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最後的名將章邯:輝煌在項羽的光芒下黯淡 | 陽光歷史

 

A-A+

秦朝最後的名將章邯:輝煌在項羽的光芒下黯淡

2017年12月11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216 次

  從春秋到戰國,秦國湧現出不少名將,如王齕、白起、王翦、蒙驁、蒙恬……個個都是用堆積如山的敵人屍首,書寫自己的功勳。在他們統率下,秦軍所向披靡,橫掃六合,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帝國。

  然而隨著秦始皇駕崩,昏庸的二世繼位,殺功臣,亂政法,短短幾年,就把老子的基業推到了崩潰的邊緣。

  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捍衛了秦軍的榮譽。他也成為秦國名將序列中的最後一位。

  他叫章邯。在帶兵之前,他擔任的是秦朝的少府,也就是負責建築的官員。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秦朝的暴政是他們最有利的催化劑。陳勝的部隊很快由九百人發展到數萬人,四方起兵響應的,更是不可計數。

  陳勝派大將周文向秦朝的腹地——關中進發。由於二世的昏庸無能,周文一路所向披靡,竟然殺過函谷關,直逼咸陽!他的隊伍沿途滾雪球似的,達到了幾十萬人。

  秦朝的無敵之師,在統一後化整為零,分散到全國各地駐紮,很多已經被潮水般的義軍消滅,或者正在潰逃的途中。就是關中的部隊,一時也來不及集結。咸陽,幾百年來第一次處於幾乎不設防的狀態!

  陳勝吳廣起義

  面對危局,秦朝君臣亂成一團。負責建築的章邯挺身而出:現在從別處調兵已經來不及了,但在驪山還有幾十萬勞改犯正在修土木工程。可以把他們武裝起來,對抗周文!

  火燒眉毛了,秦二世還有什麼話說,當即同意。於是章邯領著一群武裝到牙齒的勞改犯,向周文起義軍迎頭殺去。

  顯然,章邯絕不僅僅是一位稱職的包工頭,他具有超強的統帥能力。在他的指揮下,幾十萬勞改犯組成的大軍,把周文起義軍打得大敗。

  這時整個天下,反秦烈火熊熊燃燒。齊、燕、趙、魏、楚等地都已揚起復國的大旗。

  面對這讓人眼花繚亂的局面,章邯自然壓力不小。但他堅韌地履行一位統帥的使命,向著一個又一個的敵軍進攻。短短幾個月,他一路把周文從陝西追到河南,打得他兵敗自殺;接著向東進軍,殲滅了陳勝的主力,使吳廣和陳勝先後死於內訌。下一步,他跨過黃河,滅掉剛剛復國的魏,魏王咎自焚而死。順帶著,還殲滅了前來增援魏國的齊、楚兩軍,殺死齊王田儋。

  一時之間,大秦的軍旗重又在中原招展,讓諸侯聞風喪膽。秦皇朝滅頂的威脅暫時解除了。在二世心中,章邯簡直是天上掉下來的救星。章邯率領的勞改犯大軍,在與起義軍的激戰中損失不小,秦二世就派司馬欣董翳等帶領召集起來的正規軍前去加強,又把駐守北方的王離軍也調到他麾下。章邯的實力進一步增強,並成為秦國當時唯一的主力軍團。

  在中原地區,章邯遭遇了自己一生的勁敵——項家的楚軍。

  楚曾經是凌駕於秦之上的大國,也是秦統一過程中最強悍的障礙。「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已經寫入每個楚人的靈魂。楚軍主帥是項燕的兒子項梁,部下有足智的范增,狡猾的宋義,勇猛的項羽,厚黑的劉邦,凶悍的英布等一票牛人,可謂如日中天。項它之敗,不過是激怒了這頭猛獸。

  兩軍在中原展開大戰,章邯接連在東阿、定陶、雍丘等地吃了敗仗,損失慘重。秦朝竭力為他補充後援,但也不過是把更多的人力送到流血的戰場上粉碎而已。一個敗仗接一個敗仗,就連丞相李斯的兒子李由,也死在項羽槍下。

  雪上加霜的是,秦廷中的趙高,開始更加瘋狂的弄權。他並沒有陷害忠良,因為朝廷中早就沒有什麼忠良了。在趙高的詭計下,昔日秦始皇手下第一重臣李斯,落得個滿門抄斬的下場;指鹿為馬的劣質把戲,又把朝廷中敢說真話的大臣清洗一批。

  指鹿為馬的趙高

  內焦外困下,章邯拚命與逆境鬥爭。恰好,他的主要對手項梁犯下了輕敵的錯誤。於是,趁著項羽和劉邦在攻打外黃的時機,章邯突襲定陶,擊敗楚軍,殺死項梁。

  這樣的勝利,足以重振因為累敗於楚軍,而給秦軍帶來的心理陰影。然而章邯沒有時間去將楚軍斬盡殺絕——說實話,他也沒這個能力。他把旌旗再次指向黃河北岸的趙國。

  黑色的軍旗潮水般湧過黃河。在他們身後,楚軍迅速再次整合起來。在他們左手邊,魏咎的弟弟魏豹被立為新的魏王,聚集了魏國軍民,又打下了二十多座城;在他的右手邊,田儋的弟弟田榮成為新任齊王。

