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18歲奧運女冠軍被迫裸身驗性別 | 陽光歷史

 

A-A+

[多圖]18歲奧運女冠軍被迫裸身驗性別

2016年03月13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250 次


第一位現代奧運冠軍康諾利

從1896年4月6日,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希臘雅典拉開大幕以來,奧運之路已經走過一百多年。百年奧運,留下的不僅是令人回味無窮的感動,更有大量鮮為人知的奇聞趣事。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新書《圖說奧運奇聞趣事》,以大量珍貴的圖片資料,引領讀者走進奧林匹克王國。


被哈佛開除的奧運第一冠軍


在現代奧運會的眾多冠軍中,人們最難忘記的就是第一個冠軍——美國三級跳遠運動員詹·康諾利。


28歲的康諾利是美國哈佛大學的學生,他從小喜歡田徑、籃球等運動,當他聽說要在希臘舉行第1屆現代奧運會的消息吋,便向校方請假,準備參加雅典大賽。想不到校方認為:參加如此漫長的運動會,會妨礙正常學業。如果他堅持要去,就要被除名。康諾利聽了火冒三丈,與校方領導發生了激烈的爭執。他一氣之下,冒著被開除的風險,與另外13名選手一起,登上了向希臘進軍的德國福達號貨輪。要知道,其他美國選手都是波士頓體育協會麾下的成員,參賽是得到資助的,而康諾利不被這個上層社會的精英機構所接受,為了參賽他花掉了所有的積蓄——700美元。


1896年4月6日,第1屆奧運會的第一項比賽三級跳遠開始,有5個國家的7名選手參加了角逐。輪到康諾利時,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以猛虎下山般的雄姿,呼嘯著、狂奔著……準確地攻板,「噌!噌!噌!」——哈,13.71米,他終於奪得了夢寐以求的金牌,成為現代奧運史上的第一個冠軍。運動場上奏起了美國國歌,升起了美國國旗,這在以後就成了奧運會的傳統發獎儀式。


第二天,康諾利在跳遠比賽中,以6.11米的成績獲得銅牌;最後,他還參加了跳高比賽,結果又以1.65米的成績奪得銀牌。


康諾利戴著3枚獎牌回國,理應受到哈佛大學的熱烈歡迎。可是,他做夢也沒想到,校方竟因他「破壞校規」而開除了他的學籍。意志堅強的康諾利沒有氣餒,沒有屈服,在精神上受到巨大打擊的情況下,仍決心要參加4年後的巴黎奧運會。


1900年5月,32歲的康諾利又遠渡重洋,來到法國巴黎,參加了曠日持久、堪稱「馬拉松式」的第2屆奧運會。康諾利以13.97米的成績,獲得了三級跳遠的銀牌。


康諾利退出體壇後,成了有名的記者和作家。他穿梭於世界各地,寫下了25部長篇小說、200多篇短篇小說和無數篇賽場報道,得到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賞識,他倆因此成為親密的朋友。


1949年,康諾利81歲高齡時,為了紀念他在奧運會上的功績,美國哈佛大學以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的方式,來挽回昔日校方與這位運動員之間的「不愉快事件」。康諾利於1957年1月20日逝世,享年88歲。


如今,在美國洛杉磯的冠軍博物館裡,豎立著一個冠軍紀念碑,碑上銘刻著美國在歷屆奧運會上取得冠軍的運動員的名字,以表彰他們為美國爭得的榮譽,紀念碑上第一個赫然醒目的名字便是詹·康諾利。




第一屆奧運會馬拉松冠軍魯伊斯(希臘)

送水腳夫成了馬拉松冠軍


在第1屆奧運會比賽中,最激動人心的場面是馬拉松比賽,它在希臘刮起了一股狂熱的愛國主義旋風。


馬拉松跑比賽安排在第五天,前四天的比賽,希臘人眼巴巴地看著一項項冠軍被外國人奪走,這使得一向以光榮的體育傳統而自豪的希臘觀眾心裡很不是滋味,他們把希望集中在最後一項——馬拉松賽跑的爭奪上。


