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東贊六試婚使都哪幾試?文成公主進藏傳奇故事
噶爾·東贊(藏語拼音:ga tong zain yu sung,威利:mgar stong btsan yul
srung,?-667年),漢文史籍中以祿東贊、論東贊、大論東讚的名字出現,但以祿東贊一名為漢族人民所熟知。吐蕃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曾擔任過大論之職。根據史籍記載,祿東贊為人「明毅嚴重」,當政期間在建立吐蕃政治、經濟制度方面多有建樹。
640年,噶爾·東贊攜帶眾多的黃金、珠寶等,率領求婚使團,前往唐都長安請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薩爾以及霍爾王等同時也派了使者求婚,他們均希望能迎回賢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國王的妃子。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為難,為了公平合理,他決定讓婚使們比賽智慧,誰勝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這便是歷史上的「六試婚使」(又稱「六難婚使」),拉薩大昭寺和布達拉宮內至今完好地保存著描繪這一故事的壁畫。
第一試:綾緞穿九曲明珠,即將一根柔軟的綾緞穿過明珠(有說漢玉)的九曲孔眼。比賽開始,由於吐蕃以外的使臣們有勢力,所以他們搶先取去,絞盡腦汁,怎奈幾挽也沒有穿過去。而聰慧的噶爾·東贊坐在一棵大樹下想主意,偶而發現一隻大螞蟻,於是他靈機一動,找來一根絲線,將絲線的一頭繫在螞蟻的腰上,另一頭則縫在綾緞上。在九曲孔眼的端頭抹上蜂蜜,把螞蟻放在另一邊,螞蟻聞到蜂蜜的香味,再借助噶爾·東贊吹氣的力量,便帶著絲線,順著彎曲的小孔,緩緩地從另一邊爬了出來,綾緞也就隨著絲線從九曲明珠中穿過。
第二試:辨認一百匹騍馬和一百匹馬駒的母子關係。比賽開始,但見各位婚使輪流辨認,有的按毛色區分,有的照老幼搭配,有提則以高矮相比,然而都弄錯了。最後輪到噶爾·東讚了,得到馬伕的指教,他把所有的母馬和馬駒分開關著,一天之中,只給馬駒投料,不給水喝。次日,當眾馬駒被放回馬族之中,它們口喝難妒忍,很快均找到了各自的母親吃奶,由此便輕而易舉地辨認出它們的母子關係。緊接著,唐太宗李世民又出題讓指認百隻雛雞與百隻母雞的母子關係。這件事又把其他婚使難住了,誰也指認不清。噶爾·東贊便把雞珊趕到廣場上,撒了很多食料,母雞一見吃食,就「咯、咯、咯」地叫喚小雞來吃,只見大多數小雞跑到自己媽媽的頸下啄食去了。但是仍有一些頑皮的小雞不聽呼喚,各自東奔西跑地去搶食,於是噶爾·東贊學起鷂鷹「瞿就兒——瞿就兒——」的叫聲,雛雞聽見,信以為真,急忙鑽到各自母親的翅膀下藏起來,母雞與雛雞的關係就被確認出來。
第三試:規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內喝完一百罈酒,吃完一百隻羊,還要把羊皮揉好。比賽開始,別的使者和隨從勿勿忙忙地把羊宰了,棄得滿地又是毛,又是血;接著大碗地喝酒,大口地吃肉,肉還沒吃完,人已酩酊大醉,哪裡還顧得上揉皮子。噶爾·東贊則讓跟從的一百名騎士排成隊殺了羊,並順序地一面小口小口地咂酒,小塊小塊地吃肉,一面揉皮子,邊吃邊喝邊干邊消化,不到一天的功夫,吐蕃的使臣們就把酒喝完了,肉吃淨了,皮子也搓揉好了。
第四試:唐皇交給使臣們松木一百段,讓噶爾·東贊分辨其根和梢。噶爾遂令人將木頭全部運到河邊,投入水中。木頭根部略重沉入水中,而樹梢那邊較輕卻浮在水面,木頭根梢顯而易見。
第五試:夜晚出入皇宮不迷路(也有說是辨認京師萬祥門內的門)。一天晚上,宮中突然擂響大鼓,皇帝傳召各路使者赴宮中商量事情。噶爾·東贊想到初來乍到長安,路途不熟,為不致迷路,就在關鍵路段塗上標記。到了皇宮以後,皇帝又叫他們立即回去,看誰不走錯路回到自己的住處。結果,噶爾·東贊憑著自己事先做好的記號,再次地取得了勝利。
第六試:辨認公主。這天唐太宗李世民及諸部大臣來到殿前親自主試。但見衣著華麗、相貌彷彿的300名(也有說500名或2500名)宮女,分左右兩隊依次從宮中排開,宛如300天仙從空中飄來,輕盈、瀟灑、俊美,看的人眼花繚亂。其他使者都沒有主意,不知哪位才是文成公主,惟獨噶爾·東贊因為事先得到了曾經服侍過公主的漢族老大娘的指教,知道了她的容貌身體特徵:體態娟麗窈窕,膚色白皙,雙眸炯炯有神,性格堅毅而溫柔,右頰有骰子點紋,左頰有一蓮花紋,額間有黃丹圓圈,牙齒潔白細密,口生青蓮馨味,頸部有一個痣。噶爾·東贊反覆辨認,最後終於在左邊排行中的第6位認出了公主。
