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為什麼不和親?歷史上大明朝有多麼的強大 | 陽光歷史

 

A-A+

明朝為什麼不和親?歷史上大明朝有多麼的強大

2016年01月18日 歷史真相 暫無評論 閱讀 460 次

  明朝為什麼不搞和親?這還真是個問題。一般地說,不搞和親意味著明朝有骨氣,有些人說成是明朝「無漢唐之和親」,這與什麼「無兩宋之歲幣」一樣,被認為是明朝的氣節。可是,當其它方面被證明是假的後,這唯一的不和親還能認為是明朝氣節的表現嗎?

  讓我們先看一下歷史上的和親。誠然,漢朝早期由於實力較弱,無法抵抗匈奴的入侵,於是選後宮女子,冒充公主嫁給匈奴,以此換取漢匈之間的和平。後來漢朝強大了,打敗了匈奴,但當匈奴單于向漢朝求親後,漢朝又選取了宮女王昭君嫁給匈奴。此外,漢朝還將諸侯王的女兒嫁給西域的烏孫諸國。由此看來,漢朝早期的和親有屈辱的一面,但後期則是強大的表現,和親並不一定意味只是屈辱。你再看一下唐朝,唐朝建立之初也是弱小,唐太宗即位之初被迫與突厥人締結了便橋之盟。可是此時的唐朝沒有對突厥和親,也沒有與其他民族或國家和親。可是當唐朝強大後,大唐反而與藩邦和親了。唐朝嫁公主給吐谷渾、吐藩、回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成公主。如果和親只意味著屈辱的話,難道唐朝強大了還要犯賤去討好各少數民族藩邦嗎?用某些人的說法顯然是說不通的。

  你還可以看一下國外,當英國還是「日不落帝國」的時候,他的公主嫁到了歐洲許多國家,包括德國、俄國、希臘等,維多利亞女王也因此被稱為「歐洲的老祖母」。如果按照中國的標準,英國的這種行為是不是和親?可它意味著英國的屈辱嗎?答案是:不但不是屈辱,相反還是英國的光榮。

  所以,和親雖然有時是被迫的,但大多數時候,它是兩個國家或民族之間友好的表現。這是從和親的主觀方面說的,從客觀方面說,和親減少了兩個國家或民族之間的敵對,對國家的發展是有利的。至於有些人說到了漢朝早期的被迫和親,對漢朝而言,那確實帶有屈辱的一面,可是當時漢朝打得過匈奴嗎?如果當時就當得過匈奴,你認為漢朝會和親嗎?如果打不過匈奴,又要保證國家的安全,那麼除了和親,還有別的什麼辦法?當時的局面是:不和親,漢朝被打得大敗,甚至亡國;和親,漢朝雖然可能被匈奴敲詐財物,但國家得到了喘息的時間,以後有可能翻本。這兩種可能,哪種是理智的做法?哪種帶給漢朝的屈辱少些?漢朝選擇了後者,後來果然翻了本,早期的屈辱難道還沒有洗刷嗎。再說明朝,明朝為什麼不和親?

  一、明朝沒有經歷漢朝早期那種困難的局面。明朝的建立,就是建立在推翻蒙古人統治的基礎上。試想明朝經歷明漢朝早期的白登之圍嗎?明朝有漢朝早期那樣的窘境嗎?沒有,明朝一開始就沒有那種困難,因此明朝沒有和親的必要。

  二、當明朝統治穩固以後,當明朝強大以後,明朝為什麼還沒有和親?漢、唐強大以後,都曾與外族和親,可是明朝沒有。按說強大了以後與外族和親意味著光榮,可是明朝為什麼沒象漢唐那樣實行和親?你得看一下明朝與漢、唐有什麼不同。漢、唐是開拓性的王朝,當漢、唐強大以後,他所實行的和親,實際上就是攏絡少數民族的首領,要將當地納入漢、唐的統治之下,所以漢、唐實行了和親。試看漢、唐強大以後和親的效果如何?漢朝的西域都護府,唐朝的四大都護府都是怎麼來的?劉淵為什麼自認是漢朝之後,突厥人為什麼以「桃花石」自居。明朝呢?明朝閉關鎖國,對開疆拓土不感興趣,你想漢唐為了開拓而和親,明朝又有哪個必要嗎.

  三、對少數民族而言,與中央王朝和親,意味著與中央王朝樊上了親戚,從此以後可以得到中央朝廷更多的賞賜,當與其他部族產生矛盾時,也可以得到中央王朝的支持或幫助。因此,少數民族與中央王朝和親,意味著物質上或政治上的利益。因此,對少數民族而言,和親只是手段,和親的背後是利益。可是明朝對外族外國是怎麼做的?朝貢貿易、賞賜土地,外族外國不需要和親就可以得到比和親更大的利益,你想他們還非要娶明朝公主嗎?外族外國的首領又不對明朝公主非常感冒,有那個必要嗎因此,明朝公主多是嫁給了大臣的兒子,加強皇室與貴族之間的關係。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