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馬爾地夫沉沒進入倒計時:人間天堂藍色夢魘
大浪拍打著馬爾地夫首都馬累的「海牆」
10月17日馬爾地夫總統納希德在水下內閣會議上簽署環保倡議書。(圖片由總統本人提供)
由於海水侵蝕,海邊大樹樹根裸露,椰樹傾側
從高空望去,馬爾地夫不愧為印度洋上的一串明珠:1190個蒼翠群島鑲嵌在蔚藍海面上,如同珍珠一樣光彩奪目,難怪這裡被稱為「人間天堂」。不過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馬爾地夫的美景全部位於低海拔,全國平均高度僅高出海面1.5米,八成的國土不高於1米。如果聯合國對全球暖化下海面上升速度計算準確的話,最快一個世紀這些島嶼將被海水逐一吞噬。
馬爾地夫人並非全球暖化的幕後推手,可卻是地球村上最早一批承受惡果的「村民」。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每個馬爾地夫人談起氣候變化時腎上腺素都會上升,這個話題孕育了無盡的衝突;在說到12月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峰會時,他們又大多表示樂觀,尤其對中國的角色寄予了無限的希望。
哥本哈根峰會也許是拯救這個「天堂」的最後一次機會。
它們變成了1米多高的浪潮,有些地方還高達4米,完全倒灌進馬累的大街小巷裡,所有人都在狂奔,都在哭喊,都在祈禱,就像世界末日來到一樣!
要知道馬爾地夫歷史上一直沒有什麼海嘯,甚至也沒有熱帶風暴,但是這次天災傷亡慘重。馬爾地夫人第一次集體感受到海面上升對生命的威脅。
——馬爾地夫人Ikvam回憶2004年底南亞海嘯
「看看海邊大樹裸露的樹根吧,它們遲早都得枯死。」站立在Villigili島雪白的海灘上,27歲的馬爾地夫人Ikvam沒有半點欣賞風景的心思。他點了根煙,對地貌遭遇海水侵蝕心痛不已。曾被派駐到新德里的Ikvam曾經是外交部官員,由於憂慮家鄉環境惡化,他到了這個島上當環保志願者。Ikvam說,潔白細軟的海灘正逐步被上升的海面所淹沒,這個情景和北極冰川消融一樣驚心動魄。
椰林樹影是該國的一大標誌,可是海水洗刷下土壤不斷流失,正讓馬爾地夫的植被成為海面上升的第一批殉難者。Ikvam對本報記者說:「我已經見過無數的椰子樹倒掉,請你看看我身後的這棵椰子樹,它以前長得筆直,可是由於海水侵蝕根基不穩,現在已經成了30度傾斜。」
記者看到,海水再漫進5米將吞噬眼前這片海灘,一個潮頭襲來,潔白的沙子又被沖刷掉了一片。海灘另一邊是一排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度假屋,但是已經被棄用,離岸約10米處滿眼是斷壁殘垣,顯然這裡已經不大適合旅遊。
「我的父親已經成為『氣候難民』」
Villigili島和首都馬累只有7分鐘航距,它的處境讓馬累人焦慮,它的海拔不足1米,正成為海水侵蝕的典型,馬累人一提起這個島就會脫口而出:「它正在變得『越來越矮』了!」
「我的父親已經成為『氣候難民』。他原來住的島叫做Hathifushi,在馬爾地夫的最北端,但是在2007年的時候已經全部被淹沒,80多人全部要轉移到另一個更高的海島Hanimaadhoo,我很擔心以後更多的同胞會這樣。」Ikvam說。在馬爾地夫的30萬人口中,10多萬人聚居在馬累,其餘則分散居住在194個島嶼中,據本報得到的一份政府最新統計,其中164個遭到大海嚴重侵蝕。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1961年以來全球海面平均每年上升1.8毫米,由於熱膨脹、冰川、冰帽和極地冰蓋的融化1993年以來加速到3.1毫米,如此一來最快100年內海面上升將淹沒整個馬爾地夫。
「Villigili島以前的海灘要廣闊得多,有20多米可以給我們散步!」Ikvam貓在地上在海灘上畫了一個島的模樣,他說馬爾地夫是建立在珊瑚礁上的國家,島嶼是這個國家最寶貴的資源,如果保護不當,旅遊勝地的美譽將不復存在。