比賽於1896年4月10日舉行,有希臘、美國、法國和匈牙利等5個國家的25名運動員參加。個頭瘦小、貌不驚人的希臘選手魯伊斯平日裡是一名送水的腳夫,他穿著家鄉村民送給他的鞋子,與其他選手一起出發。沿途聚集著許多希臘觀眾,一個勁地為希臘運動員加油助威,可是發令槍一響,法國運動員勒米西奧一馬當先,賽程過了30公里,勒米西奧仍然領先,有人急不可耐地把象徵勝利的橄欖枝環套到了他脖子上。但是,當跑到34公里時,魯伊斯追了上來,他的步伐輕捷有力,觀眾的情緒驟然高漲,「加油!魯伊斯!」「加油!魯伊斯!」歡呼聲此起彼伏。魯伊斯鬥志倍增、越跑越快,對手一個一個被他甩掉,在離終點不遠處,他終於超過了勒米西奧。


在人們的歡呼聲中,魯伊斯第一個到達終點,以2小時58分50秒的成績獲得世界上第一個馬拉松長跑的冠軍。喬治一世國王站在終點迎接他,就像迎接凱旋的英雄一樣。這時運動場外響起了禮炮聲,運動場內爆發出狂熱的歡呼聲,人們把冠軍拋向空中,無數觀眾把黃金首飾、大把大把的錢幣塞到他的手裡。王儲康斯坦丁和他的兄弟把冠軍迎到國王席上,國王再次擁抱了魯伊斯——他是第一個受到最高禮遇的現代奧運選手。


撲面而來的榮譽並未使憨厚的魯伊斯飄飄然,他說道:「我所做的,既不是為了榮譽,也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希臘,我的祖國。」最後,當國王反覆問他有什麼要求時,他想了想,回答道:「有的,一輛馬車一匹馬,這樣,我就不必老跟著騾子跑了。」


蒙受冤屈的優秀田徑運動員吉姆·索普

蒙受71年冤屈的田徑大王


1912年7月中旬,第5屆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的角逐達到了白熱化程度。在田徑運動中,五項全能和十項全能是兩個持續時間最長、體力消耗最大的個人比賽項目。美國運動員索普以驚人的毅力、充沛的體力和高超的技術,同時贏得這兩個項目比賽的冠軍。他十項全能的成績是8412.955分,創造了世界紀錄。這個紀錄保持了20年,直到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才被打破。他的運動才能不僅贏得斯德哥爾摩體育場上觀眾的陣陣喝彩聲,而且全世界都為之讚歎!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親自把兩枚金牌掛在他的脖子上,同時獎給他5萬美元。國王說:「你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運動家,我認為能同你握手是一種榮譽。」美國總統也發來賀電:「索普先生,能祝賀你在奧運會上取得輝煌的勝利,我感到非常高興……」


索普一下子成了美國的英雄。在回到美國時受到了隆重歡迎,美國總統威廉·霍德華·塔夫脫接見了他。在美國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印第安人獲得過他這樣高的殊榮和獎賞!但是,不久厄運降臨到索普頭上。有個記者發現索普的照片像在哪兒見過,於是他翻閱了大量報紙,終於找出了索普身穿洛杉磯棒球隊球衣的照片,向各大通訊社揭露了索普曾以周薪15美元的代價為職業棒球隊打過棒球,從而否定了他業餘運動員的身份。這條爆炸性的新聞猶如晴天霹靂震撼了世界各國及國際業餘田聯。美國田聯和國際奧委會根據死板的規定,取消了索普的比賽資格和他所創造的世界紀錄,追回了2枚金牌。


1888年6月28日,索普出生在俄克拉何馬一個愛爾蘭和印第安血統的家庭。兒時的索普經常跟隨父親去追獵野牛,久而久之,索普不但體格魁梧,而且具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1904年,他考入賓夕法尼亞的卡利斯爾印第安學校,一位頗有名氣的教練發現他是一個難得的苗子,便對他進行田徑和足球的訓練。索普在上學時曾短期地參加一些棒球比賽,領取少量津貼,以解決學費和生活費用,當時還不能算真正的職業運動員。人們普遍認為,索普倒霉的真正原因恐怕是他那印第安血統,在那種族歧視猖獗的年代,一個有著「低賤」的民族血統的人冒了尖,那些自詡高貴的白人能好受嗎?