婚試完畢,唐太宗非常高興,將美麗多才的文成公主許婚於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噶爾·東贊終於完成了迎新使命,成為傳頌千年藏漢聯姻的佳話。
噶爾·東贊(藏語拼音:ga tong zain yu sung,威利:mgar stong btsan yul
srung,?-667年),漢文史籍中以祿東贊、論東贊、大論東讚的名字出現,但以祿東贊一名為漢族人民所熟知。吐蕃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曾擔任過大論之職。根據史籍記載,祿東贊為人「明毅嚴重」,當政期間在建立吐蕃政治、經濟制度方面多有建樹。
640年,噶爾·東贊攜帶眾多的黃金、珠寶等,率領求婚使團,前往唐都長安請婚。不料,天竺、大食、仲格薩爾以及霍爾王等同時也派了使者求婚,他們均希望能迎回賢惠的文成公主做自己國王的妃子。為之,唐太宗李世民非常為難,為了公平合理,他決定讓婚使們比賽智慧,誰勝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這便是歷史上的「六試婚使」(又稱「六難婚使」),拉薩大昭寺和布達拉宮內至今完好地保存著描繪這一故事的壁畫。
第一試:綾緞穿九曲明珠,即將一根柔軟的綾緞穿過明珠(有說漢玉)的九曲孔眼。比賽開始,由於吐蕃以外的使臣們有勢力,所以他們搶先取去,絞盡腦汁,怎奈幾挽也沒有穿過去。而聰慧的噶爾·東贊坐在一棵大樹下想主意,偶而發現一隻大螞蟻,於是他靈機一動,找來一根絲線,將絲線的一頭繫在螞蟻的腰上,另一頭則縫在綾緞上。在九曲孔眼的端頭抹上蜂蜜,把螞蟻放在另一邊,螞蟻聞到蜂蜜的香味,再借助噶爾·東贊吹氣的力量,便帶著絲線,順著彎曲的小孔,緩緩地從另一邊爬了出來,綾緞也就隨著絲線從九曲明珠中穿過。
第二試:辨認一百匹騍馬和一百匹馬駒的母子關係。比賽開始,但見各位婚使輪流辨認,有的按毛色區分,有的照老幼搭配,有提則以高矮相比,然而都弄錯了。最後輪到噶爾·東讚了,得到馬伕的指教,他把所有的母馬和馬駒分開關著,一天之中,只給馬駒投料,不給水喝。次日,當眾馬駒被放回馬族之中,它們口喝難妒忍,很快均找到了各自的母親吃奶,由此便輕而易舉地辨認出它們的母子關係。緊接著,唐太宗李世民又出題讓指認百隻雛雞與百隻母雞的母子關係。這件事又把其他婚使難住了,誰也指認不清。噶爾·東贊便把雞珊趕到廣場上,撒了很多食料,母雞一見吃食,就「咯、咯、咯」地叫喚小雞來吃,只見大多數小雞跑到自己媽媽的頸下啄食去了。但是仍有一些頑皮的小雞不聽呼喚,各自東奔西跑地去搶食,於是噶爾·東贊學起鷂鷹「瞿就兒——瞿就兒——」的叫聲,雛雞聽見,信以為真,急忙鑽到各自母親的翅膀下藏起來,母雞與雛雞的關係就被確認出來。
第三試:規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內喝完一百罈酒,吃完一百隻羊,還要把羊皮揉好。比賽開始,別的使者和隨從勿勿忙忙地把羊宰了,棄得滿地又是毛,又是血;接著大碗地喝酒,大口地吃肉,肉還沒吃完,人已酩酊大醉,哪裡還顧得上揉皮子。噶爾·東贊則讓跟從的一百名騎士排成隊殺了羊,並順序地一面小口小口地咂酒,小塊小塊地吃肉,一面揉皮子,邊吃邊喝邊干邊消化,不到一天的功夫,吐蕃的使臣們就把酒喝完了,肉吃淨了,皮子也搓揉好了。
第四試:唐皇交給使臣們松木一百段,讓噶爾·東贊分辨其根和梢。噶爾遂令人將木頭全部運到河邊,投入水中。木頭根部略重沉入水中,而樹梢那邊較輕卻浮在水面,木頭根梢顯而易見。
第五試:夜晚出入皇宮不迷路(也有說是辨認京師萬祥門內的門)。一天晚上,宮中突然擂響大鼓,皇帝傳召各路使者赴宮中商量事情。噶爾·東贊想到初來乍到長安,路途不熟,為不致迷路,就在關鍵路段塗上標記。到了皇宮以後,皇帝又叫他們立即回去,看誰不走錯路回到自己的住處。結果,噶爾·東贊憑著自己事先做好的記號,再次地取得了勝利。
第六試:辨認公主。這天唐太宗李世民及諸部大臣來到殿前親自主試。但見衣著華麗、相貌彷彿的300名(也有說500名或2500名)宮女,分左右兩隊依次從宮中排開,宛如300天仙從空中飄來,輕盈、瀟灑、俊美,看的人眼花繚亂。其他使者都沒有主意,不知哪位才是文成公主,惟獨噶爾·東贊因為事先得到了曾經服侍過公主的漢族老大娘的指教,知道了她的容貌身體特徵:體態娟麗窈窕,膚色白皙,雙眸炯炯有神,性格堅毅而溫柔,右頰有骰子點紋,左頰有一蓮花紋,額間有黃丹圓圈,牙齒潔白細密,口生青蓮馨味,頸部有一個痣。噶爾·東贊反覆辨認,最後終於在左邊排行中的第6位認出了公主。
婚試完畢,唐太宗非常高興,將美麗多才的文成公主許婚於吐蕃首領松贊干布,噶爾·東贊終於完成了迎新使命,成為傳頌千年藏漢聯姻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