「由於海面高度是不停變化的,馬爾地夫的海島從來都是時隱時現的,自古這都被看作很自然的過程。但是現在不同,由於氣候變化,即將要被淹沒的島已經成批的出現,這實在太可怕了。」
居民自發收集石頭鞏固海岸
為了保護海灘和樹木,記者發現當地人出盡了法寶。例如海灘上凌亂地擺放了一堆怪石,都是居民從各地收集回來的,可是只有半米高,海浪一翻就能輕易越過;在裸露的樹根旁,也堆放了很多已經發黑的碎石子,一打聽原來也是居民希望用來鞏固樹根的。
「這樣的小打小鬧根本抵禦不了大浪。」Ikvam不禁向記者回憶起2004年底南亞海嘯的恐怖情景。「我清楚的記得那天是12月26日,早上9時剛過,海面上出現了一些小波浪,浪花激烈地拍打著海岸。漸漸的,它們變成了1米多高的浪潮,有些地方還高達4米,完全倒灌進馬累的大街小巷裡了,所有人都在狂奔,都在哭喊,都在祈禱,就像世界末日來到一樣!」
「要知道馬爾地夫歷史上一直沒有什麼海嘯,甚至也沒有熱帶風暴,但是這次天災傷亡慘重。我記得海嘯那天馬累的街道幾乎全部被水淹了,學校、商店全部停課和關閉,馬爾地夫人第一次集體感受到海面上升對生命的威脅。」Ikvam有些後怕地說。
專訪馬爾地夫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
隨著馬爾地夫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的焦點之一,生於1967年的馬爾地夫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Mohamed Nasheed)也頻繁出現在國際舞台上。去年當選以來,他一直為希望改變國家被淹沒的命運奔走,甚至提出要到印度和澳洲買地,不排除舉國搬遷。納希 德總統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說,氣候變化不會只是馬爾地夫人才遭遇的問題,希望中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引領世界。
《廣州日報》記者:不久前貴國舉行了一次水下內閣會議,這只是一場吸引眼球的宣傳,還是想向世界緊急傳達一些信號?
納希德:這是整個內閣的集體決定,我們估計有10億人能夠看到、聽到或讀到這個會議的消息。但願這個會議能夠讓人們知道馬爾地夫人和其他國家的 人都在面對著氣候變化的危機。我希望,在被觸動的人當中,部分人能繼續追問政治領袖:你們到底在解決氣候危機方面做了什麼工作?
《廣州日報》記者:馬爾地夫最終舉國搬遷將不可避免嗎?
納希德:沒有一個馬爾地夫人希望背井離鄉,我們正在建立防波堤、改善珊瑚礁和植被的生存環境,它們是我們這個國家的天然屏障。我們還探索新型的建築設計方案,例如把房子墊高。
但是我們的底線是需要一片沒有被淹沒的土地。如果任由氣候危機演變成一場生存災難,馬爾地夫的孩子們除了把家安到海拔更高的新家園外已經別無選擇。我相信,為了應對明天可能出現的災難,從現在開始計畫(到國外購買土地)是恰當的。
去年,我建議應該把部分旅遊收入存起來成立主權基金,最終這個基金可以幫助馬爾地夫人離開他們的家園。這不僅是馬爾地夫人遭遇的問題,我們只不 過是在氣候變化下地球上第一批對外發出這樣疾呼的人而已。如果世界還沒當回事,那麼就不僅僅是我們尋找新的家園,而將會輪到倫敦、紐約和香港各地的善良的 人們遭殃。
國際資助馬爾地夫出席氣候會議
《廣州日報》記者:哥本哈根峰會馬上要召開了,你對會議的結果樂觀嗎?
納希德:在早些時候,我已經對外宣佈不會出席這個峰會,原因是國內的預算受限。但是,在不久前丹麥、聯合國和歐洲聯盟資助下,我國會有代表出席。
對於峰會我保持樂觀的態度。我相信人性,相信人類解決問題的智慧。我們承諾將推行「碳平衡」政策,我希望中國的投資也能進入我們還處於幼稚階段的可再生能源領域,並且獲得利潤。中國有能力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引領世界,並且向世人展示綠色經濟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