」
這一幕真是有種令人淚中帶笑的溫情,淚的是回憶太美好,不知為何,每次出現少年林殊和霓凰的場景時,都覺得特別催淚,因為那些場景真的太美好了,明亮張揚的少年,天真爛漫的少女,好像永遠都會那樣笑著,那樣長大。襯得現實太殘酷,不忍細想。但是後面一幕又是那樣溫情,讓霓凰真的出現在梅長蘇的面前,關於思念,最浪漫的事,莫過於我在想你的時候,你也在想我。而最美好的事,莫過於我在想你的時候,你剛好出現在我面前。
「我想你了,就來了。」
燈影搖曳,兩人遙立對望,不再多說一言,卻已情意悠遠。
還有一幕特別喜歡的是霓凰吃醋。倒不是因為霓凰的醋勁兒好玩,而是因為梅長蘇的反應實在太可愛了。獵宮兵變鎮壓之後,霓凰見宮羽女扮男裝混在軍中,在守宮戰中受了傷,而梅長蘇對其還挺關切。霓凰問他宮羽身份,語氣酸酸地說「有個姑娘在你身邊照顧你我挺放心的」時,我們一向淡定的梅宗主,居然有點緊張了,然後又開始解釋,說著說著還臉紅了,明明說的都是實話,卻偏有越描越黑的嫌疑。最後霓凰一個眼神,他就全招了,也忘了就輕避重,老老實實說宮羽在他帳前站崗,惹得霓凰甩下一句「以後蘇先生帳中安全就由我霓凰負責了」拂袖而去,留下一臉愕然的梅宗主。
看到這裡我真是笑死了,誰能想到平時能言善辯、一開口沒有誰勸不服的梅宗主,這會兒嘴這麼笨,連撒個小謊都不會,該玩點文字技巧糊弄過去的敏感事件,卻偏偏實打實地全說了。這會兒他哪裡還是心計無雙的梅長蘇,他分明又成了那個單純的林殊,不知所措,怕她誤會,怕她不高興。
說起來梅長蘇所有最不「梅長蘇」的時刻,都和霓凰有關。哪怕在靖王面前,他也能時時保持冷靜端著梅長蘇的身份,但是對著霓凰,他才最容易變回林殊。
說起來這兩人之間隱忍不發的東西,還是靜妃一語道破。那是獵宮兵變鎮壓後不久,梅長蘇突然發病,陷入昏迷前還特意交代下屬,不要告訴霓凰,也不要讓她來看他。後來靜妃來為他診治暫時脫險,第二天霓凰知曉,也許被那邊攔阻了吧,便衝到了靜妃寢宮,急切問她蘇先生怎麼樣了。靜妃說自己也已經知道他是林殊了。在這個長輩面前,一向堅強的霓凰終於哭了出來,她說,她知道這十三年他一定吃了很多苦,她知道他一定病得很嚴重,但是她沒問,她怕他難過。
靜妃說,他瞞著你,又何嘗不是怕你難過呢?
