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新化古樟洞中長出蠟樹 族譜記載系宋朝所植 | 陽光歷史

 

A-A+

[圖文]新化古樟洞中長出蠟樹 族譜記載系宋朝所植

2017年02月15日 神奇地球-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89 次

新化古樟洞中長出蠟樹 族譜記載系宋朝所植/圖


  (關於新化縣樓下村的這棵千年古樟,有著很多的故事與傳說,它被當地人奉為「樹神」。當地人家裡如果有「不好帶」的小孩,都會拿一條紅布寫上字,然後掛到樹上,他們認為這樣可以避邪驅災,時至今日,這棵樹早已被紅布包裹得分外妖嬈。圖/實習記者張皎)



瀟湘晨報9月5日訊(記者 丁陽亮)在新化縣樓下村,當地人一直將一棵古樹奉為「樹神」,這棵樹是村後生長了不知多少年的古樟樹,樹身高大,形如華蓋,盤踞周邊近百平方米。更為有趣的是,這棵樟樹的樹洞中長出了一棵蠟樹,就像老祖宗抱著一個剛出生的晚輩。有關專家根據當地人的族譜考證,這棵古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古樟樹洞中長出蠟樹



古樟生長在村頭東面的小山丘上,一條潺潺流淌的小溪繞樹而過。樹高20餘米,長得鬱鬱蔥蔥,樹幹要三四個成人才能圍抱起來,秋天的陽光,灑落在綠葉之間,樹蔭下浮光點點,十分好看。



古樟的樹身已經中空,可以容納一人進出,樹身上有一道裂痕,彷彿被斧頭從樹身縱向劈開一般。在樹幹高約4米處,有一個樹洞,從洞中長出了一棵碗口粗的蠟樹,同樣生機勃勃,不仔細看,很難發現。村裡的老教師羅時慶說,以前古樟身上還寄生著一根手臂粗的常青籐,後來因為村裡小孩經常在籐上爬上爬下,死掉了。



在古樟的樹枝上,密密麻麻地纏滿了紅布條,看上去奇怪而威嚴。古樟到底有多大了,村民都答不上來。「我小的時候,古樟就是現在這樣子。」今年80歲的村民羅志元說,小時候,爺爺輩的人告訴他,古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寄名」習俗代代相傳



關於這棵古樟的傳說,通過村民的代代相傳,已經成為當地的文化特色。



據羅志元介紹,在抗日戰爭時期,古樟不知何故突然病蔫蔫的,好像快要死去了,樹枝變得光禿禿的,沒有一片綠葉子,而當抗戰勝利後,古樟突然煥發出青春的活力,枝葉蔥綠如故,村民們感到驚奇,都稱古樟為「神樹」。



羅志元說,在古樟上纏滿紅布,是源於村裡古老的風俗——寄名。村民們把兒女帶到古樟底下,在樟樹上系一塊紅布,並在孩子的名字中安插樟字,意為把孩子過繼給古樟,希望孩子順順利利。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這種習俗就代代相傳。



「各種各樣的傳說,表達了村民對大樟樹的深厚感情。」羅時慶說,以前在古樟周邊還有「蒼溪廟」、「報恩寺」等人文景點,但在大煉鋼鐵和「文革」中被搗毀,唯獨這棵古樟頑強地生存了下來。現在當地百姓正在捐資修復原有景點,逢年過節,村民便在樹下舞龍舞獅,祭拜古樟,外地的遊客也紛紛趕來,一睹古樹風采。



根據族譜推出樹齡



讓村民們遺憾的是,這棵古老的樟樹一直沒有掛個古樹名木的牌子,它究竟有多少年的歷史也一直是一個謎。



「近幾年,市、縣的林業部門都來看過,但是都沒有考證出古樟生長的具體年代。」樓下村村委會主任羅治平說,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看過古樹後,在樟樹旁邊建起了圍欄,每年都派人給古樟噴灑滅蟲藥。



古樟到底有多久的歷史了?記者採訪了當地民俗專家曾迪。



曾迪說,雖然林業部門沒有考證出古樟生長的年代,但根據羅氏族譜記載,宋朝初年,羅氏祖人羅彥一遷徙到樓下,並修建了「蒼溪廟」,將其妻陳氏葬於廟後,至今墳墓完好無損,在羅氏族譜中有「廟前一棵樟」的記載,樟樹與蒼溪廟互為見證,由此推斷,古樟應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