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盤點地球十年消失的珍稀物種 | 陽光歷史

 

A-A+

[多圖]盤點地球十年消失的珍稀物種

2016年02月27日 歷史排行榜 暫無評論 閱讀 167 次

從2000年到2009年短短的十年間,從中華白鰭豚到聖赫勒拿島紅杉,因為過度捕獵和開採、棲息地喪失、氣候變化、污染以及人類活動,這些大自然的精靈們,正在或者已經消失在人類的視野中。以下盤點的是這10年間,迅速走向消失的珍稀物種。


白鰭豚


 




 



也稱為長江、華湖、白旗、白鰭或長江豚,它可能是世界上受威脅最嚴重的鯨目動物。該物種最後一次有記錄的發現是在2002年,而2006年在白鰭豚原生地,中國長江進行的摸查中,生物學家們未能發現任何個體。早在1996年,白鰭豚就已被列為極度瀕危(CR)物種,但在2007年,科學家們對白鰭豚重新評估,並被標記為可能滅絕(PE)物種。漁網纏繞、電擊捕魚、船隻螺旋槳擊打、修築水壩、河流淤積(森林砍伐和農業擴張所致)以及污染,都是導致該物種急劇減少的元兇。


金蟾蜍


 




 



曾經是一個常見的物種,但在1989年之後,哥斯達黎加再沒有出現過一個樣本。1988年,只有8只雄性和2只雌性金蟾蜍存在於我們的視野之內。 1989年,僅發現一隻雄性金蟾蜍的存在,而這就是該物種的最後一次記錄。自此之後,大規模的搜尋過去了,人類卻沒有再發現任何一隻金蟾蜍(截至2007年8月)。


西部黑犀


 




 

 

  西部黑犀牛被列為極度瀕危(可能滅絕)物種。該物種種群幾乎可以肯定少於50個成熟個體,而事實上可能已經滅絕。最近,在遍及喀麥隆北部大部分推定區域進行的摸查中,未能記錄一個個體的存在,但發現了大量偷獵地的證據。像其他大多數黑犀牛種群一樣,該亞種在過去約50年間數量下降了80%,人們擔心它會滅絕。
 

夏威夷烏鴉


 


 


 

 

 

2002年,最後兩個已知個體從夏威夷消失後,在野外,夏威夷烏鴉被列為已滅絕(EX)物種。棲息地的改變、收藏家的收集和射殺、外來掠食者(包括老鼠和印度貓鼬)和當地夏威夷鷹的捕食、禽流感以及外來蚊子攜帶的瘟疫,都造成夏威夷烏鴉種群的下降。有些個體存活在人工繁殖場裡,而放歸野外的計畫正在制定中。


塞舌爾蝸牛(Pachnodus velutinus)


 




 



該物種被列為地區滅絕(RE)物種,在塞舌爾範圍內已經滅絕。自1972年以來,觀察發現該物種的分佈已經收縮。而從1994年開始,儘管仔細搜尋過其分佈區域,但再沒有找到純種的樣本。


聖赫勒拿島紅杉


 





 
 
  聖赫勒拿島特有的樹種,現在在野外已經滅絕。當移民登陸這座南大西洋島嶼後,由於聖赫勒拿島紅杉的木質優良,樹皮還可以用來鞣制皮革,所以遭到大量採伐。到 1718年時,這種樹木就已經非常罕見。在19世紀後期,當亞麻種植園開始建立時,聖赫勒拿島紅杉的數量進一步減少。到20世紀中葉,只有一棵聖赫勒拿島紅杉倖存,而這一棵樹是今天所有已知的栽培紅杉的來源。近親培育帶來退化,有限的基因庫對該物種的未來生存構成最嚴重威脅。

毛島蜜雀


 




 



也稱為黑面琵蜜旋木雀(Black-faced Honeycreeper),是夏威夷毛伊島特有的物種,1973年首次在該島發現它的蹤跡。毛島蜜雀已被列為極度瀕危(可能滅絕)物種。在1998年已知的三個個體中,其中一個被圈養的個體在2004年死亡,而其餘兩個個體自2003和2004年後再沒有出現。需要繼續摸查所有可能的棲息地,以確認有無其他個體生存。


彎角大羚羊


 




 

 

  曾經是北非一種很常見的大型哺乳動物。為了取其肉食、皮革和宏偉的羊角而進行的過度獵殺,加上棲息地的喪失,導致該物種的數量大幅減少。目前,彎角大羚羊列為野外滅絕物種,它現在是一個重大的圈養繁殖和野外放歸計畫的一部分。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被列為極度瀕危(可能滅絕)物種,在巴西巴伊亞州(Bahia)的部分地區能發現它的蹤跡。儘管這個物種的幾個圈養種群存在於世,但最後為人所知的野生個體在2000年底消失。其他野生個體也不可能存活,主要原因是貿易性的誘捕和棲息地喪失。然而,在對所有可能的棲息地進行徹底摸查前,斯皮克斯金剛鸚鵡還不能被列為野外滅絕的動物。
 
伍德蘇鐵
 

 
 
  伍德蘇鐵被列為野外絕滅物種。迄今為止,只在南非發現了一株伍德蘇鐵。雖然當地人過度的藥用性開採加速了野生種群最後的消失,但該物種的滅絕可能是一個自然事件。1916年,最後剩下的樹幹被移栽到植物園。該物種不存在任何再引回到野外的可能性,因為現存的都是雄株,而且被盜竊的風險太大。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