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揭秘中國歷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短命玄機 | 陽光歷史

 

A-A+

[圖文]揭秘中國歷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短命玄機

2015年01月11日 野史逸聞 暫無評論 閱讀 562 次


 


南京雖然是"帝王之宅",但似乎並不能保證國運長久。


在孫權定都南京後,僅過了半個世紀,存59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東吳就讓西晉滅掉了。更奇怪的是,接下來的的朝代也幾乎都是短命王朝。除大明王朝,因後遷都北京而存在近277年外,其他8個,最長的是東晉王朝,存104年,公元317年-公元420年。餘下分別是--


南朝宋:60年,公元420年-公元479年


南朝齊:24年,公元479年-公元502年


南朝梁:56年,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南朝陳:33年,公元557年-公元589年


南唐:39年,公元937年-公元975年


太平天國:12年,公元1853-公元1864年


中華民國:38年,公元1912年-1949年(後退守台灣,至今)


這種"短命現象",曾引起了人們對南京帝王風水的懷疑和非議。甚至在中華民國定都南京時,也產生了嚴重的分歧。1912年2月14日,臨時參議院召集會議,專門審議定都一事。會議採用投票表決的方法,以決定定都於何處。表決結果,讓心儀南京的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十分意外:


北京:20票;南京:5票;武昌:2票;天津:1票。


孫中山當時很惱火,決定第二天重新投票,必須選擇南京。黃興配合孫中山,出言威脅:"明日再不按先生意願行事,我立即派憲兵將議員綁了出來!"後來在威逼之下,出席會議的27名參議員才改變了態度:


南京:19票;北京:6票;武昌:2票。


中華民國政府定都南京的復議案,得以通過。


為何中華民國定都南京會出現這麼大波折?有人直接往上刨根問底,認為把南京說成"帝都",是諸葛亮使壞,後人都中了諸葛亮的風水詭計。


古代風水中的"四靈說",可以追溯到三代時期,在秦漢時已很流行了,但南京風水少"後玄武"。即所謂南京"前有照",後卻沒有"靠",北面是一條滾滾東流的長江。


南京確有王氣,秦始皇時就出現了。但因為靠這條大江太近,江水太急,風水輪流,王氣洩得太快,改朝換代也快,所以在此定都的王朝只會短命,而不會有萬年基業。這是最大的風水缺陷,也是致命的一點。


諸葛亮在為劉備圖謀統一中國大業的時候,有意搞了這個風水陰謀,"諂害"孫權,先把東吳政權"騙"到江東再說,反正此地王氣不長,又被秦始皇"鎮壓"過,東吳遲早會"斷氣",不擔心它成氣候。


這番說法,聽起來挺有道理的,實際上完全是忽悠人的附會之說,不能這麼理解的。


山脈象征為"龍",俗稱"龍脈",龍脈突起處叫"龍腦";山脈開始的地方,叫"起龍";脈之結束處,即山尾,叫"注龍",或"龍尾";一處風水寶地,背後要有"來龍",即往自己這邊呼嘯而來的大山,近者叫"宗山",遠者叫"祖山",也叫"祖龍"。


對照上面這傳統的風水要義,稱南京"前有照",後卻沒有"靠",這話一點也不靠譜。長江南岸近有幕府山、廬龍山,遠有雞籠山、富貴山,怎麼能沒有"靠",沒有"龍"!六朝的宮城、明朝的宮城都有"靠"的,只不過山勢稍小了點,或許這就是風水上說的缺點吧。


退一步說,南京是所有"帝王都"中風水最不同尋常的一座,就算其沒有"祖龍",其背後卻有中國第一"水龍"--長江,這條西來大水龍,奔騰東下,氣勢如虹,極其高貴,十座大山也換不去,古人因此稱之為"天塹"。


這可不是筆者添油加醋,江河水道有"水龍"之稱,在風水說中由來已久,並且深入人心,連現代流行歌曲中都在引用。廣為傳唱的《大中國》中,"家裡盤著兩條龍,是長江與黃河",便來源於風水概念。南京就是因為得"水龍之勢"而別具特色,即"襟帶長江而為天下都會"。


至於有人說,定都南京的王朝短命,是南京陰氣太重,"陽不壓邪",則完全是無稽之談。


從堪輿理論來說,墳地和水都是"陰",人宅和山屬"陽"。南京北、東、南三面被墳頭包圍著,西邊臨江,看似陰氣太重,但因有"龍腦"鍾山和城市王府、豪宅壓著,不存在陰陽失調的問題。何況,北京、西安哪座古都附近不是墳頭林立,荒塚遍野?


風水的根本就是陰陽,陰陽平衡才會互生,即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人宅近水,陰宅近山,南京近江,正是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世界上哪座大城市不是在江河旁邊?所以諸葛亮說這裡是"帝王之宅",是有先見之明的。


事實上,任何朝代的存滅與興亡,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選擇和結果,即所謂"成事在人不在天",與所謂的風水是沒有關係的。這裡舉兩例說明之。


據《資治通鑒·梁紀二十一》(卷一百六十五)載,梁元帝蕭繹稱帝於江陵(湖北境內),在平定武陵王蕭紀後,於承聖二年(公元553年)下詔遷都建鄴(南京)。但有大臣反對,理由是南京已沒有王氣,江陵當出天子。原文是這樣的:


領軍將軍胡僧祐、太府卿黃羅漢、吏部尚書宗懍、御史中丞劉彀諫曰:"建業王氣已盡,與虜正隔一江,若有不虞,悔無及也!且古老相承云:'荊州洲數滿百,當出天子。'今枝江生洲,百數已滿,陛下龍飛,是其應也。"


蕭繹最後接受了這一意見。但蕭繹的皇帝龍椅也未能坐久。公元554年,西魏發兵攻梁,當年十一月攻下江陵,蕭繹被迫投降,不久被殺。


再說一例,離我們最近的,蔣介石認為南京風水好,認為有長江"天塹",借第一水龍之勢,易守難攻。在後期他便希望借"天塹"之威,阻止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南下。但最後"共軍"還是順利渡江,佔領了"總統府"。當時,不論從哪方面說,"國軍"都比"共軍"優越,可蔣介石就是未能守住,民國政府在大陸"短命"是因為風水不好?肯定不是,而是因為人心的向背和士氣的高低。


決定命運的是人自己!倒是蕭繹在出事前看得很清楚:"吉凶在我,運數由天,避之何益?"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