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史上為達目的曾向臣子行賄的兩個中國皇帝
導讀: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無奇不有,居然有兩個皇帝向臣子行賄,他們是宋真宗趙恆和明代宗朱祁鈺。集天下權力和財富於一身的皇帝居然向臣下行賄,這是為什麼呢?
宋真宗為封禪作假賄宰相
宋真宗趙恆是宋太宗第三子,997年繼位。公元1004年秋,遼國20萬大軍南下,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今河南省濮陽縣)城下,威脅宋的都城東京汴梁。趙恆忙問計於群臣。副宰相王欽若、陳堯叟主張逃跑,任職才一月的宰相寇準則厲聲反對說:「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斬首!」他說,如果放棄汴京南逃,勢必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國家就難以保全了;如果皇上親自出征,士氣定必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敵兵。趙恆同意御駕親征,由寇准隨同指揮。
宋軍見到皇上的黃龍大旗,士氣大振。寇准指揮宋軍出擊,消滅了遼軍數千人,射死了遼軍主將蕭達蘭。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要求議和。經過寇准的堅持和使者曹利用到遼營一再討價還價,於12月正式議定由宋朝送給遼以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換得遼軍撤走。這就是歷史上的「澶淵之盟」。宋真宗對自己御駕親征逼遼議和很是得意。不料有一天,王欽若卻對他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王欽若的話,本來是要貶低寇准的,但卻同時給愛虛榮的宋真宗潑了一盆冷水,從此怏怏不樂。
王欽若善於察言觀色,他看出真宗這人既好大喜功,又害怕戰爭,就找了個機會假意向真宗提議說:「陛下若出兵收復幽、薊兩州,就可以洗掉澶淵之盟的恥辱了。」真宗說:「河北的百姓剛免了戰爭之苦,我哪忍心再挑起戰爭呢?還是想點其它主意吧!」王欽若乘機說:「那就只有封禪可以鎮服四海、誇示外國了。但自古封禪,都得有『天瑞』出現才行。」王欽若接著又說:「當然,這『天瑞』不是說要就有的;前代之所謂『天瑞』者,有些是人為搞出來的,只不過人把它當真的崇奉起來,並以之昭示天下,就會同真的一樣了。」
宋真宗聽了,當然心領神會,但又擔心地說:「王旦也許不會同意這麼幹吧?」王旦是當時的宰相,因此前寇准已被排擠出朝。王欽若說:「我去向他暗示這是出於聖意,估計他不會不同意。」果然,經過王欽若說項,王旦同意了。但真宗心裡還是不踏實,就把王旦召來宴飲,正當喝得高興的當兒,命人取出一樽酒來賜與王旦說:「帶回去同老婆孩子一起享用吧!」王旦回家後打開酒樽一看,哪裡是什麼美酒,裡面盛的全是美珠!從此,王旦自然也成了宋真宗封禪的支持者了。在王旦、王欽若等人的支持下,宋真宗封禪的鬧劇成功舉行。
明景帝為立太子賄群臣
明景帝朱祁鈺(明代宗)本來不是皇帝,只是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明英宗好大喜功,聽了宦官王振的唆使去跟瓦剌打仗,結果一敗塗地,自己也被俘虜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變」。在大臣們的擁戴下,英宗的同父異母弟弟朱祁鈺做了皇帝。
朱祁鈺在龍椅上坐穩後,總覺得有一件事梗在心頭難受得很。原來此時的皇太子還是他哥哥明英宗的兒子。景帝心想,這已經到了手的江山,再還回去總是捨不得。他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太子,但自古以來廢立太子一事必須得到大臣們的支持,否則就不得人心了。可是,這件有悖常理的事情要得到大臣們的支持,談何容易!這時候,有個叫興安的太監為他出了一個「絕妙」的好主意。
不久後的一天,朱祁鈺召集內閣成員首輔陳循、次輔高榖等六人開會。但朱祁鈺只是跟他們隨便拉了一些家常,談了一些無關緊要的公事。然後宣佈散會,搞得大臣們一頭霧水,半天摸不著頭腦。不過散會後,興安太監分別找到了他們,一一奉上白花花的銀子,具體數額是:首輔陳循、次輔高榖每人一百兩,其餘四位閣員每人五十兩。這六人都是老奸巨滑之輩,知道皇帝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搞定了最重要的六位大臣,接下來就是賄賂群臣了,雖然錢不多,只有區區百十兩銀子,但其中意思大臣們都心領神會。收了錢的大臣們一致同意改立太子的倡議。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皇太子朱見深被廢為沂王,朱祁鈺之子朱見濟繼任太子。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幾年後爆發了著名的奪門之變,英宗復辟。朱祁鈺被廢為親王,軟禁於西內,不久氣死於永安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