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大將軍韓信為何被滅三族?
韓信由於性格和品質上的一些弱點,加之在政治上的嚴重失誤,幾次關鍵時刻都優柔寡斷,最終死於非命,並被誅滅三族。一代名將,死非其所,令人扼腕歎息。
蕭何力薦,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聽信讒言,韓信與劉邦日漸疏遠
公元前206年,楚漢戰爭爆發。劉邦拜韓信為大將,韓信平三秦、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卻最終沒有逃脫「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命運。這一切雖然主要是因為封建帝王為了鞏固政權,對有威脅的功臣宿將痛下殺手以消除隱患所致,另一方面也和韓信的所作所為、為人處世不無關係。
韓信引兵東進擊齊,未到平原渡口,得知劉邦的謀士酈食其已說齊歸漢,但韓信為了搶功,聽從辯士蒯通的讒言,率兵渡河擊齊。齊王田廣驚恐,認為是酈食其欺騙了自己,便把他烹死了,然後率眾降楚。這一行動不僅造成了不必要的犧牲,而且斷送了劉邦的特使酈食其的性命,也使劉邦背上了背信棄義的惡名。雖然韓信最終佔領了齊國,消滅了楚國的援軍,但君臣之間的關係卻籠罩上了一層陰影。
當時,項羽正把劉邦緊緊圍困在滎陽,情勢危急,急需救援,看了韓信上書內容,劉邦十分惱怒,大罵韓信不救滎陽之急竟想自立為王。張良、陳平暗中踩劉邦的腳,湊近他的耳朵說:「漢軍處境不利,怎麼能禁止韓信稱王呢?不如就此機會封他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則可能發生變亂。」劉邦經提醒也明白過來,改口罵道:「男子漢大丈夫,平定了諸侯就是真王了,還做什麼代理啊!」於是派張良前去封韓信為齊王,徵調他的部隊攻打楚軍。
對於韓信這種乘人之危、逼宮似的做法,劉邦肯定是懷恨在心,君臣之間的陰影已變成了裂痕,可惜的是韓信對於危險卻沒有足夠的認識,在這之後,韓信不但沒有去彌合裂痕,而是又一次加深了裂痕。
公元前202年,劉邦乘項羽無備,楚軍饑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約韓信從齊地(今山東),彭越從梁地(今河南東北部)南下合圍楚軍。韓信、彭越並未如期南下。劉邦追擊楚軍至固陵(今河南淮陽西北),楚軍反擊,劉邦大敗而歸。為調動韓信、彭越,劉邦聽從張良之謀,劃陳(今河南淮陽)以東至海廣大地區為齊王韓信封地;封彭越為梁王,劃濉陽(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東東阿南),為其封地,直到這時韓信、彭越才心滿意足,領兵南下,聚殲楚軍於垓下,項羽眼見大勢已去,慷慨自刎於烏江邊,歷時5年的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
不知收斂,韓信最終招禍身亡
劉邦在勝利之後,馳入韓信軍中,收奪了他的兵權,後改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今江蘇邳縣東)。憑心而論,劉邦為人還算寬厚,依然將韓信封王,並沒有深究韓信當年要官要地的舊賬。可惜的是韓信不知收斂,終於招禍身亡。
那時韓信初到楚國,到各縣鄉邑巡察進出都派軍隊戒嚴,前呼後擁,排場十足,過分張揚。項羽的逃亡將領鍾離昧,曾是韓信舊友,前來投奔他,韓信明知鍾離昧是劉邦正在追捕的逃犯,還是收留了他。公元前201年,有人告韓信謀反。劉邦用陳平的計策,說天子要出外巡視會見諸侯,通知諸侯到陳地相會,韓信聞訊後感到了危險,政治上的不成熟再一次使他猶豫不決,首鼠兩端。經過一番權衡之後韓信選擇了賣友求榮,帶著鍾離昧的人頭去見劉邦。劉邦這一次再也不能容忍這個巨大的威脅繼續存在,將韓信軟禁在身邊,並貶為淮陰侯。
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榮幸。」誰知韓信不但不領情,反而諷刺說:「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這樣的人同級別,真是丟人啊!」樊噲是什麼人?他既是劉邦的連襟,又是劉邦的心腹,當初在鴻門宴上還曾救過劉邦的性命,如此的人物韓信都不放在眼裡,其他人更不在話下。韓信漸漸失去了大家對他的同情。
公元前196年,就在漢高祖劉邦帶兵討伐巨鹿郡守陳豨時,韓信竟然密謀殺害呂後和太子,呂後和蕭何設下計謀,將韓信誘至長樂宮,以「叛亂」之名殺死了韓信,並誅其三族。真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理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但人無完人,韓信由於性格和品質上的一些弱點,加之在政治上的嚴重失誤,幾次關鍵時刻都優柔寡斷,最終死於非命,並被誅滅三族。一代名將,死非其所,令人扼腕歎息。