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自殺者為何選擇南京長江大橋
壯麗風景刺激人自殺潛意識,讓自殺者產生歸屬感———
今年9月10日是第四個「世界預防自殺日」。在今年預防自殺活動中,是否要在南京長江大橋加裝防護網成為心理學界一個熱門話題。
南京長江大橋是我國著名的人文景點。然而,據有關部門的不完全統計,在大橋建成後的38年裡,已有2000多人在這裡跳橋身亡。南京心理危機干預志願救援中心藉著本次「世界預防自殺日」的契機,提出了在南京長江大橋加裝防護網的建議,希望長江大橋的自殺現象能夠引起社會的關注。
世界各地都不乏這種「自殺之地」。而大多數是風景壯麗的旅遊勝地。比如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英國倫敦橋、加拿大尼亞加拉瀑布等等。為什麼這些風景名勝會成為「自殺之地」,令許多人千里迢迢趕去自殺呢?
一位中年男子跨越橋欄,站在了大橋的外側,面江而立。他腳下,距離橋面80多米的地方,長江水綿延流過。他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直到見狀趕來的救助者用雙臂緊緊抱住他的腰,中年男子突然驚醒並被激怒了。他一邊拚命扳著緊纏著自己腰部的手臂,一邊用腳猛蹬大橋欄杆。救助者用身體抵住欄杆,拚命抵禦著中年男子向外躍沖的力量。直到一位女警的加入,勢均力敵的平衡才得以打破。中年男子最終被拉過了欄杆,三人一同摔倒在地。
這是今年7月22日,發生在南京長江大橋上的一幕。救助者名叫陳思,2003年起他用休息日義務救助南京長江大橋上的自殺者,三年共救下99條生命,被稱為「自殺守望者」。但是陳思依然不能挽留住所有在此踏上「不歸路」的腳步。有關部門調查,僅2003年至2004年兩年,就有234人在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全世界有諸多類似南京長江大橋這樣的「自殺之地」,而大多數是風景壯麗的旅遊勝地。
壯麗的風景讓人有歸屬感
壯麗的風景能滿足許多自殺者告別世界前「享受最後一次」的心理。南京心理危機干預志願救援中心主任張純認為,一些女性甚至帶著化妝包上橋,要在自殺之前先將自己粉飾一番。人在臨死之前,財富、理想可能都不重要了,但是人的愛美之心卻依然纏繞著他們。這也是為什麼不少自殺者都希望找一個風光秀麗、景象壯闊的名勝作為自己的「最終歸宿」的原因。而南京長江大橋景色宜人,這滿足了自殺者這一心理需求———有歸宿感。
南京長江大橋建成於1968年,是我國橋樑工程的一大創舉。對於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人說,至今仍立於橋頭的工農兵雕塑以及欄杆上200幅鑄鐵浮雕是那個時代的象徵。因此,在南京長江大橋自殺的2000人中,中年人佔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大橋代表著他們年輕時代,讓他們有歸屬感。
與壯闊景觀相比,自殺者深感渺小
體驗過高空蹦極的人都會知道,當被墜落帶動的氣流吹動時,身體並不比一片樹葉更有份量。美國心理學家斯科赫德曼說:「這種渺小感與自殺者的自輕心理完全吻合。」張純主任也解釋稱,有自殺傾向的人,其自輕心理十分嚴重。他們會認為自己有如一粒塵埃、一隻螞蟻那樣渺小而無足輕重。如果這種念頭很強烈,他們會希望自己的死亡就像一片落葉一樣悄無聲息地飄落。這時,壯麗的景觀更凸顯個體的渺小,這吻合了自殺者自輕的心理。
人的自殺潛意識在壯闊的景觀面前較易受暗示
一位父親抱著兩歲的女兒參觀金門大橋。原本好好地與遊客一起欣賞金門灣風景;但是忽然,他把孩子扔下海,自己隨即跳下。沒有任何先兆和理由。張純認為,這很可能是到金門大橋的特殊參觀激發了這位父親的自殺潛意識。
每個人都有自殺的潛意識。在現代城市中人們最常萌生此類經驗,在登上摩天大樓時感到眩暈,進而受到危險誘惑,悲哀又神往幻想自己縱身躍下。這種心理動力被美國心理學家斯科赫德曼命名為「墜落慾望」。
人的自殺潛意識在壯闊的景觀面前較易受到暗示,一方面來自景觀,奔騰的混濁的江水,巨大的漩渦都可能激發人的歸屬感和自輕心理;另一方面來自其內心,例如生活的不順心會讓人覺得死亡是一種解脫,這是一種極強的自我暗示,幾經反覆就可能演化為實際行動。
鏈接
自殺事件較多的五個風景區
美國金門大橋是舊金山灣的門戶,每年有幾百萬遊客慕名來這兒,瞻仰大橋雄姿和美不勝收的景色。但它同時也是全球的自殺之地。2005年的統計已經超過1700人在這裡跳海自殺。青木原樹海位於富士山麓,是日本著名的樹海之一,成為許多輕生者「最終歸宿」。僅2002年,日本警方就在這兒發現了76具自殺者的屍體,此前一年發現59具。
英國倫敦橋是英國人自殺最多的場所。從橋建成之日起,就不斷有絕望的人從這裡縱身躍入泰晤士河。1909年~1982年間,大量的自殺事件曾導致塔橋上方的步行道不對公眾開放。
法國巴黎的標誌艾菲爾鐵塔,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每年300萬遊客中,難免混雜著絕望的尋死者。90多年來,已有300名跳塔身亡,其中大部分是最近20年自盡的。
加拿大尼亞加拉大瀑布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只會讓人驚歎。可是,有那麼一些人卻好像被催眠了一樣,似乎水中有什麼妖魅在引誘著他們,令他們不知不覺便縱身跳向咆哮奔突的水幕。
■專家觀點
如何守住生命的關口
南京心理危機干預志願救援中心志願者周桂華,針對這一情況,提出在橋上加防護網或隱形防護網的建議。張純稱,防護網主要是從心理上防止自殺行為,它可以起到反向心理暗示的作用,讓意圖自殺者感到跳橋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這就會延長其考慮的時間,甚至打消一部分衝動型自殺者的自殺念頭。這雖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卻給那些想要自殺的人一次生的機會。
張主任認為,救助自殺者的根本之道還在於制度的完善,我國目前沒有《自殺救援法》,也沒有相關的制度保障。張純說:「嚴格的說,救下自殺者24小時之後再介入心理輔導,但是做到這點很難。」大部分自殺者在被救下後,按照有關規定由公安部門接手負責餘下事宜,因此救援中心的人根本不可能在24小時之後介入,而只能當場進行勸導,這樣效果往往並不如意。
張純強調,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100萬人自殺,比戰爭、動亂和謀殺造成的死亡總和還要多。其中,中國就約有30萬,平均每兩分鐘就有1人死於自殺。衛生部估計我國每年至少還有200萬人自殺未遂。這麼龐大的數字告訴我們,對於心理危機的干預和救助已經迫在眉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