索普蒙受不白之冤後,仍然受到人們的尊敬。後來,由於生活所迫,他真的參加了美國著名甲級棒球隊,並連續3年被選入全美明星隊。


1953年3月28日,在加利福尼亞的卡列斯爾小鎮上,索普孤寂地病逝,終年65歲。臨終前他對7個孩子的遺言是:「還我金牌!」


事隔10年後,一位名叫羅伯特·惠勒的歷史學家兼記者,經過10年深入調查,向美國田聯、奧委會和國會提出為索普恢復名譽的申訴報告。此後他經過不懈努力,終於使國際奧委會通過了恢復索普名譽的決議,重新承認他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獲得的五項全能、十項全能兩項冠軍。1983年1月18日,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將索普71年前獲得的2枚金牌歸還他的子女。


如今,當人們來到索普故鄉卡列斯爾小鎮時,能夠看到一座雄偉的紀念碑,那是印第安同胞為他修建的。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親自把兩枚金牌掛在索普的脖子上,同時獎給他5萬美元



法國「網壇女皇」蘇珊·朗格朗

網壇女神裸露了自己的小腿


她有清秀美麗的臉龐,她有瀟灑迷人的氣質,她有光彩奪目的戰績,她就是法國網球運動員蘇珊·朗格朗。


1899年5月24日,蘇珊·朗格朗出生在法國巴黎一個公交汽車公司老闆的家中。她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上貴族學校,還是芭蕾舞團的成員。長期的芭蕾舞訓練為朗格朗優雅、迷人的姿勢打下了基礎。她的父親查爾斯是一位狂熱的網球迷,但因種種原因,他沒能成為網球運動員。為了彌補自己的遺憾,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女兒身上。每天放學後,朗格朗都要跟著父親練習網球。父親的訓練非常嚴厲,有時候近乎苛刻,一個動作做不好,父親往往會要求她重做數十次。正是父親對女兒「不近人情」的魔鬼訓練,成就了一位20世紀20年代的「網壇女皇」。


朗格朗真正的網球生涯始於1919年的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當時年僅20歲、初次參加正式網球公開賽的朗格朗,在比賽之初就成為全場焦點和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網球運動的早期,女子選手必須著「長到腳踝的白色連衣裙、束腰馬甲、襯裙和帽子」。在這身行頭的包裹下,第一代女子網球選手們在網前東奔西跑,酷似一個灌滿氣體的移動布口袋,笨重的長裙常常讓她們不得不分出精力來應付隨之產生的阻力氣流,還得時刻小心別讓帽子或頭巾掉落。


1919年溫布爾登網球賽場上蘇珊·朗格朗的出現,才真正改變了這種滑稽的穿著。她改長袖為短袖,並配以露出小腿的寬鬆過膝百褶裙和長襪,為女子網壇帶來了一股清新之風。贏得了媒體的經典評語:「網球場上的裸腿之戰。」


朗格朗大膽穿著裸露腳踝和小腿的寬鬆網球裙,如一顆炸彈拋向賽場,並從老將——曾經7獲溫布爾頓女單冠軍的羅西亞·道格拉斯·錢伯斯手中奪得冠軍。


1920年,在安特衛普奧運會上,朗格朗奪得女網金牌,在全部10盤比賽中,她只輸掉4局;她與同胞馬庫斯·德庫吉斯搭檔在混雙比賽中獲得第二枚金牌;與伊麗莎白·達揚搭檔奪得女雙銅牌。