是啊,因為怕對方難過,所以霓凰明明那麼擔心卻忍著不問,所以梅長蘇自始自終隱瞞自己病情。後面被藺晨當眾說破他所中的火寒毒有多凶險之後,面對霓凰不再讓步的質問,他還是選擇撒謊,騙她說自己還有十年可活。
是啊,怎麼說得出口呢,她聽說只有十年的時候都那麼難過,更何況那個實際壽命數字只有寥寥數月。
或許梅長蘇自歸來之後,對霓凰感情的克制,也是源於老早就清楚自己並不能許她一個未來吧。他早就說了,「霓凰,你的未來沒有我也會很好。」他也早就和她最好的朋友夏冬說,以後他不在了,霓凰若能遇到有緣人還希望夏冬能幫他多開導她。
霓凰還以為能和他廝守十年,他卻已經在鋪墊她沒有他的未來了。真是令人難過啊。
明天大結局,等一場蓄謀已久的告別吧。
————————————大結局更新——————————————
那天晚上看大結局,雖然前一天的預告都已經劇透得差不多了,我也早知道梅長蘇是一定會死的,但是真的看到大結局還是被虐得哭成狗。
以林殊的身份重回十三年前的赤焰戰場,以林殊的身份死在沙場,這當然是個完美但不圓滿的結局。完美是基於藝術角度而言的,這個結局將整個人物又拉高了一層,並且實現了一個結構非常漂亮的迴旋,一個與故事的發端相連的圓。而說它不圓滿,當然是林殊的死給靖王、霓凰等所有活著的人帶來多無盡傷感和遺憾。這是一個非常有力度的悲劇。
大約是從藺晨勸說梅長蘇不要去戰場的時候開始,眼淚就沒有幹過。藺晨勸說無果離去之後,鏡頭轉到霓凰一步步從走廊簾幕中走出來,兩三步之後我才知道這用意,原來霓凰全都聽到了:他只能再活三個月,他已經打算好了死在戰場。霓凰走出來,遠遠看著長蘇的那眼神,那昭然痛楚,真是見者傷心,是啊,他明明承諾了她十年,明明赤焰舊案才剛剛昭雪,正以為可以廝守十年時,卻突然發現,他只有三個月時間,並且他去北境她去南境,連最後三個月她都不能陪在他身邊。霓凰之痛,何以為釋?
長蘇發現霓凰時,他的眼裡是躲閃, 是愧疚,他知道,自己這般選擇的確是成全了自己,卻終是負了她。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看到微博上有人說,果然靖王才是女主角,梅長蘇臨行的最後一夜都給了他,而霓凰卻有一個小飛流。我卻覺得霓凰和飛流的這場戲安排得很好。霓凰沒辦法和梅長蘇像他和靖王那樣告別,靖王並不知道梅長蘇只能活三個月,他只覺得梅長蘇可能會有危險,但更多還是相信他一定會回來。但是霓凰不同,她已經知道了,這一別很可能就是永別。
但她還能和他說什麼呢,她當然不希望他去,她當然希望自己能陪在他身邊,她當然不想他以林殊的身份死去,她只想他好好活著。可是她不能勸阻他,因為她知道那片戰場、那個名字才是他心之所向,是他真正的志趣。因為她瞭解他,十三年陰詭暗獄的生活並不曾磨滅那少年赤子之心。做回林殊,死在戰場,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再不捨再心痛,她也不能說不,甚至還必須壓抑著自己,不讓自己的愛成為他的心理負擔。
她心裡的那些不捨都不能對梅長蘇說,而她也不習慣在別人面前軟弱,所以她選擇了飛流這個孩子,因為他聽不懂。她說十三年前,她送林殊哥哥出征的時候,也就飛流這麼大,那時她以為他很快就回來,娶她過門,陪她一輩子。卻不想那一別就是十三年。而現在他又要出征了,不知何時能再見。她說,雖然所有人都說他完完全全變了一個人,可是在她心裡,他永遠是金陵城裡那個最明亮的少年。她說,這次出征請飛流一定要幫她好好照顧他,一定。霓凰對林殊對情意,就以這寥寥幾言,傳達得克制又虐心。
霓凰真是劇中最令人心疼的角色,她對林殊對萬千柔情在永別之際都不能表露分毫,被自己生生壓制在灑脫平靜的表象中,送他出征,故作欣然地接受了那「此生一諾,來世必踐」的安慰。自此一南一北,甚至一陰一陽,終不再見。愛不是佔有,而是讓他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霓凰的這份愛太大氣,太堅定,也太揪心。
這個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看到全劇終的時候,心裡有種巨大的空洞感。心裡很清楚這是最完美的結局,但情緒還是久久緩不過來。把自己晾了兩三天,才得以把這個影評寫完。
自看完原著之後,我對這個故事一直是抱有極大期望的。萬幸劇版做到了。每個人物都像是從書中走出來一般,山水畫卷,人影綽約,權謀正義,赤血忠魂,還有情穿始終。感謝作者海宴,山影團隊,和這些演員,對於這部劇,我作為原著黨表示沒有差評,對別人的差評,也只能任性地說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