  章邯軍團如同破冰船在關東大地上縱橫,所向披靡,然而在他經過之後,迅速就又燃燒起反抗的火焰。

  很快,章邯擊敗趙軍主力,攻佔了邯鄲。趙王歇逃到巨鹿城中,被秦軍團團圍住。燕、齊等國都派兵前來增援,趙將陳余也帶著數萬常山兵屯於巨鹿北面。

  針對此,章邯令大將王離圍攻巨鹿,自己率領主力,屯於巨鹿之南作為接應,一面為王離輸送糧食。

  章邯的百戰威名,對諸侯形成了極大的威懾力。包括陳余在內的各路援軍,都不敢近前來交戰,眼睜睜看著趙王歇在王離的猛攻下朝不保夕。

  直到項羽從南方趕來。這是在公元前207年的冬春交際。

  這位千年罕見的猛將,殺死了遲遲不進兵的主帥宋義,奪取了楚軍的統帥權,然後懷著刻骨的仇恨,渡過黃河。他鑿沉渡船,砸碎飯鍋,拿出決一死戰的氣勢,向秦軍猛衝過來。

  巨鹿之戰

  項羽的勇猛,超過任何人的想像。在楚軍不要命的攻勢下,章邯一連九次交鋒,都敗下陣來,被迫引軍西撤。項羽乘機切斷了巨鹿城下王離的糧道,並向王離突擊。有了楚軍趟雷,巨鹿城下作壁上觀的趙、燕、齊諸軍也紛紛恢復勇氣,向王離合圍過來。

  轉眼間,王離在優勢敵軍圍攻下全軍覆滅。

  巨鹿之戰,以秦軍的完敗而告終。這也基本上宣告了秦皇朝的滅亡。

  章邯之敗,當然有他自己在軍事能力上的缺陷。然而更是大勢所趨。秦以強橫霸道統一中國後,變本加厲的苛虐百姓。六國子民沒有享受到統一和平帶來的安樂,反而被置於難以忍受的暴政下。秦的統一,為自己擴充土地的同時,增加了一千多萬心懷仇恨的「暴民」.

  而秦二世的奪權,更是以名將蒙恬自殺,奸臣趙高上位作為代價。這個昏庸的天子,絲毫沒有繼承老爹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卻把剛愎自用的「霸氣」學了個順溜。

  大秦的百萬雄兵,分散到了心懷不滿的廣袤土地上,被吸收,吞噬。一旦燃起反抗的怒火,自然措手不及。甚至,當陳勝已經建國稱王時,二世還相信,那只是些盜賊,讓警察抓起來就是。

  章邯在周文大軍逼近咸陽時,能奮發一擊,已經是挽狂瀾於既倒的豪邁。然而帝國要求他的,卻不是守住本土,而是開出關東,平定燃燒在幾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烽煙。於是,章邯被迫帶著已經大大削弱的秦軍,去重新掃蕩和征服六國的土地。

  這個任務,可能完成麼?不能。

  所以章邯成為了敗將。即使沒有項羽在巨鹿的破釜沉舟,他也很難憑借手下那三十餘萬強弩之末的秦軍,完全討平河北的燕趙,山東的齊國,江南的楚國。更何況,在朝廷裡還有攬權成性的趙高——很早就有人論證,趙高是趙國宗室,他一切目的就是想徹底玩砸秦王朝。

  巨鹿之戰後,章邯退守棘原。這一次的兵敗,讓朝廷惱羞成怒,秦二世接連派人問罪,趙高更是乘機讒害。走投無路的章邯,帶著司馬欣、董翳和二十萬秦軍投降了項羽。

  後來,在項羽進軍咸陽途中,20多萬投降的秦軍,被楚軍全部坑殺。

  再後來,項羽滅秦,分封諸侯,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名降將被項羽封為王,分別佔據著秦國原有的關中土地,以阻擋漢中王劉邦。然而韓信看的很明白,章邯等人帶著秦軍投降,秦軍全被項羽殺了,三人被項羽封為王,秦地的父老,對章邯等人恨之入骨,他們怎麼可能在秦地站得穩腳?

  果然,公園前206年,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三秦的防線很快土崩瓦解。公元前205年,章邯兵敗自殺。

  滅秦後,劉邦被項羽封在巴蜀、漢中之地,要想爭奪天下,就必須先佔領原先秦國的關中地區。劉邦拜韓信為大將,一方面揚言要修復棧道,進攻三秦,一面引精兵從陳倉小路潛進,出其不意,大敗章邯。

  其實,作為大秦名將的章邯,在巨鹿之戰後便已然死亡。苟延殘喘下來的,只是一條惶惶不可終日的喪家之犬。

  他的前面,是勇猛善戰的敵軍;他的周圍,是熊熊燎原的反抗怒火;而他的身後,是昏庸腐敗到極點的朝廷。

  在這樣的困境下,章邯已然失去了翻盤的能力和勇氣。他選擇了投降,選擇了一條在強權下順從,苟且的屈辱之路,拋棄了跟隨他征戰數年的子弟兵,屈膝承受富貴,直到在這條路上走向末日。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