從1919年到1923年,朗格朗連續5年奪得溫布爾登網球冠軍,1926年再度奪冠;她參加9次重大賽事,獲得了8次冠軍:從1919年到1926年,她共贏得21項大滿貫賽事單打、雙打和混合雙打的桂冠:曾獲得81項賽事的冠軍,在其中7項賽事中,創造了連續作戰未失一局的紀錄。朗格朗成為網球史上第一位轉入職業比賽的網球明星。


1938年,這位網壇女神因患敗血症逝世,年僅39歲。法國人為了紀念這位傳奇女英雄,用「朗格朗」命名了每年舉辦法國網球公開賽的場地;2001年還創立了「朗格朗杯女子網球比賽」。


追兔子練出來的女飛人


斯蒂芬斯是美國女子短跑運動員。她在柏林奧運會上,獲得女子100米賽跑和4×100米接力賽(她跑第4棒)兩枚金牌。當記者問她是採用什麼方法訓練的,她卻直言不諱地說:「靠追兔子練出來的」。


斯蒂芬斯小時候很頑皮,上樹、爬牆頭是家常便飯。她最擅長的是到野外追野兔,野兔往哪裡跑,她就往哪裡追,追不上不罷休。當她獲得冠軍返回家鄉時,家鄉的人們在祝賀之餘,向她開玩笑說,你應該去感謝那些野兔子,它們可是你的教練啊!


斯蒂芬斯參加第11屆奧運會比賽時,剛滿18歲,但她的身高卻有1.80米。她是個身體強壯的姑娘,經常帶著迷人的微笑,轉戰各地賽場,贏得觀眾的掌聲。比賽時她跑步如飛、動作有力。1935年,她曾以11秒6創造過女子100米賽跑世界紀錄;同年,她曾用10秒4跑完100碼(1碼等於0.9144米)和用23秒2跑完220碼(直道);1939年她還獲得美國全國比賽的鉛球和鐵餅冠軍。美聯社在1950年評選20世紀前50年世界最佳運動員時,斯蒂芬斯被評為女子第10名。


但是,在斯蒂芬斯以11秒5打破瓦拉謝維奇保持的世界紀錄之後,有人放出話來,這個紀錄是男人創造的。當時由於缺乏可行的檢查措施,國際奧委會的官員要求斯蒂芬斯證明自己是女性。出於無奈,這位18歲的大姑娘只得在裁判團面前脫了個精光,以求清白。最後裁判團一致判定斯蒂芬斯是女性,這場風波才告平息。


1936年上海運動員周余愚(前右2)在柏林奧運會與奧運冠軍傑西·歐文斯合影

「最長與最短的有趣組合」


在中國參加柏林奧運會田徑比賽的人當中,上海「神行太保」周余愚,與美國黑人運動員歐文斯的友誼,一直珍藏在中國人的心底。


周余愚出生上海書香門第,十分喜愛體育運動。每當「萬國競走錦標賽」比賽時,他總要趕到會場,偷偷地記住洋人的一招一式,然後自己發奮練習。萬國競走錦標賽從1904年至1916年的比賽,冠軍都是洋人所得,面對這種情況,上海一些愛好長跑的青年,自費組織競走隊奮起對抗。1928年那屆比賽,周余愚不負眾望,終於從洋人的世襲領地裡,首次奪得冠軍獎盃,著實讓中國人高興了許久。此後,他四年蟬聯冠軍,名震全國,成為家喻產曉的「神行太保」。


中國代表團出征柏林奧運會前,他是69名運動員中惟一保送入選的運動員。在柏林奧運會的練習場上訓練時,歐文斯主動走到周余愚的跟前:「你是日本人麼?」「我叫周余愚,中國人。」一口流利的英語讓歐文斯驚訝萬分。聽說周余愚參加的是50公里的競走,參加100米短跑比賽的歐文斯風趣地把兩人比為「最長與最短的有趣組合」。


談及希特勒推行的種族歧視政策,兩位朋友惺惺相惜,歐文斯鼓勵周余愚:「我們都是有色人種,一定要在賽場上還擊希特勒。」


路途上,20多天的風浪顛簸,耗盡了周余愚大量的體力。在上海周余愚走慣了平地,奧運賽場上換成了坡道,成績不盡如人意。周余愚雖然第23位抵達終點,但賽後,組委會慎重研究,決定給周余愚設一個只屬於他的獎項:「姿勢優美獎」。他在賽場上高速而又優雅的走姿獨一無二,連歐文斯也替朋友興奮、驕傲。他奔向周余愚,一把摟住了他,「卡嚓」一聲,相片留住了永恆的友誼。




奧運會歷史上的第一位中國裁判舒鴻

中國奧運第一裁判舒鴻


柏林奧運男籃比賽,共有21個國家參加角逐,中國也派隊參加。籃球創始人奈·史密斯應邀出席。


比賽是在室外舉行,沒有專門的場地,只是在一個網球運動場上支起籃球架,場地是一片沙土。8月7日至14日進行預、復、決賽。在比賽之前,國際籃球聯合會首次在柏林召開會議,通過一條規則:禁止身高超過1.90米的球員參加比賽。這樣,美國隊就要失去3名身材高大的隊員。美國隊一聽火冒三丈,闖到組委會要求取消這條規定。組委會見這些美國人不是省油的燈,而籃球又是美國人發明的玩意兒,只得與國際籃聯協商,最後取消了這一規定。


籃球比賽採用雙循環制,為了公平競爭,誰上場執法,在決賽開賽前夕,才公佈於眾。由誰執法奧運史上第一場籃球決賽呢?選來選去,籃聯官員注意到中國舒鴻的名字,他是中國隊的助理教練,在籃球預賽時,曾執法過幾場,表現不錯。


美國、加拿大隊員聽說中國裁判執法決賽,頓時炸開了鍋,都不同意此事。但兩隊教練卻信任舒鴻。美國隊教練杜平曾是舒鴻留美的同窗好友,他說:「我瞭解舒鴻,他很合適。」加拿大的教練幾天前見過舒鴻吹哨比賽,認為他「吹得相當公道」。


當籃聯官員把「難題」交給史密斯博士時,他立即讚許:「舒鴻是我的學生,我向你們保證,他是最合適的決賽裁判。」


舒鴻1895年生於浙江慈溪,1917年求學於上海聖約翰大學。1919年赴美留學。1923年畢業於斯普林菲爾德學院體育系。1925年回國,先後任大夏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教授。


柏林奧運會男籃決賽,在露天球場進行,觀眾達3000人左右。為支持舒鴻,中國體育代表團全體觀戰。


比賽開始,大雨傾盆,把場地澆得一片泥濘。運動員在雨中你追我奪,球泡在水裡根本無法運球。舒鴻不但英語講得十分流利,執法手勢清楚,規則爛熟,雙方犯規隊員沒有任何怨言,口服心服。


上半場,美國隊以15:4領先。下半場,雨越下越大,儘管舒鴻被打破近視眼鏡,仍然反應敏捷,秉公執法。在艱苦的條件下,美國隊以19:8奪得奧運會籃球賽首枚金牌。此後各屆美國隊一直保持領先優勢,直到1972年第20屆奧運會才金牌易主。


當時,上海的《申報》、《新聞報》及天津的《大公報》都對這場比賽作了報道,宣傳舒鴻「為國爭光」。中國體育代表團隨團記者馮有真報道說:「舒氏抵德後,經大會籃球委員會聘為裁判員,屢次執法,鐵面無私,目光犀利,賞罰分明,極得好評。故決賽一幕,特聘舒氏充任裁判,極為榮譽。」


夫妻同日同場雙奪冠


赫爾辛基奧運會上最出色的田徑運動員要數捷克斯洛伐克的扎托倍克。1922年9月19日,扎托倍克出生在捷克莫拉維亞小村莊的北部,他是礦工的兒子,在一家制鞋廠工作。有一天工廠主任勸他參加1500米賽跑,沒有任何訓練和比賽經驗的扎托倍克,在100多名參賽者中取得第2名,之後他正式投入訓練,走上了體育之路。


1952年7月24日,在第15屆奧運會田徑比賽的第3天,捷克斯洛伐克的埃·扎托倍克與妻子丹妮雙雙出場,引起記者和觀眾的極大興趣。他倆低聲私語,是在傾吐纏綿悱惻的愛情,還是在預測結果?都不是。他倆是在互相勉勵,互相預祝對方獲勝。


那天下午,扎托倍克站在秋陽高照的起跑線上,準備爭奪第一塊——5000米跑決賽的金牌。與此同時,他的妻子丹妮在跑道內的草地上,正與各國女英雄爭奪標槍金牌。比賽即將開始,妻子向丈夫招手致意,預祝他成功,扎托倍克朝妻子微笑,表示充滿必勝的信心。


槍聲一響,扎托倍克同10多名選手同時衝出起跑線,只見扎托倍克像火車頭那樣,「呼」的一下把對手甩得遠遠的,並一鼓作氣衝到終點。就在廣播裡傳來扎托倍克以14分06秒的成績奪得5000米跑的金牌、平奧運會紀錄的同時,丹妮也奮力擲出手中的標槍,以50.47奪得冠軍,並打破奧運會紀錄。


和妻子雙雙奪冠,使扎托倍克十分興奮。在10000米跑比賽中,他再接再厲,又以29分17秒的成績奪得第二枚金牌。在田徑比賽最後一天的馬拉松比賽中,扎托倍克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68名高手爭奪這枚最引入注目的金牌。


比賽一開始,英國人比塔斯像炮彈那樣衝在前頭,到15公里的時候,扎托倍克趕了上來。在轉折返回的路上,扎托倍克施展出他的絕招,以風馳電掣般的衝刺速度衝向終點,以2小時23分3秒2的成績,摘取桂冠並打破奧運會最好成績。


扎托倍克一人連獲5000米、10000米和馬拉松跑3項金牌。在世界運動史上,當時還沒有人像他那樣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許多專家驚呼:這樣的水平已達到了人類的極限。一時間,扎托倍克成了傳奇式的人物。


當這位少校軍官帶著3塊金牌回到布拉格的時候,他像戰鬥英雄那樣,受到人們熱烈的歡迎。他被授予「功勳體育家」的光榮稱號,他的生日,成了全國的慶祝日。扎托倍剋夫婦同圓奧運金牌夢,譜寫了奧林匹克史上極其浪漫的一曲。


2000年扎托倍克逝世,人們為他舉辦了國家元首級的葬禮,成千上萬的人們排列在布拉格街頭,為這位世界上最優秀的運動員祈禱。


滿分導致電子記分牌失靈


1976年7月18日下午,蒙特利爾的「弗爾姆」體操館正在進行第21屆奧運會體操此賽。只見羅馬尼亞14歲的女選手科馬內奇在高低槓上穿梭飛行,她像美麗的仙女,忽而登上籐羅網密的樹梢,忽而又跳進漩渦翻滾的大海,全場觀眾彷彿身臨仙境,屏息著、目不轉睛地看著她那神奇的表演,大家驚呆了。當她從槓上飛落而下,紋絲不動地站在裁判員面前時,整個大廳立即「爆炸」了,兩萬多名觀眾狂熱地吹著口哨,揮舞著手帕,歡呼、喝彩,等待最好分數的出現。


這時,電子記分牌亮了:「1.00」。什麼?1分!裁判員瘋了嗎?觀眾驚愕了。經過檢查才發現,這不是裁判員的錯,裁判員打的是滿分10分,而在這之前,體操比賽中電子記分牌從未顯示過10分,科馬內奇創造了空前奇跡,竟導致電子儀器失靈,打成了「1.00」,與觀眾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